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从指间游戏到心灵阅读

从指间游戏到心灵阅读

中国工会网 2013年02月04日05:58 来源:工人日报

  上市8个月销量破500万册,一年后总码洋过亿元,这样的畅销书并非名人自传,更非理财心得、教辅资料,而是一套由游戏改编的书籍——《植物大战僵尸》,这样的销售成绩在近十年的青少年图书中属凤毛麟角。

  多部由游戏改编或以游戏为题材的书籍在过去的一年里上市并大卖,如《仙剑奇侠传》、《龙枪编年史》等游戏类图书,已经成为图书产业的“新生力军”,而图书产业与游戏产业的“联姻”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同。据悉,2013北京图书订货会增设了网络游戏专区,更有14家大型互联网游戏出版、网页游戏出版、移动互联网游戏公司,集体亮相本次图书订货会。

  游戏类图书扎堆上市

  《植物大战僵尸》本是一款策略类塔防御战游戏。玩家通过武装多种植物切换不同的功能,快速有效地把僵尸阻挡在入侵的道路上。这款舶来的游戏可以在多个操作系统上运行,老少皆宜,尤其受到小孩子的喜欢。这款游戏在全球创造了10亿美元的产值。

  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低幼读物出版中心推出的同名图书,则邀请了国内一流儿童作家参与创作,属于“同人”作品,即将游戏里的人名物名地名等重新进行编排而衍生出来故事。小读者们将通过读书知道豌豆射手、西瓜投手等植物如何与僵尸们斗智斗勇的故事。

  游戏与图书联姻现象并非孤例,去年有多部由知名游戏改编的图书上市并且大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仙剑奇侠传》,让广大80后“仙剑迷”玩家重温了少年时代的经典游戏《仙剑奇侠传》,全书由《仙剑奇侠传》游戏的策划人姚壮宪监制,他的另一个家喻户晓的游戏作品便是《大富翁4》,而由管平潮所著的《仙剑奇侠传》官方小说,一经网上连载就受到大量粉丝追捧。

  译林出版社的《龙枪编年史三部曲》,则由《魔戒》的翻译者朱学恒翻译,质量上乘,受到不少桌游迷的追捧。“以前也有别的出版社零散地出版过‘龙枪’系列的书,但这次是一下出‘编年史三部曲’,太过瘾了,一直想看到游戏背后完整的故事。”桌游玩家刘云旭兴奋地对记者说,他从网上订购了全套的《龙枪编年史三部曲》,平时在网络论坛里,他也是活跃的“龙枪迷”。

  合作模式不断变化

  事实上,在发达国家,游戏产业与图书产业逐步融合已有多年。世界第一款商业化的桌上角色扮演游戏《龙与地下城》,便在热销数年后出版了描绘游戏背景世界的系列小说《龙枪》。而《龙与地下城》游戏也随着《龙枪》系列小说的不断更新再版而发生变化,风靡至今。

  在过去,国内游戏与图书的合作模式,主要是将已有的文学作品改编成游戏,如三国类的游戏,以及其他武侠小说类游戏。以金庸笔下的14部武侠小说所改编的游戏《金庸群侠传》至今已有三代作品,在游戏中,玩家可以与部分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共同冒险,驰骋江湖,不仅仅受到“金庸迷”的喜爱,也让很多不了解金庸小说的普通玩家,重读金庸的作品。

  “第一次玩这类的武侠游戏,根本搞不懂人物的关系,没办法只好重新买来书看,结果越看越有意思。”有玩家如是说。有不少游戏玩家,正是因此重新拿起文学书籍。而传统的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等都已被改编成不同版本的单机游戏或网络游戏,还有的被改编成手机游戏,仅《三国演义》就已经被改编成数十款各类游戏。

  被改编成游戏的不仅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名著,也并不仅限于金庸小说等传统大家,当代作家萧鼎写作的长篇武侠《诛仙》,也在畅销之后被改编成网游。将已有的文学作品改编成游戏,是游戏产业和图书产业传统的合作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民间文学专业博士包媛媛认为,电子游戏吸收和融合多种文化形式进行再创作,其中,民间文学文化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尤其是网络游戏大多都遵循着民间文学中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以先进的数字影像技术建构起来的华丽的虚拟世界中的冒险依旧重复着古老的英雄故事模式,很多知名的电子游戏,如仙剑奇侠传、天下贰、古剑奇谭、暗黑破坏神等更是直接的利用民间文学中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构建游戏的叙述语境。虽然电子游戏对于民间文学和民间文化的利用是碎片式的,是选择性地从抽取部分的人物原型、母题、符号进行来拆分、重组,但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民间文学和民间文化正日益地脱离传统社会中的口头讲述的生存语境的今天,大多数的青少年则可以通过电子游戏等现代传媒手段来体验和感受传统的民间文化,并通过个性化的解码对民间文化进行重新解读,生产意义。

  加入道德元素和文学色彩

  与传统的图书与游戏融合模式不同,《植物大战僵尸》与《仙剑奇侠传》则是将已有的游戏,根据游戏中的情节或者虚构情节,进行文学再创作,重新组成故事。而这就需要作者不仅了解游戏,并且具有相当的文学功底,还能够了解玩家的喜好。如《仙剑奇侠传》书籍就由原游戏的创始人,有“仙剑之父”之称的姚壮宪亲自担当监制,而《龙枪编年史》的翻译者朱学恒,是专业的奇幻文学翻译人士,身兼奇幻文化艺术基金会创办人兼执行长,奇幻基地出版事业部总策划与顾问,对奇幻游戏玩家和奇幻文学爱好者的口味相当了解。他的另一项事业是“开放式课程计划”,即把世界一流大学在网络上公开的教育资源翻译成各国语言,免费向全球开放,足见其的翻译功底及对西方文史背景的了解程度。

  “我看过朱学恒翻译的《魔戒》系列,所以也就上网买了他翻译的《龙枪编年史》,我后来玩过的很多游戏,比如《暗黑破坏神》等,都有《龙枪》系列的影子,所以我特别想看一下《龙枪》里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在网上订购了《龙枪编年史》的玩家朱晓军告诉记者,因为喜欢玩奇幻类的游戏,所以他对奇幻类的文学也情有独钟。

  有游戏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游戏能否改编成图书,关键在于游戏本身是否具有一定的故事背景,也正因为如此,角色扮演类的游戏被改编成图书的较多,《仙剑奇侠传》就是角色扮演类游戏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如今,越来越多的出版单位开始探索将游戏与文学融合。《摩尔庄园》、《洛克王国》、《赛尔号》、《奥比岛》等将游戏与图书通过二次创作而产生的好作品,不仅被青少年读者喜闻乐见,也得到了家长们的广泛认同,取得了不俗的业内成绩。而这些作品被家长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够利用游戏元素为载体,通过用“儿童的语言”进行文学再创作,植入自信、宽容、爱心等价值观,寓教于乐,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故事,学到更多有益的东西。

  “我看了作者的名字,你看像这些金波、高洪波,这都是有名的诗人,他们写的东西,孩子看了肯定好。”由一个4岁儿子的妈妈王颖告诉记者,“现在孩子平时做事情,我就拿书里的角色给他打比方,教育他做好事,儿子很爱听。”

  国家出版基金办顾问李宝中表示,把中国的优秀文化元素,包括伦理道德、为人处世等价值观,包括良好的阅读习惯,植入到游戏中,通过再创作来实现把孩子由快餐游戏引向深度阅读,使广大青少年读者在从指尖上的游戏到心灵阅读的快乐中获益成长,这是目前中国出版人,自然也包括游戏产品出版人所必须担当的历史使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