打印

民间文学410课堂第8组辜学超组讨论帖

3.不同民间群体、团体的积极参与
   伴随着关帝庙的复兴, 是广大民众对关公的敬奉和崇拜。首先,关氏后裔作为关羽的直系或旁系后代,在历年的关公祭祀活动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他们心目中关公是祖先。受中国千百年来传统文化影响,他们必然怀有对祖先的崇敬之意,在祭拜的心理上也最虔诚,其功利心最弱。其次是普通百姓,对于普通百姓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一定关公信仰的信众,在他们看来每年的关陵庙会是他们祭拜关公的最好时机,由于关公集众多神祗于一身,因而前来祭拜的民众也想通过拜关公这一形式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其功利心最重。罗宏杰先生曾在汉口的利济北路、新华路、江汉路的部分街道作过一次调查, 发现其中有37 家酒楼、商店、理发店等供有大小不等的关公财神像。具体如下: 餐馆( 包括酒楼、饭店) 12 家, 电器商店( 包括机电、家电和维修) 6 家, 理发店4家, 时装店3 家, 工艺美术店3 家, 日用品商店2 家, 摩托车维修部2 家, 面包店2 家, 自行车店1 家,鲜花店1 家, 药店1 家。这种现象不独汉口为然, 在北京、长沙、南昌等城( 罗宏杰,1999: P67) [3]另一类百姓虽没有虔诚的关公信仰,但通过参加庙会感受独特的关公文化,同时庙会中各与关公有关的商业娱乐活动也令其流连忘返,这无形之中也促进了关公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除了当地百姓,海外内外华人华侨也是每届当阳关陵庙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尤以港澳台胞为甚。[4]
   在海内外华侨看来,关公早已跨越了地界国界上升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不排除这其中有不少商人将关公当做财神祭拜,这其中有功利的一方面存在,但大多数侨胞则是将关公符号化,将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而崇拜,这一过程中他们更多消费的是关公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象征的符号价值。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作为关陵庙会的组织者在其中同样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相比较小传统更多的自发性与功利性,作为大传统的官方更多表现的是其人为性,这其中政府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在满足其一定政治需求的同时更大限度的激发了民众的热情,团结了广大人民群众,更好的弘扬和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调和各阶层利益关系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TOP

二、关公资源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
关公文化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的坚守与复兴?
①文化消费符号化,信仰缺失
    市场化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具体运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关公文化主题不突出, 持续性不强;“ 官办”模式, 投入产出效率不高;“ 贵宾化” 倾向, 民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完善的评估体系。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的对策是:坚持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引入竞办机制, 完善产业链;建立规范的节事评估体系;活动内容应大众化、艺术化, 突出主题。目前湖北关公文化旅游热点贫乏,游客总量差强人意,这和很多景点走观光旅游之路有较大关系。我们知道很多旅游景点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通过编故事、讲故事、听故事制造卖点。一旦听过之后便失去了新鲜劲,也就缺乏了“回头游”的动机。如何能让游客三番五次地故地重游,走宗教旅游之路是关公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当旅游主体对旅游客体产生信仰,信则灵式的信奉、许愿还愿的虔诚陪伴着纷至沓来的香客,旅游冷点、旅游温点自然变为旅游热点。关公因其“忠、义、仁、勇”而在社会各界影响力深远,有着广泛的民众信仰基础,这是开发关公文化宗教旅游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②信仰的“原真性”问题
   文化作为消费产品任何一个社会都在发展变化,体现其特征的文化特点也在随之变化。均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变迁才是绝对的、永恒的。任何一种民间信仰随着社会的变迁,其功能都会产生局部或全部的调整和演变。当下全国各地依托各自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所开展的民俗文化旅游就是最好的例证。在关帝故里,关公信仰社会文化功能被“发明”集中体现在关公文化旅游开发方面。这些被发明的传统随着旅游兴起而出现,也可能随着旅游的衰退而消失,在外来游客看来,这就是当地特色文化之一。这样就面临一个问题,即关公信仰的“原真性”问题。虽然对于信仰的“原真性”问题很难有具体标准来考量,但是为什么会有当地民众对于外来的拜谒者感觉“人家的信奉就特别真,特别虔诚,让人感觉到都有些特别‘过分’。对当地者来说,关老爷就出生在这个地方,就这么回事,很平常”。这种现象的出现,印证了关公信仰在一个地方传承的生命力,在于它不仅与地方社会生活,而且与这个地方社会拥有的其它各方面历史传统文化结成了可以“互释”的密切关系。也就是说,只有发生“在地化”的关公信仰,才能使关公信仰得以普遍流行。
   我们还要注意到传统自身创造的问题。如关公形象的发展中显示的,在传统创造、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有连续性,亦有变异性,传统本身往往就是由新旧因素层层累积叠加而成。这就要求我们在考察正统文化与地方文化、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关系时,不能将文化传统视为静态的一成不变的东西,而要在动态的过程和具体的环境中去把握各种文化关系.[5]

TOP

5.总结

   关公文化在中华民俗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在市场化的浪潮中既保留关公文化的原滋原味、又能借助市场的东风振兴关公文化、增强民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日益成为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话题。关公文化是一个文化符号,同时也是一个要招牌,在发挥文化的经济作用的同时,也要更加关注关公文化自身独特的价值。
参考资料;
[1]  胡道宏, 1999, 《 关公文化与中华情结》 , 《湖北日报》 1999 年8 月28 日。
[2]阚如良,闫素勤. 旅游目的地环境优化研究[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3) .
[3]罗宏杰, 1999, 《复活的财神》,《民间文化》1999 年第3 期。
[4]杨振良, 1989, 《 一个关公—— 两岸信仰 》, ( 台湾) 《中央时报》, 1989 年12 月2 日。
[5]刘永华. 文化传统的创造与社区的变迁[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94,( 3) .

TOP

回复 57# 的帖子

老师提供的资料很有参考价值,我们不仅要从广义的关公文化入手研究,也要注意研究在局部地区关公文化的体现,尤其是一些传说,故事等。

TOP

回复 132# 的帖子

是的,重复建设也是一个问题,一方面对于当地来说没有新意,另一方面给游客也造成了不佳的印象,觉得没有看到什么东西。如果能建设一个文化圈,对关公资源统筹分配,合理开发,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TOP

而且我感觉关公的品牌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一两件关公品牌能够做得比较好就差不多可以了,如关公坊的酒,但是如果什么都冠以关公的品牌,就显得有些泛滥,是得良莠难辨。将关公文化纳入品牌概念当然是好的,但更应该注意创新的问题,深入发掘关公文化的核心内涵,创造独特的品牌比笼统地打上关公牌更有商业价值,也更符合创新的时代精神。

TOP

当代关公文化的开发不仅需要从流溯源,追寻关公文化的传统历史价值,也需要立足当下、放眼未来,让关公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够互相融合,使关公文化成为的新时代民族文化独特的一部分,更好地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TOP

回复 59# 的帖子

整体性研究确实比各地单独搞开发,封闭研究的好处更多,我们可以有一个整体性的关照,可以互相比较等,而且在规划上也能更为合理和充分利用资源。

TOP

回复 83# 的帖子

哈哈,关公的作用看起来强大啊

TOP

回复 83# 的帖子

国外关公文化好像也很浓厚,比如在东南亚这些国家,好像就有供奉关公的。

TOP

关公酒?

关公坊... 文化产品?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这是结课资料,大家可以下载看看。小组群里我也传了有。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