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在线讨论】研讨主题: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中国民俗学

回复 11# 的帖子

我觉得这个问题在张铭远老师的文章当中恰恰可以寻找到答案。

[张铭远]从大视野看中国民俗学未来30年的挑战与机遇
张老师的这篇论文高瞻远瞩,结合中国国社会当下现代化趋势给民俗学发展空间带来的冲击对民俗学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文章结构紧凑,构架合理。结合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实例进行分析,再此基础之上适时的提出了民俗学应当抓住机遇,认真制定未来三十年发展规划的意见。
文章指出,当下民俗学的发展应当注重:
1、加速进行传统民俗学工作,加大对传统民俗文化抢救保存的力度和效度;
2、大力开拓新民俗学,积极投身于民俗与经济发展、民俗与社会发展、民俗与文化发展的事业之中;
3、勇于承担重塑民族魂的历史使命,投入复兴民族文化精神的大业;
4、促进中国民俗的国际化传播、开辟世界华人民俗学。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民俗学的态度、立场和定位,进而建立积极入世、服务时代、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民俗学。
这四点分别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民俗学的学以致用、民俗学参与民族文化复兴以中国民俗学如何更好的开创自身的特色,更好的发展四个方面提出建议,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TOP

回复 21# 的帖子

要知道中国文化虽然中间一直未曾间断过,但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也总是在不断的吸收融合其他文化中的合理因素,以期壮大其自身,让中国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而近代以来,这种外来文化的入侵,也使得中国文化自身不断地加以调整。在这之后,中国似乎一直在经受着这种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化本身已经具有了现代意义。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TOP

回复 24# 的帖子

现代意义与全球化背景相联系,全球化的背景是中国文化拥有现代意义的一个外部条件。不能过分的夸大全球化的作用。任何事物的“新陈代谢”,都是从其内部开始的。中国文化之具备现代意义,更多的是其自身的调整与适应。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