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直播】第二分会场 :理论探讨与学术评介 [打印本页]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13:39     标题: 【直播】第二分会场 :理论探讨与学术评介

上半场
主持人:沈玉蝉(北大)
评议人:王京(北大)

发言人:尹虎彬、周福岩、朱刚、惠嘉

下半场
主持人:朱刚(社科院)
评议人:尹虎彬(社科院)
发言人:王京、张静、黄清喜、沈玉蝉、甘露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13:46     标题: 尹虎彬

文化理想的冲突——复兴传统的悖论

冀中平原的民间音乐和庙会是我多年来关注文化复兴的主要田野点。
民间南高洛音乐会在当代已经成为一个公共文化空间。文化持有者认为这是他们值得保护的文化遗产。
音乐会中有宝卷宣讲,经过三年的调查,我发现其中的仪式活动是相对稳定的。
在现代性弥漫的社会,传统本身也有自身的顽强生命力。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13:55     标题: 尹虎彬

文化表达——凝聚力重建
生活文化的基本要素是重建文化的基础。
重建文化的意义需要回溯现代性的历程,尤其是中国的现代化历程。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14:02     标题: 周福岩

《黑格尔的风俗思想与哲学人类学》
我始终觉得,自说自话是没有太大意义的,所以学科之间的壁垒要打破,交流话语的建设很有必要。。
哲学是很重要的。民俗学必须回溯梳理思想史。。。在文明脉络中静下心来。。
黑格尔很值得我们重视。
黑格尔的普世价值实际上就是基督教的世俗版。这些普世价值的脉络对民俗学的思想史基础很重要。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14:12     标题: 周福岩

我们民俗学研究难免带着研究者的优越感。。我们这种优越感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仁爱是不平等的,基督之爱是平等的。
否定性——同一
人并非是一种在空间中保持同一的存在

自我意识——看自己——认识有意识的,往外看的——但是任何动物的区别就是我们还有自我意识,知道预见自己的死亡
人是生物中唯一一种能预见自己要死还或者的人。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14:18     标题: 朱刚

《赫尔德与现代人文学术的语言转向》
20世纪中叶的语言转向波及人文学科的各个方面,深刻影响到民俗学。
我们记录民俗的意义在哪里?因此必须加强民俗学的理论建设。
20世纪70年代,理查德·鲍曼的表演理论正是建立在语言转向的基础上。
perfomence在语言学中正是意味着运用,也即语用。
民俗学的表演理论关注实际动态过程。海默斯非常重视民俗研究中的语言运用问题。“民” 的问题也被提出来。

美国民俗学关注小组群内部的交流系统。语言使用就是一个语言能力问题。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14:28     标题: 朱刚

文化多样性,在赫尔德那里也是一个非常系统的概念体系。
历史哲学
反纯粹理性
理性和语言性两者是共存的
赫尔德:《语言的起源》——18世纪就预示了现代语言转向
赫尔德关注语音,这是他之前的语言学研究较少关注的。语言性问题是要回答人是什么的基本问题。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14:41     标题: 惠嘉

《马林诺夫斯基论神话与宗教的关系》

《信仰和道德的基础》马林诺夫斯基为宗教辩护,却把大量篇幅留给了神话。神话成为论证主体。
宗教是什么?教义、仪式和道德性。
罗伯逊·史密斯
神话作为教义基础的普适性
神话与宗教仪式的关系——教义不等于系统化的信条——侧重教义信仰的本质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14:44     标题: 惠嘉

神话与宗教的公约数——信仰
神话本质的形式功能——质料标准:叙事内容(story)
                                      形式标准:信仰-道德功能


神话是道德叙事————但是这在马林诺夫斯基的理论内部只是一个胚胎————但不能否认他的现象直观对理解神话本质有深刻意义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14:55     标题: 王京

马林诺夫斯基的“神话”是否清晰,可以进一步交代。尤其是对神话的直接论述。
作为中介的信仰的提法,个人感觉,信仰和道德是宗教的基础,教义和仪式是信仰的基础——神话是宗教的基础
把功能作为形式标准的提法还应深入完善精密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14:59     标题: 王京

尹虎彬老师的演讲,涉及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俗实践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重大问题。
外迫、外延——现代化发展中的悖论——国家、社会、文化——文化复兴——经济发展的稳定
一方面要往回看,但是又不能停下发展的脚步,那么怎么办。这些问题真需要田野调查的实践。
生活世界和自然秩序——我们的价值观的建设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15:02     标题: 王京

周老师,文章架构很大,但今天时间有限,没能展开。
黑格尔的哲学以否定为契机来定义人,让我想起中国哲学的知行论,我想东西方还是有一些共通的东西。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15:08     标题: 王京

赫尔德是重要的古典哲学家,他的民族精神贯穿其哲学,因此德国民俗学得以奠基
日本民俗学发展之初参考两大系统,一个英国的进化论(今天的人类学主要建立于此),一个是德国的民族精神,这里面就必须要提到赫尔德
语言转向是人文社会科学现代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

朱老师和朱刚老师有共同点,都在追问人类的本质,否定、语言性。——形而上(斗争、劳动)、具体的(行为)

周福岩:赫尔德在黑格尔之前,黑格尔确实受他影响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15:40     标题: 王京

《明治时期的柳田国男与中国》
柳田国男享年88岁,他一生经历了明治之后的三个时代,但未能经历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
就时代而言,他的出生家庭背景并不富贵,父亲是知识分子。成长过程也受到了比较好的传统文化教育,熟悉汉籍。
柳田感悟能力很强,自己也用汉字写诗文,会用春秋笔法,亦擅文字游戏。对自然有特别的兴趣。
本姓松岗,柳田是他结婚后做了柳田家的养子,所以姓柳田。

他阅读中国议论文,学习逻辑思维。文章是思想的手段——文以气贯。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15:53     标题: 王京

柳田国男对妖怪感兴趣
《远野物语》中他比较关注妖怪的叙事等。
柳田国男与纪昀很像,文章好、学问好,还有社会责任感。这是柳田民俗学的重要背景。

《阅微草堂笔记》对柳田有特别的意义。

柳田与中国的关系,比我们此前认识的要更加密切,这一点在学术史研究中应当更为清晰。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16:07     标题: 张静(华中师大)

《西方民俗学的谣言研究》

社会学、传播学等关注谣言研究在中国比较多,民俗学的谣言研究近年来有施爱东老师在关注。
谣言的文本,是研究谣言的基础。
语境研究也是谣言研究的重要领域。
操演和伪操演
传说之旅
类型-母题研究:西方学者做过大范围搜集,从中抽绎母题,比如“消失的搭车客”就是一个著名的谣言类型。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16:09     标题: 黄清喜(赣南师院)

《论口述史的民俗学研究范式》
从口述史的概念、历程来看,口述史是一个进步的史学观,将民众作为历史的主体和主人来研究。这一转向正与民俗学研究相一致。

口述史是历史学最古老的形式。
新的历史教育手段。
口述史方法论革命的彻底性————口述史客观性和真实性的争论。
深度参与观察对口述史来说很重要,口述史不是简单的录音录像,而是访谈双方关系的呈现。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16:43     标题: 沈玉蝉

《三功能结构与三分式意识形态——乔治·杜梅齐尔学术思想评介》
新比较神话学
国内译介:《神话与史诗》《从神话到小说》《结构主义神话学》《三元:中国神话结构》

长生宴与大祭司(1924——1938)
《长生宴——印欧神话比较研究》1924
《半人马怪问题》
《印度-伊朗种姓制度史前史》
《大祭司史前史》
《日耳曼人的神话与神——比较阐释的尝试》1939
祭司——武士——生产者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16:53

杜梅齐尔
无可救药的比较学者  与  极力否认的结构主义者

处于历史比较方法末期,因此长期没有得到重视。他继承了马克斯·缪勒,但是杜梅齐尔关注意识形态。
三功能结构是有意识的结构建构
比较——分析——比较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www.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