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在线讨论】研讨主题: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中国民俗学

引用:
原帖由 韩雪春1257 于 2010-11-9 22:58 发表
辛老师的《当代中国民俗学的发展状况及前景研究》这篇文章里提到说“民俗学是研究民俗现象的科学。”,大家认为“民俗现象”这个提法怎么样?在我初学这么长时间我接收到的更多是:民俗学是对“民俗事项”,“民众生 ...
“联系”是外部的还是内部的?是不是表面的?

TOP

方法论的问题和主体性的思考的问题。
表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你表述的就是学者的表述吗?学者不也是来自活生生的日常生活世界吗?
所以,都是主体。

TOP

站高一点,就可以发现突破怪圈的方法吧,我的经历是这样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韩雪春1257 于 2010-11-10 21:11 发表
最近也在试图呢,前天做了个报告,题目是找寻自己,来了之后,老师们的启发都还没使我彻底找到自己的位置,站高一些,也许就会好一些呢,谢谢溪哥!!!
大家交流,我也在努力中。
方法和理论的加强是必须的。

TOP

回复 11# 的帖子

这个问题要学科史的老师来回答!
呼唤大佬们上场!!!

TOP

引用:
原帖由 齐鲁青未了 于 2010-11-11 17:53 发表
我觉得这个问题在张铭远老师的文章当中恰恰可以寻找到答案。

[张铭远]从大视野看中国民俗学未来30年的挑战与机遇
张老师的这篇论文高瞻远瞩,结合中国国社会当下现代化趋势给民俗学发展空间带来的冲击对民俗学未 ...

TOP

民俗学可能更要关注人群。

TOP

引用:
原帖由 韩雪春1257 于 2010-11-14 00:00 发表
强烈谴责韩雪春!!!今天没有发帖。。。大家晚安啦!!!
这就是文化自觉了!呵呵

TOP

引用:
原帖由 英古阿格 于 2010-11-12 23:48 发表
从非遗到国家假日,民俗学者忙得不亦乐乎。虽有民俗学生存策略之功,但仅为权宜之计。中国民俗学仍需要内生动力,尤其是基于传统与现代的学科理论建设成为当务之急,而非仅仅依靠意识形态指导。
基于传统与现代的学科理论建设,
现代和传统本是一个没有边界的词语,中国是一个文化没有中断的国度,是否存在传统与现代的区分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英古阿格 于 2010-11-15 23:19 发表
传统与现代的分野应是近代西学东渐以来。
文化没有中断并不意味着中间没有转型。譬如人的一生没有中断,但从生理、心理可分为若干时段呵。
转型是必然的,这也民俗学存在的背景基础。

TOP

引用:
原帖由 齐鲁青未了 于 2010-11-16 07:47 发表
要知道中国文化虽然中间一直未曾间断过,但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也总是在不断的吸收融合其他文化中的合理因素,以期壮大其自身,让中国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而近代以来,这种外来文化的入侵,也使得中国文化自身不断地 ...
文化交流一直存在着,现代和传统可以说是在研究议题方面的,但在理论方面是否合适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韩雪春1257 于 2010-11-16 23:05 发表
你去太原吗?到时候见一下啊!!
我的照片在群共享里有,扛自行车的那个。呵呵

TOP

引用:
原帖由 处之泰然是为和 于 2010-11-16 12:54 发表
这种现代意义也与全球化的大背景紧密联系
从全球的背景来说,更分不清现代和传统了,因为,所有的议题都可能存在异质性。

TOP

引用:
原帖由 齐鲁青未了 于 2010-11-16 15:50 发表
现代意义与全球化背景相联系,全球化的背景是中国文化拥有现代意义的一个外部条件。不能过分的夸大全球化的作用。任何事物的“新陈代谢”,都是从其内部开始的。中国文化之具备现代意义,更多的是其自身的调整与适应 ...
如何看待“世界体系论”?

TOP

引用:
原帖由 韩雪春1257 于 2010-11-16 22:09 发表
我觉得没有那种断裂式的,截然对立的区分吧,变迁都是在慢慢的变化中获得的,是需要时间的,但是区分还是有的,我认为。
关键就是要去分析这些区分的本质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