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也来谈点田野调查与学术研究的点滴想法

回复 24# 的帖子

看到这个帖子讨论的问题,让我这个初入民俗的毛头学生有一种激动之情,因为老师们和前辈们所讨论的正是我一直以来的疑惑。因为长期在论坛潜水,所以先介绍下自己,各位老师和前辈们好!我是浙江师范大学民俗专业的研一学生,本科学的是历史。下面我来说一下我自己基于这方面的思考:
          其一,张老师的是针对目前田野调查而提出的问题,张老师认为我们对民俗事项去缺乏认知,根本原因是没有认为我们现今大学的教育体系和社会现状的差异,没有真正的认识“中国人”。问题(1)田野调查和民俗事项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在描述的基础上我们要做的是什么?我想,每个个案研究的目的都是对当前的学术理论有一定的贡献,提出一定的问题,创建或补充新的理论体系,更深层次的希望是对现当代社会和这个国家有深层次的理解(我可以这么简单的认为么?)。问题(2)我们要怎样去或者实现这样的目标?或者说什么才是好的民俗志,好的个案研究?这个问题老师们的认知绝对比我要清晰。最近反复看了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我很受她的影响,即便我后来接触其他的更为“先进”的理论,都无法改变。本尼迪克特强调一种文化整体性的研究,我私心以为一个好的民俗志,应该能从整体中去把握每个地区的特质。问题3,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这样把握?一定要在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整体了解上么?答案是不一定却又是一定的。每个地区的民俗特质都是不一样的,这个需要从实地考察中获得,然而,我们要真正理解地方文化,又怎能对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无知无感?更甚者又怎能对整个社会的历史大背景无感?本尼迪克特继承了博厄斯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有创新,博厄斯又继承了前人的成果而创新,他们都是立足与自身的文化积淀,那我们中国能继承的学统又在何处?无论如何,我认为,它不应该来自于西方。
         其二,我们真正该继承的学统又在哪里呢?所以就会有老师们提出的中国理论与西方理论之争。如何对待西方理论这点上我觉得南池子师兄讲的非常对。但有一些问题值得我去思考,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确有很多公共的共享观念,所以他们的理论我们认为有一定的实用性,然而这种共享观念就真正能够代表中国么?就像西方的学统有哲学,有苏格拉底,而中国的学统却是孔子。以及师兄对“中国历史文化是一个独立的体系"怀疑,我赞同张老师的观点而对很确信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立性。而南池子师兄的怀疑是非常有道理的,实话说我现在认为自明清之后,中国的学术貌似在走下坡路,就像乾嘉学派的学者们就只是在搞训诂学而已(所以我现在对清朝对中国文化及社会的影响这个问题非常的感兴趣),所以才有中华文明在近代之没落,这期间的因素实在很多,然而这并不能够代表中国从此就丧失了中国的学统,就要继承西方理论(汲取营养是必要的,然而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在继承自己的文化而仅仅将西方的作为一种参考)。中国自古以来所创建的文化何其繁荣,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唯一延续者,我们要在这汹涌似洪水的西方浪潮中而让中华文明也成为上古疑秘?西方人的学统何来?在钱穆的《民族与文化》一书中就有提到,一是文艺复兴,二是基督文明。中国和西方的差异性自不必言说。我只能说有些东西我们在逐渐遗失,需不需要找回,我认为需要,这是我的观点。(但这并不是代表着一种敝帚自珍的文化心态,这点还是要明确下的)。所以就此问题上,我觉得需要继承自己的学术涵养而能立足于此与西方进行对话。故而我很欣赏和羡慕在五四之后涌现出来的大批国宝级学者们,他们有自己睿智的眼光看待中国和世界,并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与世界对话。就像陈寅恪说的,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
         其三,讲明了自己的立场,要说的是如何去继承自己的学统。在学术界需要每个人都这样做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显而易见。我们说要继承自己的学统就是要让每个人读四书五经?去看《尚书》那样显得有些艰涩难懂的文章?在王阳明和朱熹等人的思想中遨游?这当然也是不必要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西方的思潮虽然汹涌却真有其重要性,说道自由精神,就是大家可以各取所需,可以有究古式学者,也需要现代西方精神的学者,但中国的源流和重点在哪里还是要很明确的。我时常羡慕当时五四时期有辜鸿铭有刘半农也有鲁迅周作人,他们都是中国式的文人,有的被称为老古董,有的是时代的先锋。这个中国式很重要。
         所以,我想做那样的中国式的学者,但事实,虽然开学才几个月,然而我早已被西方的理论而淹没,那样大量的西方思潮的学习占用了我非常多的时间,当我想要埋头于对梁漱溟,对钱穆,对陈寅恪甚至对一些更早的古籍阅读中去的时候,我根本无暇顾忌西方理论的学习,而不学习西方的理论,我甚至连生活世界都不知道为何物?胡塞尔,福柯有多重要?这是不是说是一个学术的现状呢。我对此进行了反思,中国好不容易在五四有的一点学统在文革时期也基本被消灭殆尽了,现代还有点的零星的一些研究却根本无法抵挡西方思潮的“先进性”。如何把握好对自身的继承和对西方的开拓这个问题真的难。
         当然还有些问题要提出,学科源自西方就一定代表着我们要从西方的理论入手和继承?如何才能实现学科的本土化?这个问题我觉得也很要思考。
         大放厥词了这么久,希望老师们和各位前辈们不会笑话~

TOP

非常感谢张多和南池子师兄的点评,也非常感谢张老师的回应,的确,我说的是有些扯远了。存在的问题我也会留心的。关于这样的思考其实持续了蛮长的时间,对我来说,主要就是表达一下这样的观点,然后继续埋头苦读~作为一个学生,我更倾向与听课和提问题~关于田野和理论的结合问题我还是了解的太少,期待前辈们的发言~~再次感谢

TOP

回复 63# 的帖子

有光同学,稍微少一点这样义愤填膺也许会好点哦。既然你也为费老的文章所感动,那么就不代表你否定学术的理论研究和探讨,也就不否定学术本身的魅力。那么你又何必感叹于别人在干什么和干的怎么样呢?他们就能代表学术么?也更加不必感叹于民俗能做什么,能不能了解民众的生活?没有人真的能告诉你民俗能做什么?也没有人能断定民俗或者学术就是消遣和自娱自乐,这样的话你在在贬低自己的价值和所坚持的东西。还有,你要想了解一棵树你就要成为那个树么?学者就要当所谓的老百姓才能了解百姓?我们本身不就是百姓么。又有什么学者和百姓之分?不要自视甚高也不要妄自菲薄。、
                      对我而言,学习民俗就是兴趣。真的要执着于目的么?我们学习这种被很多人称之为学术的东西就一定要以国家为己任才有好的结果?何必给自己扣大帽子呢。当然,在完成了自己兴趣的时候,我更加想要实现自己的价值,把自己认为对的推广出去为大家所用,但说实话,谁能说做学术的人就得不食五谷杂粮,甚至在我眼里做学术为了名头,只要做出好的东西就是行,别把学术和道德伦理扯上关系,也别再给辛苦做研究的人再套上枷锁了,何必呢。这样的想法真的有点天真啊。(但是这并不是给那些只求名利的学者们一个借口,也并不代表我赞同他们的做法。)
                       我感叹于所见的一些可能是不好的事物,但从来没有怀疑过我所向往的东西,我更有我想去完成的事情。
                     ~~我没有南池子这样学理,不过,有光同学,千万不可极端哦。。

[ 本帖最后由 柳夕阳 于 2013-11-30 20:36 编辑 ]

TOP

“莫当杀人马者道旁儿”此话大有深意。~~我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