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国民俗学的那一张张的脸(12)(13)(14)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留待认识更多大拿后,继续

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啊

TOP

回复 181# 的帖子

原来汉语还能给你那么大的误会!别是忘记了母语吧

TOP

20、刘德龙

此人是山东民俗学会会长,其真实身份为山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别看他的官衔,单看他的人品,足以作为大哥的表率。他经常在工作之余和学生一干人马下到基层田野,经常会和一批学人一起举办各种民俗活动。一些高校教师没有能力办到的事情比如民俗学的学生毕业的工作问题,刘先生几乎成了一个义务推荐人。他没有架子,谈论民俗充满了情感。通过举办每年一次的民俗学年会,通过一次次的十大民间文化守望的评选,通过民俗进高校活动,通过共同编撰《山东民俗志》《中国吉祥文化丛书》我看到了他为民俗学忙碌而乐此不疲的身影。

在他的带领下,山东民俗学会正在日益走上昌盛。据说为了解决民俗学会长期没有办公地点的问题,经过他的长期筹措,山东民俗学会大楼终于要在济南大学落成,到时,民俗学会成员就有了自己的家,在那里,刘先生设计了客房,是为远道的会员准备的。据说还设计了厨房,大家来了可以自己做饭下厨。有会议室作为学术讨论的地方,还有自己的民俗博物馆。

这绝对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至少我们想到学会的时候可以找到一个方向:回家!

TOP

21、刘德增

此君是山东民俗学会的副会长,一个会写文章的高手。山东大学历史学出身。一部和同名电视剧《闯关东》一样火的学术著作让他的书热卖了好一阵。他是齐鲁文化的研究专家。论山东文化山东人口若悬河,而且此君身材高大,面黑,笑声爽朗,可以作为山东大汉的杰出代表。

学术上好作连连,在生活上他也极有情调。喜欢约三两同仁一起玩山东“够级”。通常的情形是这样的:约他吃饭喝酒,他说正在开会,或者家里有事情。但很快他会来一条短信:如果你们吃完饭了,打够级时,可以叫我。单纯的朴素,爽朗而沉着。民俗学界常把他和前一个刘先生并称刘家兄弟。

每每想起和他们相处的日子,心里都充满了快乐的笑声。那里有温暖,更有情谊!

TOP

22、张勃

张勃,山东姑娘。原来山东师范大学教师,为了追随其夫君,也去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进入北京联合大学工作。这是个典型山东姑娘。淳朴自然,一看心里就没一点坏水。尽管一起见面的时机不多大多数是讨论会上,几次交流就认为是同道了。

印象很深的一次是要到菏泽参加学术讨论会,那是个大雪纷飞的冬日。张勃从北京打来电话将一个重要任务托付给我。送她近80岁的老母亲回老家。那天太不巧了。因为大雪下了一天没停,来接我们的车来不了了,而临时买了火车票,始发站的火车竟然让我们等了10个小时也没有开。所有的专家都决定放弃回家了。我劝老太太跟我回去,老太太说再等等。后来实在无望就和我回了。后来到了很晚,有电话说会议主办方在第二天派车来接我们,不过要很早临晨5点半,问我们还去不去。当得知有车要去菏泽,老太太说她要去,我没有可以说得了。我们很早起身,顶风冒雪走了6个多小时,这比平时多出了2个小时。当把老太太交到张勃老公手上时,我算完成了任务。那一次让我深刻地懂得了中国民间寒衣节的情感内容。无论如何都要赶到亲人的坟前送几件寒衣,烧些纸钱。那天坚韧的老太太从济南赶回家乡,就是为了给逝去的老伴送寒衣。那时候我懂得了民间传统节日的巨大魅力和生命力,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民间传统的积极精神所在。多么持久的爱,多么坚毅的情感。

所以,我对张勃有种感激,她信任了我,也让我上了一课。后来在各种报刊上能看到勤奋的张勃的各类节日研究文章,我知道她的骨血里一定有她母亲的气质和品格。

TOP

23、王加华

本年度的中国民俗学年会由山东民俗学会承办,大会上大家就能看到王加华了。这位性格善良,略带腼腆,但是地道的山东泰安人。复旦大学博士毕业后到了山东大学民俗学所。也许是在上海上学的缘故,他的话语中到现在还带一点上海味道。语速快,一个字赶一个字,声声翻涌。他勤奋到了不要命的程度。对学术充满了激情。别看才30出头,凭借自己对学术持续的追求和激情,他发表了十余篇CSSCI论文,因此,在山东大学那年评副教授的严苛的条件下,就他在 本单位中有资格申报,最后也以毫无争议的票数晋升。

现在一些年轻学者性情浮躁,不钻研学问,到评职称的时候傻眼了,到处掏钱发论文,找人评奖。如果看看加华,足以作为年轻学者的一个榜样,默默学问,多出成果,成果就在顺理成章的路上。

不过我不主张学习他的拼命精神。有时候他告诉我为了照顾孩子为了写文章,他只睡几个小时。常常见他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从这个情景出发,我要对这个优秀的老弟说:学问之路漫长,调整呼吸,让生命长久些,学问也会长久!

TOP

我所写都是见过面打过交道的人,不熟悉没见过,怎么写呢????呵呵,相信有那么一天吧

TOP

发现,凡写到的人物有一个共同特点:很少上民俗学网啊

TOP

回复 203# 的帖子

嗯,激将一下,哈哈

TOP

回复 204# 的帖子

难说,很难说。

TOP

不说还真忘了。。。。。。。。。。下次记着先写你们王老师。

TOP

24、有关刘宗迪

有关刘宗迪你知道多少?了解多少?

这位才华和勤勉并重的学者,目前从京城隐居在泉水的城市。据说他几乎常年在济南,但惭愧得很,我竟然还没有一次能尽地主之宜,即使是在热闹的山东民俗学人的各种聚会上也难得见他一面。

统共的不到5次见面,给我的印象是:学富五车,谦谦君子。不了解不知道的人,以为他只是个年满三十左右的文弱书生,后来知道他已经是奔50春秋的人了。更有一种错觉是:不见面单看他的文章,深入浅出,对文献的举重若轻之能力,一直以为是个白发老者。

他外表的假象和他文章的假象同时给了阅读者更多的好奇和神秘。听学者同仁描述他:谦虚谨慎,而且淡薄名利,从不和人争抢什么,让周围人见了他,都顿时觉得空气清洁许多。

更听人说过一个经典的情节:大家出外进行学术讨论,住进房间后,众人邀请他出去玩耍,此君捂住手中一书说:看书正酣,实在不敢出门。因为这次开会如果不看完,回去后就找不到机会再看书了。对书之痴迷可见一斑。

我的好朋友张士闪教授给我一再推荐过今年他最为激赏的一本书就是刘君所著,名为《古典的草根》。我得去买来一看。

[ 本帖最后由 马知遥 于 2011-10-10 22:56 编辑 ]

TOP

25、老哥诗人:张从军

先预报一下:民俗学专家,民俗专家中的考古学家。任何一件文物都逃不出他的鉴定。。。。。。。。。。

TOP

26、终于见到乌老了

预报:在2011年的中国木版十年抢救成果发布及表彰大会上,我看到了健硕而慈祥的乌丙安先生。他老远用蒙古人的拥抱拥抱着他熟悉的各位民俗学者们。。。。。。。。。。。。。。。。。。。。。。

TOP

回复 211# 的帖子

非常正确。谢谢,我改过来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