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第三分会场—民俗博物馆与民俗史

评议人梅联华老师介绍~
梅联华,1958年生,江西南昌人,西汉南昌县尉梅福第63世后裔。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江西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陈列宣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南昌市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南昌市人大科教文卫委委员,1997年10月至今任南昌市民俗博物馆书记兼馆长。

TOP

[刘百灵]清代洛阳的戏楼建筑与演出风俗

洛阳古代剧场发展演变历史悠久,而现存的戏楼多为清代建筑。这些戏楼有着不同的建筑样式、风格和规模,既展现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又蕴涵着洛阳丰富的戏曲演出风俗。

刘百灵:洛阳历史文物考古研究所

TOP

叶涛老师也悄悄潜进第三会场来了~~

TOP

回复 15# 的帖子

姐姐走不开呀

TOP

回复 8# 的帖子

梅联华老师点评:
我们的主题是民俗博物馆和民俗史,我们的刘篇论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林晓平的文章,从史学的高度找到依据,对我们博物馆的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都能找到出处。我们民俗博物馆行业的同志都需要好好学习。
另一类的五篇文章是对民俗文物和博物馆的关系的一种讨论。
李彩萍馆长提出我们现在博物馆展出的大量文物没有界定是否为民俗文物,让博物馆工作者思考应该如何界定和展示。
杨书娟所提的民俗博物馆未来发展存在的陈列展览、库房等问题,对民俗博物馆如何做好陈列提的非常到位。
张素英提到民俗博物馆的个性化和原创问题,从理论的高度,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和原创性,讲的很到位。
程卓从民俗文物的角度谈到我们祖先的民俗礼仪的依据,把民俗文化研究做活了。
刘百灵是从民俗文物的角度来探戏楼。

TOP

叶涛老师发言:
民俗博物馆系统的队伍是民俗学会非常重要的队伍,20世纪90年以来的10多年曾团结了一批民俗博物馆人员组成了专业委员会。2008年以来,民俗博物馆系统都会参与到年会来。
考虑到民俗文物的特点,从民俗学角度对民俗文物研究会和文物系统的研究进行互补。
正如历史文物可以进行分级,重要的民俗文物是否可以进行分级。
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成立中国民俗文物研究中心,承担相应工作。

TOP

叶老师发言!霸气V5!

TOP

李彩萍馆长回应:
我们也希望把民俗文物做起来,特别非遗提出来以后,现在不仅有民俗博物馆,还有各地的非遗博物馆等。
我们希望研究中心能慢慢成立,和各个馆加强联系,先启动起来,做一些互动的民俗展览,之后还可以开展学术会议。

TOP

回复 21# 的帖子

国外都有国立的历史民俗博物馆,就是在亚洲,也有韩国和日本也都注重这方面的展示。
http://www.nfm.go.kr/language/chinese/main.jsp【韩国】
http://www.rekihaku.ac.jp/【日本】

非常赞成叶老师的提议。
但是我觉得民俗博物馆应该趋向于日本的那一种,就是既关注历史(民俗文物),也要展示当代(民俗生活),这才是民俗博物馆的定位。
大王派我来巡山啰~~~~~

TOP

热烈祝贺学会西安学术研讨会胜利召开!感谢叶涛先生从学会学术分支的角度,对我国民俗博物馆界整整20年的关注和支持!
民俗文物与历史文物相比,在学术研究上有很大差距,由于民俗学术界(包括民族民俗博物馆界)对这一块儿关注时间很短,成果极为有限,(民俗文物)概念甚模糊,理论无体系,因此急需补课,急需恶补。
关于历史文物的概念,已有严格的科学论述和严谨的学术分界。而所谓民俗文物,由于和民众日常生产生活关联性太强,时代性、地域性千差万别,故科学而清晰地区别那些物件属民俗文物,那些物件属非民俗文物,均较为困难。而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理论研究的缺失。今天,西安会议将此列为专题进行讨论,是在替天行道,真是可喜可贺,太有必要了。
非常遗憾的是身在国外,无法与会,跟各位老师学习。衷心希望通过这次会议,使这个对民俗博物馆工作实践极具指导意义的研究科目,取得一批实质性成果,以利逐步建立起这一学科较为成熟系统的理论体系。
敬祝会议圆满成功!

TOP

回复 21# 的帖子

组建民俗文物研究中心是个不错的思路,该中心成立后有好多事情可做:研究、鉴定、分级、科普、指导……。建议在条件成熟时,可召开代表面略宽一些的专题会议,进行学术洽商和工作规划。对此,民俗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不应坐视。

TOP

回复 21# 的帖子

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成立中国民俗文物研究中心,承担相应工作。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回复 10# 的帖子

俺们林院长来了的,还在第四分会场担任主持了呢。可能学校有事儿先走了。
弟子替师傅上阵也是衣钵相传啊。这也是知识传承的具体表现。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