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指头文学:紧咬了口头文学的奶头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指头文学:紧咬了口头文学的奶头

指头文学:紧咬了口头文学的奶头

    怕题目太长,实际应该题为指头(网络键盘)文学的生命在于他紧咬了民间口头文学的奶头吸取了她的乳汁。“指头文学”也是我杜撰的,相对口头文学而言,它也是“我手写我口”想说什么么就写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写,指头飞扬,键盘鸣响,其速度比口头创作语速还快。指头文学也可叫键盘文学,它继承发扬了民间口头文学的长处。民间文学大多数是口头文学,关于这种口头文学,民间文学研究已经总结出很多相沿成习的特点,如口头性、流传变异性、传承性和集体性。口语是一种最古老的传播媒介,它是面对面进行的交流活动。口语媒介和其它媒介交流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对话双方同时在场的实时传播,是一种口耳相传的人际传播。在口语媒介中,不仅语言参与交流,而且现场时空中的山光湖色、风声雨声、家具散发的熟悉或陌生的气息、暗夜炉膛中闪烁的火苗也参与谈话,并成为重要的交流物。更重要的是,口语传播绝不会失去身体参与的机会,身体的细节常常成为口语语言的重要参照物,语言和语言之间的空白,因为身体的参与而不是死气沉沉,反倒是生气勃勃,真正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独特效果。因为口语具有这种亲密无间的特性,因而口语传播不仅在传统时代民间社会大为盛行,而且在工业时代也借助技术的帮助,也成为重要的交流媒介。比如广播,比如磁带音乐,他们均通过电子化的口语声音克服物理障碍,而继续发挥着口语的某种魅力。

    充满口语说话场景趣味的网络小说,几乎遍网皆是,网络作家似乎就是爱好这一口儿。网络文学作家以及喜欢写各种小段子的人,都有大量的口语作品。有人会说这些都是“伪口语”,我们更愿意认为这是网络民间社会通过媒介选择确认自我文化身份的必然之举,也是民间性在语言上的“遗留”呈现。为何键盘敲击出来的文字仍然始终不渝地追求口语感觉?这是因为,在网络居民看来,说话要比书写更为接近生活本身。说话时,说话人和听话人同时在场,因而说话最接近意识的自我在场,所以最为真实可靠。当一个人说话时,他意识到自我与所思所想同时在场,并在言谈中保持自我和思想的同一,用海德格尔很玄言化表达的说法是:“存在的意义被规定为在场或在,这在存在论时间状态上的含义是‘在场’,存在者是其在存在中作为‘在场’而得到把捉的,这就是说存在者是就一定时间样式即‘现在’而得到领会的”因此,人们说出的声音能在短时期内与思想保持一致,而不会使意思模糊不清,以致掩盖所要表达的思想。当人们用口语表达思想时,思想就被在场的存在直接带出来,并通过问答逻辑而不断深化,所以口语具有直接性、鲜活性,它使说话者和听者在场而充满生气。正因为说话的这种特征,网络聊天(OICQ)是很多人的至爱,甚至爱得有些疯狂,他们沉迷于聊天,与天各一方的人们通过说话达成共识,获得虚空中的情感慰籍。既然说话是网络居民的重要特征,他们那么喜欢说话,把说话当成本真的存在方式,那么文学写作充分运用这种特征来塑造人物、推进情节也就不足为奇。

    人们对网络文学口语式语言的批评是指认它粗糙、不利深入刻划细致的感情、缺乏思辩理性、没有绵长的语言韵味。这些批评都是有道理的“成见”,因为历史地看,口语更为有利于模拟复制生活情态细节、促进情节的趣味化,是一种好的故事叙事方式而不是好的思想叙事手段。但从网络文学的说话实践看,说话的追求并不在被批评的这些弱点方面,在网络文学中体现得更多的是通过键盘化口语去颠覆既有的文学成规,挑战文学定则,意图建立某种民间我们发现,网络文学键盘所表达的文学观念起码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它追求一种“趣味”。口语也不完全是生活场景中对话情景的复制,而是在对话中制造许多要说未说、未说已说的玄言之趣,因而口语表现的仍是一种智性态度而不仅仅是情感的交流。网络文学中最好的口语方式是禅宗语言方式,言在此而意在彼;

    其次,它追求一种“口感”。因为受无厘头大话的影响,网络文学的说话比生活中的对话充满更多的语词堆积,充满许多的类比联想、相似性联想,在联想式扩张中,说话变成滔滔不绝的“语言洪水”,冲垮理性规范的堤坝,任感性的自我自由徜徉,从经典文学的阅读角度说,这并不是最好的写作方式,但对网络文学而言,却是一种最好的文学创造过程;

    最后,它追求一种解构的“快感”。当说话从书写的附庸地位中解放出来,或者说,当说话和书写具有同等地位后,对语言之内的终极本源和最后追求就成为不必要的“深度”,它在消解和破坏的欢悦中,将世界变成一个没有价值深度的平面,它在放弃一切深度模式的思想之后,在平面的游戏中把握世界的本性或命运。

    解构大师德里达自认从柏拉图对话中发现了西方文化的重要隐情,那就是西方思想传统对于书写文字的强烈排斥。他认为,柏拉图以来,这样的观点不绝如缕:说话的言语源于思想,富有生命,陈述的人始终在现场,他们可以时时在对话中修正歧义;相反,文字使一种死气沉沉的书写符号。文字使人为的,仅仅使真实的影像,文字的书写意味者主体的缺席。因此,文字时常因为纷乱的解释而与真理南辕北辙。在这个意义上,书写文字遭到了极大的蔑视。德里达向这种思想发出了挑战。他的矛头指向了西方传统哲学的“在场形而上学”。他主张颠倒文字和说话之间的等级关系,解放那受压抑的书写意义。德里达的任务恐怕是一种不可能的任务,但德里达的反叛精神对于我们认识键盘文学是有启发意义的,亦即,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媒介的层次上谈论文学,我们要深入媒介的底层看清它的本质,从而,网络文学口语的内涵就决非是进行一种“伪口语”的模仿,而是要颠覆文学最深层的结构秩序,然后在解构的废墟上重新确立新的文学解构,建立新的文学大厦。

何学威的博客  地址:http://blog.sina.com.cn/hexuewei

TOP

题目怪,内容新,言有理。赞一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