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俗学与人类学的界限谁也说不清

也别小看了民俗学

看这一长串帖子,确实学到了很多,好像上了一堂课。学习了!
不过听完后还是忍不住发表点一己之见:
1)别小看了民俗学这门学科,它对很多学科的影响有时候比我们自己想像得大。记得我在德国学完汉学,投到上海一位古文字学大家门下去钻研古文字,他听说我是陶立璠老师的学生,就说看过陶老师80年代写的《民俗学概论》,对他自己后来的著作很有启发。后来我去把他写的书找来看,里面果然引用了陶老师的概论。
2)一门学科的理论和实践之间往往存在差距。积累了许多实践之后,再做理论的总结,然后再实践,再总结,慢慢地一门学科的定义、立足点、对象、方法以及和其他学科的分工与联系等等也就越来越有轮廓。但要搞个一清二楚,那是不太可能的。
3)学科分界,没有国际统一的标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和学术传统,譬如德国和日本,自认为自己是单一民族的国家,所以民俗学和民族学之间,可以作到井水不犯河水。这种模式拿到中国就不实用了。这些年来,学界前辈和同仁们所做的种种努力,应该都是为了建设中国自己的“人类学”和“民俗学”。他们的倡议,如果能得到广大学界同仁的认可,并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可行的和有意义的,就可以被作为学科理论固定下来,成为一种学术传统。
4)叛徒之说,未免严厉了些吧。至少让我听了直打寒战。我本科学文学,硕士学民俗学,博士主攻汉学,副修民族学和日本学,博士后修习古文字学,已经当了N次的“叛徒”了,可怎么办呢?
以上是小可的一点点阅读心得,欢迎斧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