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東山譚苑]西王母傳書[图]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東山譚苑]西王母傳書[图]

星期六, 二月 24, 2007西王母傳書 東山

[/url]


漢五行誌一段話十分有意思,說的是京師郡國民聚會里巷仟佰,設張博具,歌舞祠西王母,又傳書曰「母告百姓,佩此書者不死。不信我言,視門樞下,當有白髮。」這讓我想起江紹原談傳言的事,過去一篇《消災符呪一帖》說過的話就不贅言了。不佞從裡頭剪一段給大家比較二八年「胡進士」傳單:

北京胡進士死去七日還陽傳說四字關聖帝君觀音大士降諭令歲五穀豐登人民多災四月初五日瘟神下界損人一半九月更多此山東歷城縣帶來數字不信者吐血身亡若有虛言天誅地滅有人抄送一張可免一身之災抄送十張可免一家之災見而不傳得病無救 倘有患病者用朱砂黃紙照抄四字火化用酒沖服愈矣

可知傳書一事,實是古已有之。現在我們看到的不外是「五行誌派」的徒子徒孫。王母娘娘所謂白髮云云,衰年之象,娘娘似已掌管壽命延年之事。過去後羿請無死之藥於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宮,不過這個故事記載劉安書,情況比較複雜。至少當我們想到西王母與東王公,奔月姮娥與射日後羿,似為古代太陽月亮神話之移型。今人從中不難看出漢代人福壽緜長的想像。

比如說《山海經》大約是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所作,劉歆校書才合編的,四處論及西王母。西山經道,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半獸人一跳為《漢武內傳》,突出渲染的是「群仙數萬」的乗騎,「五十天仙」的服飾,「二侍女」的「容眸流眄神姿清發」,還有王母的「光儀淑穆」與「天姿掩靄」。又記,七月七日,西王母降臨與武帝見面,贈以仙桃四枚,仙桃體積細小,如鴨蛋般大小,圓圓的青色,并不好看,但味道甜美,而且「此桃三千年生一實」,民間土地無法出產,凡人無緣品嘗,渴慕不已。此為吳承恩西遊所本,有三千六百株(桃樹):……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體健身輕……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升長生不老……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

將一段天上人間放到三千年的長時段,本質上已有再生及不死的意識。《山海經.西次三經》有云,「(不周山)爰有善果其實如桃,其葉如棗,黃華而赤柎,食之不勞。」成熟期大大延長,壽桃益發珍貴。

臚列開來,三足鳥、九尾狐及蟾蜍屬於(就我所收集)漢畫漢磚最頻密出現,若蛇狀尾巴交纏的侍者,两狐交配圖像等等,似乎西王母之所以與長生相連接,隱含了更新宇宙循環和表徵生命源泉的力量。且不止此,西王母與東王公,姮娥與後羿,伏羲與女媧彷彿隱含了某種類似秩序的均衡,雖說以目前觀察所得,西王母的地位是要遠遠超越東王公的。東王公作為配角,排遣的是娘娘的「百年孤寂」。

這尚是藝人與知識人的神仙說,倘若突出那大部分沉入水面之下的民眾階層神仙信仰,情況就複雜了。就能收集的西王母照相,圖像之多樣讓人驚訝西王母之儀姿百態。西王母系第一神像,眾多傳說簇擁勢所難免,多數畫像磚戴勝,龍虎座,有些還豐了羽翼,作展翅狀。不過這需要專門考古專家才能談的。真正吸引我的是上引那封遺文,如何表現出一種先民對西王母又敬又畏的信仰意識,同魏晉之時,養生長壽和成仙理想與道教和上層社會的關係。即便已經化身美婦女,民間的畏懼還是可以感受出來的,自然也不好說是怪獸之遺留。

口耳流傳過程,不少神話人物都因流變而剝落其原始面貌,從歷代的文獻中,西王母的形態極為多變,幸而其發展脈胳十分清晰,是了解神話人物形象流變的最佳素材。可以估計到的挑戰,就是用剝皮手法將層層累累還其本象,這在文獻不難做到,實在亦不少人在做,難處是從文物下手。我發現同是西漢各地的描繪有差異,一出場就已經是非單一造型的「最佳女主角」,歸類尚易則分期繁難,且更要命的似牽涉了不僅一個神話系統罷了。由最初猙獰的半獸人而不斷升格為尊貴的女神,其中所經歷的人化、仙化及俗化的複雜過程,與社會的文化意識關係千絲萬縷。

那麼多囉唆,因讀書而想起了一些瑣事,(其實我純粹喜歡漢畫,)或者以後可以再整理一下也不定,這裡且鈔一點東西,沒別的意思了。


07.02.13

[url=http://farm1.static.flickr.com/157/399885467_9de0143af2.jpg]




posted by 東山 at 12:15 上午


来源:comet1314.blogspot.com/2007/02/blog-post_24.html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