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快来围观~~咱非遗社的美女上报纸啦~~~~

快来围观~~咱非遗社的美女上报纸啦~~~~

拂去历史的尘封


——对荆州高校学生非遗体验的思考

时间:2011年9月15日 09:03   |   作者:吴丹   |   来源:楚网




7 月11 日,长大非遗社团成员邹艳妮在松滋“卸甲坪山歌”传承人宁远俊家中,学唱山歌《隔山隔岭隔个崖》。



鼓盆歌、马山民歌、挑担围鼓……和许多地方一样,在荆州,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老玩意”,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民间艺术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很多非遗项目濒临灭绝。
在荆州,有这样一个大学生社团——长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与研究社团(简称“长大非遗社团”)。该社团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暑假,长大非遗社团又组织社团成员奔赴各自家乡或留在荆州进行非遗调查。近日,记者倾听了他们与非遗的故事。

长大学生触摸非遗

7 月11 日,长大非遗社团成员李雪南、邹艳妮、刘蕾在指导老师卢川的带领下,走近松滋“卸甲坪山歌”。

一曲山歌,一把二胡。

“隔山隔岭,隔个崖;唱个山歌甩过来;你接得起来你就,接起来;你接不起来,我不怪;买卖不成情义在……”听着省级非遗传承人宁远俊边拉着二胡,边唱《隔山隔岭隔个崖》,邹艳妮开始跟着老人一句一句学。

“这句声调是起声,这句是平声。”宁远俊写下歌词后,在词谱上画起了声调的波浪线。“你接得起来,你就接起来!”唱完这句,宁远俊指着歌词“接起来”说,这个音要用松滋方音说出来,声调是起声,声音要嘹亮。然后,宁远俊在这句歌词上标出向上扬起的箭头。
山歌响起,一旁正在玩耍的宁远俊两个孙子,也时不时跟着和几句,她的小女儿卸甲坪土家族乡文化站站长宁颜艳也跟着唱。一时间,寂寥的土家房,在动听的歌声中,竟也透出无限柔情。

傍晚时分,由指导老师卢川带队,大家离开了老艺人的家。在路上,他们碰到一位覃姓大婶,当他们提出想听山歌时,覃大婶用山歌的形式唱起了《唱支山歌给党听》。他们边回味着山歌音调,边跟着唱。那高亢嘹亮、曲调优美的“山歌”回荡在风景优美的卸甲坪土家族乡的乡间小路上,也唱进了他们的心里。
与此同时,长大非遗社团成员卿苗、赵杰、张周平、周晶等16 个学生分别回到重庆、四川、沈阳、新疆、恩施、宜昌……进行家乡非遗采风。采风内容涉及曲艺、传统音乐、戏曲、传统美术、民俗等类别。

绝活岂能成“绝唱”

“听宁远俊爷爷说,他小时候经常听到农民在田间劳作时唱山歌,而现在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在家的年轻人不兴学山歌,年老的又没有精力唱。卸甲坪土家族乡这个山歌之乡,已经没有唱山歌的环境了。”李雪南说,她在卸甲坪土家族乡住了四天,除那天在宁远俊爷爷家感受优美的山歌外,就再也没有听到过。

查资料、访村民、拜访宁远俊、采访宁远俊的小女儿宁颜艳……“这四天,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心酸。这么好的山歌,怎么就只剩下一个老人独作词独唱曲,独自望眼欲穿了呢?”邹艳妮说,宁远俊是原卸甲坪土家族乡文化站站长,他的小女儿宁颜艳,原本在外务工,现在在父亲的召唤下,回到家乡接替父亲。但文化站收入微薄,她丈夫只得常年在外务工贴补家用。

“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刘蕾说,宁远俊爷爷一句一句教我学唱山歌,可是我压根听不懂松滋方言,我只能望着他摇头。

宁远俊是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人,他数十年如一日,“一把二胡一支笔”徒步奔走于湘鄂4 县市8 个乡镇,辗转行程2.5 万里,抢救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1.2 万件。

“‘隔山隔岭隔个崖,我唱山歌谁来对?谁来听?谁来学?’宁远俊爷爷说的这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李雪南说,宁远俊已经年过古稀,他女儿自身嗓音条件不够好,村里的年轻人都不学山歌,他几年前好不容易收了一个徒弟,却因为出嫁到湖南,再也没有回来过……

随州的炎帝神农庙新建了,商业味却浓了;四川的川剧登台机会多了,但老艺人们却在公园找人学唱川剧;仙桃的“沔阳三蒸”家家户户都会做,但都失去了老祖宗做蒸菜的味道……“得到传承的非遗项目被商业化,失去了原汁原味,不能商业化的非遗项目,濒临灭绝。”9 月2 日,在长大非遗社团《2011 年暑期非遗调查讨论会》上,这句被提过很多遍的话,再次响起。


让非遗“活”起来


长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孙正国主张大学生应积极参与家乡文化传承实践,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校传承以及大学生家乡文化传承将是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2009年4月,他发起成立了长大非遗社团。

“非遗保护,需要的不仅仅是名录。原生态、活态保护,才最能反映传统文化形态。但让我疑惑的是:以后还有没有人喜欢非遗,并有兴趣学。”长江大学民俗学教师、长大非遗社团指导老师卢川说,作为一名教育研究非遗的老师,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去进行非遗的宣传,把高校的学术资源利用起来,组织学生开展非遗调查,为荆州非遗传承与发展献力。

多次拜访荆州优秀民间艺人;邀请各地优秀民间艺术家走进校园举办作品展,现场授艺;定期举办“非遗”讲座;引导学生学习了解非遗知识;发展长大非遗社团社员,鼓励更多学生回到家乡,将家乡有特色的文化传统继承下来,进行家园文化展示……两年多来,长大非遗社团通过这些活动宣传非遗,力争带领更多的大学生走进非遗的世界。

提到今后如何开展非遗宣传,卢川表示,将带领学生继续做好日常工作。同时,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即:提高学生对非遗理论、非遗传承理论的认识,并结合课程展开非遗调查;继续与非遗传承人保持联系,通过录音、摄影、摄像手段,将传承人的技艺记录下来;深入发掘荆州非遗,寻访非遗名录之外的传统技艺。

2006 年,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并在市群众艺术馆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5 年来,该非遗保护中心对全市的非遗项目进行了全面普查,共计800 多项。目前,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7 项,省级非遗名录21 项,市级非遗名录46 项。全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 人,省级传承人18 人。

“非遗保护,不能止步于‘上榜’,在挖掘、整理、保护之后,千方百计让它‘活’起来,保持原汁原味地世代相传,才是理性对待非遗的关键。”市群众艺术馆馆长赵玉春说,长大非遗社团活动很有意义,但是除了政府支持、部门落实工作以及高校参与宣传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全民非遗保护意识。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呵呵,谢谢各位的关注。上报纸的事情我还没有看到呢?的确值得我们小小高兴一下,又有更多的人听到了“非遗”看到了在长大还有这样一群傻傻的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为非遗保护努力,这就够了。。。。。想想之前的辛苦也值了。

TOP

TOP

好呀!!学姐学长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呀!!!咱们也要加油(⊙o⊙)哦!!

TOP

呵呵,努力吧。在这里顺便说一下,荆州市文化局官方网站也要挂这个新闻,嘿嘿。。。。

TOP

我对此表示遗憾.....
雷声大雨点小
走进另一个新的世界,开始一个新的征程。

TOP

祝贺祝贺!!!!!!你们很不错,向你们学习!

TOP

回复 7# 的帖子

换句话说,能力有限,学识有限,问题意识有限,所以调查成果不多,很多是资料性的,是感受。。。

对于当代青年,对于当代大学生,这样的行动就是楷模,况且资料是第一手的,感受是真实可靠的,这与其在很多著作上思考文化思考未来思考人生,真是很值得鼓励去做的事情!!!

所以我们向民俗学会申请我们的本科大学生参加学术会议,不是去展示我们的学术能力,而是一种姿态,一种学习的姿态,一种传达,一种精神的传达~~~

同时希望参加调查的同学能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和鼓起对未来的希望,学术是一种理想同时也是一种生存技能,所以可以选择。

这也是我现在才想明白的事情,为什么以前的社会调查只能做点总结或写点散文,因为那时候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思考到的都是最最最直接的东西,当所谓的问题意识培养起来以后,无论你在哪个地方,无论做不做调查,满脑子都是问题,满脑子都是论文框架,成果自然会有,不过也会抹杀一些东西。。。

因此做事只要认真了,都会各得其所,不必强求其他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长鸿学长说的好。这是我们确确实实存在的问题,我们毫无经验也没有多少学术知识,去调查也好,在学校宣传也好,都没有体制。没有规则,一切都是以兴趣和责任为基石,向着大目标发展。谈谈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可是现实呢?如何去实际,想法可不可行?又会有种种状况,纸上谈兵,何用之有?

TOP

引用:
原帖由 王一然 于 2011-9-16 19:08 发表
我对此表示遗憾.....
雷声大雨点小
作为前辈,给我们提出批评与缺点,我们十分感激。可是你在指出我们的同时,可否给我们指出一条雷声和雨点都很大的道路啊?我们能力有限,还望指导啊?

TOP

对于非遗,我们有的不仅是一份兴趣,更是一种责任。希望能在各位前辈的指导下,我们能把非遗做的更好,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TOP

学生社团参与非遗活动,长大应该是高校中的一面旗帜,这方面经验可以好好总结,也是咱论坛的荣光呵!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老师的夸奖不仅让我感到荣幸,更感到责任的重大,我们在摸索中前进,看得到“延安”,如何越过座座高山,跨国条条江河到达呢?我们还没有方针。。。。希望老师多多指导,帮助我们早日到达延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