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青年亚文化实践:新媒介语境中主导文化的刺激与调整

青年亚文化实践:新媒介语境中主导文化的刺激与调整

  李寿春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1月13日 18 版)

  

  亚文化一词最早于1886年被提出,但是亚文化的研究则始于芝加哥学派对于美国尤其是芝加哥城社会问题的关注。在这个过程中,亚文化研究的议题逐渐被提出并取得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使得亚文化研究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20世纪70年代,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相继出版了一系列关于青年亚文化的著作。在某种意义上,青年亚文化似乎总是作为社会主流文化中的一种不和谐音响存在着,作为一种偏离常规的乱象而令人侧目。新媒介语境的青年亚文化更是如此,它往往印证“娱乐至死”的担忧,引发社会的“道德恐慌”。它既在疏离的行为中,刺激着主导文化,昭示着文化的断裂、社会的失序,也呼唤着文化的调整。

  网络媒介的普及,使中国大量青年群体的日常行为和生活方式与网络媒介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改写了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催生了新型的表达方式。新媒介技术的出现,使青年亚文化族群获得比以往更多的自由的书写空间,也帮助他们克服青春期的羞怯与拘谨,摆脱监视和压抑,充分自由地去表达自我。这是新媒介语境下青年亚文化出现井喷的重要成因之一。

  正如学者陈跃红指出的那样,电脑和互联网的兴起,对新一代青年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目前中国网民规模已突破5亿,大部分是青少年,他们的生活被形象的称之为“拴在搜寻器上的青春”,并且由此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网络青年亚文化。这类亚文化对当代青年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和影响已经渗透到了方方面面。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青年亚文化研究开始不再仅仅局限于社会学领域,而逐渐成为更具包容性、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的文化研究现象。对本土的青年亚文化研究,学界虽已有所涉及,但总体来说仍然相对薄弱和零散。鉴于青年亚文化在新媒介语境中渐成的气候以及对主导文化、大众文化等产生的影响,学术界亟需对此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考察新媒介语境中媒介技术伦理、媒介角色功能和社会责任与青年亚文化的关系,揭示青年亚文化的特质及其对总体社会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令人欣喜的是,苏州大学的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团队,近年来集中从新媒介这一视角聚焦于本土的青年亚文化现象;他们不断在相关刊物和论坛上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以卓然的成绩走在了我国本土青年亚文化研究的前列。作为苏州大学的学术支持机构,苏州大学出版社对本校的学术研究前沿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并与青年亚文化研究团队一直有着顺畅的沟通和良好的合作。通过与以马中红教授为首的学术团队的交流、沟通,苏大社策划了《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丛书,选取主要的亚文化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既充分注意到这些现象产生的媒介空间特性,又开掘了传播学的学科研究潜力,为观察和理解我国的青年亚文化现象提供了一个开阔的而又具纵深感的视野。

  《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因其独特的学术视角被列选入“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丛书共7中,分别为《COSPLAY:戏剧化的青春》、《迷族:被神召唤的尘粒》、《拍客:炫目与自恋》、《黑客:比特世界的幽灵》、《网游:狂欢与蛊惑》《御宅:二次元世界的迷狂》、《恶搞:反叛与颠覆》。丛书紧扣“新媒介”、“青年群体”、“亚文化类型”等关键词,对以互联网,包括手机、MP3等接受终端在内的新媒介类型上流播广泛、影响潜力巨大的七种亚文化类型展开调查和研究;侧重关注那些具有另类、反叛、非主流,对主流价值系构成挑战、冲突、对抗,崇尚自由、个性、自我,强调思想、身体、情感、心灵的释放特征的文化现象和事件,并且从阶层、性别、种族、年龄、地域等视角切入,对这几种亚文化类型展开深入浅出的文化研究,从而更为深入地揭示青年亚文化的特质,揭示其对总体的社会文化的作用,为促进社会民主、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整合、文化调节与文化优化的策略依据。

  苏州大学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12年初,马中红教授担任研究中心主任,陈霖教授担任副主任。研究中心的学术梯队由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组成。研究中心设有学术委员会,邀请校内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组成;中心设有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传媒业界精英和相关社会机构领导人组成。丛书编撰过程中,不仅得到了陶东风等知名学者的指导,作者团队还在研究生和本科生中发起、组织了围绕“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的两个系列学术活动,即“亚文化沙龙”和“读书部落”,在《苏州日报》开设了每月一版的“塔影对话”。这些活动得到了年轻学子和社会公众的热情回应。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积极地参与了课题调研和资料收集,协助编撰者做了许多基础工作,并贡献了自身作为这些亚文化实践参与者的体验和认知,帮助我们走近了青年亚文化活动的主体人群,他们的热诚和对本丛书的厚望令人动力备增。

  马中红教授领导的这一研究团队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对现实社会深沉的人文关怀,使得这套丛书在理论资源使用和问题意识方面与国际学界直接接轨,课题研究领先国内学术前沿,案例分析深入具体,面对现象的意义透视和思想引导意识明显,叙述语言生动有趣,符合青年读者的口味。丛书所深入探索的许多问题,都是目前学界和青年文化发展急需面对和回答的命题。丛书的作者们在各自的写作中,也能够自觉地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形成看待和处理研究对象的理论高度,体现了学术创新的精神和勇气,使该套丛书展示了文化研究的魅力。

  丛书将传播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的成果熔于一炉,在方法上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文本分析、个案研究、网络民族志、跨文化研究等,而贯穿其间的是对本土的青年亚文化问题的自觉意识。创新之处在于在学术话语如何深入浅出方面所做出的努力,那就是将学术价值和理论观念融化在贴近的、晓畅的、可读的文本撰写之中,形成富有活力和感染力的表达。丛书的创新还体现在学术话语的创新,也就是说,在写作过程中将学术价值和理论观念融入形成富有活力、富有感染力的表达之中,经过我社的精审精校,再加上在装帧设计上的大胆创新,使该丛书成为不可多得的学术读物。可以说,丛书的出版不仅集中展示了作者已有的研究成果,而且填补了文化研究学科的空白,堪称我国本土青年亚文化研究的标高之作。

  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丛书,马中红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