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号字民俗的忠实记录者杜晓波

号字民俗的忠实记录者杜晓波

东阳新闻网-金华日报 2013年10月9日 09:55  

  一架相机、一本笔记本,东阳南马镇农民杜晓波的行囊总是如此简单。然而,他6年来探究不辍,足迹遍及浙中村落,对濒临灭绝的农具、家具、丝织品等古董的号字翰墨进行复制与保存,并建立了相关资料数据库。

  目前,他已搜集水车号字200条,风车号字52条,稻闸号字33条,谷仓号字29条,厨门号字34条,文字彩带织号字16条,竹编器物号字24条,还有水桶、蜂桶、书箱号字百余条。在此基础上,杜晓波孜孜于号字民俗的理论研究,著述渐丰。
  

  田野调查:从发轫到痴迷

  趁着国庆假期,杜晓波再一次前往建德市大洋镇。这已经是杜晓波今年第4次去那里了。

  “那里珍贵的号字文化在召唤着我,我再也等不牢了!”对于多年从事浙中号字民俗研究的杜晓波来说,大洋镇简直是号字文化的富矿,对他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

  现年45岁的杜晓波,南马镇龙山村后杜人,在东阳市医药药材从事文秘工作。除了上班,他的业余时间几乎全耗在了拯救濒危的号字文化中。

  在浙中文化丰厚的土壤中,积淀着上千年的号字文化。旧时农民每每新置办水车等大宗农具,必请有文才、会书法的土秀才号上物主姓名,并书上祈福求吉、蕴含哲理的文字。杜晓波出身农村,从小受号字文化的熏陶。据说,他的二太公就是远近闻名的“号字先生”,杜晓波从小耳濡目染,对号字渐感兴趣。

  1995年开始,杜晓波涉足浙中原生态号字民俗研究。然而,杜晓波对号字民俗田野调查的激情,缘于2008年。当时,杜晓波正与画水镇政府退休干部蒋贵荣合作编著《画水丛书》第四辑《画水民俗文化》。杜晓波曾与40多名乡土文史爱好者走村串户,寻找旧农具,从落满灰尘的木器竹具上抄录旧时乡间文人留下的墨迹,共采集了80多条号字,分门别类编进了丛书,迈出了号字文化研究的重要一步。

  杜晓波从此迷上了乡村号字文化的搜集与整理。6年来,仅号字民俗采风一项,金华地区的近足采风就达30多次;建德、缙云、天台、诸暨等地的远足采风10多次。其采风以入村采风为主,辅以查阅民国手抄本和楹联图书,并开展网络征集活动。

  当杜晓波了解到建德市大洋镇是国内罕见的号字文化重镇,号字文化保存相对完好的情况后,遂将其作为采风重点区域。仅今年以来,已经对大洋镇的蜂桶号字、水桶号字、风车号字作了3次实地采风。

  

  图文采集:从单打到网助

  采风之艰辛,非常人可想象。有的采风地点受山峦裹围,遭江河阻隔,交通甚为不便,徒步跋涉是常有的事。农村中,那些古董级农具早已塞在屋旮旯里,采访时需搬这搬那,有的已发霉,落满猫狗鸡鸭等动物粪便,既脏又臭,扛水车、风车拍照既消耗体力,又有一定风险。有时所找农具放置于柴堆或破旧家什中,光清理外围的杂物就要大半天。

  近年来,杜晓波在民间号字遗存的采集上尝试向网络求助,“无心插柳柳成荫”,收获满满。他不仅搜集到了大量佐证理论观点和民俗事象的图片、图像,并征集到了网友的许多号字用语。

  社会上素不相识的民俗摄影家和热心人士为其慷慨提供摄影图片。画面清晰,富有意境与神韵的图片,温暖了他的心。缙云的吕岩、磐安的金玉良两位民俗摄影家不但拿出全部家底供他选择,还根据其题材需要组织网友拍客“人肉搜索”。江苏吴江、江西铅山和本省杭州、台州等地的热心网友,获知杜晓波看中了发在博客或摄影网上的图片,又将清晰的大图片发给他。

  杜晓波还想到了义乌的配文农民画,于是向著名画师叶洪桐、方红兴求助。两人慷慨提供多幅涉及水车、风车,反映农耕生活图景的农民画。

  水车等农具的模型图,在学术研究中颇具魅力。金华市区一位酷爱制作微缩农具工艺品的戴先生,为杜晓波锲而不舍钻研民俗文化的精神所感动,把模型图传给了他。

  为了征集蜂桶号字,杜晓波在建德各大论坛发帖,“建德吧”、“建德论坛”、“杭州网·建德论坛”、“杭州19楼建德会”等均推出了征集信息。网友们为其提供了大量富有当地民俗个性的蜂桶号字,还将相关图片发来,令杜晓波欣喜不已。

  

  学术研究:从啃读到付梓

  面对浙中号字民俗如此丰厚的田野调查和网络采集成果,杜晓波没有满足于感性“实物”的囤积,而是积极开展号字民俗的理性研究,立志成为研究江南农具、家具号字民俗的第一人。

  杜晓波选择了民俗学网上远程教育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民俗理论素养。所学的视频版本系西南师范大学余云华教授的讲课全记录。他听讲认真,孜孜不倦,光听课笔记就做了4本。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受益匪浅。

  苦心孤诣地坚持号字民俗的理论探索,杜晓波的文稿得以一次又一次地付梓印行。先后在全国各地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号字民俗研究文章15篇。

  杜晓波号字民俗领域的研究,也曾引起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春生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外联部主任刘晓路等多位国内民俗界专家学者的关注。如今,杜晓波的号字文化研究已走向课题化,拟“开展水车号字‘天、地、人’三部曲理论体系研究,其中承载周易思想研究、中国地名活用现象阐析和中国历史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探略”。现已完成“天篇”和“地篇”的创作,正在向“人篇”研究掘进。

  杜晓波还将对水车的龙图腾意象特征和描写手法予以探索。除了号字文化主体研究以外,他还将加强外围各类信息的汇总、甄别和解读,包括置办人员后缀、年月日书写规范、号字名人、号字重点村落、组合用字、趣味号字等等,以促进受众对号字文化蕴含的更多参悟。

  “野百合也有春天。”怀揣着民俗研究美好梦想的杜晓波,希望能在将来编纂一部以《农耕乡土拾优雅———浙中号字民俗呈现的精神世界和文艺情趣》(初拟)为题的图书,将其全部有价值的研究资料收入其中,以填补国内号字民俗研究的空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