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去惠水,品原汁原味的龙舟文化

去惠水,品原汁原味的龙舟文化

中国民族报 2014年7月11日  □ 本报记者 石建杭 文/图


  涟江破浪赛龙舟

  7月3日至4日,2014中国(惠水)民族民间龙舟大赛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举行。来自湖北、海南、广东、贵州等地的13支代表队,200余位运动员,在涟江的碧水清涛中,用双桨续写着传统龙舟文化。本届大赛由中国少数民族体育协会、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贵州省体育局、黔南州委、州政府主办。

  飞溅的浪花、飞舞的龙幡、飞驰的龙舟、飞扬的号子,与两岸欢呼雀跃的人群融为一体。桨手、鼓手、舵手是一个战斗的集体。在淅淅沥沥的细雨中,一艘、两艘、三艘......多舟齐发,参与者众多,方称龙舟竞渡。竞渡时,锣鼓喧天,舟上的人随着划水的节奏齐声大喊:“嗨!嗨!”气势磅礴,扣人心弦。两岸不时传来的阵阵山歌,更是让人有种返璞归真的感觉。表演者也好,观赏者也罢,无不如痴如狂,乐在其中。

  龙舟文化像《好花红》一样深入惠水民间

  此次全国民族民间传统龙舟大赛举办地惠水,是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的发源地。聚居在涟江两岸的布依儿女热情好客,喜唱山歌。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以歌言志、以歌迎宾、以歌传情,逐步成为一种习俗。惠水地处贵州中南部,聚居着汉、布依、苗、水、白、毛南等17个民族。近年来,惠水先后获得“全国优质米之乡”、“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县”、“中国水利风景名胜区”、“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等称号。

  龙舟文化盛行于惠水,就好比布依族民歌《好花红》深入民间。“惠水龙舟文化的现状,用一个词概括,那就是‘原汁原味’。”中国少数民族体育协会秘书长王居表示。生活在惠水境内的布依族、苗族群众,其传统文化至今仍保留着浓厚的原始文化色彩,这使得惠水龙舟文化也有着鲜明、独特的传统文化特征。

  王居介绍说,惠水龙舟文化的形成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各世居民族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其中,宗教信仰是古老龙舟起源的文化核心。祭天、敬神的图腾崇拜意识,来源于苗家人的多样性生活形态,各种生活方式融入自然的观念,充分体现出惠水龙舟文化的价值取向。

  龙舟文化的现代困境

  “宣言民族文化的生态属性,重建龙舟文化的价值体系,在保护、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当前的龙舟文化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王居说。

  首先,在经济浪潮的席卷下,许多青年外出打工,村民们忙于发展经济,人们对龙舟运动兴趣下降,龙舟比赛组织工作难度加大。龙舟活动中原始的礼仪、习俗逐渐淡化,原生态的龙舟文化濒临消失,龙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后继乏人。

  其次,以龙舟文化为特色的经济开发,过多地注重经济效益,而对龙舟文化价值的提升却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由于没有注重研究、挖掘龙舟文化的潜在文化价值、历史传承价值,使得人们渐渐淡忘了龙舟文化的神韵。

  最后,龙舟文化项目缺乏多元化的开发。现有龙舟活动仅限于龙舟节、端午节等重大活动,没有密切结合地方实际。在龙舟文化流传的地方,龙舟活动往往是当地项目洽谈、体育赛事、重大庆典、对外交流活动的缺席者。

  惠水经验值得借鉴

  尽管对于龙舟文化发展现状心怀忧虑,但对于这一传统体育活动的未来发展,王居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政府很重视传统体育活动,传统体育活动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将推动当地发展。”

  近年来,惠水大力发展龙舟、藤球、斗牛、摔跤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特别是龙舟赛事,是惠水端午节的主要民俗活动,也是重要的文化传承形式,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并逐渐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办节、民间自发相结合的办节模式。现在的惠水龙舟赛事规模更大、更规范,同时和端午节等民俗活动互相融合,参与人数众多,影响广泛。

  由于近年来持续强力打造,该赛事已显现出良好的文化、经济、生态效益。今年,惠水被命名为黔南州龙舟运动项目训练基地,承办全国民族民间传统龙舟大赛,这有助于促进惠水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山水田园城市形象、推动民族文化发展。

  “相信敢为人先的惠水人能够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现代化时,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使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并以当地悠久的龙舟文化聚人气,集商气,扩大交流。”王居表示。

http://www.mzzjw.cn/zgmzb/html/2014-07/11/content_99987.ht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