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410课堂第8组辜学超组讨论帖

民间文学410课堂第8组辜学超组讨论帖

讨论主题:关公传说研究
(1)关公传说与儒家文化
(2)关公传说与道家文化
(3)关公传说与佛家文化
关公是民间文学中一个典型的忠义仁勇的箭垛式人物。通过对这个人物传说的专题讨论,应该会让我们收获很多。
大家加油!

TOP

优秀团队的成功秘诀

由于学术发言讲究原创与个性,探索真理,追求智慧的启迪,因此,对小组讨论有三个金苹果建议:一是原创。凡引用,必注明出处,否则视为抄袭;二是讨论。课题的原创性深入,必须是一个个小问题的发现,一次次争鸣式的对话,而不能各言其语。三是评奖。每周由组长推荐或大家投票选出最优发言人。
爱我所爱,美人之美

TOP

提起关羽,就会想起温酒斩华雄的故事;会想起许都护嫂、夜读《春秋》的佳话;会想起千里走单骑的豪迈;会想起败走麦城的辛酸……尘土**,宝马疾驰,赤兔在远天扬蹄嘶鸣,蔚为壮观;青龙偃月刀反射出的冷冷月华,定会刺得我们流下怀念之泪。
一、关羽基本情况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约生于东汉桓帝年间,卒于公元219年,河东解梁(今山西运城市)人,三国蜀汉名将。他死后备受民间推崇,又经历朝褒封,号“武圣”,与 “文圣”孔子齐名。
二、关羽传说概念及主要内容
关羽传说是指经长期流传、演变、加工而日臻完美动人的有关关羽降生出世、姓名由来、主要活动及死后显圣等的故事。这些传说体现的关羽精神是统治者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同时也表达了人们的道义取向及美好愿望,是人类战胜自然与社会矛盾的精神力量,大都带有浓厚的神话传奇色彩。关羽传说内容广、数量多,主要有:关羽为火龙星转世、关羽为草龙转世、关羽为南海龙王转世、青龙偃月刀传奇、刘关张打斗成兄弟、秉烛达旦读《春秋》、斩颜良诛闻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义释貂蝉、华容道义释曹操、与孔明对弈、大意失荆州、土地爷服关羽、沈坤求题歪打正着、关羽帽子颜色问题等。
三、关羽传说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原因
(一)人类需要战胜自然及社会矛盾的精神力量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科学尚不发达时,人们有着软弱的一面,当人力无法克服自然力或社会矛盾时,必然要“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1)。这时人们便造就了神这种“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2),以作为精神上的支撑和安慰。众多武将中,关羽因忠义至醇、神勇超人、武艺绝伦、光明磊落等突出优势而被人们选中作为一种超人间力量的神灵加以顶礼崇拜。即所谓关羽“亘万古而为神”(3),“佑我皇明,亿万年祗”(4), “旌善诛恶康黎元”(5), “镇抚海澨,再战歼倭” (6)等等,以此作为保卫国家民族以及维护人民利益的一种支撑力和精神安慰。当科技进步了人间力量能够征服自然力解决社会矛盾时,属于“超人间的力量” (7)的神,也就自然消失了。
(二)封建统治者需要政治思想代言人
封建社会里,皇权是最敏感的政治问题,常成为斗争焦点,血缘宗法为皇位继承权提供了不可变易的原则,符合这些原则的便是“正统”,反之就是 “篡逆”,因此维护“正统”便成为封建宗法政治核心,因而具有这种正统观念的关羽就成为封建统治者的政治思想代言人。比如17世纪清朝入主中原,为巩固统治,便从关羽身上寻找政治号召的取向,他们于是强调道义,宣扬满汉是道义结合,海枯石烂,情义不变。又如中华民族历来尚武,所以即使在近代虽屡遭外侮犹自强不息,关羽刚毅威猛的性格正好诠释了这一点。
(三)人民群众需要价值理想与价值追求的载体
封建时代,人民群众最高道德、情操和伦理关系是“义”,这种人们之间相互信赖、相互扶助的同情心、责任感概括了那一时代的英雄气质。出于小生产者狭隘心理,“义”就其个人行为来讲,所维护的只是某一集团的利益,但当时,“义”终究是一种进步道德观,它提倡的扶危济困道德责任感本质上符合人民意愿。因而关羽以其重“义”而成为“义”的道德伦理关系代言人。
(四)各行业都需要行业精神寄托者
道教将关羽作为财神来供奉,其职能除了治病除灾、驱耶辟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外,还有司命禄、庇护商贾、招财进宝等。这种信仰在清代被各行业所接受,对关羽顶礼膜拜。原因有三:一说关羽生前善理财、长于会计业务;二因商人谈生意作买卖最重信义,而关羽信义俱全;三传关羽逝后真神常回助战、取得胜利,商人重视东山再起。
(五)关羽品质正是人类的精神力量,是封建统治者推崇的道德理念,是人民群众和各行业信奉的价值标准
关羽传说体现的“忠、义、仁、勇、诚、信、礼、让”等品质集中了中华传统美德,他代表的社会观、价值观、审美评判既是人们需要的精神力量,又为统治者极力推崇,也体现了民众的社会愿望和理想人格,官取其忠、商取其信、民取其义、三教九流各取所需虔诚供奉,都寄托了各自的思想愿望。
四、传说中关羽与关羽本身
(一)关羽本身
1、艺高人勇
魏文帝君臣皆称关羽为蜀国“名将”,这种赞誉符合历史真实吗?回答应当是肯定的。曹操最著名的谋士郭嘉称“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魏国名臣程昱也说“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也”。陈寿云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为世虑臣”。当时人常称誉武将“为万人之敌”,谋臣为“万人之英”。这里“万人”乃多的概数,武将言其武勇胆识、武艺超群;谋臣则言其立国安邦,文武谋略在众人之上。曹魏谋臣刘晔更说“关羽、张飞勇冠三军”。孙吴名臣周瑜称关羽“皆熊虎之将”。吕蒙数称“关羽实熊虎也”。陆逊称关羽为“当世雄杰”、关羽有“骁气”。这里所谓“熊虎”,虎为百兽之王,熊乃兽中之凶猛者,以此喻关羽乃武将中之佼佼者,所谓“雄杰”、“骁雄”、“骁气”,都是指关羽具有名将的英气、骁勇和风度。总之,上述诸人对关羽的各种称道,表明在关羽身上体现了名将所应该具有的骁勇非凡、武艺绝伦、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和素质。

2、忠诚有加
曹操拜关羽为偏将军,礼遇甚厚,不久却觉察关羽无久留之意,便对与关羽关系甚好的张辽说“卿试以情问之” (8)。张辽去问关羽,关羽叹息道“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9)
3、心胸狭窄,不识大体
关羽修养欠佳,比如他排挤诸葛亮、忌妒马超、蔑视黄忠。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关羽心中不悦,刘备察觉后就严厉批评他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10)。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收降了马超,自领益州牧后,拜马超为平西将军。关羽因马超并非旧友,又闻说马超勇武,心中不服,便写信给诸葛亮,问 “超人才可比谁类?”诸葛亮知其意,便回信说“孟起(马超字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黥布即英布)、彭(彭越)之徒,当与益德(张飞字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11)关羽得信,大悦,把它拿给宾客传看。 4、自大自负,不识抬举
关羽曾以“虎女安肯嫁犬子” (12)如此恶言拒绝诸葛谨为孙权儿子向他提亲。当时,论权势就只有曹操与刘备可与孙权媲美,孙权又与刘备为同盟,怎能以“犬子”来称乎友国元首儿子?就算不愿,也不应恶言相向。
5、谋下于人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三国里,关羽作为主帅只胜一战即水淹七军,但胜后仍不能克樊城;另还有任用麋芳、傅士仁之误和与吕蒙联络之失等,很难说他是成功的军事家。关羽军队扩增,粮食匮乏,他责备南郡太守麋芳和傅士仁的粮草运送跟不上,大怒说“还当治之”(13),二人于是存有叛心,但在危急之时却又重用二人,以致雪上加霜、兵败麦城.
(二)传说中关羽
传说中关羽“忠、义、仁、勇、诚、信、礼、让”等品质集中了中华传统美德,是人类的精神力量,他代表的社会观、价值观、审美评判既为统治者极力推崇也被老百姓、各行业所接受。
相传关羽守信忠诚。刘关张宴桃园结义后,关羽与刘备同甘共苦许多年,恪守信义,始终不渝。即使白马被擒、身在曹营,也仍不忘旧恩,终于复归刘备,忠义一时无两。相传关羽及刘备二夫人被曹操俘虏至许都,曹操对关羽百般殷勤,关羽却封金忌酒。曹操将关羽置于一宅两院居,关羽却将内宅分给老兵,自己独居外间。曹操又为关羽派去乐师及美女,关羽无心听乐,且令美女去服侍刘备夫人。曹操无奈,最后竟将关羽与刘备夫人关一室,关羽仍不为色情动,从容燃烛独坐室外,通宵达旦、专心致志读《春秋》。曹操肃然起敬。
又传说关羽勇武异常。后世小说,写他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虽有违背史实之处,但却也突出表现了他的武勇和神韵。至于刮骨疗毒,更是尽人皆知。时关羽正在宴请诸将,“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饮酒,言笑自若”(14)。 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这段时,更是精彩:“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15)另外,关羽的超凡勇武也得益于他的青龙偃月刀.关于青龙偃月刀,这里还有一个美丽传说.关羽师傅朱厅是五台山隐士。初,朱厅让关羽去懒龙沟挑水,懒龙沟地势险要,且只有一架石桥可过,五步一石,离地十几丈。一天,关羽因生病疲劳不甚掉下石桥,可刹那一道青光飞来,关羽顿觉两耳生风,一睁眼已在一处高岗上,只见金光万道,原是一把明晃晃大刀。他兴高采烈地擎着刀回去给朱厅看,朱厅倒吸一口冷气,这刀离自己还有三尺来多就冷气逼人,靠自己还有两寸寒毛就直往下掉,蓝色刀身,一巴掌宽的刀苗子,一指宽的血槽,刀盘上面龙首的两只龙目放出红光。朱厅接刀来看,刀瞬无光,两只龙目也闭上了。朱厅一惊,即问此刀来由,又惊,于是才开始教关羽武功,原来关羽聪慧无比。后关羽被害,刀尽失光。待关族被灭,青龙偃月刀一声巨响,化作青龙直奔东天。到了关东,青龙心中不满生怨气,长叹吐怨惹天塌。
关羽传说还刻画了智慧仁义的关羽形象. 很早以前解州西关关庙比土地庙香火旺,土地不服。一天,关羽外出,便请土地代管庙事,土地暗喜:“这回可借他神位大显身手了。”他刚坐上关羽神位,就有四人进庙,土地道:“你们问什么,快给我土地爷一一禀报。”一老者顿了顿,道:“求你别叫天公下雨,我的烟叶都霉坏了。”一中年汉子接着说:“求你快让天公下雨,我的庄稼地都裂了缝。”另一老头则讲:“求爷别刮风,我的果树开满了花,风起花落没收成。”最后一老太婆道:“求爷刮个顺船风,我有急事回家中。”土地犯了难,只好先找托辞打发四人回家。后土地嘴里喃喃自语:“非我无能,这事太难办,就他关帝在也不行。”这话正好被回庙的关羽听见,关羽问后不加思索地道:“这有何难!白日太阳晒烟叶,夜晚下雨浇农田;风来不进果林去,顺河送客莫偷闲。”土地终于服输!还有关羽义释貂蝉的传说.一说关羽藏起貂蝉,曹操派人捉拿,貂蝉扑剑自戕。另说貂蝉在关羽安排下返故乡,终老故土。
(三)传说中关羽与关羽本身的关系
关羽本身是传说中关羽的基础,传说中关羽以关羽本身为渊源;传说中关羽是关羽本身的虚化、美化、理想化、神化,我们所尊奉的关羽是历代统治者、文人及百姓的虚构形象。
比如:关羽是《三国演义》中虚构最多的部分之一,这个艺术形象的产生有其特定历史背景。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而元朝并不重用汉学,文人闲散于世、备受压抑,饱学之士多以外族当政为耻,这就有了皇权正统学说传播的土壤,就需要一个维护正统道义的有力形象。而史实中关羽智勇忠义原形可塑性很强,罗贯中就移花接木、互换角色、虚构情节,把关羽塑造成忠信礼义具备的全才形象。这样关羽在沉寂了几百年后,因一部小说被重新推到了史海浪尖。《三国演义》总成过往传奇、野史、戏曲、地方世代说法、被官史避畏说法、说部话本及民间传说中关羽的故事,和史书中关羽事迹有出入。对关羽的描写, 《三国演义》较《三国志》夸大许多也更戏剧化,但因《三国演义》广为流传,其关羽形象也更深入人心。下例可说明《三国演义》和史书中关羽描写的出入,如:关羽温酒斩华雄为汉末、魏晋以来的传说;土山约三事是战败被擒后投降;文丑实死于乱军中;而桃园结义、五关斩六将、战黄忠、手持青龙偃月刀、坐骑赤兔马等都为传说。我们看对于关羽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事件,《三国志·蜀国传》中记述:“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关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16)。《三国演义》却用二回半、万余字虚构,使关羽的忠义形象更加丰满,让人觉得关羽更有人情味更可亲,拉近了关羽神人的心理距离。
又如:关羽并非一下成武圣,史书载,关羽正式成为地方政府祭拜之神是在擒于孙权斩于临沮后约850年(宋哲宗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
五、关羽传说的本质及特征
本质上,关羽传说体现的“忠、义、仁、勇、诚、信、礼、让”等品质集中了中华传统美德,是人类的精神力量,它是封建时代人们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的载体,更是封建统治者用来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关羽传说具有虚化、美化、理想化、神化、实用化、精神化的特点。
六、由关羽传说引发的关羽文化及关羽崇拜现象
(一)关羽文化
千百年来,人们说、画、唱、赞、拜、学关羽,小说、故事、评书、戏曲浩如烟海,历代为他褒封职位用尽人间美词句,形成了海内外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那么什么是关羽文化呢,关羽文化指关羽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及其对社会精神生活的影响。关羽文化综合为八德:忠、义、仁、勇、诚、信、礼、让。关羽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有很深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发掘并深刻研究下去。
(二)关羽崇拜
1、朝廷加封
关羽是人,最高官位是前将军、寿庭侯,死后却成为神。历代封建统治者为巩固统治,视关羽为“忠义”化身,祈求他保国安民,并以之为教育忠君爱国信念的材料,关羽地位逐步提高,他-检举他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
2、民间崇拜
关羽的民间地位也同时达到顶峰。历史上,江南一些城市的百姓在惨遭清兵和外国侵略军屠杀时,曾抬出关羽神像聚集民众、抵抗外辱。民众遇天灾、人祸、疾病、争执时,则向关羽求雨、求药、求他驱灾阵魔、正直决断。地方也祈求关羽除暴安良。百姓尊他 “关二哥”,店铺显著位置一定要供奉起关羽正气凛然的神像。
3、关庙建筑
关羽为中国神明中祠庙最多的一位。陈隋间,佛教在当阳首建关庙。至迟宋朝末年,民间供奉关羽的庙宇已经“郡国州县、乡邑间井皆有”(17)。元代民间对关羽的崇信有增无减,元皇帝也曾遣使致祭。清代,仅北京就有关庙116座,且有些关庙的建筑规模远远超过了孔庙。今北京仍有一百多座专、兼供关羽的庙宇。现国内所有关庙中保存完好的有五六处,而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是位于关羽故里——山西运城解州城西关庙,它也是全国至今完整保留的最大的一座关庙,乃天下第一关庙。
4、关羽戏剧
中国戏剧发展历程中曾出现过“三国戏”热和“关公戏”热,许多著名剧种都有相当数量 “三国戏”和“关公戏”。
舞台上,关羽完美的英雄形象都是依据野史、《三国演义》的描写而创作:面如重枣、长髯飘拂、威武气概。
旧时上演关戏规矩很多,比如演《走麦城》时,台上下烧檀香、点蜡烛;清宫演关戏时,帝、后、妃都得离座走几步后才能坐下看戏。而今也有不少禁忌,演关羽的演员上妆后不可大笑,其他人看到上妆的关羽也不能举动失仪。
5、道教中关羽
道教称关羽 “关圣帝君”,简称“关帝”,本为护法四帅之一。后商贾盛,道教主要将他作为财神来供奉,保护工商业兴隆。
6、三教合一
作为圣,关羽还铸造了一个任何圣都未达到的高度:儒、释、道均尊其为神。儒家奉其为武圣,佛门奉其为伽蓝护法神,宋徽宗封其为道教崇宁真君。
7、港台信仰
在香港,比如警察与三合会对立,而两者都崇拜关羽,且不认为有信仰冲突。许多商店也都供奉关羽,希望能保佑店铺。另也建有不少关庙。
近代,一些民众逃往台湾时将关羽传说也带去并使之流传下来。台湾称关羽“恩主公”,称关庙 “恩主公庙”。 另外,也称关羽 “第十八代玉皇大帝”。据民国48年台湾文献委员会调查,当时全台有192座关庙,香火鼎盛,其中香火最盛的是台北行天宫。
8、国外名声
明清后,供奉关羽的庙宇不仅遍布中国内地、边疆,如蒙、藏,还延伸至朝鲜及海外。现在英、美、日、朝等国也有不少关庙,关庙随华侨足迹遍及世界。可以说,关羽是中华民族跨国英雄第一人。
七、关羽传说的历史作用、可取处、局限性以及对待态度
关羽传说所体现的“忠、义、仁、勇、诚、信、礼、让”等道德意识是中华传统美德,它为人类战胜自然与社会矛盾提供了重要精神力量,巩固了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为人们的价值理想提供了载体,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于保家卫国、振兴民族也有其作用.它也会影响到我们现代的精神生活而具现代价值,但同时也具有历史局限性,因为民间传说的审美趣味、价值评判实际上反映出当时社会大多数人的文化心理,反映了封建文化形态的历史特征,打上了特定时代的印记,不可避免地显出时代局限。比如出于小生产者狭隘心理,“义”就其个人行为来讲,所维护的只是某一集团的利益。今天我们讨论关羽传说,既要充分肯定它所反映的中华传统美德的现代价值,赋予其时代内涵,又要清醒意识到它所反映的封建文化形态的历史特征,批判继承这一宝贵文化遗产,让它为我们服务。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TOP

关羽与道家文化

财神是中国民间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每逢新年,家家户户悬挂财神像,希冀财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平常也有一些酒楼饭店,常供财神或者供关公的,关公即关羽,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关公什么时候成了财神的呢?  

关公本是三国时代的一个历史人物,史书里的关羽只是从“将”变成“侯”,并未变成一个神。根据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关羽是个乱世英雄,长着一脸络腮胡须,作战很是勇猛。他与刘备“誓以共死”,不买曹操的帐,“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后因荆州战事失利,关羽死于现在的湖北安远一带。关羽的一生中,被封过两次,一是在为曹操斩颜良后被封为“汉寿亭侯”,还有一次是在死后被蜀国追谥为“壮缪侯”,但当时所有的史料都没涉及他是神。那么,关羽究竟什么时候成了财神的呢?  

大概在隋唐时期,关羽开始被“神化”。据唐代《重修玉泉关庙记》记述了关羽帮助隋代智大师兴建玉泉寺的传说,说“(关羽)生为英贤,没为神明……邦之兴废,岁之丰荒,于是乎系”(《全唐文》卷六六四)。  

另据史载,关羽蜀汉时封前将军,汉寿亭侯。关羽封地为刘蜀汉寿地,在今四川境内。亭侯为汉代五侯中爵位最低者。宋徽宗封武安王,以后屡次加封,明万历始封“三界伏魔大帝”,清朝曾十次加封,“顺治元年定祭关帝之礼。九年敕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乾隆二十三年)加封关帝为忠义神武灵祐关圣大帝。”(《清朝文献通考·郡祀考上》)  

到光绪五年(1879年),关羽的封号长达二十四个字,被封为“忠义神武灵佑神勇威显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旷古未有,令人惊叹。  

朝廷的统治者如此热心,自然也会影响到老百姓的热情。唐代时,关羽在民间被人们称之为“关三郎”,“关三郎”是做什么的呢?其任务就是监督寺庙里的和尚而已。  

宋代,人们对关羽的关注表现在了修建关王庙上,关王庙在当时慢慢成了一道风景。在明代万历年间,关羽得到了道教的最高封号“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到了清代,“凡通衢大道以至穷乡僻壤,无地无之”,建关王庙之风,有增无减,关公成为各行各业的保护神。也许是觉得这样对关公还不够重视,人们于是又另让关公再司“财神”一职。于是在清朝,关公的角色发生了转换。  

关公的角色之所以在清朝发生了改变,与康熙、乾隆时期民间的商业活动十分繁荣有着很大关系。当时,各行各业都借“三国”之事奉关公为其行业神。如相传关羽年轻时曾卖过豆腐,豆腐业也就借此供奉关羽为豆腐业的神了;烛业则因关公秉烛达旦,恪守叔嫂之礼,而奉其为神;更有趣的是理发业、屠宰业、刀剪铺业,因为他们的工具都是刀,而关羽的兵器就是青龙大刀,也把关公奉为了神……  

关羽后来的形象更为深化,与种种传说不无关联。杨庆茹在《问吧》一书中写到:“几种传说深化了关羽的财神的形象,一说关公生前善于理财,长于会计业务,曾经发明计簿法,设计日清簿,清楚明白;另一说关公死后真神常回到人间助战,商人在生意受挫后若能得到关公相助,就会东山再起。可见,商人选择关公当财神,看重的是他的忠义形象和惩恶扬善、祐民护民的万能神格,他们非常希望关公能保护他们的身家性命和财产安全。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关公成为财神与山西商人有关。山西商人把关公作为出门在外的保护神,在他们遍布全国的会馆里建筑关庙。因为游走天下闯荡江湖也需要彼此照应,共同面对困难,因此,他们就经常仿照‘桃园结义’结成异姓兄弟联盟,这也使关公忠诚和义气的美德广为流传。后来,晋商富甲天下,其他生意人也纷纷仿效,关公也就成了公认的财神了。”  

其实,中国的财神的起源颇为难考,所祭祀的神明也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古代民间信奉的财神分为文武两类。关羽只是财神中的“武财神”,代表“诚信”。除了关羽,中国古代还另一些财神。南宋时期民间出现的“财神纸马”,应是财神的原初形式。文财神由古代的文官演化而来,如比干、范蠡;武财神当然由武官演化而来,如赵公明、关公。即所谓“正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范蠡,,“偏财神”五路神、利市仙官,“准财神”刘海蟾。范蠡代表“智慧”,而比干、赵公明代表“公正”。

TOP

关公传说与儒家文化

关公文化即是指关公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及其对社会精神生活的影响。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它对社会生活最直接的意义是在精神方面,主要是在伦理道德方面。关公文化精神价值的核心在于道德价值。
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关公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伦理型文化,伦理道德是其核心内容。关公的忠、义、仁、勇,渗透着儒家的伦理道德精神。千百年来,人们崇拜关公,本质上是崇拜关公高尚的道德人格。关公对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世以仁,作战以勇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TOP

关公传说与佛教文化

关公的传说中伏虎与卓刀泉的故事体现了佛教的杀一救白,解救苍生的内涵。

TOP

(关公传说与佛教文化考察剪影,摄于武汉卓刀泉寺)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关公传说与道教文化

道教创教之初为发展势力引用了关公传说附和道教文化。

TOP

回复 7# 的帖子

相传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曾驻兵于武昌伏虎山麓一带。当时部队缺乏饮水,“羽用刀卓也”,于是“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明朝初年,楚昭王朱祯喝过这儿的泉水,极为赞赏,于是筑井台建井亭,并手书“卓刀泉”三字。

TOP

回复 7# 的帖子

卓刀泉寺        卓刀泉在武昌伏虎山的西南麓,有一座千年古刹——古卓刀泉寺,也称御泉寺。具体位置是武汉市武昌区卓刀泉的十字路口,也就是华中师范大学东门往珞喻路方向前行约300米处。 古卓刀泉寺因为一井泉水——卓刀泉而得名。在武汉的寺院中,古卓刀泉寺的历史是相当悠久的。与武汉市其他寺庙不同的是,这里除了供奉佛祖和菩萨外,还特地供奉了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大将军关羽,故而此地也是关帝庙。    一、寺碑节选             曾经的古卓刀泉寺古道,历来为武汉鄂东乃至江浙的唯一通道;如今的卓刀泉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好一派繁荣景象。郁郁葱葱的桂子山和巍峨的伏虎山,被卓刀泉路隔离开来,两两相望。古卓刀泉寺背倚伏虎山,守望桂子山,卓然独立。      四周松柏缭绕,拔地参天,每当烟开日出,天朗气清,则百鸟腾声,欢如乐作。及微风披拂,而云飞涛涌,谷应山鸣。其澎湃之声,恍如万马奔驰,杂沓而至。往往呼吸之顷,百灵变幻,莫测其端,词客骚人,靡不以得睹斯泉为快……故游其间者,恒累宿不能去。      ——据古卓刀泉寺石碑载   二、历史传说      “北有归元寺,南有卓刀泉”。     据史料记载,这座历经1800年的古井为三国时期所立。相传当年关羽屯兵于此,遇到大旱,天气炎热士兵无水解渴,一时怨声四起。关羽闻知,甚是着急,拿起他200斤重的青龙刀奋力斫地,并大声叹道:“如此炎热,官兵怎可一日无水呢?”说着,又是连斫几刀。没想到,勇武无比的关羽几刀下去,竟有泉水潺潺流出,关羽大喜,捧一口泉水喝下,甘甜可口,便令三军畅饮,营中官兵欢呼雀跃,士气大振。后来,当地人在泉水涌出之地围了一口井,称着“卓刀泉”。      古卓刀泉寺中有一块《卓刀泉记》碑,碑石上有这样一段记载:“城东十五里,有卓刀泉者,吾楚胜迹也。昔汉寿亭侯关公治兵江陵时,卓刀于此,故名。斯泉之水,冬温而夏冽,其色淡碧,味甘如醴,饮之可以疗疾。”原来,卓刀泉是关羽用大刀斫出来的啊!而且斫出的是一口“饮之可以疗疾”的好井。 除了碑石上记载的故事之外,在民间还有一段传说。赤壁大战前,关羽奉军师诸葛亮之命率兵马途经此地。时值盛夏,酷暑难熬,士兵极度缺水。于是,关羽派兵四出寻找水源。这里,一位银须飘拂的老翁告诉关羽:“这里原是水丰林茂之地,后来出了个老虎精,把湖湾水源全部截断了。百姓们为求水用,得给老虎精送去童男童女呢!”关羽闻之,凤眉横竖,怒不可遏。恰在此时,狂风乱起,一只猛虎随风而现。关羽祭起青龙堰月刀,刀在瞬间便化为一条青龙,呼啸着迎虎而上,龙虎相搏,一时间飞沙走石,天昏地暗。不久后猛虎一阵惨叫,趴在地上化成了一座石头山。这就是伏虎山。伏虎为山后,大刀重回关羽手中。关羽以刀斫地,仰天大笑。没想到,就在大刀斫地之处,冒出了涓涓清泉。将士们痛饮泉水解渴,军威士气大为振奋。然后,关羽以刀蘸水浇洒石头山,山上即刻便绿树丛生。真个是“青龙降虎关云长,甘醇还数卓刀泉。”后人感念关羽,便把这
清泉取名卓刀泉,在泉畔建起了卓刀泉庙,把猛虎化成的小山称伏虎山。这便是伏虎为山、卓刀为泉的传说故事。      三国时期,有很多的英雄豪杰逐鹿沙场,可真正能成为神并被立庙祭祀与供奉的可谓凤毛麟角,但关羽就是其中的一个。关羽在武汉活动的时间其实并不长,但只要关羽的足迹到过这里,这里便有了与关羽相关的传说与故事。无论我们从哪个角度看,这些传说与故事都让关羽的英雄之气弥漫在了武汉的城市空气之中。      随着汉蜀的消亡,关羽的“忠义仁勇”被人们世代传诵。宋朝,朝廷为纪念关羽,在这里建了一个寺,名叫“御泉寺”。因“关公文化”在民间广为流传,寺内香火鼎盛,游人如织,一时间,御泉寺名扬中原。明朝时,御泉寺更是盛极一时,当时朱元璋之子楚昭王朱帧游览至此,仰关公之名,命人打井水畅饮。泉水入口,甘甜无比,令朱帧欣喜不已。于是,他令人为此泉筑井台,修石栏,建造井亭,并亲书“卓刀泉”三字,刻于石栏之上。在古卓刀泉寺看到,经多次兵火战乱后,寺内古时的亭台与护栏早已消失匿迹,唯有这口井保存完好,见证着1800年的沧桑岁月。,斑驳的井壁上,“卓刀泉”三个大字十分醒目。      只可惜,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作为武昌之胜景的古寺庙大部分建筑在清初毁于战火。咸丰八年(1858)重建,1916年重修。重修后的山门上刻有“卓刀泉”三字。今天,当我们进入古寺的山门,可以看见一四合院落。院落中央,即是古泉井;左侧为桃园阁,供奉桃园三结义之刘备、关羽、张飞的塑像;左右两厢为禅堂。再进为正殿,供关羽塑像。    三、寺内有“三宝”        其一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关公青铜神像;      其二就是楚昭王朱桢题字的“卓刀泉”;      其三是在一般寺院中难得一见的珍品——男身观音像。      除了这三宝之外,来到寺院内,还可以感受庙前的泉水淙淙,庙周的古木森森和宁静幽闲的山野情趣。如今,这里将重新规划,成为集关公文化和佛教于一体的重点旅游景区。      关公是民间的财神,因此,每年到这里来的人络绎不绝,求财和求,目前它是武汉市内最有特色的山林——伏虎山。

TOP

这些资料是有出处的,不是自己的杜撰,因此,必须注明引用的文献名称。切记。
爱我所爱,美人之美

TOP

关公文化与儒家思想

在传统民间三国故事中,最多的便是关公故事的流传。不仅因为关羽生平所做的伟大事业和杰出贡献,更因为关羽的形象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真善美的精华,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他所表现出的“忠义”品质。
  在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中,最显著、最富有特色的,莫过于重道义的伦理情趣。从孔子的“志士仁人,有杀生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人”到董仲舒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普通民众心中的“道义”便是对国家的“忠”和对朋友的“义”。而关于则正是这”忠义“化身,无论是桃园三结义,还是华容道义释曹操,正是他伟大人格的表现。他对刘备所表现出的忠心耿耿和怒战沙场的英勇豪迈都为这个人物形象留下光辉的色彩。
  而孔子儒家文化中,”仁义“便是它的核心精华。从某些层面来讲,关公文化中所体现的核心价值正是对儒家千年传统文化的发扬与继承。综上所述,关公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性的文化标识,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故事中体现出的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和崇尚忠义的道德价值取向,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今天,我们仍需要那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需要对国家,对事业忠心耿耿,需要扶弱抑暴,讲求信誉,利于他人的精神,不背信弃义,不见利忘义,我们的社会才能健康发展。

TOP

荆州的关公传说

民间传说是关羽文化在大众文化领域最普遍、最活跃的反映。特别是《三国演义》问世后,各式各样的三国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美谈,闾巷茶肆走俏的话题。

    在关羽家乡山西运城市解州镇常平村一带,民间传说的关羽故事主要是讲述关羽的身世、为什么要“亡命奔涿郡”等等,也就是关羽与刘备、张飞相遇之前在家乡的故事。荆州的关羽传说故事,主要反映关羽镇守荆州期间的传闻往事。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阶段,故事传说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这是关羽传说故事在各地的基本特点。

    荆州的关羽传说故事丰富多彩,现见诸于文字的有四十来则,在荆州众多三国传说故事中要算数量最多,流传也最广泛。有的是对小说、典籍、史书的发挥,有的是对关羽守荆州、失荆州这段历史的追念,有的是根据当地风物名胜所作的联想,主要都表示对这位三国荆州守将的怀恋。

    对于关羽在荆州的传说,人们讲得最多的是关羽筑城的故事。相传原先荆州城为关羽所筑,因为关羽受命镇守荆州时,面临孙权、曹操势力的夹击,需要加强荆州的防守,于是调集十万人马昼夜筑城,很快就把荆州城筑起了。传说当时镇守芦苇荡的张飞挑着一满担土连夜赶来相助,等他急急匆匆赶到东门外,城已筑起,张飞喜不自禁,把一担土倒在地上,成为荆州城的名胜之一“张飞一担土”。这“张飞一担土”,又名“画扇峰”,状如画扇一样的小山。关羽筑荆州城未见史书,但《水经注》等典籍载,荆州“旧城为关羽所筑”。说关羽北攻曹仁,闻荆州城为吕蒙所袭,遂叹道:“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乃引而退”。这个记载显然是不符合历史的,人们把这个记载与当地风物连在一起开展想象,把关羽筑城的故事编得活灵活现。

    荆州的关羽传说故事,大多跟关羽在军事方面的行动有关。如荆州城西北约三公里处有座高10余米的土台,相传是关羽练兵作战时的“点将台”,人们据此演绎出关羽操练人马与曹魏方面作战的故事,听来娓娓动人。“点将台”附近的“拍马山”,传说也因关羽在此操练军马而得名。附近还有一个土丘叫“摩旗台”,据说是关羽练兵时插旗帜的地方。如今荆州古城大北门外有条古街叫做“得胜街”,从前是连接荆襄古道出入荆州城必经之地。传说关羽北攻襄樊水淹七军打了大胜仗,喜讯传来,人们十分高兴,于是将这条街命名为“得胜街”。

    在民间传说中,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和赤兔马也赋予了传奇的色彩。荆州城西北20多公里处有座著名的山岭冈地,叫做八岭山。八岭山麓有一口山泉,泉口呈马蹄状,泉水十分清凉,久旱不枯,久雨不溢,常年可饮,此泉名为“马刨泉”,相传是关羽赤兔马用前蹄刨出的。说是当初关羽受命率部去当阳长坂救援又一次被曹军围困的刘备,时值酷暑,士兵们口渴难忍,附近又找不到水源。关羽平时十分爱护士卒,见状甚为着急,不住地挥鞭作叹。赤兔马心领神会,咆哮着使劲用前蹄刨地,把泉水给刨了出来。众将士饮后精神大振,一举击败曹军救出了刘备。清道光年间,在泉口边建有一块石碑,上刻“马刨泉碑记”,备细记述此事。

    民间传说给关羽那把青龙偃月刀也赋予了神话的色彩。八岭山本是状似游龙的山冈,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山丘,这些山丘实际都是些土丘。其中有个最大的山丘顶部是块平地,叫做“平头冢”。据说当初关羽在此手舞大刀演武,奋起神威一刀向这个大山丘劈去,竟把这个大山丘的“头颅”给劈掉了,于是从此成了平头冢。诸如此类的故事,人们可以一连说上好几个。如今,在荆州关庙陈列有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和赤兔马。那大刀异常沉重,你使尽力气也提不起来,如果你能把它提起,据说就会得到关神爷的赐赏,保佑你一生平安。赤兔马身旁有口石马槽,长为3米,宽为1米,相传是关羽专给赤兔马配备的食槽。从前的《荆州府志》还记载,用这口石马槽喂马,马皆嘶鸣不敢近前。真是爱屋及乌,连石马槽也变得神奇了。

    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给荆州城内外一些地名增添了文化的韵味。至今,一些地名的背后都藏有关羽故事的传说。如城东百里长湖南岸的关咀口,本是长湖岸边的渡口,传说因关羽在此视察水军而得名;南门关庙东侧一条街巷叫做关带巷,因为关庙的所在地原为关羽在荆州的府邸,是关府一带的街巷。还有偃月堤、铜铃冈、系马山、洗马池等等,都是关羽故事传说的产物。

    在众多关羽故事传说中,也有跟关羽失荆州一事相关的传说。如松甲山、卸甲山、掷甲山的由来。这称之为山的三处地方,其实都不是山,只是城垣内侧的土堆,其作用是保护城坦内坡。荆州城城坦外侧是砖墙,内侧均为土坡。城内原有“三山不见山”之说,因为松甲山、卸甲山、掷甲山确实都不是山。这三山不见山,名声却颇大,其原因是都跟关羽失荆州有关。相传当东吴袭取荆州时,守城将士合力据守,日夜巡视城头,为防吴兵入侵累得满头大汗,曾经借着星光松开衣甲,稍作休息,后闻南郡太守麋芳准备开城投降,众将士气愤地卸下衣甲,正欲去跟麋芳论理,不想吴兵已经入城,于是把衣甲全都掷在地上,以示对变节投降者的抗议。后来,人们就把这三处地方分别叫做松甲山、卸甲山、掷甲山,以不忘这段历史。清代改掷甲山为余烈山,以喻关羽“死有余烈”,并在余烈山建有关羽祠庙,纪念关羽。

TOP

回复 11# 的帖子

那怎样去辨别呢?

TOP

最近读了顾颉刚先生的《孟姜女故事研究》,被顾先生的治学精神给深深地震撼了。我觉得我们的讨论也可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方法,先通过讨论慢慢勾勒出关羽传说的发展脉络,再通过传说轨迹的勾勒寻找隐藏于故事内部的深层意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