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第一分会场——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的理论与实践(5)

第一分会场——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的理论与实践(5)

主持与评议人:宣炳善
梁家胜       方言:民间叙事的表现范式
李传江      “虎皮井”故事的文化渊源及其对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的基干情节贡献
张  静       道教与黄陂木兰传说
陈鹏程       试论《战国策》中歌谣谚语的运用
郭重孟       人与蛇之间首属关系的探析

[ 本帖最后由 唐小样 于 2013-11-17 09:27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第一位发言人是西北民族大学的梁家胜老师,题目为《方言:民间叙事的表现范式——兼及训诂向度的考量》
     运用口头方言是民间叙事生活属性最重要的表现范式,方言是民间场域中广大民众所使用的生活语言,是融于生活情境的可操作层面的实在的言语,亦即说话。理解和研究民间叙事,关键是理解和研究各地民间叙事的话语形式。民间叙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方言,民间叙事的呈现方式和表现范式是处于“发音”状态的“方言”。对于民间叙事而言,方言绝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或载体,是方言构建了民间叙事本身及其文化场域并凸显了民间
叙事的生活属性。在民间场域和生活情境中考量和研究民间叙事,首要的是熟悉并理解当地的方言和文化传统。

[ 本帖最后由 唐小样 于 2013-11-17 08:40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论文分为三部分:
一、基于训诂向度的考量
二、方言:民间叙事的表现范式及其生活属性的显著表征
三、方言与地方风物传说
由于时间关系梁老师没有具体展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载论文详细的阅读。

TOP

第二位发言人李传江老师暂时没有出现在会场,我们先由华东师范大学的张静老师发言

TOP

《道教与黄陂木兰传说》
        木兰传说在古典文学、近现代影视、艺术等领域内的发展极为繁荣,形成三次创作的高峰,此外,木兰传说在湖北黄陂、河南虞城、安徽亳州、河北完县等地实现了地方化。其中黄陂的木兰传说自此体系,并与道教有着紧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宗教信仰、道教典籍,口头传统三个方面。木兰及其信仰成为木兰山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经书保存了较为古老的木兰传说,并成为其流传和演变的重要媒介,同时道教深刻影响了木兰传说,使其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并演绎出独具特色的文本,而道教徒也成为保存和传播木兰传说的重要群体。

[ 本帖最后由 唐小样 于 2013-11-17 08:37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郭重孟同学的题目是《人与蛇之间首属关系的探析》
    首属关系是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初接触的社会关系,其属性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这种社会学术语,也可阐释原始先民与蛇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自然关系。在虚构情境内,上古神话为人面蛇身形象提供了文字性描述;在现实环境下,人与蛇由生理、生活习性的相似性及食物链交叉形成了生态地理上的共居关系;同时,大量出土的汉画像也为人面蛇身形象提供了确凿的史料证据。在虚拟与现实的交织下,人与蛇之间并非单纯的自然关系,而是一种类似人与人之间最初形成的颇具亲属意味的首属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人与蛇之间的生物习性研究,通过对神话传说与汉画像中人面蛇身形象的解读,进而阐释蛇作为具象形态在原始社会生活中所蕴含的文化表征内涵。

[ 本帖最后由 唐小样 于 2013-11-17 08:53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已经超时好多了……再说几句

TOP

程卫国《感恩情结是中国民俗文化的源泉和动力》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人形成了浓烈的感恩情结,在民俗文化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并通过民俗文化世代传承。世界各国和地区都有各自的感恩方式,就中华民族而言,一年四季、各种节庆、各种大小型的聚会活动,都安排有感恩仪式。感恩的内容、层次、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民俗文化内容、层次、形式的多样性。这种感恩情结被推广到对自然的敬畏,自然界各种事物都拟人化,天地和动物自不待说,山、水、风雨雷电、树木、城镇、村庄等分别安排了对应的神灵。
具体内容详见论文,老师在这里主要介绍一下他们县
下面是广告时间……

[ 本帖最后由 唐小样 于 2013-11-17 08:55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欧阳修曾是这个县的考生,随州是个好地方啊

TOP

最后一位老师也没有到来,发言到此结束

TOP

施老师提前入场,听着广告很是茫然……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回复 6# 的帖子

这小哥,我刚才找你找的好苦,原来在这呢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TOP

回复 12# 的帖子

人家在忙着发言啦,没有时间理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