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不得不说的话——关于抄袭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不得不说的话——关于抄袭

快到年终总结的时候了,今天中午到中国知网上看看我2007年完成的博士论文《端午节研究:传统、国家与文化表述》被下载的次数,已经是1199次了。这两年忙于结婚生子,工作事务繁重,论文还在细细打磨,没有纸质出版,但是电子版却是在毕业当时就入选中国优秀博士论文数据库作为正式电子出版物在网上随手可下载的。
谁料想这次还看到一个硕士论文,2009年最新出炉的,华中师范大学的陈晶,导师陈建宪,题目是“一个古代送瘟神习俗的现代境遇”,竟然全盘抄袭我论文的部分章节,还称是一个大型国家课题的组成部分,竟然还在毕业时被评为优秀毕业生。难道是抄者有理吗?
羞。
开篇、结尾、结构、论述、甚至连注释都没有改,只是补充了访谈的对话。开篇抄我的绪论,结尾抄我的结语,中间抄我的第五章第三节。这也太明显了吧!但是论述是我从我当年调查中总结出来的,你的访谈应该有新的总结才是啊!
本来还期待能够看到西塞神舟会被命名为非遗之后的一些新的动态和发展,哪想到看到的都是我以前的心血!
就像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抱走,剪了头发,洗了手脚,换了新衣。
看完就到了吃饭的时间,中午在社科院的食堂,放眼望去熟悉的面孔不少,这里坐着许多老先生,著述等身,怕是被人抱走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已经心疼的无语了!
我既没有死,又没有出国,甚至还在学术圈边;我手也能写,嘴也能言,网络是会访问的,投诉信也是会发的。我想不通的是,怎么就年轻轻的公然抄袭呢!我们骂学术腐败,老朽腐败也就罢了,年轻轻的就跟着散发腐烂气息了。敝帚尚自珍呢,更何况我三年的心血就这么白白抄去换个硕士学位不成!一个博士论文可以换四五个硕士学位呢,华中人就慢慢抄去。
前几天,看豆瓣上有个贴说一看到“民俗专家”四个字就想吐。民俗学再这么培养硕士,我看不入流的现状恐怕须待更多时日了。
怒。

华中师范大学另一桩案
博士生举报硕士论文抄袭 文章除致谢外一字不差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6/219739.html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学士、硕士的论文抄袭现象非常非常严重

TOP

并非只有民俗学科有这种现象~

TOP

完全能够理解宋颖的心情。
希望陈老师能看到这篇博客,相信他会严肃处理这件事。
抄袭是中国学术最大的毒瘤,此毒不除,中国学术一点希望都没有。

TOP

各位做先生都要引以为戒!
各位做弟子的更要好自为之!

TOP

已知此事,正在认真查核。

TOP

经4个人分头核查,陈晶的论文总字数33534字,除去已明确注明引用的外,与SY322的博士论文相同或大体相同的有3072字,涉及14个段落,7条注释。其中学术史梳理部分相同最多,有1016字,7条注释全部集中在这一部分。明显存在着抄袭现象。
陈晶本人仔细查核了这些资料,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对此事表示了很深的歉意。
我本人没看过S博士的论文,但曾亲自去当地调查过两次,这两次带的人中都有陈晶。同时嘱她自己独自去过两次。没料到即使多次亲自田野调查,在写论文时却仍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对此事负有主要责任,恳请S博士原谅!
不过我也想负责任地说一句:不是所有的“华中人”都是这样的学风。S博士虽然一气之下语言过激,但似乎不必“一篙子打翻一船人”,毕竟中国研究民俗学的人还不多,华中人大多数也还是遵守学术规范的。
说来惭愧,我是文学院分管研究生的副院长,2009年我院所有的研究生论文都通过校研究生处的重合率机检。按学校规定,10%以下的重合率不列入学术不端。现在看来机器也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我在上课时已将此事警示了部分研究生,今后我们学科还要就此事展开讨论,吸取教训!S博士的发现使我们了解了自身存在的重大漏洞,如果我们能将此事转变为好事,应该特别向S博士表示感谢!也欢迎各位网友的监督与批评!

TOP

谢谢核查!

只简要说,
陈文第一章第二节10个注释有8个与我文完全相同。
陈文33页注释与我文完全相同,但是她那注释所引用文字并不出自注释当地资料,而是我论文的分析。
22页也是同一问题。
希望以后看清楚再用。其余我没有时间再核对了。
关于调查地、调查现象(尤其是仪式四天的描述)、调查结构与结论等均直接用我文论述,此部分不属于学术史,占2/3,亦属主要抄袭内容。
抄袭是错,认了就好。
既然,陈晶同学离学术不端、撤销硕士学位只有281.4个字之遥。望今后自重。

TOP

对于抄袭您论文内容一事,我感到十分抱歉。在此向您表示诚意的道歉。希望您能给我这个不懂事的年轻人一次改过的机会。当时,我确实去黄石调查了四次神舟会,也有录音材料和采访资料。在整理成文过程中,因为正处于找工作的非常时期,一时看到您的文章有些内容概括非常精辟,我便直接引用您的表述到我文章之中,并且没有做好准确的注释,此举非常不妥,这件事对您造成的伤害,我想对您真诚的说一句:“对不起,这件事伤害到了您!”希望您能够以一位母亲的宽容心包容我这个不懂事的年轻人。并且我也会以此为戒,今后注意学术规范。

TOP

陈晶(姑且认为回帖是你本人),
你伤害的是你自己、你导师、评审专家、答辩委员会委员和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还有你学习的专业民俗学。
民俗学的研究重视从田野中得来的资料。既然多次去田野,乡亲们允许你录音、拍照,给你图片、资料,可惜,你的研究并没有回馈那些无私地支持和给予你的人。

TOP

博文导入论坛。

TOP

引用:
原帖由 笛威辛亢 于 2009-11-27 17:17 发表
都该引以为戒
回复拷贝到这里。

TOP

当前学术界抄袭现象严重,早该引起各界关注

TOP

谢谢宋颍!

把问题呈现出来,让大家一同讨论和检视,对民俗学学位教育和学风建设也有警示作用。

TOP

想到几年前自己评审过的一篇学位论文:

由于对该论文的研究主题不是太熟悉,在接到匿名评审的论文之后,只好自己先补课:通过网络搜罗相关的主题文献,了解学界的前行成果,再核对论文的学术史和参考文献……结果发现这篇博士学位论文抄袭了一篇硕士论文,而且情节严重。这事发生之后,导师和学校立即采取了措施,作者主动撤回已经提交的论文重新来过,延期半年,重做开题报告,重开答辩会……

这虽然是一个笨办法,但是管用。

因为在学术史和参考文献中,抄袭者往往会“本能地”绕过自己所抄袭的著述和作者。这样就会在评审者的脑中打上一个问号?而沿着这个问号去进行仔细的比对,或许就可以尽到评审人的责任。

有了这次做匿名评审人的经历,我自己也对是否接受匿名评审、是否参加答辩会有了把握,超出自己知识范畴的论文或是研究主题就最好不要接受,直接退回,以避免失职。自己曾经也婉拒过作者是本人初中同学的博士学位论文。

因此,除了问责抄袭者本人外,我认为作为老师或学者,不论是导师,还是匿名评审人或答辩委员,也都要严肃对待经你自己眼睛过目的学位论文。一俟抄袭发生,对学生本人、对学科和学校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恶劣影响。

此外,CNKI即中国知网确实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个检索和对比的平台。但是也要知道,CNKI收录的学位论文是十分有限的,比如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专业的硕博论文至今只有寥寥可数的几篇。

所以,最可靠的办法还是学术自律,别无捷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