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长江非遗学社暑假调查

最近的几个月我一直在思考,  地方剧种如此岌岌可危的状态究竟还能撑多久?
如果我们的调查面对这样的现状却不去应对这样的问题,事实上就不能有所收获。
然而,  如此沉重又艰难的话题,  大学生实在是无力承担, 因此, 我建议:  未来的调查,  在选题方面适当走阳光的时代融入度强的项目!
爱我所爱,美人之美

TOP

引用:
原帖由 太阳鸟 于 2012-8-18 08:21 发表
最近的几个月我一直在思考,  地方剧种如此岌岌可危的状态究竟还能撑多久?
如果我们的调查面对这样的现状却不去应对这样的问题,事实上就不能有所收获。
然而,  如此沉重又艰难的话题,  大学生实在是无力承担, 因此 ...
我暑期的项目是傩戏,其实说实话就我们恩施地区而言,真正傩戏的市场又有多大?或者五大剧种,南、堂、灯、傩、柳,当代人基本很少有人知道,甚至可以说80、90这一代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地方戏。

所以做这方面调查切入点一定不是去为了推广这个剧种,且把它看成一种遗留物,所以传承人见到我们年轻人会讲这个传承如何如何有难度,经济上如何没有保障,这些都很正常,我们不必去思考那么多现实的问题。对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而言,我们能呈现出来这个文化事项的整体内容和文化特质出来就相当足够了!~

但是我也不反对那位同学有创业精神,能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剧种应该如何生存,但一定要把这两类调查区分开,我们的指向是什么?如果大家觉得纯学术调查研究没有意义,那么只好做应用研究,如果觉得研究对象无法为你的应用研究服务,那只好换目标了,比如做食物、服饰。。。但是所谓的去选择比较有市场的研究对象根本是没有意义的,有市场的民俗事项根本不用我们去研究应该如何传承得最好,文化实践者自己最有发言权,他们的实践最有意义。而反倒是那些岌岌可危的遗留物非常值得我们去把它呈现出来,并以此为契机进行研究。当然研究本身就是一种学术政治,可以是艺术学的,可以是人类学的,可以是民间文艺学的,因此事在人为,如果我们在路上,就应该清醒我们走的是什么路,这条路是否是你想走下去的。

TOP

我一直对地方戏的唱腔不敏感,不知或者听不出各地戏唱腔有何太大区别,何以成为不同剧种。我觉得乐器、服饰、方音的差别并足以让其独立成体。就像海子的诗和聂鲁达的诗,是不一样,可都是先代诗啊。。。纠结

TOP

回复 18# 的帖子

我觉得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剧种,要能被运用才能产生意义。或者说只要被运用就会产生意义。因此今天民间戏剧产生的意义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学者运用的结果,地方有没有当做一种文化资源在使用,民众有没有当做一种文化产品在消费,这里面程度不一样。但是学者关注这个事情是一如既往的。好吧,就个人而言,我听不懂也不喜欢民间戏剧,即使我做端公戏研究,我也没觉得它有什么美的地方。只是我觉得它还在生活中被运用,这就有研究的意义。或者说曾经被大量的运用,是一个历史问题。但是我觉得这很难构成一种生活世界意义上的传统或文化遗产。因为很多内容都是个别巫师传承人在掌握的,大众不过是一个消费者而已,无需了解它的生产流通过程。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调查结果如何呀?我觉得学校的假期调查活动的传统特别好,虽然理论不是很充分,但是实践的经验还是很宝贵的。

TOP

回复 19# 的帖子

长鸿说这个有道理。这个值得深入思考。地方戏只要有人看,有人喜欢,他就有生命。。。

TOP

回复 19# 的帖子

苏大社长  威武。。。

TOP

引用:
原帖由 微蓝 于 2012-10-29 20:56 发表
调查结果如何呀?我觉得学校的假期调查活动的传统特别好,虽然理论不是很充分,但是实践的经验还是很宝贵的。
文章目前还没有正式形成,但现在正在做“荆河戏走进长江大学系列活动”,有一场晚会和一台专题访谈会,希望能以简单、直接的方式让荆河戏走进大学生的视野。
对了学姐,文理学院那边以前拍过纪录片《守望十年》,不知你那里是否还有?我们想借来参考一下,不知是否可以?

TOP

大家的力量好强大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