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俗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呵呵
看帖子时,颇为欣赏博主的的气势:“我们在华东师大教育硕士课程中,强行介入,开设了“民俗学与语文教育”课程”
看到受到的冷遇时:“懒洋洋的,打哈欠。作业也不上传,问题很大”,忍不住笑了……
如果,高考指挥棒一挥:考民俗,看中学老师又没有热情,呵呵

TOP

其实,民俗本身就具教育功能,和什么具体学科教学都可以结合,包括自然科学如数理化生。
不过刚一开始我看到这一题目时,似乎想像中的比民间文学、课文中的描写到的民俗文化更宽泛些,我在想,或许,比如以“说文解字”的方式解说民俗,也是一种可取的形式吧
关键是结合的形式,作为教硕课程,形式虽不至于中小学那么重要,但也还要考虑考虑的,如同博主说的“自己的教法也要改进”,不过,可惜自己没有机会,否则是很想聆听教诲的。

TOP

自己也在尝试着民俗和教育的互动,呵呵,以后有不懂的,来这里请教博主。

TOP

其实,再想了下,也不能简单归咎于境界。意识到和能做到需要太多的外界条件,特别教学这样一种多边活动,不是自己意识到就能改变的。
如果他们作为一种爱好来学民俗,提高自身素质,那么我想是好的。
但或许更多是迫不得已,或者为了拿个学位,那就也可以理解,谁让职称啊、升职需要呢?

同时,语文、数学等所谓的国家课程的课时现在也减少了,给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腾出了课时,本来,原来教学任务就已经满满的了,他们就是对民俗胸有成竹也没有时间在学科教学的课堂上有所展示。

另外,在想,民俗进入基础教育,到底以一种什么方式更为合适?
我们教学,习惯有“本”有“纲”,现在,民俗教育很少有“本”,作为地方,觉得那太难出政绩了,毕竟,育人是百年大计,不如搞个工程快。再说了,还要协调各方,学校、出版、民俗专家等等,说不定最后也吃力不讨好。作为教师,现在量化考核那么吓人,能做好规定动作已经很辛苦了,谁会自己主动找麻烦呢?有,但很少,因为很难,压力很大。作为学生和家长,第一句话往往是:高考考么?

所以,要真正进入基础教育,我想,教育专家、学者的先拿出足够的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让决策部门(最好是地方一级,毕竟,如果是校级,科研能力就很难保证,也不经济,因为民俗的地域性,决定了它的课程最好是地方课程,如果作为校本课程,往往会造成同一地区各个学校的重复建设)觉得必要和可行。还得拿出试用本,还得先搞个试点。
好了,一大早的,不过还是远不如田老师早:两点半。

TOP

回头看,乱。
发一篇最近的文字给您,还在修改中。好像我看到这里有您的email,望不吝赐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