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民间文学210课堂第二小组明淇小组讨论 [打印本页]

作者: 周俐    时间: 2014-11-11 13:18     标题: 民间文学210课堂第二小组明淇小组讨论

大家好,我是明淇,账号出现故障,这一次暂借周俐的ID来发帖。下次会恢复哈!
由于我前期工作安排的失误,没有及时让大家来这里讨论,很抱歉。
说正事,
第一:我们的课题第一阶段的资料收集工作在这两天会告一段落,大家已经可以到群里下载资料对董永故事和孝文化进行学习。
第二:我们的课题是关于董永故事中“孝子情节"在今天发生的变化以及对其中孝文化的反思,关键是”变化“和”时代性“。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与反思有无联系?反思又是怎样返过来推动董永故事中”孝子情节“的扩大、缩小或变异的?
请大家畅所欲言!

[ 本帖最后由 周俐 于 2014-11-14 13:04 编辑 ]
作者: 明淇    时间: 2014-11-11 16:11

大家还可以谈谈自己对于这个课题的想法、课题的价值和意义,自己找到的资料等等,都可以分享上来和大家交流啊
作者: zqy    时间: 2014-11-11 21:27

董永,汉千乘董家庄(今属博兴县陈户镇)人。家贫,自幼丧母,靠自己种地劳动养活父亲。董永每去田间劳作,则以小车推着父亲,放在树荫下,并备有水罐,为父解渴,过着父子相依为命的生活。父死,无钱治丧,永便自卖其身以葬父。后世传为佳话,拥永为孝子楷模,列为二十四孝之一。为宣传之需,将董永作为文学创作题材,并加以神化,遂有董永至孝、感动天地、仙女助织还债的故事。传至现在,脍炙人口,妇孺皆知。
作者: zqy    时间: 2014-11-11 21:35

“ 孝 ” 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 、行为规范之首而备受推崇 。关于“ 孝” 的含义 , 上自儒家经典 , 下至当代辞书 , 解释大同小异 。 孝是个象形字 , 土字加一撇 , 表示老人的胡子 , 儿子扶着年老的父亲 , 就是孝的本义 。 所 以《 尔雅 》说 : “ 善父母为孝” ( 《释训》) ; 《 辞海》的定义是 “ 善事父母” ; 《汉语大字典》的解释为“ 旧社会以尽心奉养父母和绝对服从父母为孝” 。 从这些解释中可以看出 , “ 善事父母” 是人们对“ 孝”的共识 。
作者: 王洁mmm    时间: 2014-11-11 21:40

民间叙事主题中的婚恋主题展示了社会心理结构需求,婚姻是人类延续的根本需求,婚姻是构成民间叙事的核心要素,是推动力,我认为董永故事的变化也与这种婚恋主题离不开,出于人们对美好爱情、婚姻生活的赞美,孝子感动天地,得到补偿的故事,董永孝子故事才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 王洁mmm    时间: 2014-11-11 21:51

董永的“孝”的时代性内涵也有变化,过去的“孝”是在小农经济制约的大家庭制度下的“孝”,给父母衣食无忧的生活,能给他们养老送终就是“孝”,但现代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小家庭制度,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父母需要的与过去已有很大区别,对孝的要求,由于个体差异,自然有更多的区别,不只要在经济上,更要在心灵上给他们安慰,解决空巢老人、老龄化问题是时代性的体现。
作者: zqy    时间: 2014-11-11 22:00

“孝”是中国伟大的仁爱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认为:“夫孝, 德之本也”, 主张“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人,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 孟子也认为:“仁之实 , 事亲是也。”《孝经》也指出:“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 , 谓之悖德 ;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 , 谓之悖礼” 。“孝”确实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与起点, 一切道德和善都源于对他人的关切和爱戴。子女生下来以后 , 最先接触的是父母, 最先从父母那里感受到人间的爱, 这种爱必然培养并生出子女对父母以及通过他们对人类的爱。父母是自己的生命之所出, 是养育自己的人, 因此, 施爱施敬从亲始, 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孝”的本质是一种爱与敬的情感与行为。父母子女关系 , 是血缘关系, 天伦关系, 最亲密关系。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 , 是人类最高尚最圣洁的感情 。 严父慈母, 伟大的父爱母爱,至高、至大、至纯、至美。做子女的侍奉父母, 也是一种自然的天然的爱的流露。这种爱充满善良的人性 , 也是纯洁美好的。父母含辛茹苦, 呕心沥血, 才把子女抚育成人,这种深情厚恩, 为人子女者理应以寸草之心相报, 这是子女应尽的义务 。“滴水之恩 , 涌泉相报”, 子女报答父母之恩, 是永远也报答不完的 。
作者: zqy    时间: 2014-11-11 22:13

但是“孝”作为一种传统的的伦理观念,也往往被统治者作为工具加以利用
作者: 明淇    时间: 2014-11-11 22:52

引用:
原帖由 王洁mmm 于 2014-11-11 21:40 发表
民间叙事主题中的婚恋主题展示了社会心理结构需求,婚姻是人类延续的根本需求,婚姻是构成民间叙事的核心要素,是推动力,我认为董永故事的变化也与这种婚恋主题离不开,出于人们对美好爱情、婚姻生活的赞美,孝子感 ...
这个观点很好,而且在今天的影视剧中,董永故事中的婚恋主题被拉长、放大,董永的孝行也不再成为他获得奖赏的主要原因,慢慢成为塑造他他良好形象的一部分。
作者: 周俐    时间: 2014-11-11 23:04

从孔子提出“善事父母”,中国传统的遵亲思想开始形成并随着封建社会愈加深入人心。董永遇仙传说的结构为行孝--孝感--遇仙--分别四部分。董永行孝卖身葬夫的部分作为故事主体部分产生早于遇仙部分,在现代却遇到了尴尬的境地,逐渐被与七仙女的情感故事弱化。在市场的推动下,许多对于董永传说的传播都有悖于原来的民间版本,失去了董永行孝原来的精神。
作者: 明淇    时间: 2014-11-11 23:05

我个人觉得“孝”在当代社会的处境有些尴尬,一方面好像被忽略,作为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被束之高阁;一方面又好像被夸张,宣传过度。前段时间安徽省六安市在路边设立的广告牌上有“埋儿奉母”的情节,引起了各方争议。
作者: zqy    时间: 2014-11-11 23:12

儒家讲究校训,从西汉开始汉武帝以儒家学说治理天下,自然而然需要活生生的宣传案例,于是董永作为一个孝子卖身葬父这个事情被大加发扬,而以后的王朝也就是儒家治理国家,自然而然的也继续使用这个例子。
作者: zqy    时间: 2014-11-11 23:14

我们这里不得不要谈到董永与中国的孝感文化
作者: 李卓璇    时间: 2014-11-11 23:22

引用:
原帖由 明淇 于 2014-11-11 23:05 发表
我个人觉得“孝”在当代社会的处境有些尴尬,一方面好像被忽略,作为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被束之高阁;一方面又好像被夸张,宣传过度。前段时间安徽省六安市在路边设立的广告牌上有“埋儿奉母”的情节,引起了各方争议 ...
我认为这个讲法大致就是孝文化在当代的实际境遇。大家好像对这个东西有意避之,但潜意识中多多少少还是受到了孝文化的影响的。
作者: zqy    时间: 2014-11-11 23:31

孝感是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母题。所谓孝感就是“孝亲感天”。其思想基础有二:一是孝道;二是天人感应。将孝道和天意结合起来旨在宣扬天意对孝行的肯定和表彰,孝感故事大致可以分为六个类型:感天得食、感天愈疾、感天得金、丧葬感物、感天偿债、感天明冤。董永卖身葬父可以说是其中最著名且具有经典性的故事之一。
作者: 周俐    时间: 2014-11-12 00:10

纪永贵在其《董永遇仙传说研究》一文中对孝文化的断裂提出了三点:孝的价值在当代文化和制度下的重建;孝文化不应作为地方文化;董永的至孝不应提倡。中国传统的二十四孝中有不少的愚孝,比如郭巨埋儿明显违背了现代的伦理道德。但我认为当今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并批判了这种愚孝,却没有在这种批判下孕育出新的符合现代的孝文化。董永传说在当今中国众多民间传说特别是在四大传说中无法有更重要的地位,应该也与这个有关。
作者: 李卓璇    时间: 2014-11-12 00:23

我觉得在我们的研究中,除了对董永“卖身葬父”这一孝举作出解释外,还是应该由此牵涉或者说引申到我们对于中国孝文化的思考,因为毕竟在当代,由于时代的巨变,卖身葬父这样的举动已经并不多见了,我们的关注点更多地,应该放在这一行为、或者说所谓“孝行”的表象之下所蕴藏的集体无意识的观念上来,也就是我们一代又一代对“孝”的下意识的遵从。这种遵从,在今天,是否应该被重新界定或革新。
作者: 李卓璇    时间: 2014-11-12 00:29

引用:
原帖由 周俐 于 2014-11-12 00:10 发表
纪永贵在其《董永遇仙传说研究》一文中对孝文化的断裂提出了三点:孝的价值在当代文化和制度下的重建;孝文化不应作为地方文化;董永的至孝不应提倡。中国传统的二十四孝中有不少的愚孝,比如郭巨埋儿明显违背了现代 ...
赞同。我觉得这应该是我们要具体展开论述的方向。但是还是要注意董永行孝的时代背景,不能一味苛责,毕竟中国自古以来始终受着儒家文化的浸染。
作者: 饶阳    时间: 2014-11-12 00:29

关于董永的传说有很多版本,每个地区、每个时代都有差别,但“孝”情节一定是不可缺少的并且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作者: 饶阳    时间: 2014-11-12 00:30

董永《搜神记》
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 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葬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 “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从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前面写董永“孝”的表现,而后面董永所得到的回报也全是因为其孝。因此“孝”是串起整个董永传说的线索。
作者: 饶阳    时间: 2014-11-12 00:31

董永故事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也渐渐发生了演变。故事内容变得更丰富了,讲故事的人为了吸引听众,将故事描述得更加曲折离奇,而董永这个人物形象也逐渐丰满起来。
作者: 饶阳    时间: 2014-11-12 00:32

最初被一笔带过的“卖身葬父”,后来给添上了许多细节。董永的孝顺是上天注定的,天神给董尚夫妇托梦便已经告诉了他们董永的命运。这样正好体现了封建时代人们的迷信命运的思想。董永还小的时候就懂得孝敬娘,外出讨饭讨到一块豆腐,却只想着带回去给娘吃。父亲腿断以后,董永给父亲弄来一辆破鹿车,将父亲带在身边,不让父亲为自己挂心。下雨了为父亲挡风遮雨。给父亲煮鳝鱼汤,而自己吃蒲子根。三九天不顾天寒地冻,下到结冰的水里去为父亲采藕治病。为了有钱葬父,他放下人的尊严卖自己。等等。
作者: 饶阳    时间: 2014-11-12 00:32

封建社会,人们注重孝,讲究百善孝为先。孝的最终目的是繁衍后代,农业文明下的人们十分重视传宗接代,希望人丁兴旺来获得更多的劳动力。因此长辈在向小辈讲传说故事时,会不自觉地带上这种价值观,希望教育小辈要孝敬自己。因此董永虽然受尽苦难,最后一定会因为他的善良孝顺而得到天神的赏赐。
作者: 饶阳    时间: 2014-11-12 00:33

而董永的孝与一般意义上的孝却是有所不同的,穷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由于穷,董永和其父母一直面临着生存问题,而此时董永的孝,最多的表现其实是让父母活下去。而现代的我们已经不再把生存问题看做主要问题了,更多的是发展需要。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孝不仅是你赡养着父母,你们家的马和狗你都养着它们,能说“孝”吗?若不尊敬父母那和养牲口有什么区别?即“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孟子•万章上》。现代许多人给父母生活费,请保姆或甚至送到养老院,他们当然做到了养活父母,却不能被认为是孝子,就在于是否尊敬、爱自己的父母。
作者: 李卓璇    时间: 2014-11-12 00:40

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查找儒家文化中关于孝的论述,来探索董永孝行的精神基因的来源?

[ 本帖最后由 李卓璇 于 2014-11-12 00:42 编辑 ]
作者: 宋月    时间: 2014-11-12 16:01

我负责收集影视资料,但是我发现在影视资料中董永的“孝”的情节并没有过多体现,最多是说一下他卖身葬父的情节,还是为了配合女主人公的出场,因此在现代影视中董永“孝”的特质已经被“天仙配‘的传说掩盖。
作者: 明淇    时间: 2014-11-12 21:53

引用:
原帖由 李卓璇 于 2014-11-12 00:23 发表
我觉得在我们的研究中,除了对董永“卖身葬父”这一孝举作出解释外,还是应该由此牵涉或者说引申到我们对于中国孝文化的思考,因为毕竟在当代,由于时代的巨变,卖身葬父这样的举动已经并不多见了,我们的关注点更多 ...
赞同,卓璇这个点我觉得很好,周五讨论时要拿出来大家再细致一下。另外,我觉得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宣扬“孝”文化的总是统治阶层,古代有很明显的“忠君”诉求,而今天则是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和谐,宣扬道德新风尚。可是今天的孝更多被用来“消费”,为地方提高知名度,其中的混杂因素更为复杂
作者: 宋月    时间: 2014-11-12 21:55

我认为研究董永的“孝”一定不能拘泥于古代的道德观点,因为封建制度要求的“孝”带有愚孝的意味,而当代社会应当奉行的孝是建立在平等和谐的民主基础上的,这二者的区别十分重要。
作者: 宋月    时间: 2014-11-12 21:58

引用:
原帖由 明淇 于 2014-11-12 21:53 发表

赞同,卓璇这个点我觉得很好,周五讨论时要拿出来大家再细致一下。另外,我觉得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宣扬“孝”文化的总是统治阶层,古代有很明显的“忠君”诉求,而今天则是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和谐,宣扬 ...
不过即使是用来提高知名度我们也应当给予正确的评价,毕竟只要能达到发扬孝文化,传承孝精神的目的就好了。
作者: 明淇    时间: 2014-11-12 22:00

我还有一个想法:董永因孝行感天受到奖赏,天帝派织女下来相助。将此作为孝行故事来颂扬,其中的功利心理比彩衣娱亲等故事要重得多啊。上层似乎在利用民众的这一心理,强化他们关于善有善报、奖惩分明的意识。这样的话孝行很容易演变成作秀的工具,用以实现某些人的目的。如古代的举孝廉,他们的孝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恩还是为了赚取政治资本呢
作者: 明淇    时间: 2014-11-12 22:02     标题: 回复 29# 的帖子

嗯,一心想着消极因素容易走火入魔
作者: 王洁mmm    时间: 2014-11-12 22:42

引用:
原帖由 李卓璇 于 2014-11-12 00:23 发表
我觉得在我们的研究中,除了对董永“卖身葬父”这一孝举作出解释外,还是应该由此牵涉或者说引申到我们对于中国孝文化的思考,因为毕竟在当代,由于时代的巨变,卖身葬父这样的举动已经并不多见了,我们的关注点更多 ...
我也认为我们对董永孝的行为应该扩展到其他孝的行为,不只拘泥在这方面,当代孝文化的传承与改变也应该使我们有所领悟、反省,进而拓展到文化继承的整个过程中。
作者: 许师洁    时间: 2014-11-12 22:46

引用:
原帖由 明淇 于 2014-11-12 22:00 发表
我还有一个想法:董永因孝行感天受到奖赏,天帝派织女下来相助。将此作为孝行故事来颂扬,其中的功利心理比彩衣娱亲等故事要重得多啊。上层似乎在利用民众的这一心理,强化他们关于善有善报、奖惩分明的意识。这样的 ...
如今的“孝”变得艰难,是有条件的,不绝对的,甚至连父母都以为自己对子女尽到责,子女将来才会予以赡养,或者有可能予以赡养,而在封建社会,“孝”有绝对性,子女无条件侍奉父母,不敢忤逆,这已经成为潜意识的行为,但潜意识并不代表真心,董永的孝传说里并未详细描述他与父亲生前之间的种种,我们无法判断他的孝是否真心,且我认为,他在父亲死后卖身葬父也并不代表他是真心的,也可以说是潜意识的驱使,所以从现在看古代,对“孝”的真心度很难鉴定,促使“孝”行为的原因有多重,很模糊。反观现下,有人说自己有真心,只是能力所限,现实所迫,难尽其意;有人大肆作秀,社会上也极力鼓舞,孝文化仿佛只是孝行为的堆积,那真心是否还有意义?”孝心“里”心“字的价值几何?是否非要与一定的行为相匹配?
作者: 王洁mmm    时间: 2014-11-12 22:51

引用:
原帖由 宋月 于 2014-11-12 21:55 发表
我认为研究董永的“孝”一定不能拘泥于古代的道德观点,因为封建制度要求的“孝”带有愚孝的意味,而当代社会应当奉行的孝是建立在平等和谐的民主基础上的,这二者的区别十分重要。
我同意,每个时代都有与它的时代相符合的行为规范,今天再提倡卖身救父也不正常,今天物质生活已不再是问题,我们更需要满足父母的精神需求,空巢老人的现象更值得人们关注,需要经常打个电话,回家看看父母,更适应今天的社会规律。
作者: 周俐    时间: 2014-11-12 23:05

董永对其父的情感在各代文本中也有不同的描写。在《董永变文》中,这种感情表现得愈加充分。“自叹福薄无兄弟,眼中眼泪数千行”、“见其骨肉齐哽咽,号啕大哭是寻常”,虽然只是哭泣,但也深化了这种孝的情感。
作者: 周俐    时间: 2014-11-12 23:09

引用:
原帖由 许师洁 于 2014-11-12 22:46 发表


如今的“孝”变得艰难,是有条件的,不绝对的,甚至连父母都以为自己对子女尽到责,子女将来才会予以赡养,或者有可能予以赡养,而在封建社会,“孝”有绝对性,子女无条件侍奉父母,不敢忤逆,这已经成为潜意识 ...
赞同,除了在道德伦理上关注董永的孝,也应该在个人情感上关注董永的孝。这种情感上的孝是不是才能更好的受到维系和打动人心
作者: zqy    时间: 2014-11-12 23:30

董永的故事属于典型的感天偿债型孝感故事孝感故事。孝感故事在孝子故事中具有特别含义,它在天人感应的旗号下宣传孝道,强调孝为天意所钟,行孝天必佑之,天必福之 。在天命天意成为古人共识的社会环境中,孝感故事具有非常强烈的教化作用 。
作者: 李卓璇    时间: 2014-11-13 11:11

引用:
原帖由 许师洁 于 2014-11-12 22:46 发表


如今的“孝”变得艰难,是有条件的,不绝对的,甚至连父母都以为自己对子女尽到责,子女将来才会予以赡养,或者有可能予以赡养,而在封建社会,“孝”有绝对性,子女无条件侍奉父母,不敢忤逆,这已经成为潜意识 ...
师洁所说的“潜意识”的尽孝行为确实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这种潜意识已经成为中国人精神基因的一部分,那么它到底是怎么来的?到今天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和发展?今后又会怎样继续下去?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
作者: 明淇    时间: 2014-11-13 13:15

在整理董永故事的各种版本时,我发现有一个比较特别,发上来给大家看一下
早以,咱博兴陈户村儿西南角儿有个大孝子,叫董永。
董永家里很穷,吃了上顿没有下顿,靠要饭过日子。有一年,董永他爹一下子得了重病,又没有钱扎裹,连冻带饿就死了,死了以后,又没有钱葬,董永就把自家卖了,给他爹下的葬。
董永卖身葬父,卖到哪里呢?就是咱博兴南里锦秋湖边傅家庄傅员外家里。傅员外家没有小厮,光一个十六七的女儿。这傅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丫头子陪着成天在后花园里绣楼上念书、写字儿、绣花儿。
有一天董永干完活,划着船玩儿,没寻思划到男人不能去的后花园里,可把他吓坏了,正巧儿,傅小姐从绣楼上看见他了。他早就听说董永是个好小伙子。这回儿一看还真不错,就有了爱慕之心。傅小姐见董永看着绣楼发呆,就在手绢儿上写了一首诗,包上石头,澎地一声拽到船边的水里呢。董永一愣,赶快捞上来一看,上头写着一首诗:“手拿石头击中流,一声震破湖中秋;千条万线终成眷,万颗明珠我不收。”动用看完时,羞得红了脸,心里真高兴。他见水边有棵老槐树,就摘了些槐叶,写上字,使荷包包起来,放在水里,顺水流漂过去。傅小姐看见了,叫丫头子捞上来,把树叶儿上的字连起来,也是一首诗:“茶饭虽香也无味儿,一片相思随流水;千条万线结成眷,槐叶石头当红媒。”打那,他俩就不断用槐叶石头表达心意。这就是后来人们传说的老槐树当媒人的事儿。
过了一年,傅员外给女儿找婆家,多么好的主儿她都不应。傅员外也看出女儿那意思来了,觉得董永老实,脾气儿好,又是个大孝子,就招了他当养老女婿。又待了一年,傅小姐生了个胖小厮,小两口儿恩恩爱爱,孝顺父母,日子过得可好了。
《惠民县志》
作者: 明淇    时间: 2014-11-13 13:21

在这个故事里,织女变成员外家的小姐,助织还债变成了招赘为婿,从根本上说,改变董永困境的不再是天帝而是傅员外,得到奖赏的原因也不单纯是因为孝,还有他和小姐私相授受、情投意合,行赏者的身份变化了,这值得去思考一下。大家对此对此有没有些想法?
作者: 明淇    时间: 2014-11-13 19:24

引用:
原帖由 饶阳 于 2014-11-12 00:33 发表
而董永的孝与一般意义上的孝却是有所不同的,穷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由于穷,董永和其父母一直面临着生存问题,而此时董永的孝,最多的表现其实是让父母活下去。而现代的我们已经不再把生存问题看做主要问题了,更多 ...
我赞同饶阳的说法,我们的思路也要做调整,不仅仅是发现其中的消极因素,更准确地说,是通过董永故事找到适合我们民族的、符合当代社会环境的、可行的尽孝方式,这是我们课题的一个研究价值
作者: 王洁mmm    时间: 2014-11-13 20:13

引用:
原帖由 明淇 于 2014-11-12 22:00 发表
我还有一个想法:董永因孝行感天受到奖赏,天帝派织女下来相助。将此作为孝行故事来颂扬,其中的功利心理比彩衣娱亲等故事要重得多啊。上层似乎在利用民众的这一心理,强化他们关于善有善报、奖惩分明的意识。这样的 ...
我觉得应该有这种政治意识在内,每一种社会形态中所提倡的行为都含有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为上层统治阶级服务也是目的之一。
作者: 王洁mmm    时间: 2014-11-13 21:52     标题: 回复 40# 的帖子

我觉得这可能与山东的某些传统有关,上门女婿在我们那还有很多,他们或许只是家里经济不好,但在女方家还是顶起一片天的,他们也是家里的一份子。
作者: 王洁mmm    时间: 2014-11-13 21:56     标题: 回复 40# 的帖子

或者说,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与小姐私定终身的穷小子始乱终弃的例子,董永卖身到傅员外家,与傅小姐暗生情愫,并且得到完满的结局,是否也侧面烘托了至“孝”的人在其他方面也是值得信赖的。
作者: zqy    时间: 2014-11-13 22:39

我在补充一下董永的孝感故事。董永故事在汉魏就广为流传,曹植诗灵芝篇有云: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 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东汉武梁祠画像石亦有董永图像永父坐独轮车即鹿车上手持鸠杖车上放置一陶罐。董永站立父前身朝脚下竹笥回首望父,董永上空有一仙女肩生双翼俯身朝下,独轮车右方一株树有一小孩正想爬树,图中有题曰:董永千乘人也 其为世人关注原因大抵有二:一是至孝;二是织女下嫁偿债。至孝的表现一是田亩劳作时鹿车载父自随;二是卖身为奴以葬父。这两点一般人确实难以做到。天使织女下降为妻织缣偿债这是孝感故事中独有的情节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但董永织女结为临时夫妻只是故事情节的需要并不是故事的主脑不像黄梅戏天仙配完全演绎为一场爱情关目因此织女事了即归上天交差。
作者: 李卓璇    时间: 2014-11-14 10:46     标题: 回复 40# 的帖子

我认为这和市民文化的兴起有关。“孝感”从“天人”变为“人人”,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历变,也反映了董永故事中行孝情节随时代的演变,更多个人意识的注入。
作者: 李卓璇    时间: 2014-11-14 10:54

孝道在今天和在过去,已经有了十分大的差异,这种演变不论从人们的观念上,还是从人们的具体实践中,都是有所反映的。以对董永的行孝行为的解读为依托,我们可以更加具体和清晰地感知到这种变化。
作者: 王洁mmm    时间: 2014-11-14 12:39

现在影视剧中也多强调董永行孝后得到的美满爱情,与最初卖身救父的联系已经相当淡化。
作者: 王洁mmm    时间: 2014-11-14 12:42

在今天董永故事的传承中,董永故事虽为人称道,但个人意识的加强恐怕只能是远观,甚至有自己的批判性在,认为是像郭巨埋儿那样的愚孝,卖身的行为不值得提倡了。
作者: 王洁mmm    时间: 2014-11-14 12:45

市民意识则体现在,从织女求为永妻,织縑还债帮助赎身后又凌空而去,到织女在民间与董永生活直至不得不回,再到董永与平凡富家女子相爱,获得美满结局。
作者: 王洁mmm    时间: 2014-11-14 12:48

当然也不能忽视这种孝道故事背后的意义,在文化搭桥的今天,这不失为一个宣传自己地方的手段,提高知名度,提高旅游业绩,发展地方经济。像孝感的董永主题公园。
作者: 明淇    时间: 2014-11-14 12:49     标题: 回复 44# 的帖子

我觉得有一个“孝行大过一切”的感觉,孝作为考量一个人的标准在古代的评价体系中显得很重要
作者: 明淇    时间: 2014-11-14 12:58

引用:
原帖由 王洁mmm 于 2014-11-14 12:39 发表
现在影视剧中也多强调董永行孝后得到的美满爱情,与最初卖身救父的联系已经相当淡化。
嗯,市民意识兴起,市民文化繁荣,自然故事的重点就放在了民间永远抱有极大兴趣的婚恋主题上。而且,民间文学逐渐成熟,董永故事情节需要丰富,自然要在爱情主题上做文章。另外,从侄女重返天庭到两人幸福生活,这种结局的变化也说明底层人民对于俗世生活的幸福有了更完整的定义,即不仅仅是不用负债,生活温饱,而是家庭美满,生活富足。
作者: 周俐    时间: 2014-11-14 13:28

引用:
原帖由 王洁mmm 于 2014-11-14 12:48 发表
当然也不能忽视这种孝道故事背后的意义,在文化搭桥的今天,这不失为一个宣传自己地方的手段,提高知名度,提高旅游业绩,发展地方经济。像孝感的董永主题公园。
赞同。孝不只地方宣传,还是全国范围的宣传。但是现在的关于孝的宣传许多还停留在一些很悲情的事上,比如割皮救夫。但是一些生活中对于父母的小关心像端洗脚水这种宣传就比较少。造成的影响就是一般人也做不到,甚至产生反感。
作者: 饶阳    时间: 2014-11-14 14:02

引用:
原帖由 许师洁 于 2014-11-12 22:46 发表


如今的“孝”变得艰难,是有条件的,不绝对的,甚至连父母都以为自己对子女尽到责,子女将来才会予以赡养,或者有可能予以赡养,而在封建社会,“孝”有绝对性,子女无条件侍奉父母,不敢忤逆,这已经成为潜意识 ...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对活人尽孝重要还是对死人尽孝重要。“孝”应该是人性的本能,父母亲生养儿女,儿女赡养以回报父母。但现代社会有这样的情况,就以我亲身经历来举例,我的外公生前,就由于我的舅舅不愿意照顾他而被送往养老院。而去世以后,舅舅却还常常在家庭聚餐的酒席上侃侃而谈要如何如何修缮外公的墓地,多烧纸钱之类的。但我觉得这全部都是马后炮。人已经死了,再来尽孝又有何用。不能做到让老人在生前安享晚年,却想着要老人死后保佑自己。当然,董永传说中的董永是一只对父母尽孝的,但过度片面宣扬“卖身葬父”,会对人们的思想起到一个不良的引导。
作者: 饶阳    时间: 2014-11-14 14:36

尽孝不能像忏悔,要有实时性。信仰基督教的人在做了错事以后会去忏悔祷告来洗去心中的愧疚,而现在也有许多人以向死人尽孝的方式让自己心安,让别人感动。我以为这种孝有作秀嫌疑,对先辈的缅怀其实不必时时挂在嘴边,也不用大操大办,活着的人要向前看。因此更应该珍惜长辈还在世的时间,社会上对“孝”的宣扬应该集中在这里,现在就多关心关心父母,将父母接到身边一起住,比拼命赚钱只是为了给父母买一块大一点的墓地要好太多。
作者: 饶阳    时间: 2014-11-14 14:38

可能我过分消极了,但董永故事中的“卖身葬父”的确不该大肆宣扬,并且他是一个身体健全的男人,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去赚钱,却要以放弃尊严的方式(博得同情)换来钱财。不过董永故事在流传与发展中得到了扩充,许多情节、细节都是关于其父母生前董永就极尽孝道,对于董永“卖身”这一行为也增加了一些前因后果,使之变得不那么突兀。“卖身葬父”虽然还是整个故事的最高潮,但比例降低,且合理性增加了,这也可以看出民间文学在发展过程中的确是与时代的思想潮流息息相关的。所以到现代,我们对董永孝行的重新解读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 陈西子    时间: 2014-11-14 15:00     标题: 回复 22# 的帖子

这些细节说明董永“卖身葬父”的孝行确是董永传说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在封建社会,自古以来就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董永的行为虽然在当今不太容易实现,但其“卖身葬父”深层次下所表现的孝感却是至今不断被人们所研究念到的。
作者: 李卓璇    时间: 2014-11-14 15:09

我觉得饶阳提到的“尽孝不能像忏悔,要有实时性”,以及“现在也有许多人以向死人尽孝的方式让自己心安,让别人感动”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在当代,孝可能是太多地掺进了功利性,成为很多人彰显自己的一种工具,而使得孝”变了味“。
作者: 陈西子    时间: 2014-11-14 15:13

引用:
原帖由 宋月 于 2014-11-12 21:55 发表
我认为研究董永的“孝”一定不能拘泥于古代的道德观点,因为封建制度要求的“孝”带有愚孝的意味,而当代社会应当奉行的孝是建立在平等和谐的民主基础上的,这二者的区别十分重要。
是的,封建社会的“愚孝”和当今平等和谐的民主关系社会的孝是要区分开的,都有孝顺、孝行、孝感之意但是对于孝道的遵从上,方式方法都不同。董永的“卖身葬父”这一孝行在当今看来多少是有“愚孝”意味的。
作者: 李卓璇    时间: 2014-11-14 15:19

其实有时候我觉得董永就是一个行孝的“典型”,当时的社会推崇这样的伦理道德,那么就借此树立一个模范、榜样之类,并一直在流变中流传了下来。董永这种行为已经不仅仅是他个人行为,同时也变成了一种集体行为,或者说是集体所推崇的行为。
作者: 李卓璇    时间: 2014-11-14 15:21

为集体的精神崇拜寻找到了一个确切的寄托?或者可以这样说。
作者: 李卓璇    时间: 2014-11-14 15:31

现在的影视剧之类对于董永行孝情节的淡化是非常明显的,而爱情、姻缘之类的主题则被放大和扩充,这其中确实反映了当代民众关注点的日趋转向,使得这些影视剧制作者学会投其所好,这种功利性的考虑在当今社会是无法避免的。
作者: 李卓璇    时间: 2014-11-14 15:37

但是我们仍然应该注意,在这些影视剧制作出来之后,它们会有一个反作用力,反过来对民众的意识产生影响,所以我们不能够只把喜欢的部分留下,而其他部分就干脆扔掉或者放在角落,这不仅不是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且往往容易使得我们对文化的继承产生偏颇。
作者: 陈西子    时间: 2014-11-14 15:45

“卖身葬父”是董永传说的其中一个部分,既然带有“愚孝”意味,就不应一味片面的大肆宣扬。以学习孝文化的心态研究董永传说故事的起点是好的,但是学习实践的同时也必须批判反思。就像以上提到“孝”应该是人性的本能,父母亲生养儿女,儿女赡养以回报父母。”这些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的,尽孝是儿女的本能,如何尽孝的方式选择也不能盲目。董永作为一个健康的成年男性,用“卖身葬父”的方式体现孝实则不如在父母在世时的关心爱护。这也是当今在学习研究时需要注意的。孝行选择的方式也很重要。
作者: 李卓璇    时间: 2014-11-14 15:45

当代的人们似乎对中国官方所推崇的伦理道德有一种反叛心理,感到假大空,那么官方所推崇的是否真的是时代所需要的,官方的宣传方式是否过度或者是否令民众产生了反感情绪,以及民众的接受度到底如何,都是我们可以关注的点。
作者: 陈西子    时间: 2014-11-14 15:59

引用:
原帖由 李卓璇 于 2014-11-14 15:31 发表
现在的影视剧之类对于董永行孝情节的淡化是非常明显的,而爱情、姻缘之类的主题则被放大和扩充,这其中确实反映了当代民众关注点的日趋转向,使得这些影视剧制作者学会投其所好,这种功利性的考虑在当今社会是无法避 ...
没错,一些影视文学作品的淡化亦或是民众关注点的转移是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在董永传说的流传上也体现的很明显。提到董永,人们往往了解的是那个与七仙女感天动地相爱的董永。而在封建社会那个有孝心的“卖身葬父”的董永却没有那么高的关注度,以前市民文化的兴起、世俗化的愈演愈烈,现在现代社会盛行的浮躁之气都逐渐使董永的孝被隐藏。
作者: 陈西子    时间: 2014-11-14 16:20

时代所需要的孝必定是基层的,是经过时间检验在不断生产实践中产生的,民众自己创造的必定是自己最认同也是最容易接受的。
作者: 周俐    时间: 2014-11-14 16:51

在董永卖身葬夫的情节中,董永的个人主体性就融与这种“至孝”中而看不见了,他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人为了所谓的身后事放弃了自尊甘愿成为奴隶。而在后世至今日,个人主体意识的觉醒,让人更难以放弃个人的自由,甚至连赞同也做不到。董永的孝就此处于尴尬的境地。
作者: 陈琳    时间: 2014-11-15 22:12

董永在最开始的时候不是以爱情而著称的,他是一个标准孝子的典范。所以我们从他身上探寻孝文化有很深远的意义
作者: 陈琳    时间: 2014-11-15 22:27

董永这个典范符合当时社会的两个基本要素,也也就是以农为本的社会经济结构、以孝为核心的社会组织方式与伦理宣传体系。
作者: 陈琳    时间: 2014-11-15 22:33

汉代的时候是用孝来治理天下的,而董永身上体现出来的孝,既能特别打动人心,也特别有代表性。首先是因为董永的孝是很淳朴的而且是发自内心的,他的身上有着一种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纯孝”,由董永的境遇来看,他孝养父母,是自发的、天性的,最能打动人心的那一种。
作者: 陈琳    时间: 2014-11-15 22:35

其次,董永是庶民之孝的代言人。所谓的庶民之孝,不需要上层的那种华丽的礼节与优雅的情怀。最为关键之处在于顺应天时地利,辛勤耕作,以供养父母。
作者: 明淇    时间: 2014-11-16 10:29

这一次大家的讨论很积极,也很有效。我归纳了一下大家的观点,觉得我们的课题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第一:探寻董永行孝背后所隐藏的的集体无意识
第二:对董永故事中行孝受赏情节进行分析
第三:通过反思董永故事和实地调查思考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行孝和宣扬孝文化?
作者: 明淇    时间: 2014-11-16 10:33

关于第一点,思考点较多,父权社会和封建社会下人们的个人意识淡薄、死重于生、父大于天以及牺牲传统等,都需要结合故事、历史环境、人性心理和原初观念进行分析
作者: 明淇    时间: 2014-11-16 10:41

关于第二点,要着重把握行孝和受赏之间的联系,同时要注意行孝受赏情节在不同故事版本中的变化,从变化中发现背后的市民意识
作者: 明淇    时间: 2014-11-16 10:46

关于第三点,要注重把握孝文化与时代发展的关系,要结合我们实地调查的成果。在调查中,我们会以孝感为实地调查点,调查当地人和外地人对于董永故事的了解程度、对于董永卖身葬父事件的看法以及他们对于当代社会“孝”的理解,另外我们还会考察当地政府为宣传董永故事和孝文化所做的工作以及这些工作的成效。
作者: 明淇    时间: 2014-11-16 10:49

昨天,我和饶阳、许师洁、周俐同学去孝感做了为期一天的实地考察,具体的调查报告周俐和许师洁同学会在后期进行整理,然后我做最后的定稿,饶阳同学拍了大量的图片,大家可以先了解一下情况,并对其中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将关系到我们的调查报告和最后论文第三个方面的写作工作
作者: 饶阳    时间: 2014-11-16 11:01

由于论坛本身以及网络的问题,发出的图片可能有一部分会显示“该图已被屏蔽”,其实是没有问题的,右键点击该图片,在新窗口或新标签页中打开即可查看~注意:如果还是显示被屏蔽,右键复制该图片网址,在新窗口或新标签页中打开该网址即可查看~







[ 本帖最后由 饶阳 于 2014-11-28 14:08 编辑 ]
作者: 饶阳    时间: 2014-11-16 12:35



孝经

廉经


孝感动天浮雕


[ 本帖最后由 饶阳 于 2014-11-16 12:37 编辑 ]
作者: 饶阳    时间: 2014-11-16 13:15

董永祠里逼真的蜡像



董永祠里关于“孝”的宣传:
1.各种字体的“孝”

2.用投影循环播放关于孝的视频


作者: 饶阳    时间: 2014-11-16 14:31

二十四孝长廊


























[ 本帖最后由 饶阳 于 2014-11-16 14:45 编辑 ]
作者: 饶阳    时间: 2014-11-16 14:56

董永墓



孝感市青少年孝文化实践基地

孝文化邮局

作者: 饶阳    时间: 2014-11-16 15:27

湖北工程学院二十四孝宣传墙

1.新编二十四孝

























作者: 饶阳    时间: 2014-11-16 15:47

2.新时期二十四孝

























作者: 饶阳    时间: 2014-11-16 15:52

对路人进行随机问卷调查





作者: zqy    时间: 2014-11-17 20:44

引用:
原帖由 饶阳 于 2014-11-14 14:38 发表
可能我过分消极了,但董永故事中的“卖身葬父”的确不该大肆宣扬,并且他是一个身体健全的男人,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去赚钱,却要以放弃尊严的方式(博得同情)换来钱财。不过董永故事在流传与发展中得到了扩充,许多情 ...
我觉得这个观点很有道理,为什么董永一定要通过卖身的方式去换取葬父的钱财呢?这势必要涉及到当时的很多客观现实问题,折射出那个时代封建社会的不合理
作者: zqy    时间: 2014-11-21 21:15

我觉得我们要思考董永“孝”在今天的不合理因素,必须要着重考虑这几点
首先是董永孝的观念
其次是董永行孝的方式
作者: zqy    时间: 2014-11-21 21:16

孝的观念就是为什么卖身也要葬父?
孝的行为就是董永这样一个年纪轻轻、四肢健全的人要去卖身
作者: zqy    时间: 2014-11-21 21:17

我们应该关注这两点与当代文化的差异
作者: zqy    时间: 2014-11-21 21:22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关注一下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的流变
作者: zqy    时间: 2014-11-21 21:25

我们看到这个故事由原先的董永卖身葬父到后来出现仙女还债,这一情节的出现是因为什么呢?
作者: zqy    时间: 2014-11-21 21:30

最初,仙女还债这一情节被表现的很粗糙,有种类似于交差的感觉。我觉得这说明了人们安排仙女替董永还债是为了减轻对董永行孝所付出的代价的惩罚
作者: zqy    时间: 2014-11-21 21:31

后来,人们对仙女与董永感情描写的成分增加,就意味着这种“减轻”逐渐变成了一种“奖赏”
作者: zqy    时间: 2014-11-21 21:32

也就是肯定了行孝与受赏之间的关联
作者: 宋月    时间: 2014-11-22 19:37

行孝与受赏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其实是统治者们为了宣扬“忠孝”思想而引导人们的一种手段,这种只要遵从孝道就能够获得美好未来的故事会让人们不自主的按照统治者们的方案进行,实际上是思想统治的手段
作者: 宋月    时间: 2014-11-22 19:37

那么行孝是否应该受赏?
作者: 宋月    时间: 2014-11-22 19:49

一方面,“孝”这个观念是中国传统美德,这种观念本身是没有任何可以指责的部分,它无论是对于个人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和谐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 宋月    时间: 2014-11-22 20:16

另一方面,统治者们宣扬的”孝“更倾向于服从性,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愚孝。这种无论父母要求什么都要完成的思想如果渗透到每个人的观念里,那么人就失去了自主意识,没有正确的判断力。
作者: 宋月    时间: 2014-11-22 20:18

所以我认为这种行孝受赏的思想在当代社会不应当提倡,而是应该将”孝“作为个人优良品质的一种加以宣传,不能让人们为了奖赏而孝顺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www.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