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屯堡文化不会消亡—— 访贵州省屯堡研究会副会长吴羽、秘书长吕燕平

屯堡文化不会消亡—— 访贵州省屯堡研究会副会长吴羽、秘书长吕燕平

  2011年10月18日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第230期作者:唐红丽




  


  屯堡文化因其独特的价值,自进入学术视野,便引起学界广泛关注。至今,学界关于屯堡文化的研究已涉及社会学、历史学、文献学、美术学、民俗学、历史地理学、建筑学、经济学、宗教学等众多学科。


  但是,学者们认为,屯堡文化研究在一些领域仍存在空白或不足,比如基于屯堡文化本源地与繁衍地的比较研究,全国范围内的屯堡文化跨区域比较研究等方面。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屯堡文化的内涵,记者专访了贵州省屯堡研究会副会长吴羽教授及秘书长吕燕平副教授。两位专家就屯堡文化的识别标准,屯堡文化在商业冲击下的现存状况及保护途径等问题给出了各自的见解。


  屯堡文化能保存至今有三重因素


  《中国社会科学报》:屯堡人在文化传承方面的稳定性备受学界关注。是什么使屯堡文化能保存600年之久?


  吴羽:以前有人说屯堡文化能够保存,是因为交通封闭。但是,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安顺位于“滇之喉黔之腹”、“蜀粤之唇齿”的位置。以前,安顺有“旱码头”的称谓。在整个贵州,安顺属于开发最早、交通最便利的地方。所以,我不认可是交通闭塞的原因。


  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在制度保障下的一个自我生存系统。这个系统有制度层面的,也有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


  在制度方面,清代以后卫所制度全部瓦解。但安顺屯堡的赋税制度和基层组织没有瓦解,这和官盐的利益有关系。安顺的田有几种,有屯田、秋田、科田。屯田是当初军队来的时候,政府划给他们的地,这个赋税是最高的。他们在此基础上开垦的土地叫做科田,这种田赋税较低。还有一种是秋田,是少数民族的田,赋税是最轻的。《安平县志》记载,此时,原来的屯田并不是按照民田来收税,还是按照原来的官田来收高赋税。这样,土地的流转就很成问题。因此,屯堡的层组织和赋税都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这样在制度上就有了很大的保障。


  在物质层面,因为屯堡人的田地和农具是归国家所有的,并且他们在内部建立了一个相互支撑相互协助的社会发展系统。有卖油的、打铁的、专门贩卖大米的,分工很明确,完全能够自给自足。


  精神层面上,屯堡人因为是朝廷派来的,对于原有的少数民族,他们是“自傲”的;但是,后来的汉族移民又认为他们是少数民族,不与他们交往,他们又出现“自卑”的心态。于是,屯堡人内心中存在一种既“自傲”又“自卑”的复杂心理。这就造成了一些现象,比如,安顺屯堡人不和屯堡以外的圈子通婚。


  屯堡文化只是受到冲击不会消亡


  《中国社会科学报》:时代的变迁、观念的转变是否会令屯堡文化的保存面临困境?


  吕燕平:屯堡的建筑,近10年破坏比较严重。这么多屯堡村寨目前仍然保存原貌的大概只有一半左右。社会发展太快,房屋改造也日渐频繁。现在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接受外面的观念再回来修建房子,也会跟以前的房屋样式不同。此外,现在屯堡人固有的通婚圈也被打破,不同群体的通婚,也带进了不同的观念。这些都在发展中不断改变。


  在屯堡区实施旅游开发,实际上是把“双刃剑”。它的保护更多的是一种表象,带来的破坏却是本质性的。但是,目前这个趋势没法阻止。


  《中国社会科学报》:屯堡人的长袍大袖穿着并不方便,而且夏天热冬天冷。为什么他们还一直在穿,不愿意改变?伴随着年轻一代对现代观念的接受,屯堡传统服饰是否会消失?


  吴羽:年轻人穿,主要是为了配合旅游的开发;上年纪的人穿,还是有一个族群认同的心理。当屯堡妇女结婚生育之后,她们需要逐步从事一些佛事活动,当她们成群结队从事佛事活动时,这种服饰实际上也是一种群体标示。


  吕燕平: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开发,一些年轻人结婚时还会特意准备一套屯堡服饰。这也是女性在参加公共活动时的一种身份认同。


  建构完整的文化保护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报》:学界是否通过田野考察,对屯堡习俗与江南习俗做过对比研究?


  吴羽:贵州省屯堡研究会一直在做这方面的设想。但是,细致的考察,目前还没有。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从史志和家谱方面进行。学理性的研究,进行得不太深入。只是一些表面性的对应。比如,家谱的对应、两地“汪公信仰”的对应。至于习俗,现在即便是屯堡文化的母源地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做细致的比较研究有很大困难。


  《中国社会科学报》:如何在商业开发中实现屯堡文化的保护?


  吴羽:旅游开发客观上促进了屯堡文化生存环境的优化,也刺激了部分屯堡文化的复苏。但是必须看到,过度商业开发而导致了屯堡文化的扭曲和失真。文化是旅游开发的灵魂和根基,脱离文化内涵的商业开发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屯堡文化保护需要构建性的方法。政府、开发商、文化持有者、学者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保护体系,发挥各自职能。此外,文化创新也是保持屯堡文化“根深叶茂”的必要条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