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庙会相片请教 [打印本页]

作者: 天曳    时间: 2009-4-18 10:37     标题: 庙会相片请教

今年农历正月十六拍的。
[attach]2501[/attach]
正月十四,有人被“降”,正月十五出游时——“游神”,被降之人坐此椅,在周围几个村子游行,众人随后。椅上九钢刀,刀口锋利。刀长一尺五左右。刀背厚0.6至0.8厘米。传闻坐椅时,人体比常人冰凉,据说还不是一般的凉,自己的解释比如是紧张、害怕等心理因素引起的体温变化?不懂了,哪位有研究,恳请指教。
[attach]2502[/attach]
立坛前,到河、井等地方取净水,取前做法事,整个过程中喃嚒。取水回来后,倒挂神坛旁梁上。据说里面没有木塞,只有几层红纸,我试图用水压、张力等来解释,不过还没有做过试验,一样的,同上,求高人指点。另,法事后,这些水另有用处么?
[attach]2503[/attach]
据说是三清道家的像。神像分三层,后面贴墙一层,挂一层,前面摆一层。哪路神仙实在无法求证,很多。
[attach]2504[/attach]
三神像看起来均为佛家。但画上字为佛、僧、法,什么意思呢?
作者: 杏雨飞扬    时间: 2009-5-4 10:24

最后一幅,“佛、法、僧”合称佛教“三宝”,看起来三相都像佛家也就合理了!不知可否?
作者: 天曳    时间: 2009-5-5 16:07

引用:
原帖由 杏雨飞扬 于 2009-5-4 10:24 发表
最后一幅,“佛、法、僧”合称佛教“三宝”,看起来三相都像佛家也就合理了!不知可否?
哦,有这样的说法啊:“三宝”。天曳谢谢杏雨噢
作者: 剑蒙尘    时间: 2009-5-23 22:30     标题: 简单说下

第2张照片上那个倒悬的坛子,里面如果有水而又无木塞的话,我想可能问题出在那些封口的红纸上,有些纸张密度相当大,且韧性很好,经过处理,不会浸水,足以支撑住坛内的水一段时间。仅猜测而已。

第3张照片上面的是道教三清像。中间是玉清原始天尊,左边是太清道德天尊,也就是常说的太上老君,右边的是上清灵宝天尊,就是常说的灵宝道君。一般认为,三清是道教最高神。

第4张照片上的“佛、法、僧”,正如2楼所说,合称佛家三宝。佛教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宗教团体,正是因为有了佛陀、佛法和跟着佛陀参习佛法的佛徒这三宝。佛陀,就是大觉悟者,大圆满者。佛教中的佛有很多,而我们所处的这个娑婆世界的佛陀,一般指的就是释迦牟尼佛。他在菩提树下思考宇宙的本源,人们生老病死等诸般痛苦的根源,以及摆脱这些痛苦的途径等等问题,终于得到答案,证得了道果,成了“佛”;他将他思考的内容和结论在脑子里整理出系统的理论,比如苦、集、灭、道四圣谛等,这就是“法”;然后他找到原先和他一起修行但仍遵循婆罗门教苦行方法的憍陈如等五人,向他们讲述四圣谛,这就是佛法第一次在世间宣讲,也就是著名的“初转法轮”。这五个人接受了他理论,从此跟随他参习佛法,成为第一批比丘,也就是“僧”。这样,佛、法、僧这三宝具足,佛教教团正式形成。

另外,照片上这些祭祀用的佛道画像,看其形制和构图,似乎比较象纸马,但我不敢肯定。因为通常民间祭祀用的纸马,在祭祀过后多半是要烧掉的,极少有用过后不烧留下来的纸马,而且面积比较小一些。象照片上这些,这么精美,又比较大,而且多半只是祭祀参拜挂一挂,未必会烧掉,以备今后多次反复使用。所以,限于见识,我也无法确定到底是纸马还是一般的祭祀用画像。借此也请教方家解惑。
作者: 天曳    时间: 2009-8-25 21:58

谢谢剑蒙尘。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09-8-27 08:44

天曳,聪明人也。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09-8-27 08:45

不耻下问,态度可佳,方法可取。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09-8-27 08:45

效果不错。
作者: 天曳    时间: 2009-8-27 23:13

引用:
原帖由 英古阿格 于 2009-8-27 08:45 发表
效果不错。
谢谢领导的鼓励

[ 本帖最后由 天曳 于 2009-8-28 08:33 编辑 ]
作者: 天曳    时间: 2009-8-27 23:21

引用:
原帖由 剑蒙尘 于 2009-5-23 22:30 发表
第2张照片上那个倒悬的坛子,里面如果有水而又无木塞的话,我想可能问题出在那些封口的红纸上,有些纸张密度相当大,且韧性很好,经过处理,不会浸水,足以支撑住坛内的水一段时间。仅猜测而已。

第3张照片上面的 ...
封口的红纸,外面的确是普通写表扬信之类的红纸,里面是否一致不懂了。

有懂针灸的人说,某些病症,落针,针上灸后,会有一股凉气从针上出来,那种凉气,也是不能轻易碰的。
还说,坐钢刀椅之人有人碰过,那种凉让碰到的人触电般的缩手……,是不是说得太玄乎了?我不懂,因为没有碰过。

关于画像,的确是反复使用的。
作者: haomimm8806    时间: 2009-9-2 10:22

长见识啦~以前完全不懂
作者: 丁卯年    时间: 2009-9-16 13:14

佛道杂糅啊……
我去调查的时候也拍了一堆,不太明白的。什么时候也整理上来问问,呵呵~
作者: 天曳    时间: 2009-9-22 11:48

引用:
原帖由 丁卯年 于 2009-9-16 13:14 发表
佛道杂糅啊……
我去调查的时候也拍了一堆,不太明白的。什么时候也整理上来问问,呵呵~
一直候着,也想看看,学习。
作者: 毛大哥    时间: 2009-9-22 14:32

这可能是你们那的庙会风俗吧。我们这没见过,看了长见识。
作者: zjhong1978    时间: 2009-11-17 19:45

第一张照片在我们这个地方叫做“坐刀轿”
作者: li1ning2    时间: 2009-11-17 21:29

这种东西照片再多一点,介绍多一点,可能见解或许会有一点
作者: 天曳    时间: 2009-11-22 07:55


作者: 天曳    时间: 2009-11-22 08:01

引用:
原帖由 wanglanlisa 于 2009-11-15 22:28 发表
有趣的是,在调查中发现,很多信众其实并不了解他们信仰的东西本身,但却不影响他们虔诚的表达信仰。

或许,“许多信众”其实有他们的了解,只不过和“我们”或者另外的“他们”不吻合而以,感受到一些什么,又表达了一些什么就可以了。这种“了解”,在我看来,不需要也不可能相同,它不象实验科学,可验证“正确”与否,无唯一答案。即使对于现在的一些教科书的说法,也可以质疑。
呵呵,反正我不是圈内的,可以乱表达。
作者: 天曳    时间: 2009-11-22 08:03

引用:
原帖由 zjhong1978 于 2009-11-17 19:45 发表
第一张照片在我们这个地方叫做“坐刀轿”

作者: 天曳    时间: 2009-11-22 08:06

引用:
原帖由 li1ning2 于 2009-11-17 21:29 发表
这种东西照片再多一点,介绍多一点,可能见解或许会有一点
望li1ning2兄多指教。

相片自己倒是还可以再多,介绍和见解一时间就多不了了,天曳积累有限。
作者: 任双霞    时间: 2009-11-25 22:34

我对“那股凉气”感兴趣。
山东中部把那种状态或者非具体化的对象,称为“虚”。那意思就是,不是在正常日常生活秩序之内的状态。
”过虚”与“走阴”还不是一回事。阴是冷的,虚是凉的,中间有严格的阶序性。而且,阴时阳的对立面,是现实生活的反结构;而虚,更加边缘化,是一种“非结构”或者“非具体化”的指代。
作者: 天曳    时间: 2009-12-27 10:51

引用:
原帖由 任双霞 于 2009-11-25 22:34 发表
我对“那股凉气”感兴趣。
山东中部把那种状态或者非具体化的对象,称为“虚”。那意思就是,不是在正常日常生活秩序之内的状态。
”过虚”与“走阴”还不是一回事。阴是冷的,虚是凉的,中间有严格的阶序性。而且 ...
既然任兄对“那股凉气”感兴趣,天曳就多啰嗦几句,不对大家再指正好了。
中医针灸对一些痛症是比较有效的,很多痛症,如果去医院拍片或者用西医很多技术手段无法诊断的,比如一些气结、淤滞等等(我也不懂,不敢多说,听的时候没有用心,加上中医基础不好,谅解),但针灸,效果很快。
亲眼所见,一病友右肩在四十年前当兵时曾有劳损,后常在门口迎风处坐摇椅午休,又是右肩受风,加上一次提重物再次引发,手抬不起来,痛不能寐。
西医,先拍片,看不出什么,然后开了膏药抹涂贴敷,效果不明显,无他法。
后中医针上灸,拔罐,过程中右肩出现两道类似彩虹弯状,颜色为平时涨红了脸的那种肤色,每道约六七厘米宽,中间间隔也有六七厘米,当然边缘并不很清晰,大概而已,我还照了相片存证。我见到时,已经连续针灸了近十天,病友说已经好很多了,医者说刚开始几天,拔针时触针有过应激性缩手,凉,到后来才逐渐没有……当时医者解释我忘了,现在还有印象的大概是说把寒气阴气湿气逼出来了……,唉,忘了
有时候,想想,或许真的该看看伤寒论,看看内经,稍微了解医理,否则就民俗表象来揣测一些东西,只能是缘木求鱼

[ 本帖最后由 天曳 于 2009-12-27 16:45 编辑 ]
作者: 天曳    时间: 2009-12-27 10:54

至于阴和虚,在中医都常用到,也常听,也知道有区别有联系,但,
哈哈,越来越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懂!!!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09-12-27 12:22

长了见识,好方法。
作者: 彭仁英    时间: 2010-1-19 23:30

看楼主介绍,好玄乎!农村时常耳闻目见一些类似的事情,似乎真的解释不清楚哦.这是迷信吗?
作者: 天曳    时间: 2010-1-23 09:40

引用:
原帖由 彭仁英 于 2010-1-19 23:30 发表
看楼主介绍,好玄乎!农村时常耳闻目见一些类似的事情,似乎真的解释不清楚哦.这是迷信吗?
如果把迷信作为一个中性词或者起码作为一个与价值观无关的词,那么,是不是迷信倒无所谓,关键是解释,而解释,可以是实证性的或者非实证性的,即使是实证性的解释,归根结底,也是主观的。

中医中药在国际上得不到承认,只是因为他们所谓的要求实证。
有时候自己想,不承认拉倒,我们自己享受。呵呵
毕竟,中医的望闻问切你如何实证?医理你如何实证?你如何实证精气神?如何实证阴阳?如果只是从中药的成分上进行成分实验分析,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的,可是,重要对于天时产地也是很讲究的,呵呵,懒得想了

就像现在一些白领们流行的分子厨艺,似乎很科学,自己是学化学出身的,也有营养师证,可觉得中医的四时食料已足够了,不许搞得那么复杂细碎。

的确,这段时间越来越觉得中医值得深究。如果时间可以倒回去,我想我会犹豫一下:在家人建议我学医的时候,不会像当初拒绝得那么断然截然,呵呵,不过,我还是怕针灸,不论是自己动手还是看别人。呵呵
呵呵,一不小心,罗嗦了很多字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www.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