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岷县的二月二庙会风俗

是岷县秦许乡包家族庙会吧。

TOP

当时我老婆在秦许乡政府,到二月二我也有鸡吃了。
每年有献神的几百只鸡,这些鸡献完神就扔到庙会上,庙会又把一大半的鸡给乡政府。每当二月二的前一天,乡政府总是筹划人员为县上来的客人做鸡肉,分了什么“拔毛组”、“烫鸡组”、“迎宾组”等,他们得忙两天,我们这些当家属的也可蹭吃蹭喝了。记得每年二月二,上完课以后,叫上几个朋友到庙会上浪一趟,再到乡上去蹭一顿鸡肉。

TOP

甘肃岷县地处“秦陇文化圈”和“藏文化圈”相互交织的地带,在文化上有许多独特之处,然而,和甘肃的其他地方一样,庙会是一年中村落少不了的一项活动。秦许乡地处岷县西南,和甘南州的所属的迭部县、卓尼县接壤。农历二月二举办的庙会,在岷县来说是一次大型的庙会,因为离县城还不到十公里的路程,庙会期间有许多县城及其附近一些乡镇的民众来到庙会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次庙会是跨乡镇甚至跨县域的庙会,规模盛大。刚到岷县的一段时间,对于我来说确实是一种“异文化”,不时地觉得非常好奇。

TOP

一、以“族”命名的村落
庙会的地址在岷县秦许乡的包家族村,但是办会的村落是周边的好几个村落,他们在轮流举办。在包家族庙会的周围出现了一个“族”群,诸如包家族、泥地族、大族、大族沟等,这就出现了以“族”划分村落的界限和标准,实际上这里的“族”就是村落。至于为什么把村叫“族”,自己也没有做过什么考证,不过,我觉得这还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

TOP

二、与“娘娘阿婆”相关的事
上庙的时候,要拿上两支大蜡和一把子香,作为游客的“香客”在门外就被卖香的人拦住,让你买他们摊位上的蜡烛和香裱。进庙后把蜡烛、鞭炮、香裱一通扔到一大堆香火上,捂着耳朵闻到松树枝和香蜡混杂的气味。看到当地人背着小背篼中放着两支大蜡和香裱的同时,还有一些松树枝,以前总是想不明白为什么要松树枝,现在终于明白了是受藏传佛教的影响。在甘肃的好多地方,庙会上献鸡已经成一种历史,人们开始用大牲畜——羊代替鸡做“献牲”,而包家族二月二庙会上的这种风俗还依然延续,每年的二月二在一个小房子里堆满了鸡。
当地敬奉的神灵是女神,称作“娘娘阿婆”。据我所知,在当地把姑妈称作“娘娘”,把奶奶称作“阿婆”。当然这里的“娘娘”和“阿婆”称谓比较宽泛,不仅仅限于直系亲属。令人不解的是到底是“娘娘”还是“阿婆”,这就出现了辈分的“混同化”,无独有偶,在甘肃有些地方对神灵的称谓有性别“混同化”的现象,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神灵都称“爷爷”。二月二这天到包家族庙里上蜡去的女性特别多,其中有好些是“祈子”的,在当地还流传着“娘娘阿婆”如何感应和灵验的许多传说。有小孩的家庭,经常到庙里向神灵借上一只鞋子,到第二年要还一双。因为人们认为拿了神灵的鞋子,会得到神灵的护佑,孩子一年来身体健康。
在二月二会上经常看到给娘娘阿婆戴凤冠的场面,也许是他们来“还愿”,也许这样做是祈求神灵的保佑。在神殿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女神的帽子——凤冠,凤冠帽也成了和庙会上的大蜡、香裱等一样的“经销品”,出现了许多卖凤冠帽的摊位。

[ 本帖最后由 folkman 于 2010-3-16 12:51 编辑 ]

TOP

三、吃黄梨的习俗
包家族庙会的一个特征是会上到处是卖黄梨的地摊,当地又把这次庙会叫做“黄梨会”。吃黄梨成了这次庙会的主题,几乎所有的当地人都要买两斤黄梨吃。看到一些老阿婆(老太婆)们手里提着几斤“赶会”的黄梨,说笑着回家去了。这就是他们在这次盛会上的最大收获了,或许要回去哄自己的小孙孙,或者给自己留存着吃上好几天。对于他们来说,一年中的狂欢的日子除了这次“黄梨会”之外,要等到县城的“五月十七”了。在一年一度的庙会上,他们走亲访友,看戏购物,品尝小吃,真的是过大节日见大“世面”了。

TOP

四、孩子们“刀光剑影”的世界
第一次来到庙会上,看到玲琅满目的塑料玩具,感到特别有趣。因为全是一些塑料制作的“武器”,刀、斧、剑、枪、戈等各种“武器”,应有尽有,似乎是孩子们的“教场”和“战场”。记得一个老乡给我说:“在其他地方很难找到一个像这样在节日期间卖武器的场合。”小孩们舞弄着各种式样的“武器”,好像要来十八般武艺似地。古岷州地处特殊地带,发生刀光剑影的战争在所难免,很容易和“尚武”精神联系在一起。不过,塑料制作的“武器”是时代的产物,还是和历史的关联不是太多。但是,如果提到当地人们的“剽悍”与“勇武”,还是可以有一定的瓜葛,看见出现在会场里马背上的小伙,有一种走进草原的感觉。当地的“准牧区”生活,难道是从小就要培养这种“勇武”吗?不是,这只是一种猜测而已,小孩拿“武器”玩耍地方太多了。

[ 本帖最后由 folkman 于 2010-3-16 12:39 编辑 ]

TOP

这样说来,在庙会中“尚武”精神的体现也是有合乎逻辑的。

[ 本帖最后由 folkman 于 2010-3-16 14:28 编辑 ]

TOP

前几年有很多人骑马赶会,但没有见到赛马活动。不过在庙会周围的空地上,他们也经常调试着别人的马匹,显示一下自己的骑艺。现在随着摩托车的普及,除了“荡马”(放马)的小孩骑在马背上扯着嗓门大吼几句,可能在庙会上难以见到马背上的小伙子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