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第二分会场——民间信仰研究的研讨(综述)

第二分会场——民间信仰研究的研讨(综述)

本次本组研讨,除一场是节日民俗的研讨之外,其余全部是民间信仰研究,也是本次年会最多的一类。通过研讨,这些与会论文充分展现了近年来中国民间信仰研究呈现持续走热的趋势,并且在“非遗”和“国家管理”的“东风”中百花齐放。由此可见中国民间信仰文化的丰富程度、复杂程度惊人,甚至是中国民俗的重要内核之一。以下将就本次研讨作一宏观综述。预计分为宗教民俗学部分、民间信仰理论部分和个案研究部分来分别概括。

TOP

宗教民俗学的建构和仪式文化

宗教民俗学是本次研讨的一个亮点。
      宗教民俗学本身并不新鲜,在很早的时期,日本民俗学家宫家准就有专著《日本的民俗宗教》,一直以来,北京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的民俗学专业都开设《宗教民俗学》课程。但是,宗教民俗学作为民俗学的一个分支方向,却长期缺乏深入和体系性的研究,这一研究方向也长期处于萌芽阶段。
      本次会议舒燕的《宗教民俗学的理论建构与当代意义》从学术史的角度论证了宗教民俗学作为一个研究方向的重要性。叶涛教授认为宗教民俗学作为研究方向,既包括民间信仰研究,也包括各大制度性宗教的民俗事象研究。目前非常缺乏这方面的体系性专著。舒燕论文从1、周作人、顾颉刚、江绍原、卫惠林等对中国民众宗教习俗的研究。2、钟敬文关于“宗教民俗学”的理论建构。3、宗教民俗学的学科性质与当代意义.几个方面结构论文。认为:“宗教民俗学”是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理论分支。它从民俗社会和百姓生活的实际状况出发,既关注历史,也关注现实。重视整体研究和日常生活研究。其资料系统包括历史文献、民间口头传统、民间书面文本及口述史资料。重视文献研究与实地调查的结合。“宗教民俗学”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性质,与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艺术学等均有密切关系。“宗教民俗学”具有跨文化研究性质。
      另外,王素珍《庙界:土地庙、土地神、庙王土地》着力探讨了“庙界”这一宗教民俗学问题,为我们提供了湖南中部地区的田野案例。曹萌《本主信仰的基本形式》探讨了白族本主信仰的系宗教民俗形式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云南剑川县的案例。这些案例研究当然也可以说是民间信仰研究,但他们都具备了从宗教民俗学这个更大范畴来关照案例的视野。
      本次研讨会对于制度性宗教的民俗文化的研究是实践宗教民俗学的重要亮点。张多《傣族民间社会宗教与民俗的互动——以西双版纳南传佛教“祜巴勐”的葬礼为个案》研究了佛教的宗教民俗事象;曹荣《交往与包容——对京西桑峪村乡村天主教群体的考查》探讨了天主教的宗教民俗问题;刘伟《苏菲拱北及回族尔麦里文化现象研究》探讨了伊斯兰教的宗教民俗问题;黄景春《国家在场与当代庙会转型——以浦东圣堂“三月半庙会”为例》探讨了都市宗教社团的宗教民俗问题;唐仲山《同仁县年都乎村村落山神信仰与村落民俗调查分析》探讨了青海热贡土族的自然宗教。。。。。。这些对于宗教活动中民俗现象的调查研究丰富了宗教民俗学的内涵,也为这一分支的确立打下基础。
      民间信仰和各大制度性宗教、各民族自然宗教、都市新兴宗教具有平等的民俗研究对话地位,它们共同组成宗教民俗学研究。民间信仰研究似乎到了跳出“民间何在?谁之信仰”疑问的时候。

本次研讨有一组是节日文化的调查研究,它们大都突出仪式在节日中的位置,都倾向于从地域的视角关照节日文化现象及其当代变迁。广西富川、四川阿坝、甘肃临洮、湖南湘西、云南镇沅、云南西双版纳、广东佛山构成了这一组研讨的节日地图。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回复 8# 的帖子

呵呵,大家都辛苦了!!!

TOP

安亮真给力,好及时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