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海大学民俗学展示周2——指导教师展

上海大学民俗学展示周2——指导教师展

上海大学民俗学是程蔷老师和田兆元老师一同开创的。虽然两位老师现都不在上海大学执教,但开山鼻祖的贡献是每一位上大民俗学人都不能忘记的。上海大学民俗学的除了程蔷老师、田兆元老师,担任过指导老师的还有王继洪老师、钟宗宪老师、耿敬老师、黄景春老师、陈志勤老师、常峻老师。现在指导学生的为耿敬老师、黄景春老师、陈志勤老师、常峻老师。

[ 本帖最后由 ymmelon 于 2013-1-25 12:03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程蔷老师

程蔷,女,1944年6月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师从钟敬文教授,专攻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生毕业后,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96年晋升为研究员,历任民间室副主任、所学术委员、院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2001年调上海大学文学院工作,现为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兼职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上海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从事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以及影视文学的研究,著有《中 国 识 宝 传 说 研 究》、《中 国 民 间 传 说》、《骊 龙 之 珠 的 诱 惑——民 间 叙 事 宝 物 主 题 探 索》等专著,与人合著《唐 帝 国 的 精 神 文 明——民 俗 与 文 学》,2001年获首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论著二等奖。参与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 俗 学 概 论》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在“九五”国家社科基金规划中,参与《中 华 文 学 通 史》的编撰,主持《中 民 间 文 学 史》项目,为该书两主编之一。在文学创作方面,从事小说与电视剧本写作,出版小说多种,拍成电视剧多部,并曾多次获奖。主要有长篇小说《我的 蝴 蝶 兰》、《幻 女》、《风 荷 恋》,电视剧剧本《李 师 师》、《蝴 蝶 兰》、《无 花 的 夹 竹 桃》(均已录制播出)等。
   
   主要论著:
1、《中 国 识 宝 传 说 研 究》,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
2、《中 国 民 间 传 说》,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
3、与董乃斌合著,《唐 帝 国 的 精 神 文 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4、与浩宇合编,《中 国 地 方 风 物 传 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
5、与祁连休合著,《中 华 民 间 文 学 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6、《骊 龙 之 珠 的 诱 惑:民 间 叙 事 宝 物 主 题 探 索》,学苑出版社,2003年
7、《充 满 智 慧 的 民 间 精 灵──民 俗 文 化 与 民 间  文 学 研 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主要论文:
1、《葫 芦  文 化 和 中 国 人 的 宇 宙 意 识》,《葫芦与象征——中国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6 年
2、《闻 一 多 论 端 午 的 启 示》,《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1999 年
3、《中 华 民 间 文 学 史》,《河北出版年鉴》,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4、《民 间 叙 事 论 纲》,《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钟 敬 文 生 平 • 思 想 及 著 作》,《中国文学年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1992
6、《唐 人 传 奇 与 神  话 原 型》,《中国文学年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1992
7、《关 于 传 说 学 的 几 个 理 论 问 题》,《中国文学研究年鉴》,1988
8、《论 古 代 文 人 的 民 间 文 学 见 解》,《阴山学刊》,1989年04期
9、《神 物 幻  想 与 文 化  心 理》,《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10、《关 于 幻 想 性 民  间 故 事 的 人 物 类 型》,《思想战线》,1981年06期
11、《我 的 电 视 缘》,《上海戏剧》,1998年02期
12、《超 越 古 风 奇 俗 的 理 论 探 索——评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02期  
13、《唐 人  巫 术 观 的 文 学 表 现》,《中国文学研究》,1995年01期
14、《唐代的士风演变与时代迁易》,《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4年01期
15、《民间叙事中的宝物幻想》,《民族艺术》,2002年01期
16、《祭祀与民间行为叙事》,《民俗研究》,2001年01期
17、《婚 前 教 育 与 哭 嫁 风 俗》,《民间文化》,2000年Z1期
18、《民俗文化资源与重铸民族魂——闻一多论端午的启示》,《人民论坛》,2000年10期
19、《民间叙事模式与古代戏剧》,《文学遗产》,2000年05期
20、《从日本年俗看中日民俗之异同》,《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01期
21、《<搜神记>与民间自发宗教》,《民族艺术》,2004年 01期
22、《民间叙事论纲(上)》,《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3、《民间叙事论纲(下)》,《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4、《<吴歌叙事山歌演唱传统研究>读后》,《民俗研究》,2006年01期
25、《民俗节日的继承和演变》,《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TOP

田兆元老师

TOP

王继洪老师

王继洪,男,1952年5月出生,汉族,浙江慈溪人。
学历:1983年1月复旦大学分校历史学系毕业。
职称:副教授
行政职务:中文系语言教研室主任
学术兼职:中国语言学学会会员。
研究方向:汉字学、现代汉字比较研究、古代汉语
教授本科课程:古代汉语、文字学、汉字与文化、历代语言学名著导读、中国民俗文化、中国语言学史、中国民间文学
教授硕士课程:文字学文献导读 中国民间文学文献导读
(一)主要著作:
1、《新型古代汉语》 副主编 巴蜀书社 1993年
2、《现代汉语实用词典》 第一作者 远东出版社 2001年
(二)主要论文
1、《对<新华字典>中“同”的质疑》 《中国语文》 1999年第5期 P391
2、《重视民俗文化在社会伦理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P67-71
3、《异体字与汉字学研究》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P50
4、《浅析《语助》之特色》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6期P47
5、《简析清代文字学的几个特点》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 第4期 P7
6、《稿本< 鲭小纪>与清代社会民俗与语言研究》 《语言文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P57
7、《买方市场对交易用语的影响》 《语文建设》2001年第5期 P13
8、《经济体制的转型与“家居”和“休闲”》 《语文建设》2001年第9期 P16
9、对《现代汉语词典》同音字头排序的质疑 《语言文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 P232
10、《汉字象形符号与对外汉语的虚词教学》《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P103
11、《<新华字典>姓氏义的问题》 《辞书研究》2005年第2期 P131

TOP

耿敬老师

耿敬 教授,博士,现为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
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专长:宗教社会学、民俗学
教育经历:
1987年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
1990年华东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硕士毕业
1995年华东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博士毕业
2000-2001年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所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90-1992年,沈阳教育学院历史系
1995年至今,上海大学社会学系

主要学术论文:
01、《佛陀信仰及其社会关怀》,《普门学报》(台湾),2004年9月(第二十三期);
02、《战争,权力关系的分析器——解读福科〈必须保卫社会〉》,《东方论坛》,2004年第5期;
03、《民间仪式与国家悬置》,《社会》,2003年第6期;
04、《宗教精神与社会民主——试论托克维尔的宗教社会学思想》,《社会变迁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05、《唯识宗对道教理论的影响》,《上海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06、《政治认同与宗教发展》,《光山净居寺与天台宗研究》(香港),天马图书2001年版;
07、《上晓起龙灯的象征意义》,《徽州古建筑丛书——晓起》,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08、《费孝通论历史文化的保护》,《中国名城》,2001年第2期;
09、《从现代生活的角度保护历史文化》,《中国名城》,2001年第1期;
10、《心性和平观在创建人类和平中的意义》,《辞海新知》,1999年第四期;
11、《儒道佛伦理关系述论》,《社会科学》,1998年第八期;
12、《〈理惑论〉与汉末儒佛伦理的矛盾冲突》,《历史教学问题》,1997年第十期;
13、《和平,仅仅是非战争状态吗?》,《社会》,1997年第九期;
14、《佛教忠孝观的儒家化演变》,《东方论坛》,1997年第九期;
15、《寻求社会与心灵的和谐》,《上海大学学报》,1997年第五期;
16、《中国近代佛教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教育史研究》,1995年第二期;
17、《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募兵制度的探讨》,《中国史研究》,1994年第三期;
18、《〈老子想尔注〉的道教伦理思想》,《上海大学学报》,2000年增刊;
19、《婺源的五猖神》,2000’香港“地域文化中的中国村落建筑”研讨会宣读论文;
20、《从使用者角度规划建筑》,《上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21、《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五猖神信仰》,《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1期;
22、《当代乡土文化的流动性特征》,《东方论坛》,2007年第3期;
23、《“五猖”的复兴与“偶在”的个体》,《海上风民族民间文化论坛》,香港世纪风出版社2007年;
24、《“五猖神”的复苏与现代生活的“悖论”》,《民族艺术》,2007年第4期;
25、《八旗制度与滿族共同體认同的建构》,《满族研究》2008年第1期。   
26、《文化人类学教程》(副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
27、《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乡土文化转型》(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28、《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合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
29、《社会的生产:1978年以来的中国社会变迁》(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主持和参与项目:
1)民间信仰复兴中的互动机制研究(上海哲社项目,2008BSH003)
2)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经验、问题与对策研究(民政部级课题2008MZACR001-0948)
3)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乡土文化转型研究(上海哲社会项目,2003SH002)
4)体育的社会整合功能与和谐社会的建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5BTY007)

TOP

鍾宗憲老師

鍾宗憲,1966年生,臺灣省台中市人,輔仁大學中國文學博士。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編輯、石頭出版社企劃編輯、漢揚出版集團主編、世界宗教博物館籌備處顧問、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先秦兩漢學術研究室執行長、輔仁大學進修部全人教育中心國文科召集人。現任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研究成果目錄
1.鍾宗憲,1991年6月,〈《史記.禮書》概說〉,台北:《國立編譯館館刊》第20卷第1期,頁37-61。
2.鍾宗憲,1991年10月,〈中國古代神話研究論文目錄(1970-1990)〉,台北:《輔大中研所學刊》創刊號。
3.鍾宗憲,1992年10月,〈臺灣神農信仰的初步考察〉,台北:《輔大中研所學刊》第2期,1992年10月,頁215-239。【另收錄於王德蓉等主編:《炎帝與中華文化》(論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頁118-132。】
4.鍾宗憲,1996年6月,〈黃帝造說盛起於稷下學宮之蠡測-兼論「黃老之學」〉,台北:《輔大中研所學刊》第6期,頁105-124。
5.鍾宗憲,1997年7月,〈中國雷神形象〉,台北:《輔大中研所學刊》第7期,頁335-377。
6.鍾宗憲,1998年1月,〈「黃帝出於皇帝之變字」考辨〉,台北:《輔大國文學報》第14期,頁193-221。
7.鍾宗憲,2000年1月,〈極短篇小說文類建構及其表現手法〉,台北:《輔大國文學報》第16期,頁 241 -265。
8.鍾宗憲,2001年11月,〈中國神話的敘事性與象徵性〉,台北:《輔大國文學報》第17期,頁245-279。
9.鍾宗憲,2001年12月,〈神話的時間與空間:以中國上古神話為討論核心〉,香港:《漢學研究集刊》第1期,頁107-157。
10.鍾宗憲,2002年4月,〈現階段環瀘沽湖區域摩梭村寨的口傳文學及其民俗文化現象〉,廣州:《民俗學刊》第2輯,頁61-74。【另《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轉載,第20卷第2期,2002年4月,頁1-11。】
11.鍾宗憲,2002年8月,〈推原的思維與話語:台灣原住民神話傳說的多元現象探析〉,香港:《台灣文學與文化研究學刊》第1期,頁1-58。
12.鍾宗憲,2004年2月,〈圖騰與中國神話研究的迷思〉,北京:《民族文學研究》,2004年第1期(總92期),頁25-28。
13.鍾宗憲,2004年5月,〈「圖騰」理論的哂门c神話詮釋-以感生神話與變形神話為例〉,花蓮:《東華漢學》第2期,頁1-45。
14.鍾宗憲,2004年7月,〈《管錐編》對於「變形」的相關論述與思辨〉,台北:《輔仁學誌.人文藝術之部》第31期,頁47-79。
15.鍾宗憲,2005年4月,〈求索文化記憶中的神話拼圖〉,北京:《民間文化論壇》,2005年第2期(總第142期),頁7-8。
16.鍾宗憲,2005年7月,〈「黃帝」形象與「黃帝學說」的窺測-兼以反省《黃帝四經》的若干問題〉,台北:《輔仁學誌.人文藝術之部》,輔仁大學文學院、藝術學院,第32期,2005年7月,頁17-57。
17.鍾宗憲,2005年7月,〈劉守華《中國民間故事史》與兩種「中國民間文學史」的比較:兼論台灣地區大學的民間文學課程〉,台北:《輔仁國文學報》第21期,2005年7月,頁281-320。
18.鍾宗憲,2005年10月,〈民間文學研究的文學性質〉,北京:《民間文化論壇》,2005年第5期(總第145期),頁7-8。
19. 鍾宗憲,2005年10月,〈論民間文學的學科認知與研究方向〉,北京:《民間文化論壇》,2005年第5期(總第145期),頁28-39。
20.鍾宗憲,2006年7月,〈徐州漢畫像石「百戲圖」商榷〉,台北:《輔仁國文學報》第22期,頁323-352。
21.鍾宗憲,2007年6月,〈人文學科的價值與時代性的「發明」〉,北京:《民間文化論壇》2007年第3期(總第155期):學術前沿話題,頁4-6。
22.鍾宗憲,2007年6月,〈民俗節日氛圍營造與文化空間存續-以台灣民俗假日與商業性文化遊樂園區為例〉,台北:《輔仁國文學報》第24期,2007年6月,頁279-298。【開封:《河南社會科學》雙月刊,2007年第4期(總第90期),2007年7月,頁9-12。】
23. 鍾宗憲,2008年10月,〈中國神話的語言構成初探〉,台中:《中興大學中文學報》23期增刊「文學與神話特刊」。【已通過審查,2008年3月,〈中國神話的語言構成及其意識形態初探〉,第七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神話與文學」會議論文】
24.鍾宗憲,2008年10月,〈論《詩經》的文學原始性與民間性〉,北京: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勵耘學刊》第8期。【已審查通過,2007年11月,〈論《詩經》的文學原始性與民間性〉,輔仁大學中文系,第六屆先秦兩漢學術國際研討會:「詩經」會議論文】

TOP

黄景春老师

黄景春,男,1965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200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民俗学、民间文学、古代文学等,硕士生导师。现为上海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已经出版著作《中国新年礼俗》、《中国古代小说仙道人物研究》、《民间传说》等多部,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主要著作和论文:
1)《仙人》(编著,与郑艳合作),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9月
2)《民间传说》,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6-9-1 专著
3)《中国古代小说仙道人物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6-1 专著
4)《道心人情——中国小说的神仙道士》,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5-12-1 合著
5)《道教风俗谈》,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12-1 编著(合作,第四编著者)
6)《中国古典文学精品选注汇评文库·民间文学》,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3-1-1 选注汇评
7)《中国新年礼俗》,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1-12-1 专著
8)《大陆学者论台湾乡土文学》 黄景春,等编 2012上海大学出版社
主要学术论文   
1、《上海接财神习俗的历史与现状研究》,《民俗研究》2010年第3期 P134-145
2、《天池的王母宫与福寿观》,《弘道》2010年第2期,第118-120页
3《〈中国民间崇拜〉简评》,《民间文化论坛》2010年第3期,第106-109页
4《山西省阳泉市冥婚形态调查分析》(黄景春,贾玉洁),收入《文衡》2009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第208-219页
5《秦汉魏晋神仙思想的继承与嬗变——兼谈小南一郎“新神仙思想”说存在的问题》,《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第3期 P287-293
6《谈谈〈红楼梦〉中的神仙》,《弘道》(香港)2010年第1期,P82-90
7《公共假日的文化选择与导向——兼谈我国黄金周假期的存废问题》,《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P47-51
8《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唐代女冠诗人鱼玄机》(署名:师静涵、黄景春),载陈晓兰主编《中华十大才女》,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P97-115
9《谪仙的产生、种类及在小说中的表现——兼谈李白传说对谪仙内涵转变的影响》,《道家文化研究》第二十四辑(北京三联书店2009.11),P378-396
10《神话、仙话与“五行”观念:火浣布的叙说》,《中国社会学科报》2009.12.31 P9
11《中国古代对火浣布之理解与认知考略》,《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 P325-329
12《“承负说”源流考——兼谈汉魏时期解除“重复”法术》,《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13《汉武帝:从历史人物到小说形象》,《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P53-71
14《〈神仙传〉对汉武帝求仙失败的的宗教学阐释》,《弘道》(香港)2009年第2期 P88-93
15《从蟠桃到蟠桃会》(黄景春,郑艳),《民俗研究》2009.2 P68-81
16《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标准》,江明惇主编《守望与开拓——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4月,P60-70
17《何谓“五谷杂粮”》,《解放日报》2009年2月9日第10版“新论”副刊
18《〈封神演义〉“三教”辨析》,《宗教问题探索》2007年论文集(2008年12月出版)
19《30年来财神信仰及其研究状况概述》,《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20《人与异类婚恋故事的内在结构分析——兼谈人仙恋与人妖恋结局之差异》,《民族艺术》2008.4
21《凝固民间记忆的宏伟史诗——〈中国民俗史〉评介》,《西北民族研究》2008.4
22《从火浣布之认知看传统知识与现代科学》,《书城》2008.12
23《上海城隍庙破五子时接财神观礼》,《道学精粹——<上海道教>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选》(上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11
24《买地券、镇墓文研究及其语言文字学意义》,《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25《“铜山”地名的仙话来历》,《海上风民族民间文化论坛》(创刊号),2007年7月出版。
26《学人如何面对当下的“发明”浪潮》,《民间文化论坛》2007.3
27《略谈古代神话的当代孑遗及保护问题》,《长江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1
28《<西游记>中的神仙道士》,《弘道》(香港)2007.1
29《唐代道教俗讲话本<叶净能话>》,《宗教问题探索》2005年论文集(2006年出版)
30《“上海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综述》,《民间文学研究通讯》(台湾)2006.2
31《西北地区买地券、镇墓文使用现状调查与研究》, 民俗研究2006.2
32《谈所谓“白雀元年衣物疏”》, 考古与文物2006.4
33《漫说谪仙》, 中国道教2005.2
34《论我国冥婚的历史、现状及根源——兼与姚平教授商榷唐代冥婚问题》, 民间文化论坛2005.5
35《地下神仙张坚固、李定度考述》, 世界宗教研究2003.1
36《关于“罚不加满”》, 道学研究2005.1
37《略谈古代神话的当代孑遗及保护问题》, 长江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1
38《唐代道教俗讲话本〈叶净能话〉》, 宗教问题探索2005.1  
39《神秘的冥婚》,百科知识2011.16
40《古代小说与民间信仰的互渗互动——兼谈文学与宗教的融通关系》民族艺术.2012.2
41《豫南盘古兄妹造人“神话”的多种讲法——兼谈“中原神话”的研究方法问题》青海社会科学2012.2

TOP

陈志勤老师

陈志勤,女,副教授,浙江绍兴人。
主要教育经历:
1、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科,师从森正福,获史学地理学硕士学位
2、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国际开发研究科,师从樱井龙颜,获哲学博士学位(Ph.D)
3、 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博士后) 师从菅丰,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外国人研究员(访问学者)
4、2008年4月至今,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环境民俗学研究,主要为人与水的关系史以及传统的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现代民俗学研究,主要为作为文化资源的地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有效利用。
主要学术论文:
一、公表論文
1、2002年,中国江南地域の紹興周辺における水神信仰-治水に関する神話伝承を中心として, 櫻井龍彦編『東アジアの民俗と環境』,金壽堂出版,p166-180
2、2003年,民俗の担い手と行政のかかわり-紹興の地域振興における信仰祭祀の活用から, 櫻井龍彦・李瑞雪編《変わる中国 変わらない中国》、全日出版,p253-284
3、2003年, 中国江南紹興地区的水神信仰,『亜細亜民俗研究』第四輯,北京:学苑出版社,p306-313
4、2006年,妙峰山香会与紹興賽会的幾点比較,『関与妙峰山廟会的民衆信仰組織(香会)及其活動的基礎研究』(研究代表者櫻井龍彦 平成16~17年度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研究費補助金“萌芽研究”研究成果報告書),p481-487
5、2006年,従有関水郷紹興的伝説看民間対水的認識,『上海大学学報(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p47-52
6、2007年,自然災害への心意的対応-中国浙江省紹興の水害をめぐる民俗伝承から,『比較民俗研究』第21号, 比較民俗研究会(日本神奈川大学),p51-76
3、2007年,自然環境與相関口頭伝承的民俗学研究, 日中人文社会科学学会編『知性與創造―日中学者的思考(2006-2007)』,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年,p316-340
7、2007年,近二十年来日本民間文学研究概述-以有関中国的研究為主,『杭州師範学院学報(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p77-84
8、2007年,江南水郷古鎮和「水郷民俗」-以紹興水郷古鎮安昌鎮為例,王恬主編『古村落的沉思』,上海:上海辞書出版社,2007年,p348-358
9、2007年,中国紹興地域における自然の伝統的な管理-王壇鎮舜王廟における「罰戯」「罰宴」を中心として,『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第百五十二册,東京大学東洋文化研究所,2007年,p141-170
10、2008年,論作為文化資源的村落民俗的保護和利用-民俗文化属於誰?王恬主編『守衛與弘揚』,北京:大衆文芸出版社,p76-93
11、2009年,論非物質文化遺産在現代社会中的応用-以「紹劇」為例,『文化遺産』,2009年第2期,p111-116
12、2010年,民俗文化的再建構-以梁祝為例, 王恬主編『観念與方法』,北京:中国文聯出版社,2010年,p315-329
13、2010年,従地方文化到中国、世界文化的梁祝伝説-兼及民俗文化的歴史的、社会的建構,『山東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p24-33
14、2010年,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創造與民族国家認同-以「大禹祭典」為例,『文化遺産』,2010年第2期,p26-36
15、2010年,費孝通的小城鎮研究與日本的内発型発展論,李友梅主編『文化主体性與歴史的主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p108-136
16、2011年,伝統文化資源利用中的政府策略和民俗伝承-以紹興地区対信仰祭祀民俗的利用為事例,周星編『国家與民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p303-323
17、2011年,三林資源管理與旅游開発以及文化政策,『中国江南山間地域の民俗文化とその変容-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と龍游県三門源』(研究代表者福田アジオ 科学研究費補助金研究成果報告書),2011年,p79-88
18、2011年,水資源利用的過去與現在,『中国江南山間地域の民俗文化とその変容-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と龍游県三門源』(研究代表者福田アジオ 科学研究費補助金研究成果報告書),2011年,p283-292
19、2012年,論作為文化資源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利用和管理-兼及日本的経験與探索,『江南大学学報(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p119-125
20、2012年,新論城市的民俗文化保護,『鳳凰週刊・城市』2012年第3期,p25
21、2012年, 創世神話的「地方化」-以『紹興市故事巻』的両則神話文本為例,『民間文化論壇』,2012年第2期,p8-13
22、許莉萍、陳志勤,2012年,民間芸術與地方形象再定位-従“金羅店”到“龍船羅店”,『内蒙古大学芸術学院学報』2012年第3期,p52-57
23、2012年, 村落開発與公共性重構-三門源村水資源利用的過去與現在,『東洋文化』第93号, 東京大学東洋文化研究所,2012年,p141-160
二、翻訳論文 
(日本語→中国語)
1、2003年, 櫻井龍彦著,試論河川開発和治水中的伝統技法,『亜細亜民俗研究』(第四輯)北京:学苑出版社
2、2003年, 渡邊欣雄著,中国的墓地営造和“青山白化”問題,『亜細亜民俗研究』(第四輯)北京:学苑出版
3、2003年, 櫻井龍彦著,中国和日本的民俗活動的比較研究―以端午節為例,『民俗学刊』(第五輯)澳門出版社
4、2007年, 櫻井龍彦著,有関灌漑技術的水和女性的民間伝承, 『杭州師範学院学報(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5、2007年, 菅豊著,日本的文化遺産政策与民俗学,『古村落的沉思』,上海:辞書出版社
6、2007年,福田亜細男著,地方生活文化和古村落保護,『古村落的沉思』,上海:辞書出版社
7、2008年, 菅豊著,関於民間文化保護的学術思考-応該保護的民間文化究竟是什麼?王恬主編『守衛與弘揚』,北京:大衆文芸出版社
8、2008年, 菅豊著,城市化・現代化所帯来的都市民俗文化的拡大與発展-以中国蟋蟀文化為素材, 『文化遺産』,2008年第4期
9、2009年, 菅豊著,何謂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価値,『文化遺産』,2009年第2期
10、2010年, 福田亜細男著,対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反思, 王恬主編『観念與方法』,北京:中国文聯出版社,2010年
11、2010年, 菅豊著, 非物質文化的創造-以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県的竹根雕為例,王恬主編『観念與方法』,北京:中国文聯出版社,2010年
12、2010年, 菅豊著,被置換了的森林-政治以及社会対日本信仰空間的影響, 『文化遺産』,2010年第2期
13、2010年, 宮田登著,“歴史民俗学”札記,王暁葵、何彬編《現代日本民俗学的理論與方法》,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年
14、2010年, 菅豊著, 関於自然之民俗研究的三大潮流, 王暁葵、何彬編《現代日本民俗学的理論與方法》,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年
15、2010年,野本寛一著, 提唱生態民俗学, 王暁葵、何彬編《現代日本民俗学的理論與方法》,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年
16、2010年, 鳥越皓之著, 試論環境民俗学, 王暁葵、何彬編《現代日本民俗学的理論與方法》,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年
17、2011年, 菅豊著,日本現代民俗学的「第三条路」-文化保護政策、民俗学主義及公共民俗学,『民俗研究』,2011年第2期
18、2011年, 菅豊著((陳志勤、周星訳),中国的根芸創造運動-生成資源之「美」的本質與建構,周星主編『中国芸術人類学基礎読本』, 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年
19、2012年, 福田亜細男著,近代日本的歴制改革與民俗活動,『温州大学学報((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20、2012年, 菅豊著, 日本節日文化的現代形態-以日本都市的元旦文化改編為題材,温州大学学報((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中国語→日本語)
2007年, 鄭元者著,中国芸術人類学―歴史、理念、事例と方法,《BI》(美)vol.1  東京大学東洋文化研究所

TOP

常峻老师

常峻,女,副教授。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和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现为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文化、文艺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研究。
1)199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2)200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文艺民俗学。
3)自1997年7月以来,在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4)2003年10月至2005年8月受中国教育部委派赴匈牙利布达佩斯外贸学院任汉语客座教师。
主要著作和论文:
1.《试论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性学习》,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2.《论周作人的文学思想与民俗观念》,文艺争鸣,2008
3.《民俗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4.《20世纪初周氏兄弟文学观的民俗视角》,陈勤建、常峻,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5.《对外汉语教学中常用词语象征含义的跨文化比较》、
6.《张爱玲作品比喻的民俗特色》,常峻、常立,修辞学习,2001
7.《论周作人的文学思想与民俗观念》
8.《生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9月) 专著
9.《周作人文学思想及创作的民俗文化视野》(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2月)博士论文
10.《中国古典文学精品选注汇评文库——民间文学》(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合编

TOP

都很厉害!敬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