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被遗忘的荒野──呼唤中国的妖怪学研究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回复 15# 的帖子

非人学?感觉妖怪学这个名词还行。陈小姐死后作祟,也算是妖怪吧
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回复 15# 的帖子

在网络的这类故事里,大家一般很习惯性地称其为“灵异故事”,它基本涵盖了鬼魂、僵尸、妖魔、仙话、显灵等一大批子故事类。
我认为可以使用“妖怪学”的理由是:1、这既不脱离传统,也未出离前人的理论基础,它有使用的合理性,也更有共识;2、凭空新造一个概念,再去建构和阐释的难度,显然要面对的问题会更多;3、使用这一既有的概念,可以进一步陈述它的内涵,做一些新的拓展,是可以弥补它自身的问题的。
大王派我来巡山啰~~~~~

TOP

概念的事,很多理论上的高手在呢。请教各位高人,我们也叫妖怪学合适吗?

[ 本帖最后由 刘晓峰 于 2013-5-11 22:52 编辑 ]

TOP

回复 8# 的帖子

神鬼怪还好说,主要是如何把佛囊括进去,太难了

TOP

回复 19# 的帖子

降妖性质的故事,如果是为了显示神的灵应,那我更倾向于分类到“仙话”里面
如果只是妖怪故事的一个环节,那我觉得分类为“妖怪故事”是可以的

现在的问题,我同意沈的意见,就是要讨论是否有必要开一个“妖怪学”?如果有必要,它与以往的故事研究的差别在哪里?
大王派我来巡山啰~~~~~

TOP

大家讨论很热烈,也很有意思。
晓峰游学日本多年,对妖怪学留意也多,倡导建立中国的妖怪学,别具只眼。他知道日本的妖怪,与中国的妖怪、精怪不太一致。据日本学者说,日本的妖怪包括了祖灵,而中国,祖灵是要敬奉祭祀的。
我们建立妖怪学(或者精怪学),首先要弄清“妖怪”、“精怪”这些概念,界定其范畴,然后大家可能会发现,这个领域天地广阔,而近现代科学文明话语,妖怪之类被迷信化,被选择性遗忘,虽文献资料和活态传承汪洋如海,但研究者寥寥,是一片等待耕耘的处女地。

TOP

欢迎景春兄参加讨论。
景春兄对古小说与宗教多有研究,在研究妖怪方面大有发言权。
我的一点设想写在这里。不知大家觉得“异界文化研究”这个提法怎么样?
我们这个世界是正常的世界,是有序的世界。参照日本人“常民”的叫法,不妨称之为“常界”。立足常界的秩序来衡量,妖怪、鬼怪、神魔都是一种异界。是非正常或超常。沿着这一思路,中国异界文化研究可以讨论的问题,包括在异界与常界之间,存在的沟通管道都有哪些?转换的方法都有哪些?道具都有哪些?异界的分类、异界的时间与空间特征、异界文化的想象原则、异界文化的功能异界文化的特征等等。
这是我们“考先志于载籍,收遗逸于当时”的时代,一点管见,请大家批评。

[ 本帖最后由 刘晓峰 于 2013-5-12 22:57 编辑 ]

TOP

单单提出通往异界的管道来说:比方说枕葫芦入梦的葫芦,日本浦岛太郎中的盒子。这方面很多,但并未被认真整理分析过。

TOP

回复 1# 的帖子

陈小姐死后魂回来索命,成了大家都怕的神。。。。。
想起了《艾子杂说》   引用之:
   艾子行水,途见一庙,矮小而装饰甚严。前有一小沟,有人行至,水不可涉。顾庙中,而辄取大王像横于沟上,履之而去。复有一人至,见之,再三叹之曰:“神像直有如此亵慢!”乃自扶起,以衣拂饰,捧至座上,再拜而去。须臾,艾子闻庙中小鬼曰:“大王居此以为神,享里人祭祀,反为愚民之辱,何不施祸以谴之?”王曰:“然则祸当行于后来者。”小鬼又曰:“前人以履大王,辱莫甚焉,而不行祸;后来之人,敬大王者,反祸之,何也?”王曰:“前人已不信矣,又安祸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恶人也。

TOP

我的感觉跟黄老师和刘老师的可能有点不一样,我恰恰认为两岸三地对这类故事的研究、鬼神观的梳理、阴阳秩序的分析虽未达到汗牛充栋之丰富,但也不乏诸多论述。陳登武、萧登福、孙英刚等人的专论,还有对古代笔记小说逐一做鬼神故事研究大量的硕士和博士论文,还有几本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是写校园鬼故事研究的。所以只能说,我们尚未出现一个成熟的、体系化的"妖怪学"。
大王派我来巡山啰~~~~~

TOP

引用:
原帖由 南池子 于 2013-5-13 00:24 发表
我的感觉跟黄老师和刘老师的可能有点不一样,我恰恰认为两岸三地对这类故事的研究、鬼神观的梳理、阴阳秩序的分析虽未达到汗牛充栋之丰富,但也不乏诸多论述。陳登武、萧登福、孙英刚等人的专论,还有对古代笔记小说 ...
南兄的这个感觉是对的。并且涉及到了重要的问题点上。
我的看法和您是一样的。文学的,如古代的志怪小说,被鲁迅那一代人研究,被那之后的人研究,做的很多。和民间信仰相关的,也有很多人做过研究。我们不是白手起家,一点凭借没有。我想象的是一个体系化的“妖怪”或“异界文化”研究。为了开展这一研究,我们应当构思些什么? 我们今天在这里能做什么?需要做什么?怎样做和前面的先行研究区别开?这都是大的问题点。

TOP

早在90年代初的时候,有人就提出“怪话”的概念,并与神话、仙话、鬼话并列。神话研究是大端,仙话研究从罗永麟、郑土有、梅新林开始,人群渐丰。鬼话研究,上海有个徐华龙,出过鬼学概论、大全。惟怪话,似乎未见理论阐述。对妖怪(精怪)的研究,多是从宗教学、文学的角度展开的,且数量相对于其他仍显得少。
晓峰提到“异界”,在宗教研究中以前常用的概念是“他界”,在中国它包括仙界、神界、冥界。是否有必要提出新概念,新概念如何跟旧概念合作,都可以探讨。
支持晓峰,事情总是越讨论越明白。

TOP

引用:
原帖由 刘晓峰 于 2013-5-10 20:05 发表
有必要专门弄一个妖怪学么?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请问您具体怎么想的呢?
刘老师,非常抱歉,五月份我回了您主贴后没看到有您的回复,适才整理收藏夹再看,才看到您发问,呵呵,抱歉。
关于那一问,其实,我也不懂,当时应该是看完主贴后有点疑问遂回问有无必要,一是不懂,二是也想得到您的解释指教。我只是感觉依照一般理论建立需要,要是特别提出某种“学”的话,那么它似乎应该要有一套自己的理论,这个理论似乎应该既要有指导性,亦应具备工具性即能够作为方法来实践比如说“妖怪”类领域的研究。此外,我觉得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那时主张某种“学”、提出一个术语,相对于现在恐怕要解决的问题要少些,那么当时既然提出、后世沿用也无可厚非;再者主贴后面提出“梦里面有中国真正研究妖怪学的学者组织,有一部高质量的《中国妖怪大全》,有一部《中国民间妖怪故事集成》”,好像“妖怪”(学)还是归于“故事”(学)。
大概当时即此种种原因提出疑问,现在想来实在是唐突,为此硬着头皮再回您之问,请指教为感!
给理想一个适合的时间

TOP

回复 9# 的帖子

似乎還可以用“神”或“仙”!《山海經》中的不少“玩意”實際是神,而不是妖怪!在明清小說《聊齋志異》、《封神演義》、《閱微草堂筆記》、《鏡花緣》、《八仙全傳》、《濟公全傳》、《東遊記》、《西遊記》、《南遊記》、《北遊記》、《女媧石》等等神魔小說中,應當有不少所謂的妖怪其實是“神”或“仙”。同理,在民間神話、傳說中的某些形象,如盤瓠、西王母、白娘子、狐仙,即便某些被冠以“妖”字、“怪”字,如花妖、狐怪等,而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化蝶,是迴歸本體的“蝶妖”嗎?在我個人看來不然,他們已然是神、是仙。而在不少現存的寺廟道觀中,這類看似妖怪的形象,實際上也是“神”或“仙”,而屬地府冥界的鬼,如牛頭馬面、黑白無常、城隍判官等,又真的只是“鬼”嗎?所謂魑魅魍魎、四大神獸,果真是妖怪嗎?更有那些在現代網遊、穿越劇、玄幻劇中被重新塑造或臆造的非人形象,難道也可用神、仙、妖、魔、鬼、怪中的任意一個來輕易概括嗎?而這一切從虛化到現實的“臆想物”,歸根結底具有同一的“超自然力”這一核心屬性,而神、仙、妖、魔、鬼、怪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這種轉化的本質要求則在於“善念”、“善行”、“善道”,是人類趨好向益的心理要求。故而,如何理解和區分這些形象,才是創立所謂“神學”、“仙學”、“鬼學”、“妖怪學”等學科的根本,而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個人在研究神話時,在概念上較為傾向於似乎早已為人所遺忘的“廣義神話論”。

TOP

回复 22# 的帖子

在現代文學創作(尤其是玄幻作品)以及網遊製作中,常有六界輪迴說,但卻不同於佛教,他們認為此六界乃人界、神界、仙界、鬼節、妖界、魔界,但這些“界”同佛教所謂的“六道輪迴”有著相似之處,即可相互轉化,妖可成人成仙成神,人亦可成仙成神成魔,魔亦可轉化成神成仙成人,這種轉化實際也是一念所致。總之,六界之內皆可互轉互通,在這種影響甚寬(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的現代認識中,哪一種或哪幾種才是異界,哪一種或哪幾種才是常界?這在妖怪學或“異界文化”研究中又該怎樣區分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