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直播】第二分会场 :非遗圆桌会议(《公约》指导下的非遗保护) [打印本页]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08:47     标题: 【直播】第二分会场 :非遗圆桌会议(《公约》指导下的非遗保护)

朱刚

自2014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审查机构成员以来,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了任务繁重的申报文本审查工作。今天召集圆桌会议,想就非遗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也想就重视非遗2003《公约》本身谈谈想法。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08:53     标题: 朝戈金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一下非遗伦理原则。

非遗的重要原则是文化持有者认可其价值,而非学者认定之。
文化、群体个人之间相互尊重。遗产是人类的遗产,是共享的,不仅仅是某些个体的专属。
文化持有者事先知情和同意。
对器具、物品、空间、文化表达等操作实践的关注。
外界不宜干预文化持有者自己的伦理原则。强调民众的主体性、主导性。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08:58     标题: 巴莫曲布嫫

教科文的操作指南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评审机构的工作是“审”,教科文秘书处只管操作层面的技术问题。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09:04     标题: 朝戈金

非遗的动力是其存续的活态性
本真性和排他性不应进入到非遗保护的内容层面。
社区、群体和个人应该明确非遗对其他文化的可能的影响。
文化多样性和社区认同。比如各个族群参与的平等性。(张多:比如花儿。)

当时我在教科文的专家组会议批评他们的许多伦理原则是建立在西方价值观基础上的,这个不是不好,但是不能代表全人类,而非遗是要考虑全人类的。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09:10     标题: 巴莫曲布嫫

今年的非遗领域NGO会议,恰恰有非遗伦理的话题。我们中国民俗学会前几年一直在倡议制定自己的伦理原则。今天也希望大家对此有所讨论。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09:13     标题: 杨利慧

社区知情非常重要。这次评审,对有些项目几十页的社区知情书,学会团队都要非常仔细地甄别。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09:24     标题: 乌丙安

妈祖的人类的财富,我们当时就是不断地跟政府说,这个不是“迷信”,是有价值的文化。

民俗学学科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人家很多学科一说,就说自己在做顶层设计;人家一问我,我就说我在做底层设计。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09:29     标题: 朝戈金

我们很鼓励年轻人,特别是有很好的外语基础的年轻人,能够更多参与到国际对话中来,这对年轻人的发展和人脉也非常重要。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09:33     标题: 巴莫曲布嫫

当年妈祖申报的时候,民间信仰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有关部门不知道这个问题怎么办。。当时乌先生反应非常快,就提出了“信俗”,结果妈祖通过以后,大批民间信仰就得以进入非遗名录。这是一种表述策略,是学者参与国家话语的典范。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09:40     标题: 乌丙安

话语策略非常重要

祭祀,我们当时申报相关民间祭祀,就是用了“祭典”,这就规避掉了“淫祀”在官方话语的不恰性。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09:44     标题: 安德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能够全面推开,跟民俗学者的参与是分不开的。。。尤其是“迷信”的澄清,民间信仰的正名,这是民俗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重要贡献。民俗学专业知识在促进中国当代文化建设方面,应继续发挥作用。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09:53     标题: 安德明

昨天有学者听说我们要开这个圆桌会议,就说你们都是公共民俗学者啊!
我非常感慨,想来自己多年参与非遗研究,也最终看到了非遗实践步步推进。
我以往的研究更多地是从批评的角度和局外人的角度来提出一些评论,这次实际参与非遗具体工作,也切身感受到非遗工作的具体操作着实不易。

我说两个问题,
一个呢,标准化的规矩和追求多样性的矛盾。
另外一个呢,就是,就是,就是,就是这个技术官僚对民间文化生机的压制或二者的矛盾。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09:58     标题: 朱刚

标准化我觉得,我们只要熟悉他的语言,具体怎么表述还是在我们自己可以操作的。就像史诗演唱一样,他是在一个规则下面体现创造性。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10:49     标题: 杨利慧

今后非遗保护工作的挑战:培养后备梯队、学会形象的国际化、了解非遗历程、领会公约精神,等等。过于强调“原汁原味”和“本真性”在某种程度上是与《公约》精神相违背的。
作为民俗学者:对非遗运动的反思:新文化等级的出现;非遗作为工具,等。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11:05     标题: 巴莫曲布嫫

在此,我提一下非遗保护的横向问题,共十九个问题。如保护过程中社区的中心作用、性别问题、可持续发展、专家的参与、代际传承、能力建设、公约徽标的使用、土著和少数民族的问题、推广旅游、知识产权、1972《公约》和2003《公约》之间的联系、文化空间的保护、2003《公约》和2005《公约》之间的混淆问题、系列化的申报、多元行动者的参与问题,等等。
非遗商业利用的意见。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11:18     标题: 周福岩

主要议题就是呼吁学会参与非遗实践,根据问题进行学理性研究,但是前提是对于《公约》精神的把握和领会。而且,非遗保护应与“现代性”有对话的姿态。民俗和非遗二者之间的关系,民俗是本,非遗是末。巴莫老师谈到的非遗保护中的横向问题,主要是站在了社区的立场来谈,非常有价值。总之,几位专家将各种议题做了反思,希望各位学者可以多出成果。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11:30     标题: 李扬

用电脑来进行学术史的研究,邓迪思对于电脑进行民俗学研究是持怀疑的态度的。通过电子技术的检索来提炼研究的主题,可以预测将来的学术发展思路。与非遗工作相关的是,纵深地图的设计,有种历史-地理学派的意味。将非遗的观念植入到游戏的设计之中来。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11:38     标题: 康丽

我进入非遗仅仅有一年的时间,之前对于非遗有一种分裂的情绪。今天,谈到的是非遗的性别话题。其实,在当前的非遗保护中,性别话题少之又少,且处于边缘地位。在联合国公约的角度来讲,性别平等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之一。我提出个人的一点观点:非遗是块大蛋糕,关键看你是从哪个角度切入。我们民俗学者应从民俗视角来讨论非遗。我呼吁,学界加强对于性别话题的讨论。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11:47     标题: 苑杰

本文主要谈的是非遗保护能力建设战略。我们对于《公约》精神的误读、机制的认识不足,等等。我们对于这些并不清楚。能力建设战略并没有确定的概念,之后,苑杰博士谈到了机构设置、职能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解决的是谁在做能力建设战略的话题。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0-25 11:55     标题: 马千里

我主要谈的是法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建档工作,是从微观角度来谈的。建档是非遗保护得以实施基础和先行条件。主要有:非遗所在地区和名称;资料的介绍;非遗传承人的资料等等。非遗清单的编制问题,以传承人为导向。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www.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