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国古代绘画最的突出成就——虎画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中国古代绘画最的突出成就——虎画

说起虎画,研究者的文章评价甚低,有不少人甚至直接将它斥之为“中国古代绘画中最差”的画种。但是,笔者潜心收集——这次是除了言证之外还有着有着相对系统而充分的物证的哦——证实,在中国古代绘画最的突出成就就是虎画。
其依据是:
1、出现年代最早且最普遍。
2、技法完整,神形兼备。
3、绘画史衔接完整,体现整体绘画发展。
4、开创诸多画种,形式完备——可惜现在有一些精湛的技法等丢失了。
5、题材兼备,技法纯熟。

是什么原因促成其的成就的呢?这是因为:
1、兽中之王,勇猛无敌,驱邪避凶,挡灾纳吉的“本性”。
2、图腾、崇拜、王家信奉、佛道青睐、百姓欢喜、文人寄情、军中热捧……

TOP

回复 1# 的帖子

很期待楼主“相对系统而充分的物证”。可否传几张,饱饱眼福。

TOP

在中国绘画萌芽期(秦以前),虎画是神圣的。
原始社会
宁夏大麦地岩画虎王——大麦地的老虎岩画中的《虎王》刻在一块长约1.3米、宽约90厘米、高约70厘米的石块上。著名的《黑山岩画猛虎捕食图》是新石器时代的。贺兰山岩画中的虎也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不一一赘述。
仰韶文化有濮阳西水坡蚌壳龙虎图案。仰韶文化中的彩陶虎画是笔者一直的追寻,发现在生活陶器件中从来没有发现过绘虎的,但出土有限的祭器中却常常有着虎形象。大地湾地画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绘画,有专家认为其中的动物为虎,笔者未成熟的看法或为“门神”的示意图——有人无意之间将绘制门神的情况随手画下来了——两扇门各画一只虎。
至于玉器之虎图案更无需多言。
奴隶社会
虎画或为壁画与帛画的肇始
如,黄帝时的门上绘虎与虎旗到了西周、春秋时代已成定制,人们将虎画在宫门上、旗帜上,《周礼•春官•司常》中载有:“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交龙为旗,通帛为旃,杂帛为物,熊虎为旗……”这时虎的形象,除了作为装饰之外,还有某种象征及代表意义。
此外,商代的《龙虎尊》等青铜器上虎形象是主角之一。其它如《玉虎》等艺术种类也很丰富,有人说,发现过商代的虎纹陶片,但笔者无法考证。
夏商周时礼仪逐渐形成,尤周时更是礼教殊隆,故而图画大兴,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了表示王侯禁地的重要的虎画形式谓之“虎门”,“画虎焉以明勇猛,於守宜也”,这是专门的虎画作品,它相当现代的壁画,为周代的“严肃”题材、大作品。
于甲骨文中常常可见,虎字即虎画。殷墟虎纹石磬已经成为三代时虎之典范。
封建社会前期(春秋战国-秦)有精美的龙凤虎纹绣罗禅衣等,当中国人第一次用毛笔在木板上绘画,至今在不同的地方发现两片,都是虎画,笔法生动。
当中国绘画进入成长期(汉——宋),这也是虎画的煌煌时期。
汉之三国,中国最早的漆画、壁画、画像砖、画像石都有大量精美的虎。彩陶等等不再赘述。
而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彩绘砖画、其中也都有精美生动的虎画出现。
这是出现了早期的纸本绘画,也有栩栩如生的虎——这原本收藏在敦煌藏经洞,后来被国外博物馆收藏。
隋唐时期中国画已经有了工笔与写意的分野,而其中虎都在其代表作中,譬如卢棱伽《六尊者像》中的虎形象精备,神态入微,画风细致,法度严谨。五代西蜀(或有学者认为是北宋初年)画家石恪的《二祖调心图》,虎的造型古拙,用笔豪放概括、强劲飞动、纵逸苍劲,体现出毫不经意的草草逸笔的美学趣味。
宋代是中国绘画史的一个高峰,其中专门画虎出名者多多。
法常禅师的《龙虎图》,虎毛根根可数,虎爪毕露,虎虎生气如在眼前。然此虎却并不令人畏惧,浑身毛茸茸,低头凝神,神情专注,于威猛之外又给人以娇憨之感——可惜也给外国人拿去了。
给一张南宋佚名的《龙虎斗》,可惜也给外国人拿去了。此图以磅礴的气势细腻的笔法塑造了处于黑夜漆空之中、电闪雷鸣之际、荒郊溪水之畔的龙虎缠斗的情境。
笔者有联曰:
阴风森雨里,龙挟奔涌之云雾下扑,俯首奔袭咬住虎之颈项,前后二爪钳入虎身,龙尾高挺凭天,然抽身不得。
天昏地暗中,虎乘恐怖之腥风而起,仰身奋击咬住龙之“七寸”,全身四掌制住龙体,虎尾扭曲借地,惜逃脱无望。
真可谓:
风起云涌,龙、虎之争正处于胶着状态;风云际会,王者搏击难分高下。搏击现场气氛之惨烈,令人身临其境而动容;生死之间关系之微妙,发人设身处地去深省。如此生动的虎形象描绘和场面的塑造显示了绝不输于今天画家的艺术把握能力。
这时期以画虎闻名于世或画过虎的名家载入史册者多多且各有千秋。
以后各代,各有其妙,由于篇幅有限,不再赘述。

中国的好东西都给外国强盗拿去了,剩下的精华又弄到台湾去了,所以常人要看一眼都无缘——彻心之痛——望中华儿女团结起来,长志气,强国富民,有一天将这些瑰宝物归原主!!!!

[ 本帖最后由 梁勇 于 2013-10-31 08:20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