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田野集结号:说出你我那不得不说的故事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回复 165# 的帖子

好一段深情的文字,看来君和田野和民族和酒那份情感

TOP

蓝天白云,绿野花丛,蝶飞日笑,好一派田野风光!
祝大家和马先生一样好心情好景致。

TOP

假期,大家一定会有更为精彩的田野作业

TOP

多好的一个论题,可惜未能续下去呵。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可能大家假期正准备着丰富的内容呢。我也期待着自己有新的发现

TOP

顶牛帖!

TOP

让“中国田野”永远五彩斑斓

来源:文化传播网
      今年6月,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把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确定了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为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政策保障。

    会议的召开,政策的出台,体现了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一向重视,必将促进各地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建设工作不断深化。伴随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逐渐成为媒体及社会乃至国际人士关注的热点。

    世界看见“中国田野”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56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和文化,丰富的文化多样性造就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呢?

    7月27日至31日,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在云南昆明召开。云南是我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文化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也是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最好的省份之一。会议期间,400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观民族展览,行走云南村寨,参加田野学术考察,一路走来,他们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绚烂与悠久历史慨叹不已,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实效赞誉有加。

    “所有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它们真的非常好看,做工极为细致,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给我们。这是中国的文化遗产,这里展示的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令我心醉。”印度兰契大学教授辛格在看完“多彩中华——中国的少数民族展”后兴奋地说。

    在学术考察点石林县大糯黑村,撒尼妇女张琼芬一边展示撒尼刺绣工艺,一边介绍着其为家庭带来的经济效益。她家中陈列的各类撒尼刺绣品,让各国专家学者爱不释手。

    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郝时远在大会上提出“中国田野”概念,得到与会学者的认可。他指出,在此次大会之后,中国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掘,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将进一步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此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音乐人朱哲琴共同发起的“世界看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亲善行动” ,于今年6月在北京正式启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马和励说,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要使民族文化得到顺利传承,必须对这些文化进行发掘和推广,从而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发扬传播,这对于世界文化的不断更新、保持活力同样重要。

    积极应对发展中的问题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成绩突出,但是面临的挑战也很多。

    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明冲击,变得越来越边缘化;一些年轻人不愿意去学传统的技艺,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

    以语言为例。云南省民族文化专家拉他咪·达石和法国语言学家阿莱克斯·米可联合进行的研究显示,丽江市泸沽湖畔越来越多的摩梭年轻人放弃了对原有民族语言的传承。因其语言没有文字,靠口耳相传,摩梭语可能消失,而语言文字往往是文化艺术的载体,语言的消失意味着文化的永久失传。

    为了保护和抢救濒危语言,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组织民族语言专家深入调查,记录保存濒危语言的文字、声像资料,尽量延缓它们的流失。除记录外,政府还在教学上为保护和抢救濒危语言文字创造有利条件。据了解,中国中小学校已有1万多所实行民汉双语教学, 21个民族的29种文字有了教学上的传承。

    在云南丽江,古城区所有小学都开展了双语教育,部分纳西族新生代又重新掌握了东巴语,使东巴文成功“复活”。尽管“复活”的语言依然有限,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消失”。

    近日,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丹珠昂奔接受中国政府网采访,就网友关心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保护与建设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丹珠昂奔说,当前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所面临的问题,表现在这样几方面:文化设施相对落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比较薄弱;文化机构不够健全;人才相对匮乏;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强;文化遗产损毁、流失、失传现象比较突出等。

    对此,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11项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政策措施,从各个层面为繁荣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提出可行性建议。

    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工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投入到这项事业中来,这必将有力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鼓励原创,置顶!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长阳记忆之追寻撒叶儿嗬

(这个是原创,不过不是我,是我们组的黄梅写的)
        这是关于寒假长阳之行的第一篇文字,离开了,我很少会想起,再次翻开日记,那里面的白话却让我沉思。这一路找寻的,有的,没有的,我都快记不清了!
    撒叶儿嗬是土家族的一种民俗,而作为这族里的一员,我却在这个假期第一次听说,如果没有这个协会,或许我一生都不会知道。作为现代人,我们遗失的东西太多了,重不重要无人去评说,只是这世间走一次,多知道一点也是幸事,祖辈留下来的东西,大概我们也应该尽已力去维护,不要让它成为一种历史,尤其是那些饱含意味的民间文化。
    在网上查找了一些资料,大约了解了这个习俗的皮毛。 长阳县土家族舞蹈“撒叶儿嗬“是土家族特有的跳丧舞蹈,山寨里有人去世,奔丧者几人一组,踏着鼓点,和着唱词,在灵堂上高歌狂舞。它在土家山寨流传了数千年之久,风格雄壮威猛,充分体现了土家汉子雄浑刚劲、粗犷豪放的个性。唐樊绰《蛮书》谈及土家先民巴人葬仪时写道:“巴氏祭其祖,击鼓而祭”,其父母“初丧,击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清《长乐县志》云:“家有亲丧,乡邻来吊,至夜不去,曰伴亡;于柩旁击鼓,曰丧鼓;互唱俚歌哀词,曰丧鼓歌。”“撒叶儿嗬”是土家族古老的丧葬仪式歌舞,土家族老人去世,认为是升天,叫“白喜事”,因此,不论死者是男是女,也不论死者名望高低,乡邻都要为死者打一夜丧鼓,以此怀念故人,安慰生者。“人死众家丧,大伙儿都拢场,一打丧鼓二帮忙”。“撒叶儿嗬”表现的内容主要有先民图腾、渔猎活动、农事生产、爱情生活、历史事件等,反映了人们对自己民族的历史的回忆及其长期形成的道德意识与是非观念。因土家族世代生活在溪峒纵横、崇山峻岭的山区,长期越涧过水、攀岩背负的生活习惯和劳动方式,形成了“撒叶儿嗬”独特的表现风格。不管用什么节奏,不论多少人参与,舞蹈动作都十分对称,动作姿态一般都是哈腰、曲膝、八字步、摆胯、绕手,身体按节奏上下或左右颤动,手、脚、胯向同一方向呈顺边运动。舞蹈音乐和唱腔有高腔或平腔之分,旋律节奏有2/4、4/4、6/8,以6/8为主。舞蹈时,掌鼓者通过鼓心、鼓边、鼓沿击出多种富于变化的鼓点,边击鼓边领歌,舞蹈者则“脚跟鼓点鼓跟脚”,和歌而舞,随着击鼓者的指挥,不时改变舞姿和节奏。激越时似山风呼啸,舒缓时如轻舟荡漾,有张有弛,古老质朴。“撒叶儿嗬”在土家族民间世代相袭,盛传不衰,浸透着土家人的聪明才智和深厚的民族感情。
    其实据我们所知,在长阳,五峰,巴东这几个县里,这个习俗都保存的较为完整,为了便利,我们一行六人就去了宜昌长阳,开启了那个假期的历史,有小燕作向导,有她帮忙,我们实在是拣了便宜。内心还是有个念头,此行定要有收获,才不负这个假期啊~~~~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撒叶儿嗬,见证土家人旷达的生死观

作者:黄梅 (长阳调查组)
        说到土家族,我已经形成了定向思维,想到的无非是民歌,如龙船调;习俗,如女儿会;民居,如吊脚楼——如此之类,早已镌刻于我心。土家族受汉民族的影响,比较早,也比较彻底。作为土家人,我也是十分的陌生,尤其是这样的一种习俗,撒叶儿嗬,见证了土家族人旷达的生死观,更是前所未闻。
    撒叶儿嗬,又称跳丧舞,如此可知,它是在死人之时才跳的一种舞蹈,在灵柩前,在死者前,尽情狂欢。
   “死”似乎是一个难以面对的问题。
    秦始皇威振四方却也看不透生死,派徐福前往蓬莱仙岛求取长生不老之药。明明百年注定归去,历代仁皇却也听着人们高呼“万岁,万岁,万岁。”谁不想长命百岁,寿登期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是每个子女对长辈最奢侈的祝福。而土家族人,他们看透生死,认为人的生死有如四季的变化,是自然而然的。安享天年的老人辞世也是顺应自然规律。他们用撒叶儿嗬这样绝妙的歌腔舞态的方式去悼念死者。歌乃高亢欢快之曲,舞是豪放雄健之风,无悲痛哀伤之感,这是土家族人独特的风俗,民俗,它表现的是族人们旷达特有的生死观。
    这古老纯朴的习俗,不是遍地开花。长阳,五峰,巴东传承最为成功。我们去长阳,也是为了感受那最真实的一面。
    1月20日下午,我们刚到长阳,就乘车去了文化馆,找到了那里的覃发池老师。他认为传承土家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一定要尊重历史,尊重原貌,尊重民俗,维护它的原真性,维护它的纯洁性。他也主张创新,于是他吸取各民间习俗的精华,重新组合,自创了巴山舞(巴山舞是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群众自娱性的集体舞蹈。它是由土家人喜了乐见的民间古老的“跳丧”经长阳覃发池等民间舞蹈工作者收集整理,改革创新而发展起来。)
    晚上,我们又去了长阳广场。亲自看了那民间自发组织的自娱自乐的跳撒叶儿嗬的队伍。一些退休的老人,或是一些中年男女几乎每晚都聚集在广场上健身娱乐。对于他们来说,这不仅是丧葬习俗 ,也是他们独赏的“下里巴人”。尽管政府有所阻挠反对,也丝毫没有打消他们的兴致。鼓声一起,歌喉一开,自动舞起来,那一挥手,一抬脚,一转身,闪现的是一种激情满怀。我们所见的是他们的旷达乐观。
    在这两处观看调查后。大致能瞧见官方派和民间派存在的分歧。官方认为,这种舞蹈不雅,要在特定的场合来跳,在广场上跳,对周围的居民的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病人,老人的心理造成压力。而且这些人不懂这种原始风俗的真正内涵等等。总之,他们反对这种自发的行为。相反,民间派则认为,此类歌舞容易调动情绪,利于健身,而政府只是想将撒叶儿嗬作为一种赚钱营利的方式。
    在此,我不想对两方的观点作任何的评价。只是我更欣赏这种大众化的健身娱的方式。在广场上,亲和的爷爷奶奶热情地招呼我们,欢快地与我们交谈,主动地让我们学习。可是我这个学生实在太笨,真是难过,加上时间紧迫,只能离开。但这段难忘的记忆应该已经自动储存在我的心中,它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生命的赞歌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好文,继续

TOP

回复 24# 的帖子

我曾经被一群狗围堵过,真是。。。。。

TOP

说到田野,我这也有一趣事和大家分享哈!
此事不用文字,大家看图便可理解其中之妙....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注:图片拍于广西的一个瑶族村)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这个话题也好。

TOP

哎,当我问访谈对象你的一天时间安排时,他问我“你问这些干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