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高小康教授主讲岭南大讲坛

高小康教授主讲岭南大讲坛

8月21日,高小康教授应邀为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省社科联举办的“岭南大讲堂”文化论坛做了题为《都市的想象与发展》的讲座。讲座情况摘自广东社科普及办网页,转载如下:



主持人开场白:
  我们都生活在广州,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中,我们对广州的发展,对广州的形象都有自己的认识,也都有自己的设计。说起广州,可能就像我们说起北京、上海一样,这个城市的模样就会出现在我们的脑海,或者钻进我们的心里,这些都可以说是都市想象。20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文化形态和公众心理的变化,中国的都市以不同的方式在表达着自己的形象,形成了各个都市不同的文化风景和文化个性。在今天的演讲里,高教授将告诉我们什么是都市想象,都市想象有哪些文化的要素。一个世纪以来,中国都市文化想象的历史的变化,未来的都市想象和都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有哪些冲突和危机?

主题演讲:
  一、城市是作为想象而存在
  一个大都市大城市它是什么?我们会想到可能是很多高楼,很多文化设施或者是服务设施,很多的人等等。但是这些很多很多,都不足以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一个城市,像北京、上海、纽约、东京,它究竟是什么?实际上需要人们在脑子里构成,需要把各种元素整合起来,变成一个想象中的东西,那么城市才出现了。

  一个城市就是一个政治实体,它整个的凝聚力,它的财富,它的人口显现出来。所以,后来有一个西方的史学家斯宾格勒说“世界的历史就是城市的历史”。文明的发展与城市的凝聚力有很大关系,所以挥汗成雨就是一个高度发展的都市、一个非常强盛的国家的标志。

  一个城市的形象是让人想象的,我们把自己所知道的实在的东西,和也许在想象当中产生的东西整合起来,整合完成之后这个城市就形成了。城市是作为一个想象而存在,实际上翻开西方历史,雅典、罗马这些城市也是在不同时代的人心中构成的不同的想象。

  珠三角是中国80年代以来最先繁荣起来的一个都市圈。农民工不断涌入珠三角,如果没有到珠三角来的人就叫“山龟”,你到过海边就叫“海龟”,没有到过海边就是“山龟”,没有见过世面。就是说都市的发展中,一个方面我们想象都市应该是有什么财富,但是更重要的是都市构成了人们的一个梦想,人们所需要的一个对象。我一定要来这个地方,哪怕这儿不好,也要来看看。所以,对于当代人来说都市有作为梦想的意义,尤其是中国这几年高速发展的时候就更加明显。

  二、城市的符号要素

  1.建筑是都市重要的标志

  上海的海派清口周立波讲过他童年的时候爸爸妈妈带他到天安门,到了天安门之后他就大哭。为什么大哭?因为他认为爸爸妈妈骗了他,因为他看到的天安门没有放金光。天安门是要放金光的,不放金光的就不是天安门,这说明了建筑和一个城市的关系,是一个符号的要素。北京过去是皇权中心,建国以来就成为了国家的中心,政治、文化所有一切都集中到北京。这个至高无上就构成了人们对北京的想象,一直以来北京是以天安门为标志,体现着宏大的权力和神圣性。

  50年代想象的幸福生活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所以,楼房成了后来我们确定幸福的一个标志,也就是城市生活是以楼房为标志的。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规模的城市化中,全中国大概有60个以上的地级的城市,提出的规划都是要把自己的城市建成国际化的大都市,那就是应该有多少多少高层建筑。其实今天的城市建设还是很在意这种指标体系。我说的这个背景支撑的是那个时代的想象,这个城市形象来自于过去我们关于现代化的梦想,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形象。好莱坞拍美国现代的生活的时候,经常使用的背景就是纽约,而且纽约的一个全景就是曼哈顿,因为那里有密集的高层建筑。所以,我们就想象,一堆楼堆在一起就是发达国家,建筑在我们关于城市想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城市景观是幸福生活的想象

  60年代、70年代,大家每周休息一天,如果你想有什么娱乐的话,大家能够想到的就是逛公园和看电影。你要是谈朋友就一定是逛公园,所以这是代表了一个城市生活幸福想象非常重要的要素。

  后来又有了更多的景观,城市再发展的时候,宏大的街景成了另外一个要素。从80年代开始到90年代开始,很多城市都喜欢建一个巨大的广场,这种街景构造了城市是多么伟大、多么壮丽的观念的想象,这是那个年代我们城市建设中更感兴趣的方面。

  另外一个是辉煌的灯景,这也是在现代城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灯景很有意思,在90年代很多城市都很热衷搞亮化工程。但后来我们发现外国的晚上其实都是黑的,人家没有说晚上一定要亮。纽约的时代广场偶尔可能会亮一下,其他地方晚上大多数都是黑的。我们在想象一个幻觉化的城市,夜间亮化了之后,城市就带上了梦幻的色彩,成了幻觉的想象。

  3.城市空间体现生活方式

  一个城市的特征就是通过特征性的活动和特征性的活动环境构成,这就是城市的特征空间。在广州,像我这样打扮得随随便便的人,到丽柏、时代广场去,你说我要看劳力士表,售货员都可以给你试。这个不是说广州的服务员服务态度多么好,而是她真不知道你穿这个衣服里面口袋里有多少钱。但是在上海非常不一样,你进卡地亚去看看,那个服务员的目光,第一眼就知道你是来干什么的。如果知道你不是想来买东西的,她的眼光可以把你赶出去。这就是特殊的一种文化心理,是在那个文化氛围形成的,上海人有自己的消费信念和方式。

  茶楼是广州的空间特征,在广州吃是作为一种文化,茶楼的一个特点在其他地方都没有的。这也是一种文化,是特殊的广州式的生活氛围。广州的茶楼除了贯穿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之外,还贯穿了一个人的人际交往的环境。在茶楼里一家几代人都围着桌子一起吃,在吃的文化中还有家族亲情关系,这一点比北方强很多。在北方除非是特殊的日子,譬如说给老人家祝寿,才会一家几代人一起吃饭。这是成都的茶馆,在里面除了喝茶就是打牌,这又是一个城市的生活空间特征。

  三、中国当代城市想象的发展
  20世纪中国当代城市想象发展的线索做一个梳理。

  1.大都会恐惧

  30年代,根据矛盾小说改编的电影《子夜》,一开始,男主角的父亲吴老太爷从乡下到上海来了,他坐在汽车里觉得非常的恐怖,汽车发疯似的向前跑,他看到的就是排山倒海的灯光、建筑,路灯杆无穷无尽地、一杆一杆地向他脸前打来。对面的车像一串怪物,头上有一对大眼睛放射出让人目眩的强光,一闪就过去了,看得吴老太爷全身发抖。同时他还看到什么吗?叮叮当当的黄包车,车上坐着少妇,旗袍的开衩很高,风一吹旗袍雪白的大腿就露出来了,他当场就晕厥过去,然后就中风,最后就死掉了。这就是大都会恐惧。中国是20世纪初开始出现大都市,西方的现代大都市会也就是19世纪才有的。

  2.光明的城市

  50年代,那时关于都市想象有一个很重要的书就是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所谓夜上海,过去的上海就是以夜生活显现出来的。而小说里工人的上海是一个白天的上海,是一个光明的上海,是一个工作的上海。

  3.城市的破产

  到了60年代不一样了,光明的城市破产了,从1958年的大跃进,经济崩溃,然后城市破产。当时的城市破产有一些标志,企业不叫倒闭,叫下马,人员不叫失业,叫下放了,下放呆在城市里不行,就得让人到外面去。《霓虹灯下的哨兵》,在这个故事里面,都市是什么?都市是陷阱,是道德陷阱。50年代都市会给人带来幸福,60年代都市就变成是一个陷阱。另外一部电影《千万不要忘记》,对传统意义上的都市生活进行批判,前面都市是一个陷阱,现在哪怕是都市一般的生活也是应当批判的,整个都市生活都不能要了。

  4.都市是陷阱

  《年轻的一代》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文革前了,是大规模的插队的前奏曲。故事实际上包含的关于都市想象的寓意,就是要放弃都市。都市是一个陷阱,那里的生活都是不可取的,所以要离开都市。其实在当时,在都市破产的背景下,都市的确是不能按照常规化生存了。这是50年代、60年代都市想象的特点。

  5.空巢都市

  到了70年代,《阳光灿烂的样子》写的就是空巢的都市。1968年老三届一起下放,所谓的老三届其实是包括了中学六个年纪和大学四个年纪一共10届的学生一起离开城市,也就是从16岁以上到26岁的人都走了,所以城市就变成了空巢,这是中国当代都市发展中一个很畸形的时代。《今夜有暴风雪》,这个故事就发现都市变成了离开都市的人心里的一个心结,一个没有办法实现的梦想。所以,都市本身变成了空巢,但是它却成了人们心目中没有办法拔去的心结。

  6.再城市化的过程

  70年代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也没有什么都市的感觉,什么东西都得凭票供应,从火柴、粮油到自行车。当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经历了一个再城市化的过程。王朔他的小说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作,例如《大撒把》、《大喘气》。再城市化的过程,随后就带来了现代化的想象。刘心武写了一本小说叫《立体交叉桥》,这是一个关于都市的现代设施、现代发展会带来幸福的想象,是现代化的想象。

  7.寻找城市精神

  到了90年代人们发觉现代化的想象过于简单了,又开始去寻找城市的内涵或者是城市的精神。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它实际上在重新构造着一个关于旧上海的想象。它不是在极力的怀旧,而是在想一个都市应该有什么样的内涵。实际上从90年代后期以来,人们都在重新寻找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品味,寻找这个城市的中产阶级的特征在哪里,城市想象在往这个方面发展。

  四、城市想象发展和危机
  1.对传统的破坏

  2000年以后城市想象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发展和危机。我们知道发展本身的限制,会耗费资源、产生污染等等,以及高速发展带来的其他问题,首先是城市的发展在消灭传统。北京变得越来越大,但是发展过程中丢掉的不仅仅是老建筑,还有北京的城市传统、城市感觉。

  2.“前台”与“后台”

  城市发展一直在追求建设一个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的城市,而美好就是更加奢华,更加现代。英国有一个社会学家关于城市有一个“前台”的概念,就是城市里人们觉得更体面的显现,而不体面的地方叫“后台”,我们看到的基本上是城市的“前台”。城市变得越来越繁华了,但是原来那些贫民到那里去了?城市的“后台”在哪里?这是城市发展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危机。

  3.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人们对广州的城市批评很大,说广州就像一个大的城中村。广州也有很漂亮的“前台”,中大的北门广场,拍照很美,但这个地方稍微拐一点就是城中村了。城中村被广州视为自己的疮疤,政府认为是自己的耻辱,但是城中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被人们忽略了:它构造了这个城市多种身份的共存。城中村是有历史的,城中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在这儿它把这个城市的传统和现在,把“前台”和“后台”,把中产和主流的文化和下层人沟通起来,所以城中村是广州文化中非常有特征的东西。

  当然,城中村也有很多问题,里面脏乱差,住的人是三教九流,各种人都有。人们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拆掉。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就在这儿出现了,我们的城市在乌托邦的过程中忽视了各种文化共生和城市与传统的关系,这对我们未来的发展可能会留下很多的问题。所以,我在研究城市,却得不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结论,而是觉得城市给我们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感谢分享高老师精彩的演讲!

TOP

精彩!
“前台”与“后台”之间还有个帷幕,文化再生产在后台,文化展示之前的过渡阶段或区域属于帷幕。旅游地区也是如此。
也算读后感吧。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