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工艺美术家何红一教授:一剪一世界 春蚕吐丝在民间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民间工艺美术家何红一教授:一剪一世界 春蚕吐丝在民间

民间工艺美术家何红一教授:一剪一世界 春蚕吐丝在民间
记者:彭偲敏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新闻网

       你是否还记得,在我校09年版的宣传片中,有一位面容谦和、身着唐装的老师,手执一把剪刀,一抹红色便神奇地在她手上变幻出万般姿态,细如春蚕吐丝,粗如大笔挥抹。她心系民间,用执着唤醒对民间艺术的关注;她根植民间,用剪纸征服了无数不同颜色的眼睛。她就是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何红一老师。

       何红一老师主要从事民族民间文学和艺术的研究,1996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因积极主动向美国各界宣传中国民间文化,受到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表彰。 其《百龙》、《百凤》、《中国少数民族妇女头饰》等多件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和学术与艺术机构以及海外民间组织和个人收藏。

      她的剪纸情结,她的桃李芬芳       
      在采访中,何红一老师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民间艺术。她长期致力于民间艺术的研究与教学,连家里都堆满了她收集来的剪纸花样,对她而言, “剪纸不是简单的复制,从构思到完成,可能会经历很久,简单复制是没意思的,要看到它背后的东西。”。   
     
       每一幅作品都汲取了丰富的民间艺术,凝结了创造的智慧。例如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民俗中心收藏的《百龙图》,她说到,一个“龙”字就有上千种写法,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剪纸里的奇妙和奇特也就在这里,讲究连而不断、虚实黑白,要有一定的创意性,不仅是单纯的书法。谈到这些的时候,她对剪纸的喜爱不经意地流露出来,也就是这种经久不衰的热情,一直支撑着她剪出了一片缤纷的天地。

       剪纸艺术在何老师心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一席,既是她的工作,也是她一生的爱好。她说,民族艺术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大学的学生,自己的家乡就有丰富的资源,更应该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和艺术,应该主动地继承并发展这些珍贵的遗产。  

       何老师不仅自己醉心于相关研究,还积极主动地传播民间文化和剪纸艺术。文传院从1996年起开设了剪纸选修课,很多同学慕名前往,其中还不乏留学生。让她印象很深的是一个法国里昂留学生,对剪纸课情有独钟,每节准时到,并且学得饶有兴致。因为上课时间有限,下课后还有很多同学围着老师请教,他们甚至还主动要求加课。

       何老师还是校剪纸艺术协会的指导老师,自协会成立以来她给予大量的指导和关怀。协会连续五届在“国际剪纸艺术节”上获得组织奖,以及一些个人的单项奖。这些已不仅仅代表荣誉,还是一个集体对传统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剪协与何老师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何老师的办公桌上就摆放着他们09年刚获得的奖状。

       协会成员在细说何老师的关心时,总有说不完的话。何老师有时在国外作交流,不能参加协会的活动,但总会记得发回邮件给他们祝福。刚刚获得第五届“国际剪纸艺术节”优秀作品奖的熊唯杰同学说,在他心目中何老师严谨又可亲,是她把学生们带入民间艺术的殿堂。他还说何老师平常工作繁忙,希望她多注意自己身体。师生之间,一份真挚的情感尽在这一言一语中。

       一把剪刀 带着民间艺术闯世界
       何老师还将我国的民间艺术带到世界各地,让各国友人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她认为剪纸在对外交流中是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很简洁,一把剪刀、一张纸,愉人悦己。

       任教的这几十年间,她经常参加各种对外交流活动,2005年赴美国访问期间,应邀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及爱荷华大学等四所大学作学术讲座,因积极向美国各界宣传中国民间文化,受到中国驻美大使馆的表彰。 谈及在美国哈佛、麻省理工、哥伦比亚等大学交流时的情景,何老师流露出深深的自豪。

       有一次到塔夫茨大学做交流,他们的校徽是由一只鸽子图案组成的,何老师灵机一动,用剪纸剪出了他们的校徽,校方十分喜欢,将该作品收藏在了学校的展览馆中。

       “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参观,他们看了剪纸展演后,直呼‘神奇!’一些孩子看了后不想走,拿起剪刀和纸也想试试。”何老师这样描述在2009年11月举行的“挪威·湖北周”活动。此次活动是由湖北省政府与挪威泰勒玛克郡政府共同主办的一次大型文化交流,其中剪纸艺术展及现场展示是此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何老师带着50把剪刀、大量的剪纸材料及作品,进行了一次挪威文化之旅。她说,毕竟对外交流是异质传播,其中存在着一些文化的差异,而剪纸可以一边剪一边讲故事,比较亲近人,外国人也易于理解和接受。

       有一次,何老师给位一位印度女孩剪了一只小猪,耳里有6、尾上是8,这两个数字在中国代表着顺顺利利。这位印度女孩坚信那只小猪会给她带来幸运。后来不小心弄丢了,那时她正在找工作,非常不顺利,于是就写邮件给何老师再要一个。何老师耐心地剪好,并邮寄到美国。机缘巧合,女孩收到剪纸的那天正好找到了工作,她也将这份喜悦跟何老师一起分享。讲到这件事情时,何老师脸上满是幸福与满足。

       心忧民间艺术 只为源远能流长
       “民间艺术魅力无穷,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艺术瑰宝,但不少人却身在深山不识宝。”谈及一些地方民间艺术逐渐失落,何老师不免为此有些担忧。

       她曾带学生到鄂西、湘西等土家族、苗族聚集地,收集和抢救一些濒临消亡的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并编写了《湘西民间艺术》等著作,为国家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等提供过布贴、彩蛋、剪纸等艺术品,尽自己的力量去遏止一些民间传统工艺和人才的流失。

       何老师拿出学生们与她一起到民间采风的报告, 看着小如绿豆的鞋、栩栩如生的彩蝶,对精妙绝伦的民间艺术赞不绝口,而学生们对民间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责任意识也令她感到欣慰。

       2006年11月,何老师曾接受美国国会图书馆的邀请,在美国进行为期一年的瑶族古籍的整理工作。这批资料跨越时代长,外观破损、虫蚀霉变现象严重,有许多册难以翻页,气味难闻,工作起来非常吃力,何老师还是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这项工作。填补了国内外瑶族史料的空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千刻不断、万剪不落,拿时不散乱、连接不生硬,剪纸的各种滋味尽在这每一剪的起落之中。

       海德格尔曾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民间艺术之所以经久不衰,也是因为它的生命力在民间一辈一辈传承下来。何老师说,民间艺术只有根植于民间,才能枝繁叶茂。于是她倾注自己的热情执着于剪纸,将自己的心根植于民间文化,演绎民间艺术背后源远流长的万般风情。

[ 本帖最后由 张国伟 于 2010-4-3 12:40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回复 1# 的帖子

国伟,再多上些老师的图,还有书影,剪纸课的情况,这个女生挺漂亮,忘记是谁了。咱们的宣传片也可以弄上来,吼吼

TOP

回复 2# 的帖子

满足你的心愿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引用:
原帖由 穆昭阳 于 2010-4-3 18:10 发表
国伟,再多上些老师的图,还有书影,剪纸课的情况,这个女生挺漂亮,忘记是谁了。咱们的宣传片也可以弄上来,吼吼
关于何老师的照片我这儿比较多,这里再给大家一些。如:第二届龙脉剪纸艺术节何老师现场剪纸展演:
何老师在美国教小朋友剪纸

[ 本帖最后由 tch_minda 于 2010-4-5 20:38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正在收集中,慢慢上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