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五千万次庆典]:那年的那片田野~说出你的田野故事

记一次难忘的调查

调查有很多种,每一次随行的人也不一样。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田野比较难忘一些,比如大高经常一个人在佤族村落里呆上一个月不洗澡,当然我一个人的调查相对容易,因为都是在老家,可能是这个专业的因素,让我们能够以这种方式回到家乡来反观自己生活过的地方。难忘的还有我们每次调查都能碰到地方文化干部,他们十分热情,也是我们了解一个地方文化发展的基本渠道,从传承人那里我们又会感受到与文化官员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当然最有魅力的是文化事象,可是很多事项其实都有两种存在方式:一是作为叙事的文化,二是作为展演的文化;当然叙事中又分两种:地方文化干部的叙事和传承人的叙事;展演也有两种:作为日常生活的展演和作为舞台艺术的展演。
这个田野日记是我一个人回恩施三岔乡做的一次调查,对这个地方十分依恋。


2012829    星期三        天气:晴


调查地方:恩施市三岔乡集镇、鸭沐羽村
采访对象:傩戏传承人田玉先、原三岔文化站站长王金海
调查内容:拜访傩戏大师谭学朝家,拜访傩戏传承人田玉先家,拜访文化站站长王金海家

今天一早六点多,我从家里出发,7点抵达恩施,然后从东乡客运站乘汽车前往三岔,汽车奔驰在峡谷高山之间,一个多小时之后,我顺利抵达三岔乡集镇。

在高中同学祝笛的帮助下,我来到原文化站站长王金海家,王金海老师是祝笛同学的外公,所以我很轻松地获得了王老师的帮助,他问我的第一句话是:你要调查傩戏还是傩祭?虽然是简单是一句话,但是我这个民俗学研究生还真是不明白,三岔不是傩戏之乡吗?我当然调查傩戏了。王老师接着说,如果你调查傩戏,三岔不是最好的地方,石窑有个蒋品三,他的傩戏跳得最好!我对蒋先生也早有耳闻,不过这次来的主要目的是对谭学朝先生这个傩戏传承谱系进行调查,所以我果断回答说,这次来我就呆在三岔,要找三岔的传承人。于是王金海老师二话不说,马上给我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三岔乡鸭沐羽村丁木塘谭学朝大师家,联系电话:……,他说我要了解三岔傩戏,首先要到谭学朝老人的碑上去抄下碑文,从那里才能了解到三岔傩戏现在的源头。

于是我按王老师的指示,马上又到镇上找了一个摩的师傅,买好了礼品,驱车前往谭大师家,摩托车风驰电掣般地一路飞奔,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道路两边绿色的烟叶、玉米,还有别具特色的新农村建筑,很能感受到乡野的现代气息,让我想起了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如果要我唱,那就是“我们的希望在家乡的田野上”,因为民俗学的田野调查很多都是从自己的家乡开始,把本土当成是异文化的考察对象,别有一番体味。

因为不好找车,所以摩托车司机谭师傅一直跟着我,来到谭大师家,家里只有一位老婆婆,因为不知情,一开始我一直把她当成是谭大师的老伴,不过最后才搞清楚原来这位老人是谭大师幺儿媳的母亲,到女婿家串门的,谭大师的老伴早已几年前去世。简单地聊天之后,我们来到了谭大师的坟前,只见一个高大的立柱式碑伫立在那里,这是谭大师和他老伴的合棺坟,碑文是谭大师自己书写的,碑面上有他的家谱、亲属、门生系谱,我如获至宝,赶紧拍下来,因为这是研究谭学朝傩戏知识谱系的基础。

因为今天三岔逢热场,先生的幺媳妇上街为女儿置办婚礼嫁妆去了,所以我们没能得到更多的有效信息,于是在简短的寒暄之后,我们就离开了谭大师家,回到镇上。这一路因为路况较好,所以只花费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回到镇上大概十点左右。

到了镇上,我直接到了田玉先老人的家中拜访,田先生法名田法先,是谭大师的大徒弟,他自己开了一个裁缝铺子,主要制作民族服饰和寿衣,同时售卖一些花圈香纸等祭祀用品。田先生在接受访谈之前跟我说明一个一个情况,三岔乡政府要求调查人必须通过政府同意之后才能进行调查活动,所以需要给乡里的负责人说明情况,于是我以恩施州民促会会员的身份跟乡负责人进行了沟通,在获得传承人及政府口头的同意之后方才进行采访活动。


上午的访谈主要围绕田玉先老师的从艺经历和现代的传承现状,因为这是传承人们最有话说的地方,所以这也是建立田野关系最好的介入话题。访谈十分顺利,田先生也很率性地讲了很多传承过程中的问题和自己的意见,这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作为文化命名对象的端公师傅,如何把自己的仪式理解成为一种戏剧表演艺术,这很有难度,所以传承人大都不太认同文化部门组织的表演性的活动,但这作为一种文化实践过程,他们又不得不面对和基础文化工作的协商和博弈。作为谭大师的大徒弟,田先生也不断强调自己的特殊性,强调自己是完全继承师傅衣钵的唯一传人。这其中有很多值得深入了解的话题,而且需要对政府领导、文化工作者,民众等不同的文化参与者进行多角度地访谈。

为了不打扰老人的休息,我在十二点结束了上午的采访,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初步建立关系,所以我并没有追问很多问题,而是很随意地提问。

中午我在同学的帮助下找了一个旅店:八筒酒楼,是三岔中学一位侯姓老师开的。一点小睡之后,我下午去市场买了一点水果,准备去王金海老师家采访。

王金海老师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他从自己在三岔的文化工作说起,讲述了这么多年来是如何让三岔傩戏一步步走向世人的眼前的,这其中有很多重要的学术话题和有意思的文化探讨。而且从王老师的讲述中明显感受到他自己独特的思考和人生智慧,也正是有他,三岔傩戏才能走进媒体和学者的视野,虽然是基层文化工作者,但他的人生经历并不简单,看似固执的人生选择背后其实充满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行动逻辑。总之,这是一位很有作为且很有活力的一线文化工作者,随着时代变化,也许这些人也会慢慢淡出我们的视线,但是他们身上的品质和他们背后所代表的一个群体的文化自觉,是值得我们非遗知识资源调查重点关注的。

采访完王老师,已经是傍晚时分,我怀着无比充实的心情结束了第一天的任务,晚上踱步在乡镇府的广场前,呼吸着与自然零距离的空气,看着嬉戏的孩子们,不觉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我就是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的人,这片土地的气息和文化一直滋养着我,无论是用他者视角还是本土体验,都让我深深地体验到了,没有故乡的人寻找天堂,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而对我来说,故乡就是天堂。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张多 宝葫芦 +100 我很赞同 2013-9-25 15:05

TOP

我在家乡的时候,遇到的留守儿童。这是让我感触最多的两张照片。

图一是我与她们俩交谈之前,一个静静地抱着大黄猫,一个背着镜头蹲着;眼望处,是模模糊糊的未来,在想“山的那边是什么?”

图二是我与她们交谈之后,她们很开心遇到陌生人,马上就和我玩开了,对着镜头很放松。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补上图一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还有两张我很喜欢的,是我翘课去看社火表演的时候拍的。照片里的老奶奶都扮成了大爷,但是一点不妨碍他们的欢乐。

再多的生存的苦难,在他们身上都能化为一种顽强的生命力。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还有一张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回复 34# 的帖子

哪里的社火?

TOP

引用:
原帖由 circle 于 2013-9-25 20:48 发表
哪里的社火?
西安长安去王曲镇社火

TOP

标题

刚从独龙江归来。
隔了半月,恍若隔世。
论坛这般热闹过呵!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好丰富啊,图文并茂。

TOP

这是所谓的读图时代吗。

TOP

迟来的颁奖~

上周很早就回家了,没有及时做好本帖的最后评选活动,是我的过失~回来之后赶紧补上
按照本帖的打分原则,每人打分均视为10分算,最终获奖者为15楼榭家宝树的田野故事,有四人打分
送上神秘小礼物一份~不日即将快递送出

TOP

回复 41# 的帖子

提前发个获奖感言:感谢民俗学论坛的老师和同学,对学科的热情关注,感谢志愿者同仁!期待师姐的神秘礼物
谢家有子乃国栋,耀武扬威志气宏,龙腾华夏润盛世,凤舞九州泽万民。

TOP

回复 15# 的帖子

师哥的田野经历太丰富了!独行田野,期待啊!
qq:97502584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