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建筑师袁烽:中国建筑应关注传统文化

建筑师袁烽:中国建筑应关注传统文化

中新网 2011年11月04日 09:55 来源:成都晚报                   

  昨日上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来自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的著名建筑师袁烽来到位于工业文明博物馆的建筑展展场,为现场观众详细而生动地解说了风格各异的作品中蕴含的田园城市的深意。

  田园生活是一种理想

  在位于展场二楼的“东村”调研项目作品展示区,一个由土黄色纸板拼搭而成的“丘陵、梯田、建筑”模型让大家眼前一亮,这便是袁烽对成都“东村”实地考察调研后,呈现的参展作品“林盘城市”。

  “‘林盘城市’的设想来源于成都农村的典型面貌‘林盘’——一片竹林圈起十几户人家,外部是耕田。”袁烽向观众们介绍了自己最初的设计理念,这个作品是他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下探讨的一种新城开发模式。“在成都农村周边有很多像这样的林盘景观,于是我们设想通过林盘模拟的形式寻找构建一个人性化的空间结构,从而回归一种理想状态。”袁烽幽默地说,“比如,我们办公室的后面就开辟了一块绿地用来种菜,这很有意思,我们每天下班的时候还可以带点新鲜蔬菜回家。这个作品就是希望传达一个城市农庄的概念。”

  谈到自己心中的田园城市,袁烽说:“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田园理想,那是一种生活憧憬。西方的田园是农村在城市化进程中为了构建城市结构,探寻农村与城市的关系而提出的清晰概念,中国更多的是心中对田园的一种梦想。现在的田园应该是一种复合型的,比如成都的田园城市构建不应该是霍华德提出的那种早期的几何型的、僵化的西方田园模式,而应该是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的心灵从格式化的生活中解脱出来,保持心灵的活力和平衡的视角。”

  中国建筑应关注传统文化

  如果说“林盘城市”只是袁烽的“理想化”作品,而位于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内,已经修建完毕的“醉墨堂”、“兰溪亭”等五个实体建筑,定会让大家感受到田园的氛围。袁烽说:“这些作品一方面是一种建筑特色的体现,另外它也响应了国家提倡的振兴文化产业的号召,那就是如何把农业用地升级为产业用地。因为土地开发的本质应该是产业的升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城市文化形象。”

  “成都老城区的味道并非一时形成,都是经过几百年上千年的积淀下来的。如何在很短的建设时间内让非遗园成为传统建筑文化的缩影,建筑师就通过互相谈判、分组设计,并模拟古代村落形成的方式来试图呈现建筑中的传统文化。”袁烽向观众们回忆了当初设计这些作品的过程。

  谈到对建筑中传统文化的传承看法,袁烽认为,建筑中融合的传统文化,并非是通过线条、色彩、空间、构图和材质等形式要素体现,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在含蓄的表现。他还提到,日本建筑的传承文化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现在,我们一方面要深度剖析中国传统文化,还应注重建筑中呈现传统文化的方式和方法,特别是对匠人、匠器的运用。”

TOP

有传统才有个性才有文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