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第四分会场——民间工艺与民俗文化

第四分会场——民间工艺与民俗文化



第四分会场(2楼 奇华厅西) 民间工艺与民俗文化(1)
主持与评议人:陆建芳  
发言人:
毕传龙 从清宫造办处档案看珐琅作工匠组织民俗
蔡 磊 日常生活、共同体与民间手工技艺传承——一个华北手工专业村的考察
苏长鸿 个体抽离:从艺术家到传承人的民俗学辩护——民间工艺生存图式的两个案例
刘爱华 韦仁忠 传统发明的方法表述与民间实践——以江西进贤毛笔为例  
郭 佳 “蛇盘兔”剪纸的文化内涵   

第四分会场(2楼 奇华厅西) 民间工艺与民俗文化(2)
  
主持与评议人:林晓平  
发言人: 孙 芳 年画的文化价值解读
李 岚 绵竹年画生存现状田野调查报告
黄旭涛 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现代转型与遗产保护的思考
程 宜 从佛山木版年画看佛山民众的信仰

第四分会场(2楼 奇华厅西) 民间工艺与民俗文化(3)
主持与评议人:祝秀丽  
发言人: 石维刚 谭祖武 苗族牛崇拜审美意识的符号化——“牛角形”对苗族造型艺术的影响
姜晶晶 虎剪纸中的虎文化
武晓智 亟待抢救的陕北民间剪纸艺术——我在陕北地区的田野调查报告
王新民 旬邑民间剪纸与民俗文化
程波涛 阜阳团花剪纸的民俗应用与文化隐喻   


第一位发言人,中国社科院民文所博士后,北师大博士 毕传龙:

从清宫造办处档案看珐琅作工匠组织民俗

摘要:本文主要使用清初至清中期的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以珐琅作为个案,在民俗学的视角下,探讨清宫造办处历史档案记载与珐琅作工匠组织民俗的关系。从行业知识传承的角度切入,对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档案进行爬梳,重点对其中的工匠组织民俗的相关记录进行整理与分析。本文通过对清宫档案工匠组织管理事件相关记载的分析,认为,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档案,不仅呈现了珐琅工匠所持有的珐琅制作手工技艺的特点,也表现了珐琅工匠组织在文本之外与民俗社会产生的多种联系。
关键词:清宫造办处档案;珐琅作;工匠管理事件;工匠民俗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日常生活、共同体与民间手工技艺传承
            ——一个华北手工专业村的考察                                   
蔡  磊(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作为生产民俗和工艺的品类,民间手工技艺一直是民俗学和艺术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尤其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思潮下,民间手工技艺传承成为学界探讨的焦点话题。相比较而言,当前民间手工技艺传承研究,更多地侧重于对技艺、审美、民俗内涵、传承现状的探讨,对于民间手工技艺传承方式,尤其是传统传承方式,缺乏更为深入细致研究。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结构有家庭式结构、村社一类自然小区域结构、专业艺人工匠和专业作坊、行会等,对应的传承方式有家庭传承、村社小区域传承、师徒传承和行业传承。这几类传承方式中,关于村社小区域传承探讨极少,本文尝试以华北一个荆条编制专业村为考察中心,探讨民间手工技艺在村社小区域的传承特点和机制,以期更好地理解民间手工技艺的传承形式和文化生态,同时亦为当前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启示。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传统发明的方法表述与民间实践——以江西进贤毛笔为例
刘爱华1,韦仁忠2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南昌  330022;2.青海省委党校哲学社会学部 西宁 810001)

摘  要:在当下,对传统进行选择、重组、诠释乃至虚构,是文化资本积累的一种重要方式。湖州善琏毛笔文化底蕴深厚,名重“多”时,江西进贤毛笔自然无法与之媲美。面对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地方精英和政府直接或间接诉诸多种方法、途径对进贤毛笔传统进行“变脸”,充分挖掘甚至虚构其传统,进行文化资本的积累,以打造地方文化品牌。

关键词:传统;发明;毛笔;文化资本;品牌

结论:在全球化语境下,传统和现代的冲突和融合、张力和互动进一步复杂化,传统成为推动创意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阐释对象和驱动力,对传统进行选择、重组、诠释乃至虚构,是文化资本积累的一种重要方式。湖州善琏毛笔文化底蕴深厚,名重“多”时,江西进贤毛笔自然无法与之媲美。面对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地方精英敏锐捕捉传统发明的讯息,对传统不断进行“变脸”,充分挖掘甚至虚构其传统,通过嫁接挪移、空“穴”来风、借“鸡”生蛋、“蚁”迹寻踪等方法不断对进贤毛笔传统进行再生产,这种努力通过地方政府的权力表述得以显性表达,并与民间社会的产业实践暗合,凸显了象征资本的时代价值,共同打造和重塑着进贤毛笔尤其是文港毛笔这个地方文化品牌。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个体抽离:从艺术家到传承人的民俗学辩护
——民间工艺生存图式的两个案例
苏长鸿(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2012级硕士)

摘  要:各种学术力量纠集所实现的分类学和价值建构的话语权力,导致作为整体、过程图式展现的“民俗”在学科研究对象上的脱阈,民俗学不得不思考从文本到语境的转换,即开始面向一个传承人、一次社会事件、一类仪式运作、或是一段故事讲述的情景研究,这一转变是为了让个体化、格式化、碎片化的“民俗”获得重新嵌阈的机会,即在学科范式完成从类型学到特质论的转变;基于上述背景,民俗学关于民间工艺类生存图式的研究应注意到“艺术家”与“传承人”在文化实践逻辑上的同质性和互文性,从而捕捉非遗在保护民间工艺上的真正诉求,并基于个体抽离的事实建构当前知识生产与文化逻辑阐释的民俗学方式。

关键词:非遗;木雕;剪纸;个体化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蛇盘兔”剪纸的文化内涵

郭佳(中南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蛇盘兔”剪纸是我国黄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剪纸图案之一,不仅内容丰富多彩、形态变化万千,而且有着十分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蛇盘兔”剪纸造型及内容的具体分析,从而探究它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即生命永生的符号、多子多孙的象征、趋吉避祸的意蕴、富贵圆满的寓意。

关键词:“蛇盘兔”;剪纸;文化内涵

结语:中国的剪纸艺术植根于民间,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而经久不衰。“蛇盘兔”剪纸作为其典型代表广为流传,与它本身所具有的深刻文化内涵息息相关,即它是生命永生的符号,多子多孙的象征,有着趋吉避祸的意蕴以及富贵圆满的寓意。同时,这些文化内涵相互交叉、相互重合、密不可分,深深印刻在民众永恒的心灵记忆里。
“蛇盘兔”剪纸不仅剪出了形象的鲜活生动、艺术的多姿多彩,更是剪出了一个幸福的世界,剪出了人民群众千百年来对和谐美满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第二时段研讨开始:

山东博物馆孙芳老师介绍自己从事年画展示与研究的心得:年画根植于民众丰富的生活积淀,成长于年画艺人匠心独运的艺术创造,生动反映社会生活面貌和民众思想观念,形象展示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和人文精神。年画的文化价值可以从个性化诉求的集体表达、模式化表达的文化结构、教化功能的信仰传承、装饰民居的多样体裁、谐音象征里的吉祥寓意五个方面来解读。

作者简介:孙芳,山东大学民俗学专业硕士毕业,现任职于山东博物馆书画部,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文物的保护、收藏与研究。承担山东省社科联科研课题《民俗文物的文化价值研究》(课题编号11-ZZ-WH-08),已结项;参与编写《山东省博物馆藏年画珍品》(副主编,文物出版社,2010年)、编著《山东体育民俗》(第二作者,济南出版社,2009年)等。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绵竹年画生存现状田野调查报告
李 岚(四川师范大学 文学院, 成都 610068)

摘要:绵竹年画作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齐名,并于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绵竹年画也不断发展改进。如今的绵竹年画,既保留了传统的工艺技巧与内容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民俗内涵、信仰文化;同时,又在时代的发展中迎潮而上,在内容、形式、销售手段等各方面顺势突破,创造出新的民间艺术价值。笔者此文立足于多次深入绵竹的实地田野调查,以具体实例为辅助,结合七位艺人的口述以及各种文字资料的记载,试呈现绵竹年画的生存现状。

结论:综上所述,绵竹年画的生存现状应该说正处于发展的适应转型期。虽然就内容而言,仍以临摹传统作品为主,缺乏创新;然而通过考察其形式、营销手段,我们不难发现:新与旧的结合、交替正在进行,传统与新兴的转变也正在悄然改变,虽在内容上的创新稍显不足,但其适应市场的思想已经突破传统,与信息时代的特点相结合。绵竹年画不断成长,创造出全新的民间艺术价值,以全新姿态走向全国,放眼世界。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木版年画是柳青木版年画的现代转型与遗产保护的思考
南开大学  黄旭涛
摘要:杨柳青木版年画率先在国内木版年画业界实现了现代转型。传承单位的现代转型表现为,年画作坊分化为传统型、创新型和营业型作坊并形成各自特色,部分作坊表现出企业化运营特点。年画作坊的从业人员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为保证年画特色,依然延续了口传身授的传承方式。年画协会的成立促使年画作坊在技术传承、组织管理、市场竞争方面朝向规范化发展,加快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年画技术的现代转型表现为,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从发展经验看,传承主体对社会变迁的主动适应是实现现代转型的核心动力,通过营造文化生态环境实现整体保护是木版年画实现现代转型的重要途径。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从佛山木版年画看佛山民众的信仰
程 宜(佛山市博物馆,广东  佛山  528000)
摘要:佛山木版年画题材、功用十分丰富。从目前搜集到的数百幅佛山木版年画实物和图片资料可以看出,佛山民众信仰广泛,包含儒、释、道和基督教信仰。这些信仰本土性演化以后,形成了根植家乡,对佛山民众影响更为深刻的地方民间信仰。佛山木版年画就是呈现佛山这座传统工商业古镇民众信仰状态的重要物质载体。

佛山木版年画是华南地区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因在广东佛山镇生产而得名。明清时佛山曾是全国年画生产和批量销售的中心之一,特别是清乾隆、嘉靖年间至抗日战争前,发展最为鼎盛。广义的木版年画涵盖极其广泛,包含了大部分的木版印刷品类。就佛山木版年画而言,主要种类为门神画、岁时风俗画、神像画、宗教及民间祭祀用品、生活用品和节庆神诞装饰品等。这些种类中,除岁时风俗画和生活用品(如灯画、扇画)较少表现信仰题材外,其它种类都大量涉及信仰。佛山木版年画信息承载密集,区域民族心理表现鲜明、深切。它表现的题材与形式,反映了当地民众信仰和民俗习尚,具有强烈的地方文化特色。从目前搜集到的数百幅佛山木版年画实物和图片资料可以看出,佛山民众信仰广泛,包含儒、释、道和基督教信仰。这些信仰本土性演化以后,形成了根植家乡,对佛山民众影响更为深刻的地方民间信仰。佛山木版年画就是呈现佛山这座传统工商业古镇民众信仰状态的重要物质载体。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林晓平老师评议:

主题非常集中的一场讨论,年画是十分明确的民俗艺术,而且是最重要的春节的节俗。年画是展示民众生活的百科全书。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第三时段研讨开始:

苗族牛崇拜审美意识的符号化
——“牛角形”对苗族造型艺术的影响
石维刚  谭祖武
摘  要:牛是与人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家养动物。牛耕的使用,解放了劳动生产力,是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各族人民对牛都有着不可割舍的崇拜情结。苗族是个生存于山地的民族,居住的地理环境造成对牛的生存依赖,牛的功利作用对苗族人集体意识的影响,积淀而成苗族对牛的崇拜的集体认同心理,经人的情感投射而将牛作为美的对象加以观照,从而衍生出各种以牛的代表性标志物——牛角为美的造型艺术。其造型艺术的发展过程,显示着从具象到抽象的审美意识的升华。这种抽象变形的符号形式是具有开放性发展属性的符号形式,在基本符号形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衍生出众多花样百出的艺术品。由此可知:形式符号情感的表现缘于形式符号给人造就的心理定势和美感直觉,缘于形式符号视觉能指蕴含的规定性所指,这正是有意味的形式之所以具有形式美的永恒魅力。
关键词:苗族  牛崇拜  功利性  抽象变形  符号形式

结     语:苗族因崇拜牛而以牛角形为美的审美意识,是经具象逐步抽象而得来的。其最初是最为具象的表现的工艺品,经初步抽象变形而得出初级抽象工艺品,还能明显看出牛头形和牛角形,再经进一步抽象变形而得出深度抽象工艺品,暗含有牛角形,最后抽象变形而生成最为简洁的符号化工艺品。这种由具象到抽象的审美意识的升华,是具有开放性发展属性的符号形式,在基本符号形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衍生出众多花样百出的艺术品。正如苏珊•朗格所述:“艺术抽象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创造一个既不脱离个别,又完全不同于经验中个别,比经验中个别更具普遍意义,容纳更多意味的东西。”在以苗族文化为背景的艺术品中,无论艺术品的外观造型如何变化,只要艺术品暗藏有“牛角形”这一基本形式符号,苗族人崇拜牛的情感皈依将始终蕴含于其中。所以说:形式符号情感的表现缘于形式符号给人造就的心理定势和美感直觉,缘于形式符号视觉能指蕴含的规定性所指,这正是有意味的形式之所以具有形式美的永恒魅力。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虎剪纸中的虎文化
姜晶晶(中南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摘要:作为虎文化重要载体的民间虎剪纸,通过“龙生虎养雕搭棚”、年节及端午节中的“虎年福到”、“艾虎”“老虎葫芦”、人生礼仪和民俗巫术中的虎剪纸,分别折射出民众“祖灵崇拜”中的崇虎观念、“祈福镇邪”的祥瑞意蕴、“保康健”的生命意识,共同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虎文化观念。

小结:民间虎剪纸是古老的虎文化的形象体现,它通过“龙生虎养雕搭棚”、年节中的“虎福”门贴、端午节 “艾虎”“老虎葫芦”、等各式丰富的虎剪纸,分别寄予中华民族传统的“祖灵崇拜”观念、“祈福镇邪”的纳祥瑞意蕴和“保康健”的生命护佑意识。其中神话传说为虎剪纸提供丰富的表现题材,同时由此衍生的“虎剪纸”又传达着民众的美好祈愿。民俗节日及民俗巫术为虎剪纸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同时也寄托着老百姓祈福镇邪,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总之虎文化内涵丰富,民间剪纸虎中的虎文化更凸显了其深刻的民俗文化意蕴。它体现着祖灵崇拜观念、蕴含着祈福镇邪纳祥瑞的意旨、彰显着保康健的生命意识。各部分互相承接又相互交叉感染,共同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虎文化观念。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亟待抢救的陕北民间剪纸艺术——我在陕北地区的田野调查报告
武晓智 京华时报美术编辑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

其一,民间剪纸艺术失去了原有的生存土壤,这是直接原因。传统的农家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土窑洞几乎不再有人居住,适合张贴剪纸的三十六空小格子麻纸窗户没有了,新盖的水泥砖瓦窑窗户都换成了大块的玻璃,屋内水汽一打,是无法张贴剪纸的。还比如剪纸的传统工艺需要用煤油灯熏样,现在油灯早已是古董,剪纸需要精巧的手工剪刀,必须一边略尖长,一边略短直,现在传统的铁匠工艺也看不到了,市面上只有齐头的工业剪刀。等等。

牛车和进口轿车,时代在改变,人们的价值追求也在发生变化,这种价值观的变化是造成陕北民间剪纸正在消失的重要原因。近年陕北能源经济飞速发展,整体消费水平日益提高,传统农家中的每个家庭成员都必须改变原有经营模式,努力发展经济,剪纸只好放在一边。我走访的大多村庄里,妇女们都说现在谁还弄这个啊,晚上捉一会儿蝎子也百十块钱的,喂十几只鸡也好,一颗鸡蛋一块五有人上门来收,年轻的女孩子更是想着到城里去就业或者做生意。

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这是造成陕北民间剪纸艺术濒临危绝的根本原因,也是所有其他民间艺术面临的困境。过去每到冬天,妇女们就比较清闲了,想着怎么给孩子缝补好衣服、收拾好屋子,自然就会剪纸做手工,现在经济搞活,有很多创收机会,生产生活资料也基本不再自给而靠购买,原有的生活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生存。这就像现在的陕北人很少喝米酒泡黍米,而改喝啤酒可乐。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旬邑民间剪纸与民俗文化
王新民
节选:旬邑民间剪纸生存现状分析
(1)政府及文化工作者对剪纸艺术不够重视
基层队民间剪纸艺术的抢救保护工作不够及时和深入,走马观花式的田野考察缺乏严肃性,部分工作者对民俗文化及民间美术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深入研究,缺少第一手资料。
(2)社会转型期,在经济的冲击下,剪纸艺人纷纷转行,后继无人
传统时期,中国广大农村以自然经济为主导,农民在劳作之余以剪纸作为生活及精神的慰藉,故而剪纸艺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当下社会则是一个转型期的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快,靠传统的男耕女织已经无法取得小康的生活。民间艺人们受生活所迫,为了生存不得不放下手中绝活以其他方式另谋出路。古老的剪纸艺术及民间艺人会渐渐失去应有的活力。年轻人离开学校后,都会纷纷外出打工,老艺人们的绝活儿无人传承,现状堪忧。
(3)近年来的剪纸质量普遍不高
尽管旬邑民间剪纸曾经辉煌一时,“剪花娘子”库淑兰作为中国首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人,对旬邑剪纸的发扬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库氏去世后,在旬邑也有众多的剪纸艺人自称是她的传人,但是从作品质量和内涵上来说都差强人意,难以再攀高峰。
而从剪纸种类上来说,以前惯常用于窑洞窗棂的单色剪纸,因居住条件的改变不再流行,同时加之单色剪纸的经济效益不及彩贴剪纸,艺人们纷纷转而进行彩贴剪纸,原有的单色剪纸极其众多技巧逐渐失传。
(4)保护部分过于注重名人效应,无名能手得不到挖掘
旬邑广大的农村地区,除了库淑兰及其传承人外,还有很多剪纸能手也需要关注,而大多数研究者和基层工作和却忽视和冷落了这一群体。她们也需要鼓励和社会的认可,更需要参加一些剪纸展览,以增强自信心和创作动力。

作者简介:王新民,男,中学教师,1955年2月出生于陕西旬邑县土桥镇牙里村。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民俗学会(理事);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咸阳市民间文艺协会会员、咸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旬邑石门爷传说”传承人;省、市、县政协文史资料征集员,旬邑县第三批拔尖人才,享受政府津贴专家。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阜阳团花剪纸的民俗应用与文化隐喻
  程 波 涛
内容提要:剪纸是一种极具美学价值的民间文化和艺术符号,是破解华夏民族审美心理和文化信仰的重要形式之一,其中,团花剪纸更是一种以民众共同认知为基础的民俗剪纸式样。阜阳团花剪纸生动地展示了艺术符号怎样将民间信仰与人们的生活规范价值诉求结合在一起的民俗应用,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华夏民族古老而深厚的生命主题与文化内核。民俗应用场合的不同,阜阳团花剪纸题材和文化隐喻存在显著的差异,为我们深入认识当地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民俗艺术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关键词:阜阳;团花剪纸 ;民俗应用;文化隐喻

结    语:作为一种独特的民俗和民间文化现象,团花剪纸无疑是当地民众思想情感、驱吉心理和审美趣味的具象化表达。多年来,阜阳团花剪纸一直深深扎根和应用于当地的民俗生活中,发挥着积极的审美装饰功能和类似宗教的祈福功能,以有形的图式传达了无形的观念与情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精神需求。通过阜阳团花剪纸,我们不仅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当地民间艺术风貌和社会风俗,而且也可以从中认识并发现团花中蕴含的民俗文化隐喻和地方史料价值,为我们研究中国的民俗和民间文化艺术提供一个有益的视角。在传统价值观念不断遭到现代文化和全球化冲击文化艺术日趋多元化的今天,阜阳团花剪纸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民间信仰形式、传统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等,将越来越凸显出独特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作者简介:程波涛,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安徽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民俗艺术学、文化艺术产业及中国美术史研究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