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410课堂第一小组刘茜组

调查汉口往事(调查江滩附近的几条老街的历史来由和街巷故事)

推荐理由:蔡锷路、黎黄陂路、花楼街、江汉路,这些盘根错杂的大路小街位于汉口江滩附近。它们名字的来源和街道历史都值得民间文学小组进行调查,尤其是像花楼街这样的具有历史感的街道,其街上发生的故事、街巷的传说都值得被记录。
灵感主要来自于方方的一本书叫做《汉口的沧桑往事》,也可能是完全照搬她的。但是和她的方向可以稍稍不同,她偏重于历史,我们可以偏重于民俗。

TOP

研究课题 卓刀泉寺——卓刀泉寺的历史传说1

“北有归元寺,南有卓刀泉”。据史料记载,这座历经1800年的古井为三国时期所立。公元208年(建安13年)关羽屯兵于此,遇到大旱,天气炎热士兵无水解渴,一时怨声四起。关羽闻知,甚是着急,拿起他200斤重的青龙刀奋力斫地,并大声叹道:“如此炎热,官兵怎可一日无水呢?”说着,又是连斫几刀。没想到,勇武无比的关羽几刀下去,竟有泉水潺潺流出,关羽大喜,捧一口泉水喝下,甘甜可口,便令三军畅饮,营中官兵欢呼雀跃,士气大振。后来,当地人在泉水涌出之地围了一口井,称着“卓刀泉”。
古卓刀泉寺中有一块《卓刀泉记》碑,碑石上有这样一段记载:“城东十五里,有卓刀泉者,吾楚胜迹也。昔汉寿亭侯关公治兵江陵时,卓刀于此,故名。斯泉之水,冬温而夏冽,其色淡碧,味甘如醴,饮之可以疗疾。”原来,卓刀泉是关羽用大刀斫出来的啊!而且斫出的是一口“饮之可以疗疾”的好井

TOP

研究课题卓刀泉寺整理——卓刀泉寺的历史传说2

除了碑石上记载的故事之外,在民间还有一段传说。赤壁大战前,关羽奉军师诸葛亮之命率兵马途经此地。时值盛夏,酷暑难熬,士兵极度缺水。于是,关羽派兵四出寻找水源。这里,一位银须飘拂的老翁告诉关羽:“这里原是水丰林茂之地,后来出了个老虎精,把湖湾水源全部截断了。百姓们为求水用,得给老虎精送去童男童女呢!”关羽闻之,凤眉横竖,怒不可遏。恰在此时,狂风乱起,一只猛虎随风而现。关羽祭起青龙堰月刀,刀在瞬间便化为一条青龙,呼啸着迎虎而上,龙虎相搏,一时间飞沙走石,天昏地暗。不久后猛虎一阵惨叫,趴在地上化成了一座石头山。这就是伏虎山。伏虎为山后,大刀重回关羽手中。关羽以刀斫地,仰天大笑。没想到,就在大刀斫地之处,冒出了涓涓清泉。将士们痛饮泉水解渴,军威士气大为振奋。然后,关羽以刀蘸水浇洒石头山,山上即刻便绿树丛生。真个是“青龙降虎关云长,甘醇还数卓刀泉。”后人感念关羽,便把这眼清泉取名卓刀泉,在泉畔建起了卓刀泉庙,把猛虎化成的小山称伏虎山。这便是伏虎为山、卓刀为泉的传说故事。
三国时期,有很多的英雄豪杰逐鹿沙场,可真正能成为神并被立庙祭祀与供奉的可谓凤毛麟角,但关羽就是其中的一个。关羽在武汉活动的时间其实并不长,但只要关羽的足迹到过这里,这里便有了与关羽相关的传说与故事。无论我们从哪个角度看,这些传说与故事都让关羽的英雄之气弥漫在了武汉的城市空气之中。随着汉蜀的消亡,关羽的“忠义仁勇”被人们世代传诵。宋朝,朝廷为纪念关羽,在这里建了一个寺,名叫“御泉寺”。因“关公文化”在民间广为流传,寺内香火鼎盛,游人如织,一时间,御泉寺名扬中原。明朝时,御泉寺更是盛极一时,当时朱元璋之子楚昭王朱帧游览至此,仰关公之名,命人打井水畅饮。泉水入口,甘甜无比,令朱帧欣喜不已。于是,他令人为此泉筑井台,修石栏,建造井亭,并亲书“卓刀泉”三字,刻于石栏之上。在古卓刀泉寺看到,经多次兵火战乱后,寺内古时的亭台与护栏早已消失匿迹,唯有这口井保存完好,见证着1800年的沧桑岁月。,斑驳的井壁上,“卓刀泉”三个大字十分醒目。

TOP

研究课题卓刀泉寺整理——卓刀泉寺关公文化

*关公文化传承千年
   卓刀泉寺,因关羽在此卓刀得泉而得名。因此,相对于其他寺院而言, 卓刀泉蕴含最深厚的应是世人崇仰的关公文化。

  关于关公卓刀,历史上其实并无明确记载,但民间却有甚广的传闻。传说自然不能用严格的历史科学来证实,但它反映的是人们对关羽的敬仰,对乡土风物的热爱。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卓刀泉的传说”能千古流传,在2006 年武汉市公布的首批6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榜上有名。

  卓刀泉的传说,只能算得上卓刀泉关公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作为武汉目前唯一的一处纪念武圣关羽的场所,卓刀泉寺还有更丰富的关公文化内涵。竖有一尊高达4米,长髯飘拂、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关公铜像的关圣殿、象征过五关斩六将的关圣桥、演绎关羽一身戎装豪情万丈的武圣阁、纪念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桃园阁,体现的都是关羽身上忠、义、信、智、仁、勇的精神。

  回望历史,关羽生前的职位只是个“汉寿亭侯”将军,但他死后却声名鹊起,封号不断升级,由“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最终定位在“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上,与孔子的“大成至圣先师”不分伯仲。

  关羽能跨越了时代,跨越了历史,最终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的“对国以忠、待人以仁、处事以智、交友以义、作战以勇”人生哲理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阐述着人生价值的观念,直到现在仍有积极意义。

  “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圣”。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信仰,关公文化及关公信仰在海内外中华儿女心目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了维系海内外中华儿女民族感情和血脉亲情的纽带。当许多海外华人得知全世界只有武汉有一处关公卓刀而成的泉眼时,都专程而来,只为喝上一口圣水。有的甚至还灌上一瓶回去。这不得不说是关公文化的魅力。

TOP

研究课题卓刀泉寺整理——卓刀泉寺关公文化的价值

在国学复兴、重提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将古卓刀泉寺打造为弘扬关公文化的中心,具有各方面重要的价值:
1.关公文化的精神价值: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关公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伦理型文化的核心内容。关公的忠义仁勇,渗透着儒家伦理道德精神,是中华名族传统美德的完美化身。他由“万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是集战神、财神、文神为一体的万能之神。历朝均为统治者和百姓万民、华夏神州与东瀛海外之供奉对象。
2.关公文化的政治价值:关公文化中包含着“大一统”的思想,关公一生先是桃园三结义,后过五关、斩六将,投奔刘备,最终为刘备断首捐躯。总结关公一生之奋斗理想,即是匡扶汉室,天下一统。这种思想历来为中国人所敬仰,具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弘扬关公思想对于找寻文化根源,促进祖国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3.关公文化的经济价值:一方面,关公庙是极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它的开放,将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关公素有“武财神”之称,他既讲信义,又具有算术头脑(相传“记账法”即为关公所创),受到广大百姓尤其是商人阶层的膜拜。这一思想在群众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自古至今,哪里有关公庙,哪里的贸易市场就十分活跃。可以说,弘扬关公文化,将会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TOP

研究课题卓刀泉寺整理——卓刀泉寺古井文化

*古井文化独树一帜

  除了悠久的关公文化,卓刀泉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古井文化。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的一天,年仅9岁的楚昭王朱桢慕名来到了卓刀泉。当他品尝过清冽的井水之后,心中大喜,赶忙为卓刀泉办了四件实事:用条石筑井台,在井口加井栏,建井亭,题“卓刀泉”三字刻于井栏之上。

  尽管朱桢下令建造的这些井台建筑看似不起眼,但却蕴涵着很丰富的井文化。建筑专家认为,这个用三层较薄的条石组成的方形井台不仅古雅朴素,而且很有特色,它与用整块甃石打磨而成的圆形井口相配合,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思想,在我国的井台建筑中并不多见。

  从实用的角度,这些建筑也让人不得不佩服年幼的朱桢有着智者的深谋远虑。围之井栏,覆以井亭,是防止雨天地面水的浸入,减少风天地面土的吹入,有助于用水的清洁卫生。同时也是防止夜间落井、盲人落井、童稚落井等危险事故,起着保障安全的作用。

  其实不光是井的建筑独树一帜,还有那暗藏古井深处的哲思文采,同样让人折服。

  被称之为寺中一宝的“卓刀泉”三字,刻于井栏,古朴苍劲。井以字为依托,字也增添了井的精彩。

  “城东十五里有卓刀泉者,吾楚胜迹也。汉寿亭侯关公治兵江陵时卓刀于此故名。斯泉之水,冬温夏冽,其色淡碧,味甘如醴。饮之可以疗疾。故上自省垣各大宪,下逮村氓咸取给焉。”这段寥寥数语的文字,言简意赅,包含着对井深刻、传神、精到的解释,并于清光绪九年镌刻于金石之上,形成井铭。让井沾了文化的气息,也成为了文化载体。

  有了文化的韵味,卓刀泉古井也被文人雅士纳入了一方景致。在民国时期任桐《沙湖志》中所列举的沙湖十六景中,就有“卓刀饮泉”和“泉亭松韵”两处。不难看出,卓刀泉也是一道古井文化大观。

TOP

卓刀泉寺整理——卓刀泉寺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禅意盎然

  卓刀泉是井,也是一座佛寺。宋代,因泉而建关庙,明代,此庙演变为卓刀泉寺。以后历经兵燹战乱,寺庙也屡建屡毁。

  目前的卓刀泉寺,虽然只有一间大雄宝殿,但在武汉佛教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湖北省佛教中颇有威望的大鑫和尚都曾驻锡(俗家所说居住)于此。这里还是当代高僧净慧法师的批剃祖庙。

  卓刀泉寺的建筑格局与江城寺院迥然不同。卓刀泉大雄宝殿与关圣殿前后错落,互相呼应,成为了西方佛教文化与我国关公文化相适应、相融合的最好佐证,形成了寺庙合二为一的独特景象。

  有普度众生、解脱苦难职责的观音是寺院的主要供奉,卓刀泉也不例外。不过它供奉的是一尊仿唐风格的男性观音像。据说观音从印度传入中国时本为男性,后来入乡随俗,为了满足世俗的需要,被中国老百姓变成女菩萨了。

  男也好,女也罢,观音依旧是慈眉善目,丰腴安详。那种胸肌微露,双足裸露,一足立于灵石,一足踏在莲花上的造型,更趋平民化、世俗化的表露,让人自然联想起菩萨原来也具有人的本性。

  菩萨塑像只是卓刀泉寺所藏浩繁、高深的佛教文化中沧海一粟。寺中那与中国传统诗歌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禅语,那繁琐森严的清规戒律和制度礼仪,同样十分精彩。读读寺院中诸如“谁道鸟语花香不是禅机”之类禅意盎然的楹联,猛然间会有种阅世、修心、悟性的感觉。

TOP

卓刀泉寺整理——卓刀泉寺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彪炳千秋

 
  卓刀泉寺的背后,是伏虎山,传说是被关羽打败的猛虎化身而成。伏虎山不高,海拔只有62.3米,但方圆四公顷山林,3000多株成年大树,把卓刀泉、伏虎山都笼罩在苍森稠叠的意境之中。

  有人说这里有南湖、东湖相拥,有伏虎山、桂子山形势之胜,是藏风得水的宝地。

  灵山秀水墓占多。从清代起,这里就已是高等级墓园的所在地。清代封建统治阶层的“赐葬”建在了伏虎山,卓刀泉;民国时期的三十年代,湖北省政府更是把卓刀泉、伏虎山划为埋葬国民政府上层人物的墓地。当时大总统黎元洪,湖北省主席杨永泰等一批赫赫有名的人物都葬在了这里。

  现在的伏虎山上,堪称是群英荟萃。寂静幽深的树林中,十来位在革命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先烈长眠于此。刘公、蓝天蔚、蔡济民、孙武、刘静庵、吴兆麟六位为推翻腐朽封建王朝抛头颅、洒热血的辛亥先贤、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抗战时期牺牲在前线的第一位军长郝梦龄、晋军阎锡山的参谋长朱绶光、国民党第66师师长张森,每一位英灵都给武汉烙上了深深的印记。

  禅院深深,小小卓刀泉寺也许比不上一些寺庙的高大宏阔,但这片圣土所承载的岁月年轮,为我们呈现的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表情,却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正是它的价值魅力和开发潜力所在。

TOP

卓刀泉寺课题个人想法建议——打造卓刀泉寺文化品牌

*将卓刀泉寺打造成新的“文化品牌”
卓刀泉是武汉市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泉,卓刀泉寺则是湖北省关公文化的代表性佛寺。政协委员、武汉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卓刀泉寺住持法云法师表示,卓刀泉寺虽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但由于寺院本身面积较小、纵深不够,对其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限制。
法云法师也提到,寺院的后山上存留有多处辛亥革命烈士的陵园。因此,他希望借辛亥革命100周年的东风,将卓刀泉寺和辛亥革命烈士陵园两处旅游资源加以整合,进行统一管理。
卓刀泉应该扩容,打造更加广阔的文化圈,对各种文化进行特色展示
规划原则
1.在融合佛教文化、世俗文化、关公文化的基础上,突出关公文化特色;
2.综合体现朝拜、休闲、旅游观光和文化交流多种功能;
3.精减佛教建筑设施,增加能体现关公及三国文化的建筑设施;
4.在保持依山而建、左右对称的寺庙格局基础上,强化园林化布局。

TOP

卓刀泉寺课题整理综合——重修建造卓刀泉寺的意义

卓刀泉寺面临东湖,背靠伏虎山,周边有华中师范大学等大专院校及中国光谷等商业重地,自然环境优美,文化气息和商业气息浓厚,繁华闹市一静地,卓刀泉寺独具魅力。因此,全面建设卓刀泉寺顺时、顺势、顺意。   
1.古卓刀泉寺是武汉知名、洪山区最重要、最核心、最著名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古卓刀泉寺对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发挥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关公文化是中华名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关公文化文化为核心的古卓刀泉寺对于团结海内外炎黄子孙、维护祖国统一、提高中华名族的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3. 3.以关公文化为核心的古卓刀泉寺的建设对构建和谐洪山、和谐武汉具有重要意义
4.开发卓刀泉寺可以为市民提供较好的休闲场所,带动洪山区域经济发展;
5.宗教和顺,广泛团结信众并引导信众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道路,为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6.建设卓刀泉寺将为打造武汉城市文化名片,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做出贡献

TOP

这个是什么时候交作业呢

TOP

汇报

小组研究情况汇报:
课题:《湖北卓刀泉文化调查研究》
选择理由:武汉地区有许多充满趣味且富有历史韵味与地域特色的地名,而“卓刀泉”作为武汉胜景可研究资源丰富,此外其相关遗址处于洪山一带,距离近,便于我们调查。
课题目标:1、学习民间文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田野调查;
          2、是通过研究卓刀泉有关的传说、故事、名人、宗教和传承发展情况,来了解  
         卓刀泉文化和发展方向。
研究安排:1、搜集已经研究过的材料并分析。
          2、实地考察
          3、材料整理并通过进一步搜集资料以完善
          4、汇总并展示
研究进程:
一、选题初定阶段  10月17日-11月5日
    小组开会讨论了选题的基本要求,同时小组成员自愿提交自己觉得合适的选题,其中包含选题的原因、研究方向、操作方法。
二、选题确认阶段和分工安排  11月5日
小组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了研究“卓刀泉民间文化”的选题,并且对11人进行了具体分工。其中材料搜集4人,收集通讯1人,实地调研必须要参加的为4人,材料汇总1人,PPT制作一人。
三、材料搜集 和整理11月5日-11月8日
搜集到的材料主要为文字材料,结合民间文学学科知识对材料进行综述、并且找出需要深入的问题。
整理结果:
初步看论文的情况:很少学术文章,大多都是以散文、报道的形式呈现,卓刀泉名字的由来版本有很多,感觉名字由来这部分已经饱和
方向一:卓刀泉和三国文化的关系:东汉末年公元208年(建安13年),蜀将关羽驻兵于武昌伏虎山,因缺水,羽以刀卓地,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引自百度百科,可以专门研究卓刀泉和关羽的关系
方向二:卓刀泉和佛教文化的关系,网上的文章研究卓刀泉和关羽的很多,但是真正研究佛教文化的非常少,只有百度百科一点点。
方向三:其本身的历史,名字最初来自关羽,明初楚昭王在这里赐字使之得名“御刀泉”,可以其历史的演变和各个朝代受到的不同重视,包括文革时期遭到的破坏以及重修。
四、通讯问题
   对卓刀泉寺庙、社区、相关文化名人的资料有一个收集工作。

TOP

这周该去调查了吧      看到组长整理出来的调查资料  辛苦了!!

TOP

希望咱们组能齐心协力把这次展示做好哦   虽然题目不是很好  我们认真去做就好~

TOP

“卓刀泉寺”在历史上的变化

据碑文记述:泉水“冬温而夏冽,其色淡碧,味甘如醛,饮之可以疗疾。”
    明初,分封去武昌的楚昭王朱祯游览至此,饮泉水,赞其甘甜可口,于是为此泉修了一个井台,高约二尺,共分四层,用条石砌成,台上还修了一个圆形井栏,并亲笔书写“卓刀泉”三字,镌刻在井栏之上。
    清咸丰初年,太平天国起义军与清军在此激战,使御泉寺的建筑物大部毁干战火。咸丰末年重修,光绪二年又在庙宇周围裁种了大面积的松柏,其间夹杂桃树,象征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古时游客曾留言赞美道:“卓刀泉四周松柏缭绕,拔地参天,每当烟开日出,天朗气清,则百鸟腾声,欢如乐作。微风吹拂,云飞涛海,谷应山鸣,其澎湃之声犹如万马奔驰、杂沓而至,往往呼吸之顷,百灵变幻莫测。其美丽壮观之景致,令人神往。”多少年来,卓刀泉吸引着不少高明游侣、骚人墨客留连其间。
    1956年,中央领导来武汉开会时,毛主席曾来卓刀泉游览。当时庙里的和尚心情非常激动,一个小名叫“曹”的和尚连忙将灶门上吊壶烧的茶(用的是泉水)倒一碗请毛主席喝,毛主席欣然接受,捧茶致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