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王冠兵关于新疆木卡姆艺术的浅探

王冠兵关于新疆木卡姆艺术的浅探

对新疆民间艺术木卡姆整体面貌的浅探

摘要:民间文化是文明世界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价值和社会意义突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给人们的精神领域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木卡姆艺术是生长在地球上的一朵盛开不败的奇葩,而尤以新疆的木卡姆艺术为杰出代表。本篇笔者将新疆木卡姆所在区域及其地理人文环境、历史渊源、基本内容、相关技艺或实物、代表性传承人和主要特征及价值等方面对其魅力的面纱进行浅探。

关键词:新疆;民间艺术;木卡姆;整体面貌

    木卡姆,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中亚、南亚、西亚、北非的音乐现象。据现在已知的材料,至少有19个国家(地区)存在木卡姆音乐现象。《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人类木卡姆大家庭中最东端的成员。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分布在南部新疆喀什、和田、阿克苏地区和北部新疆伊犁河谷的《十二木卡姆》为代表和主体,也包括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叶尔羌河至塔里木河沿岸的《刀郎木卡姆》,分布在东部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吐鲁番木卡姆》和分布在被称作新疆东大门的哈密地区的《哈密木卡姆》等“地方木卡姆”,具有典型的“多元一体”特征。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总称,主要分布在南疆、北疆、东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在乌鲁木齐等大、中、小城镇也广为流传。特别是“十二木卡姆”,它是维吾尔木卡姆的主要代表,广泛流传于新疆的南疆地区和北疆的伊犁地区。
    维吾尔木卡姆在艺术上具有“多样性”(种类多样、内容多样、表演形式多样、音乐形态多样、舞蹈风格多样、乐器组合多样),“综合性”(体裁的综合性、风格的综合性),“完整性”,“即兴性”,“民众性”等特点,在世界各国木卡姆中独树一帜。
    维吾尔木卡姆具有悠久的萌生、发展、形成历史。大部分学者认为,《十二木卡姆》和中国汉、唐时期的《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等“西域大曲”有着一定程度的传承关系。它经历了多次在太平盛世由民间升华到绿洲城邦国宫廷、富宅、名刹,在战乱时期由宫廷、富宅、名刹下沉到民间的多次反复之后,于公元16世纪在叶尔羌国宫廷最终形成了传承至今的基本样式。
    维吾尔木卡姆的唱词中既有民间歌谣,也有中世纪大师的诗作,包含了哲人箴言、先知告诫、民间故事、地方传说,更有普通百姓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对艰虞生活的生命叹息,是反映维吾尔人民生活和社会风貌的百科全书。维吾尔木卡姆集本民族音乐之大成,是维吾尔人艺术最高水平的代表作,对于当地人民的文化认同、维护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在各阶层维吾尔人的心目中具有神圣、崇高的位置,也是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的结晶,记录和印证着不同人群乐舞文化之间相互传播、撞击、交纳的历史,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文化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由此,《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已经在2005年11月25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早在在维吾尔族祖先从事渔猎、畜牧生活时期就产生了在旷野、山间、草地即兴抒发感情的歌曲,后来经不断融和、衍变,到公元12世纪,发展形成了博雅婉组曲,这就是木卡姆的雏形。“木卡姆”正式纳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是与一位伟大的维吾尔族女性--阿曼尼萨(公元1533-1567年)密不可分的。1547年,酷爱音乐和诗歌的阿曼尼萨,成为以新疆莎车为国都的叶尔羌汗国的王后。   而国王阿不都·热西提汗是一个学问渊博、雷厉风行的可汗。他是诗人,是乐师;他熟识波斯文、突厥文诗歌,懂得希腊音乐(毛拉·穆萨《安宁史》)。他在位的年代(1533--1570年),由他主持重新扩建了喀什噶尔皇家伊斯兰经文学院(即汗勒克买德力斯),还将喀喇汗王朝著名大诗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陵墓由吐曼河边迁葬于喀什噶尔城南的皇族陵园(即阿勒吞鲁克),因为旧坟受到洪水威胁。他是一个热爱古今中外文化艺术的统治者;在治理政务之余,他的兴趣更多地偏重于文化艺术的发展,就很可以理解;而他与虽出身寒微却同样精于维吾尔文化艺术的阿曼尼萨结合,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唱词包括哲人箴言、先知告诫、乡村俚语、民间故事等,其中既有民间歌谣,又有文人诗作,是维吾尔族人民心智的生动表现。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音乐形态丰富多样,有多种音律,繁复的调式,节拍、节奏和组合形式多样的伴奏乐器,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感染力。木卡姆分布地区很广,种类繁多。阿拉伯、波斯、土尔其、印度以及中亚等地均有木卡姆,但就其种类来说,目前在世界上,新疆的木卡姆种类最多,有一系列带有地域性特色的套曲,如《哈密木卡姆》、《和田木卡姆》、《刀朗木卡姆》、《伊犁木卡姆》等。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在其文化空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最具代表性的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流派。长期以来,十二木卡姆是师徒相传,口传心授。这种传承形式,在岁月风尘的荡涤下,极易耗散。加之十二木卡姆体系太庞大,词意太深奥,曲牌太绵长,完整死记硬背下来非常困难,到解放前夕,十二木卡姆已濒临灭绝。为了抢救这濒于失传的音乐瑰宝,1950年,文化部派出音乐家万桐书、刘炽等音乐家组成"十二木卡姆整理工作组"开始了艰辛的挖掘、整理工作。音乐家们找到"十二木卡姆"的唯一演唱者、维吾尔族著名老艺人吐尔迪阿洪老人,用一台老式钢丝录音机录下了十二木卡姆的全部内容。用了将近6年时间,才将曲谱、歌词整理完毕。经过整理和编辑,1960年,正式出版了《十二木卡姆》:包括古典叙诵歌曲、民间叙事组歌、舞曲、即兴乐曲340余首。   
下面就具体介绍几种有特色的木卡姆艺术。
一、十二木卡姆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基本情况。
    十二木卡姆由十二套大型乐曲组成,其中的每一套包括穹乃额曼(意为大曲,系列叙咏歌、器乐曲、歌舞曲)、达斯坦系列叙事歌、器乐曲)和麦西热甫(系列歌舞曲)三大部分。每套含乐曲二十至三十首,十二套共近三百首,完整地演唱需要二十多个小时。喀什、和田、阿克苏和伊犁等地流传的十二木卡姆虽然同源,但在结构模式、旋律风格、乐器使用等方面却又各具特色。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民众最喜爱的艺术形式,在各种公众或家庭聚会中演唱和舞蹈。
   十二木卡姆主要流传在南部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喀什、莎车、和田及塔里木盆地北缘的阿克苏、库车诸绿洲和北部新疆的伊犁谷地。由拉克木卡姆、且比巴亚特木卡姆、斯尕木卡姆、恰哈尔尕木卡姆、潘吉尕木卡姆、乌孜哈勒木卡姆、艾介姆木卡姆、乌夏克木卡姆、巴雅特木卡姆、纳瓦木卡姆、木夏吾莱克木卡姆、依拉克木卡姆等十二套大型套曲组成。其中的每一部又包含“琼乃额曼”、“达斯坦”“西热甫”三大部分。其中,琼乃额曼意为大曲,由若干首叙诵歌曲、器乐曲和歌舞曲组成;达斯坦原意为“叙事长诗”,在维吾尔族民间,因这种叙事长诗主要由达斯坦其连说带唱地进行表演而成为一种说唱艺术形式。
2、十二木卡姆的传承   
   长期以来,十二木卡姆是师徒相传,口传心授。这种传承形式,在岁月风尘的荡涤下,极易耗散。加之十二木卡姆体系太庞大,词意太深奥,曲牌太绵长,完整死记硬背下来非常困难,到解放前夕,十二木卡姆已濒临灭绝。为了抢救这濒于失传的音乐瑰宝,1950年,文化部派出音乐家万桐书、刘炽等音乐家组成"十二木卡姆整理工作组"开始了艰辛的挖掘、整理工作。音乐家们找到"十二木卡姆"的唯一演唱者、维吾尔族著名老艺人吐尔迪阿洪老人,用一台老式钢丝录音机录下了十二木卡姆的全部内容。用了将近6年时间,才将曲谱、歌词整理完毕。经过整理和编辑,1960年,正式出版了《十二木卡姆》:包括古典叙诵歌曲、民间叙事组歌、舞曲、即兴乐曲340余首。   
   新时期,新疆继续加大十二木卡姆的拯救力度。上世纪八十年代相继成立了自治区木卡姆研究室、新疆木卡姆艺术团。同时出版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等书籍和光盘。1996年,新疆艺术学院成为了木卡姆表演艺术班。由于维吾尔族相对独立的绿洲生活环境逐渐改变,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也随之变化,十二木卡姆艺术因此出现传承的危机。
二、吐鲁番木卡姆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   
   吐鲁番木卡姆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流传于吐鲁番地区鄯善县鲁克沁镇及周边吐鲁番市和托克逊县。
艺术特色   
    吐鲁番木卡姆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流传于吐鲁番地区鄯善县鲁克沁镇及周边吐鲁番市和托克逊县。吐鲁番木卡姆有拉克木卡姆、且比亚特木卡姆等11部,它们是:拉克木卡姆、且比亚特木卡姆、木夏吾莱克木卡姆、恰尔尕木卡姆、潘吉尕木卡姆、乌夏克木卡姆、纳瓦木卡姆、萨巴木卡姆、依拉克木卡姆、巴雅特木卡姆和多郎木卡姆。其中的每一套都由木凯迪满、且克特、巴西且克特、亚郎且克特、朱拉、赛乃姆、赛勒克、尾声等段落组成,11套总计包括66首乐曲,全部演唱大约需要10个小时。   
    吐鲁番木卡姆中的木凯迪满部分亦称艾再勒(意为两行诗)。赛乃姆部分又称麦西热甫,是多首歌舞曲组成的一个大口袋,演奏(唱)者可根据自身和舞蹈群众的情绪需要任意增添节奏相同的曲目。在潘吉尕木卡姆的赛乃姆部分,最后出现了吐鲁番地区著名的、以诙谐幽默著称的那孜尔孔乐曲。除了在乐器的伴奏下歌唱之外,吐鲁番木卡姆还有一种鼓吹乐的表演形式。所以,吐鲁番地区的著名木卡姆艺人既要能操起萨它尔琴自弹自唱,还要能吹得一手好苏乃依。技艺高超的舞蹈者遂在乐曲伴奏中进行模拟舞和竞技舞的表演,将气氛推向高潮。"赛勒凯"部分又称苛希冬,乐曲速度突然放慢,节奏变宽,这种散、慢、中、快、慢的结构为吐鲁番木卡姆所特有。尾声的篇幅极为短小,仅由一、二句乐句构成。除有伴奏以外,还有用鼓吹乐表演的形式。吐鲁番木卡姆,无鼓不歌、无舞不乐的艺术特色是古代高昌及高昌回鹘汗国的音乐遗风。作为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的结晶,吐鲁番木卡姆记录和印证了不同乐舞文化之间相互传播、撞击、交融的历史。在吐鲁番木卡姆中既能见到我国中原音乐和漠北草原音乐的因素,也能见到中亚、南亚、西亚、北非等国家、地区音乐的影响。它的特殊音乐节奏、节拍及律制是维吾尔音乐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基础。     
吐鲁番木卡姆的传承     
    由于吐鲁番木卡姆中的部分歌词和诗作采用古代察合语,当代听众难解其意,因此它的传承面临困境。
三、哈密木卡姆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   
   哈密木卡姆是流传在新疆东部哈密地区的一种历史悠久、篇幅宏大、结构完整的大型维吾尔音乐套曲,共有琼都尔木卡姆、乌鲁克都尔木卡姆等12套,其中7套包括两个乐章(即两套曲目),共有258首曲目、数千行歌词。哈密木卡姆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在西域伊州乐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吸收了来自中原、中亚及西亚的音乐艺术营养,在歌词、风格、结构等方面体现了文化多元性的特点。   
1、艺术特色   
    哈密木卡姆共有12套19个分章。它们是:琼都尔木卡姆、(又名我走遍天下,含两个分章),乌鲁克都尔木卡姆(又名哈伊哈伊约兰)、穆斯台赫扎特木卡姆(又名亚勒吾孜托云,含两个分章)、恰尔尕木卡姆(含两个分章)、胡甫提木卡姆(含两个分章)、且比亚特木卡姆(又名加尼赞姆,含两个分章)、穆夏威莱克木卡姆(又名医治你心病的良药,含两个分章)、乌孜哈勒木卡姆(又名代尔迪里瓦,含两个分章)、都尕木卡姆(又名(小)你让我好苦)、多浪穆夏威莱克木卡姆、伊拉克木卡姆(又名(大)你让我好苦)和"拉克木卡姆"(又名"唱吧!我的夜莺"),12套《哈密木卡姆》共含258首乐曲,全部演唱需要将近10小时。哈密木卡姆的命名方式保持了维吾尔族的传统,每套木卡姆的名称一直到现在都保留着维吾尔族的名称,在新疆各地木卡姆中显得十分独特。和同属板式变化体套曲(在每套套曲中可以见到主要乐调和主题旋律的贯穿,而以节拍、节奏的变化为最主要的变奏手段,并从而构成套曲)的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不同,每套哈密木卡姆之中基本见不到主要乐调和主题旋律的贯穿,属于篇幅不长的木卡姆(散板序唱)开始,后面连缀10至21首当地民间流传的歌舞曲或歌曲的只曲连缀体套曲。   
传承意义   
    受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当代维吾尔族人民的审美情趣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哈密木卡姆的文化价值知之甚少,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
四、刀郎木卡姆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麦盖提县   刀朗木卡姆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西北部以叶尔羌河至塔里木河流域为中心的刀郎地区,尤以麦盖提县为盛。   
   刀郎木卡姆是维吾尔木卡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十二木卡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刀郎木卡姆根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叶尔羌河两岸的绿洲文化,含有漠北牧猎文化的因素,具有典型的多元一体的特点。麦盖提县维吾尔族祖先在从事渔猎、畜牧生活时期就产生了在旷野、山间、草地即兴抒发感情的歌曲,这种歌曲叫作巴雅宛(旷野之意),后来经不断融和、衍变,到公元12世纪,发展形成了巴雅宛组曲,这就是刀郎木卡姆的雏形。后经著名维吾尔木卡姆大师阿曼尼萨汗(1534年生于新疆麦盖提县尕孜库勒乡,卒于1567年)的不断整理、规范、推广,形成了今天的刀朗木卡姆。    
艺术特色   
    “刀郎木卡姆”原为十二套,这十二套大曲分别是:拉克、且比亚特、木夏吾莱克、恰尔尕、潘吉尕、乌孜哈勒、艾且、乌夏克、巴雅提、纳瓦、斯尕、依拉克等木卡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每一个木卡姆均分为大乃额曼、达斯坦和麦西热甫三大部分;每一个部分又有四个主旋律和若干变奏曲组成。其中每一首乐曲既是木卡姆主旋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具有和声特色的独立乐曲,为木卡姆伴奏的乐器有沙塔尔、弹拨尔、热瓦甫、手鼓、独他尔等。 但后来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和刀郎木卡姆艺术大师、艺人的相继去世,其中三个木卡姆已经失传。现在的刀郎木卡姆演唱中仅有九个木卡姆。每部刀郎木卡姆的长度约为6到9分钟,9套总长度约一个半小时。刀朗木卡姆的唱词全都是在刀郎地区广为流传的维吾尔民谣,充分表达了刀郎维吾尔人的喜、怒、哀、乐,同时反映出维吾尔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丰富多彩,曲调高亢粗犷,感情纯朴真挚。   
    中国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中华文化宝库的瑰宝”、“丝路明珠”,是世世代代维吾尔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一种大型套曲,反映维吾尔族人民文化、音乐、歌曲、舞蹈、生活习惯、语言、道德等方面的内容,从真正意义上来说它是维吾尔族生活的全部,以音乐、歌舞形式表现的专题百科全书,是一部优秀作品、也是我们祖国的文化宝库的珍贵遗产。具有非常浓厚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对中华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对于中国乃至世界乐舞史的研究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献索引:
  《民间文学概论》     钟敬文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6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歌词研究》    阿布都鲁甫·塔克拉玛干尼 中央民族大学   2009
  《木卡姆——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周吉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