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民间文学410课堂第8组辜学超组讨论帖 [打印本页]

作者: 辜学超    时间: 2014-10-16 09:18     标题: 民间文学410课堂第8组辜学超组讨论帖

讨论主题:关公传说研究
(1)关公传说与儒家文化
(2)关公传说与道家文化
(3)关公传说与佛家文化
关公是民间文学中一个典型的忠义仁勇的箭垛式人物。通过对这个人物传说的专题讨论,应该会让我们收获很多。
大家加油!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4-10-16 22:47

优秀团队的成功秘诀

由于学术发言讲究原创与个性,探索真理,追求智慧的启迪,因此,对小组讨论有三个金苹果建议:一是原创。凡引用,必注明出处,否则视为抄袭;二是讨论。课题的原创性深入,必须是一个个小问题的发现,一次次争鸣式的对话,而不能各言其语。三是评奖。每周由组长推荐或大家投票选出最优发言人。
作者: 苏帅令    时间: 2014-10-17 20:16

提起关羽,就会想起温酒斩华雄的故事;会想起许都护嫂、夜读《春秋》的佳话;会想起千里走单骑的豪迈;会想起败走麦城的辛酸……尘土**,宝马疾驰,赤兔在远天扬蹄嘶鸣,蔚为壮观;青龙偃月刀反射出的冷冷月华,定会刺得我们流下怀念之泪。
一、关羽基本情况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约生于东汉桓帝年间,卒于公元219年,河东解梁(今山西运城市)人,三国蜀汉名将。他死后备受民间推崇,又经历朝褒封,号“武圣”,与 “文圣”孔子齐名。
二、关羽传说概念及主要内容
关羽传说是指经长期流传、演变、加工而日臻完美动人的有关关羽降生出世、姓名由来、主要活动及死后显圣等的故事。这些传说体现的关羽精神是统治者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同时也表达了人们的道义取向及美好愿望,是人类战胜自然与社会矛盾的精神力量,大都带有浓厚的神话传奇色彩。关羽传说内容广、数量多,主要有:关羽为火龙星转世、关羽为草龙转世、关羽为南海龙王转世、青龙偃月刀传奇、刘关张打斗成兄弟、秉烛达旦读《春秋》、斩颜良诛闻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义释貂蝉、华容道义释曹操、与孔明对弈、大意失荆州、土地爷服关羽、沈坤求题歪打正着、关羽帽子颜色问题等。
三、关羽传说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原因
(一)人类需要战胜自然及社会矛盾的精神力量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科学尚不发达时,人们有着软弱的一面,当人力无法克服自然力或社会矛盾时,必然要“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1)。这时人们便造就了神这种“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2),以作为精神上的支撑和安慰。众多武将中,关羽因忠义至醇、神勇超人、武艺绝伦、光明磊落等突出优势而被人们选中作为一种超人间力量的神灵加以顶礼崇拜。即所谓关羽“亘万古而为神”(3),“佑我皇明,亿万年祗”(4), “旌善诛恶康黎元”(5), “镇抚海澨,再战歼倭” (6)等等,以此作为保卫国家民族以及维护人民利益的一种支撑力和精神安慰。当科技进步了人间力量能够征服自然力解决社会矛盾时,属于“超人间的力量” (7)的神,也就自然消失了。
(二)封建统治者需要政治思想代言人
封建社会里,皇权是最敏感的政治问题,常成为斗争焦点,血缘宗法为皇位继承权提供了不可变易的原则,符合这些原则的便是“正统”,反之就是 “篡逆”,因此维护“正统”便成为封建宗法政治核心,因而具有这种正统观念的关羽就成为封建统治者的政治思想代言人。比如17世纪清朝入主中原,为巩固统治,便从关羽身上寻找政治号召的取向,他们于是强调道义,宣扬满汉是道义结合,海枯石烂,情义不变。又如中华民族历来尚武,所以即使在近代虽屡遭外侮犹自强不息,关羽刚毅威猛的性格正好诠释了这一点。
(三)人民群众需要价值理想与价值追求的载体
封建时代,人民群众最高道德、情操和伦理关系是“义”,这种人们之间相互信赖、相互扶助的同情心、责任感概括了那一时代的英雄气质。出于小生产者狭隘心理,“义”就其个人行为来讲,所维护的只是某一集团的利益,但当时,“义”终究是一种进步道德观,它提倡的扶危济困道德责任感本质上符合人民意愿。因而关羽以其重“义”而成为“义”的道德伦理关系代言人。
(四)各行业都需要行业精神寄托者
道教将关羽作为财神来供奉,其职能除了治病除灾、驱耶辟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外,还有司命禄、庇护商贾、招财进宝等。这种信仰在清代被各行业所接受,对关羽顶礼膜拜。原因有三:一说关羽生前善理财、长于会计业务;二因商人谈生意作买卖最重信义,而关羽信义俱全;三传关羽逝后真神常回助战、取得胜利,商人重视东山再起。
(五)关羽品质正是人类的精神力量,是封建统治者推崇的道德理念,是人民群众和各行业信奉的价值标准
关羽传说体现的“忠、义、仁、勇、诚、信、礼、让”等品质集中了中华传统美德,他代表的社会观、价值观、审美评判既是人们需要的精神力量,又为统治者极力推崇,也体现了民众的社会愿望和理想人格,官取其忠、商取其信、民取其义、三教九流各取所需虔诚供奉,都寄托了各自的思想愿望。
四、传说中关羽与关羽本身
(一)关羽本身
1、艺高人勇
魏文帝君臣皆称关羽为蜀国“名将”,这种赞誉符合历史真实吗?回答应当是肯定的。曹操最著名的谋士郭嘉称“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魏国名臣程昱也说“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也”。陈寿云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为世虑臣”。当时人常称誉武将“为万人之敌”,谋臣为“万人之英”。这里“万人”乃多的概数,武将言其武勇胆识、武艺超群;谋臣则言其立国安邦,文武谋略在众人之上。曹魏谋臣刘晔更说“关羽、张飞勇冠三军”。孙吴名臣周瑜称关羽“皆熊虎之将”。吕蒙数称“关羽实熊虎也”。陆逊称关羽为“当世雄杰”、关羽有“骁气”。这里所谓“熊虎”,虎为百兽之王,熊乃兽中之凶猛者,以此喻关羽乃武将中之佼佼者,所谓“雄杰”、“骁雄”、“骁气”,都是指关羽具有名将的英气、骁勇和风度。总之,上述诸人对关羽的各种称道,表明在关羽身上体现了名将所应该具有的骁勇非凡、武艺绝伦、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和素质。

2、忠诚有加
曹操拜关羽为偏将军,礼遇甚厚,不久却觉察关羽无久留之意,便对与关羽关系甚好的张辽说“卿试以情问之” (8)。张辽去问关羽,关羽叹息道“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9)
3、心胸狭窄,不识大体
关羽修养欠佳,比如他排挤诸葛亮、忌妒马超、蔑视黄忠。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关羽心中不悦,刘备察觉后就严厉批评他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10)。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收降了马超,自领益州牧后,拜马超为平西将军。关羽因马超并非旧友,又闻说马超勇武,心中不服,便写信给诸葛亮,问 “超人才可比谁类?”诸葛亮知其意,便回信说“孟起(马超字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黥布即英布)、彭(彭越)之徒,当与益德(张飞字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11)关羽得信,大悦,把它拿给宾客传看。 4、自大自负,不识抬举
关羽曾以“虎女安肯嫁犬子” (12)如此恶言拒绝诸葛谨为孙权儿子向他提亲。当时,论权势就只有曹操与刘备可与孙权媲美,孙权又与刘备为同盟,怎能以“犬子”来称乎友国元首儿子?就算不愿,也不应恶言相向。
5、谋下于人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三国里,关羽作为主帅只胜一战即水淹七军,但胜后仍不能克樊城;另还有任用麋芳、傅士仁之误和与吕蒙联络之失等,很难说他是成功的军事家。关羽军队扩增,粮食匮乏,他责备南郡太守麋芳和傅士仁的粮草运送跟不上,大怒说“还当治之”(13),二人于是存有叛心,但在危急之时却又重用二人,以致雪上加霜、兵败麦城.
(二)传说中关羽
传说中关羽“忠、义、仁、勇、诚、信、礼、让”等品质集中了中华传统美德,是人类的精神力量,他代表的社会观、价值观、审美评判既为统治者极力推崇也被老百姓、各行业所接受。
相传关羽守信忠诚。刘关张宴桃园结义后,关羽与刘备同甘共苦许多年,恪守信义,始终不渝。即使白马被擒、身在曹营,也仍不忘旧恩,终于复归刘备,忠义一时无两。相传关羽及刘备二夫人被曹操俘虏至许都,曹操对关羽百般殷勤,关羽却封金忌酒。曹操将关羽置于一宅两院居,关羽却将内宅分给老兵,自己独居外间。曹操又为关羽派去乐师及美女,关羽无心听乐,且令美女去服侍刘备夫人。曹操无奈,最后竟将关羽与刘备夫人关一室,关羽仍不为色情动,从容燃烛独坐室外,通宵达旦、专心致志读《春秋》。曹操肃然起敬。
又传说关羽勇武异常。后世小说,写他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虽有违背史实之处,但却也突出表现了他的武勇和神韵。至于刮骨疗毒,更是尽人皆知。时关羽正在宴请诸将,“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饮酒,言笑自若”(14)。 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这段时,更是精彩:“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15)另外,关羽的超凡勇武也得益于他的青龙偃月刀.关于青龙偃月刀,这里还有一个美丽传说.关羽师傅朱厅是五台山隐士。初,朱厅让关羽去懒龙沟挑水,懒龙沟地势险要,且只有一架石桥可过,五步一石,离地十几丈。一天,关羽因生病疲劳不甚掉下石桥,可刹那一道青光飞来,关羽顿觉两耳生风,一睁眼已在一处高岗上,只见金光万道,原是一把明晃晃大刀。他兴高采烈地擎着刀回去给朱厅看,朱厅倒吸一口冷气,这刀离自己还有三尺来多就冷气逼人,靠自己还有两寸寒毛就直往下掉,蓝色刀身,一巴掌宽的刀苗子,一指宽的血槽,刀盘上面龙首的两只龙目放出红光。朱厅接刀来看,刀瞬无光,两只龙目也闭上了。朱厅一惊,即问此刀来由,又惊,于是才开始教关羽武功,原来关羽聪慧无比。后关羽被害,刀尽失光。待关族被灭,青龙偃月刀一声巨响,化作青龙直奔东天。到了关东,青龙心中不满生怨气,长叹吐怨惹天塌。
关羽传说还刻画了智慧仁义的关羽形象. 很早以前解州西关关庙比土地庙香火旺,土地不服。一天,关羽外出,便请土地代管庙事,土地暗喜:“这回可借他神位大显身手了。”他刚坐上关羽神位,就有四人进庙,土地道:“你们问什么,快给我土地爷一一禀报。”一老者顿了顿,道:“求你别叫天公下雨,我的烟叶都霉坏了。”一中年汉子接着说:“求你快让天公下雨,我的庄稼地都裂了缝。”另一老头则讲:“求爷别刮风,我的果树开满了花,风起花落没收成。”最后一老太婆道:“求爷刮个顺船风,我有急事回家中。”土地犯了难,只好先找托辞打发四人回家。后土地嘴里喃喃自语:“非我无能,这事太难办,就他关帝在也不行。”这话正好被回庙的关羽听见,关羽问后不加思索地道:“这有何难!白日太阳晒烟叶,夜晚下雨浇农田;风来不进果林去,顺河送客莫偷闲。”土地终于服输!还有关羽义释貂蝉的传说.一说关羽藏起貂蝉,曹操派人捉拿,貂蝉扑剑自戕。另说貂蝉在关羽安排下返故乡,终老故土。
(三)传说中关羽与关羽本身的关系
关羽本身是传说中关羽的基础,传说中关羽以关羽本身为渊源;传说中关羽是关羽本身的虚化、美化、理想化、神化,我们所尊奉的关羽是历代统治者、文人及百姓的虚构形象。
比如:关羽是《三国演义》中虚构最多的部分之一,这个艺术形象的产生有其特定历史背景。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而元朝并不重用汉学,文人闲散于世、备受压抑,饱学之士多以外族当政为耻,这就有了皇权正统学说传播的土壤,就需要一个维护正统道义的有力形象。而史实中关羽智勇忠义原形可塑性很强,罗贯中就移花接木、互换角色、虚构情节,把关羽塑造成忠信礼义具备的全才形象。这样关羽在沉寂了几百年后,因一部小说被重新推到了史海浪尖。《三国演义》总成过往传奇、野史、戏曲、地方世代说法、被官史避畏说法、说部话本及民间传说中关羽的故事,和史书中关羽事迹有出入。对关羽的描写, 《三国演义》较《三国志》夸大许多也更戏剧化,但因《三国演义》广为流传,其关羽形象也更深入人心。下例可说明《三国演义》和史书中关羽描写的出入,如:关羽温酒斩华雄为汉末、魏晋以来的传说;土山约三事是战败被擒后投降;文丑实死于乱军中;而桃园结义、五关斩六将、战黄忠、手持青龙偃月刀、坐骑赤兔马等都为传说。我们看对于关羽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事件,《三国志·蜀国传》中记述:“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关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16)。《三国演义》却用二回半、万余字虚构,使关羽的忠义形象更加丰满,让人觉得关羽更有人情味更可亲,拉近了关羽神人的心理距离。
又如:关羽并非一下成武圣,史书载,关羽正式成为地方政府祭拜之神是在擒于孙权斩于临沮后约850年(宋哲宗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
五、关羽传说的本质及特征
本质上,关羽传说体现的“忠、义、仁、勇、诚、信、礼、让”等品质集中了中华传统美德,是人类的精神力量,它是封建时代人们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的载体,更是封建统治者用来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关羽传说具有虚化、美化、理想化、神化、实用化、精神化的特点。
六、由关羽传说引发的关羽文化及关羽崇拜现象
(一)关羽文化
千百年来,人们说、画、唱、赞、拜、学关羽,小说、故事、评书、戏曲浩如烟海,历代为他褒封职位用尽人间美词句,形成了海内外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那么什么是关羽文化呢,关羽文化指关羽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及其对社会精神生活的影响。关羽文化综合为八德:忠、义、仁、勇、诚、信、礼、让。关羽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有很深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发掘并深刻研究下去。
(二)关羽崇拜
1、朝廷加封
关羽是人,最高官位是前将军、寿庭侯,死后却成为神。历代封建统治者为巩固统治,视关羽为“忠义”化身,祈求他保国安民,并以之为教育忠君爱国信念的材料,关羽地位逐步提高,他-检举他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
2、民间崇拜
关羽的民间地位也同时达到顶峰。历史上,江南一些城市的百姓在惨遭清兵和外国侵略军屠杀时,曾抬出关羽神像聚集民众、抵抗外辱。民众遇天灾、人祸、疾病、争执时,则向关羽求雨、求药、求他驱灾阵魔、正直决断。地方也祈求关羽除暴安良。百姓尊他 “关二哥”,店铺显著位置一定要供奉起关羽正气凛然的神像。
3、关庙建筑
关羽为中国神明中祠庙最多的一位。陈隋间,佛教在当阳首建关庙。至迟宋朝末年,民间供奉关羽的庙宇已经“郡国州县、乡邑间井皆有”(17)。元代民间对关羽的崇信有增无减,元皇帝也曾遣使致祭。清代,仅北京就有关庙116座,且有些关庙的建筑规模远远超过了孔庙。今北京仍有一百多座专、兼供关羽的庙宇。现国内所有关庙中保存完好的有五六处,而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是位于关羽故里——山西运城解州城西关庙,它也是全国至今完整保留的最大的一座关庙,乃天下第一关庙。
4、关羽戏剧
中国戏剧发展历程中曾出现过“三国戏”热和“关公戏”热,许多著名剧种都有相当数量 “三国戏”和“关公戏”。
舞台上,关羽完美的英雄形象都是依据野史、《三国演义》的描写而创作:面如重枣、长髯飘拂、威武气概。
旧时上演关戏规矩很多,比如演《走麦城》时,台上下烧檀香、点蜡烛;清宫演关戏时,帝、后、妃都得离座走几步后才能坐下看戏。而今也有不少禁忌,演关羽的演员上妆后不可大笑,其他人看到上妆的关羽也不能举动失仪。
5、道教中关羽
道教称关羽 “关圣帝君”,简称“关帝”,本为护法四帅之一。后商贾盛,道教主要将他作为财神来供奉,保护工商业兴隆。
6、三教合一
作为圣,关羽还铸造了一个任何圣都未达到的高度:儒、释、道均尊其为神。儒家奉其为武圣,佛门奉其为伽蓝护法神,宋徽宗封其为道教崇宁真君。
7、港台信仰
在香港,比如警察与三合会对立,而两者都崇拜关羽,且不认为有信仰冲突。许多商店也都供奉关羽,希望能保佑店铺。另也建有不少关庙。
近代,一些民众逃往台湾时将关羽传说也带去并使之流传下来。台湾称关羽“恩主公”,称关庙 “恩主公庙”。 另外,也称关羽 “第十八代玉皇大帝”。据民国48年台湾文献委员会调查,当时全台有192座关庙,香火鼎盛,其中香火最盛的是台北行天宫。
8、国外名声
明清后,供奉关羽的庙宇不仅遍布中国内地、边疆,如蒙、藏,还延伸至朝鲜及海外。现在英、美、日、朝等国也有不少关庙,关庙随华侨足迹遍及世界。可以说,关羽是中华民族跨国英雄第一人。
七、关羽传说的历史作用、可取处、局限性以及对待态度
关羽传说所体现的“忠、义、仁、勇、诚、信、礼、让”等道德意识是中华传统美德,它为人类战胜自然与社会矛盾提供了重要精神力量,巩固了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为人们的价值理想提供了载体,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于保家卫国、振兴民族也有其作用.它也会影响到我们现代的精神生活而具现代价值,但同时也具有历史局限性,因为民间传说的审美趣味、价值评判实际上反映出当时社会大多数人的文化心理,反映了封建文化形态的历史特征,打上了特定时代的印记,不可避免地显出时代局限。比如出于小生产者狭隘心理,“义”就其个人行为来讲,所维护的只是某一集团的利益。今天我们讨论关羽传说,既要充分肯定它所反映的中华传统美德的现代价值,赋予其时代内涵,又要清醒意识到它所反映的封建文化形态的历史特征,批判继承这一宝贵文化遗产,让它为我们服务。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作者: 苏帅令    时间: 2014-10-17 20:24     标题: 关羽与道家文化

财神是中国民间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每逢新年,家家户户悬挂财神像,希冀财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平常也有一些酒楼饭店,常供财神或者供关公的,关公即关羽,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关公什么时候成了财神的呢?  

关公本是三国时代的一个历史人物,史书里的关羽只是从“将”变成“侯”,并未变成一个神。根据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关羽是个乱世英雄,长着一脸络腮胡须,作战很是勇猛。他与刘备“誓以共死”,不买曹操的帐,“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后因荆州战事失利,关羽死于现在的湖北安远一带。关羽的一生中,被封过两次,一是在为曹操斩颜良后被封为“汉寿亭侯”,还有一次是在死后被蜀国追谥为“壮缪侯”,但当时所有的史料都没涉及他是神。那么,关羽究竟什么时候成了财神的呢?  

大概在隋唐时期,关羽开始被“神化”。据唐代《重修玉泉关庙记》记述了关羽帮助隋代智大师兴建玉泉寺的传说,说“(关羽)生为英贤,没为神明……邦之兴废,岁之丰荒,于是乎系”(《全唐文》卷六六四)。  

另据史载,关羽蜀汉时封前将军,汉寿亭侯。关羽封地为刘蜀汉寿地,在今四川境内。亭侯为汉代五侯中爵位最低者。宋徽宗封武安王,以后屡次加封,明万历始封“三界伏魔大帝”,清朝曾十次加封,“顺治元年定祭关帝之礼。九年敕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乾隆二十三年)加封关帝为忠义神武灵祐关圣大帝。”(《清朝文献通考·郡祀考上》)  

到光绪五年(1879年),关羽的封号长达二十四个字,被封为“忠义神武灵佑神勇威显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旷古未有,令人惊叹。  

朝廷的统治者如此热心,自然也会影响到老百姓的热情。唐代时,关羽在民间被人们称之为“关三郎”,“关三郎”是做什么的呢?其任务就是监督寺庙里的和尚而已。  

宋代,人们对关羽的关注表现在了修建关王庙上,关王庙在当时慢慢成了一道风景。在明代万历年间,关羽得到了道教的最高封号“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到了清代,“凡通衢大道以至穷乡僻壤,无地无之”,建关王庙之风,有增无减,关公成为各行各业的保护神。也许是觉得这样对关公还不够重视,人们于是又另让关公再司“财神”一职。于是在清朝,关公的角色发生了转换。  

关公的角色之所以在清朝发生了改变,与康熙、乾隆时期民间的商业活动十分繁荣有着很大关系。当时,各行各业都借“三国”之事奉关公为其行业神。如相传关羽年轻时曾卖过豆腐,豆腐业也就借此供奉关羽为豆腐业的神了;烛业则因关公秉烛达旦,恪守叔嫂之礼,而奉其为神;更有趣的是理发业、屠宰业、刀剪铺业,因为他们的工具都是刀,而关羽的兵器就是青龙大刀,也把关公奉为了神……  

关羽后来的形象更为深化,与种种传说不无关联。杨庆茹在《问吧》一书中写到:“几种传说深化了关羽的财神的形象,一说关公生前善于理财,长于会计业务,曾经发明计簿法,设计日清簿,清楚明白;另一说关公死后真神常回到人间助战,商人在生意受挫后若能得到关公相助,就会东山再起。可见,商人选择关公当财神,看重的是他的忠义形象和惩恶扬善、祐民护民的万能神格,他们非常希望关公能保护他们的身家性命和财产安全。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关公成为财神与山西商人有关。山西商人把关公作为出门在外的保护神,在他们遍布全国的会馆里建筑关庙。因为游走天下闯荡江湖也需要彼此照应,共同面对困难,因此,他们就经常仿照‘桃园结义’结成异姓兄弟联盟,这也使关公忠诚和义气的美德广为流传。后来,晋商富甲天下,其他生意人也纷纷仿效,关公也就成了公认的财神了。”  

其实,中国的财神的起源颇为难考,所祭祀的神明也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古代民间信奉的财神分为文武两类。关羽只是财神中的“武财神”,代表“诚信”。除了关羽,中国古代还另一些财神。南宋时期民间出现的“财神纸马”,应是财神的原初形式。文财神由古代的文官演化而来,如比干、范蠡;武财神当然由武官演化而来,如赵公明、关公。即所谓“正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范蠡,,“偏财神”五路神、利市仙官,“准财神”刘海蟾。范蠡代表“智慧”,而比干、赵公明代表“公正”。
作者: 敬清清    时间: 2014-10-19 19:50     标题: 关公传说与儒家文化

关公文化即是指关公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及其对社会精神生活的影响。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它对社会生活最直接的意义是在精神方面,主要是在伦理道德方面。关公文化精神价值的核心在于道德价值。
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关公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伦理型文化,伦理道德是其核心内容。关公的忠、义、仁、勇,渗透着儒家的伦理道德精神。千百年来,人们崇拜关公,本质上是崇拜关公高尚的道德人格。关公对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世以仁,作战以勇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作者: 敬清清    时间: 2014-10-19 19:54     标题: 关公传说与佛教文化

关公的传说中伏虎与卓刀泉的故事体现了佛教的杀一救白,解救苍生的内涵。
作者: 敬清清    时间: 2014-10-19 20:03

(关公传说与佛教文化考察剪影,摄于武汉卓刀泉寺)
作者: 敬清清    时间: 2014-10-19 20:24     标题: 关公传说与道教文化

道教创教之初为发展势力引用了关公传说附和道教文化。
作者: 苏帅令    时间: 2014-10-21 12:05     标题: 回复 7# 的帖子

相传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曾驻兵于武昌伏虎山麓一带。当时部队缺乏饮水,“羽用刀卓也”,于是“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明朝初年,楚昭王朱祯喝过这儿的泉水,极为赞赏,于是筑井台建井亭,并手书“卓刀泉”三字。
作者: 苏帅令    时间: 2014-10-21 12:08     标题: 回复 7# 的帖子

卓刀泉寺        卓刀泉在武昌伏虎山的西南麓,有一座千年古刹——古卓刀泉寺,也称御泉寺。具体位置是武汉市武昌区卓刀泉的十字路口,也就是华中师范大学东门往珞喻路方向前行约300米处。 古卓刀泉寺因为一井泉水——卓刀泉而得名。在武汉的寺院中,古卓刀泉寺的历史是相当悠久的。与武汉市其他寺庙不同的是,这里除了供奉佛祖和菩萨外,还特地供奉了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大将军关羽,故而此地也是关帝庙。    一、寺碑节选             曾经的古卓刀泉寺古道,历来为武汉鄂东乃至江浙的唯一通道;如今的卓刀泉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好一派繁荣景象。郁郁葱葱的桂子山和巍峨的伏虎山,被卓刀泉路隔离开来,两两相望。古卓刀泉寺背倚伏虎山,守望桂子山,卓然独立。      四周松柏缭绕,拔地参天,每当烟开日出,天朗气清,则百鸟腾声,欢如乐作。及微风披拂,而云飞涛涌,谷应山鸣。其澎湃之声,恍如万马奔驰,杂沓而至。往往呼吸之顷,百灵变幻,莫测其端,词客骚人,靡不以得睹斯泉为快……故游其间者,恒累宿不能去。      ——据古卓刀泉寺石碑载   二、历史传说      “北有归元寺,南有卓刀泉”。     据史料记载,这座历经1800年的古井为三国时期所立。相传当年关羽屯兵于此,遇到大旱,天气炎热士兵无水解渴,一时怨声四起。关羽闻知,甚是着急,拿起他200斤重的青龙刀奋力斫地,并大声叹道:“如此炎热,官兵怎可一日无水呢?”说着,又是连斫几刀。没想到,勇武无比的关羽几刀下去,竟有泉水潺潺流出,关羽大喜,捧一口泉水喝下,甘甜可口,便令三军畅饮,营中官兵欢呼雀跃,士气大振。后来,当地人在泉水涌出之地围了一口井,称着“卓刀泉”。      古卓刀泉寺中有一块《卓刀泉记》碑,碑石上有这样一段记载:“城东十五里,有卓刀泉者,吾楚胜迹也。昔汉寿亭侯关公治兵江陵时,卓刀于此,故名。斯泉之水,冬温而夏冽,其色淡碧,味甘如醴,饮之可以疗疾。”原来,卓刀泉是关羽用大刀斫出来的啊!而且斫出的是一口“饮之可以疗疾”的好井。 除了碑石上记载的故事之外,在民间还有一段传说。赤壁大战前,关羽奉军师诸葛亮之命率兵马途经此地。时值盛夏,酷暑难熬,士兵极度缺水。于是,关羽派兵四出寻找水源。这里,一位银须飘拂的老翁告诉关羽:“这里原是水丰林茂之地,后来出了个老虎精,把湖湾水源全部截断了。百姓们为求水用,得给老虎精送去童男童女呢!”关羽闻之,凤眉横竖,怒不可遏。恰在此时,狂风乱起,一只猛虎随风而现。关羽祭起青龙堰月刀,刀在瞬间便化为一条青龙,呼啸着迎虎而上,龙虎相搏,一时间飞沙走石,天昏地暗。不久后猛虎一阵惨叫,趴在地上化成了一座石头山。这就是伏虎山。伏虎为山后,大刀重回关羽手中。关羽以刀斫地,仰天大笑。没想到,就在大刀斫地之处,冒出了涓涓清泉。将士们痛饮泉水解渴,军威士气大为振奋。然后,关羽以刀蘸水浇洒石头山,山上即刻便绿树丛生。真个是“青龙降虎关云长,甘醇还数卓刀泉。”后人感念关羽,便把这
清泉取名卓刀泉,在泉畔建起了卓刀泉庙,把猛虎化成的小山称伏虎山。这便是伏虎为山、卓刀为泉的传说故事。      三国时期,有很多的英雄豪杰逐鹿沙场,可真正能成为神并被立庙祭祀与供奉的可谓凤毛麟角,但关羽就是其中的一个。关羽在武汉活动的时间其实并不长,但只要关羽的足迹到过这里,这里便有了与关羽相关的传说与故事。无论我们从哪个角度看,这些传说与故事都让关羽的英雄之气弥漫在了武汉的城市空气之中。      随着汉蜀的消亡,关羽的“忠义仁勇”被人们世代传诵。宋朝,朝廷为纪念关羽,在这里建了一个寺,名叫“御泉寺”。因“关公文化”在民间广为流传,寺内香火鼎盛,游人如织,一时间,御泉寺名扬中原。明朝时,御泉寺更是盛极一时,当时朱元璋之子楚昭王朱帧游览至此,仰关公之名,命人打井水畅饮。泉水入口,甘甜无比,令朱帧欣喜不已。于是,他令人为此泉筑井台,修石栏,建造井亭,并亲书“卓刀泉”三字,刻于石栏之上。在古卓刀泉寺看到,经多次兵火战乱后,寺内古时的亭台与护栏早已消失匿迹,唯有这口井保存完好,见证着1800年的沧桑岁月。,斑驳的井壁上,“卓刀泉”三个大字十分醒目。      只可惜,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作为武昌之胜景的古寺庙大部分建筑在清初毁于战火。咸丰八年(1858)重建,1916年重修。重修后的山门上刻有“卓刀泉”三字。今天,当我们进入古寺的山门,可以看见一四合院落。院落中央,即是古泉井;左侧为桃园阁,供奉桃园三结义之刘备、关羽、张飞的塑像;左右两厢为禅堂。再进为正殿,供关羽塑像。    三、寺内有“三宝”        其一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关公青铜神像;      其二就是楚昭王朱桢题字的“卓刀泉”;      其三是在一般寺院中难得一见的珍品——男身观音像。      除了这三宝之外,来到寺院内,还可以感受庙前的泉水淙淙,庙周的古木森森和宁静幽闲的山野情趣。如今,这里将重新规划,成为集关公文化和佛教于一体的重点旅游景区。      关公是民间的财神,因此,每年到这里来的人络绎不绝,求财和求,目前它是武汉市内最有特色的山林——伏虎山。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4-10-21 22:19

这些资料是有出处的,不是自己的杜撰,因此,必须注明引用的文献名称。切记。
作者: 罗清    时间: 2014-10-23 08:29     标题: 关公文化与儒家思想

在传统民间三国故事中,最多的便是关公故事的流传。不仅因为关羽生平所做的伟大事业和杰出贡献,更因为关羽的形象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真善美的精华,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他所表现出的“忠义”品质。
  在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中,最显著、最富有特色的,莫过于重道义的伦理情趣。从孔子的“志士仁人,有杀生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人”到董仲舒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普通民众心中的“道义”便是对国家的“忠”和对朋友的“义”。而关于则正是这”忠义“化身,无论是桃园三结义,还是华容道义释曹操,正是他伟大人格的表现。他对刘备所表现出的忠心耿耿和怒战沙场的英勇豪迈都为这个人物形象留下光辉的色彩。
  而孔子儒家文化中,”仁义“便是它的核心精华。从某些层面来讲,关公文化中所体现的核心价值正是对儒家千年传统文化的发扬与继承。综上所述,关公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性的文化标识,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故事中体现出的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和崇尚忠义的道德价值取向,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今天,我们仍需要那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需要对国家,对事业忠心耿耿,需要扶弱抑暴,讲求信誉,利于他人的精神,不背信弃义,不见利忘义,我们的社会才能健康发展。
作者: 陈明晨    时间: 2014-10-27 09:58     标题: 荆州的关公传说

民间传说是关羽文化在大众文化领域最普遍、最活跃的反映。特别是《三国演义》问世后,各式各样的三国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美谈,闾巷茶肆走俏的话题。

    在关羽家乡山西运城市解州镇常平村一带,民间传说的关羽故事主要是讲述关羽的身世、为什么要“亡命奔涿郡”等等,也就是关羽与刘备、张飞相遇之前在家乡的故事。荆州的关羽传说故事,主要反映关羽镇守荆州期间的传闻往事。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阶段,故事传说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这是关羽传说故事在各地的基本特点。

    荆州的关羽传说故事丰富多彩,现见诸于文字的有四十来则,在荆州众多三国传说故事中要算数量最多,流传也最广泛。有的是对小说、典籍、史书的发挥,有的是对关羽守荆州、失荆州这段历史的追念,有的是根据当地风物名胜所作的联想,主要都表示对这位三国荆州守将的怀恋。

    对于关羽在荆州的传说,人们讲得最多的是关羽筑城的故事。相传原先荆州城为关羽所筑,因为关羽受命镇守荆州时,面临孙权、曹操势力的夹击,需要加强荆州的防守,于是调集十万人马昼夜筑城,很快就把荆州城筑起了。传说当时镇守芦苇荡的张飞挑着一满担土连夜赶来相助,等他急急匆匆赶到东门外,城已筑起,张飞喜不自禁,把一担土倒在地上,成为荆州城的名胜之一“张飞一担土”。这“张飞一担土”,又名“画扇峰”,状如画扇一样的小山。关羽筑荆州城未见史书,但《水经注》等典籍载,荆州“旧城为关羽所筑”。说关羽北攻曹仁,闻荆州城为吕蒙所袭,遂叹道:“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乃引而退”。这个记载显然是不符合历史的,人们把这个记载与当地风物连在一起开展想象,把关羽筑城的故事编得活灵活现。

    荆州的关羽传说故事,大多跟关羽在军事方面的行动有关。如荆州城西北约三公里处有座高10余米的土台,相传是关羽练兵作战时的“点将台”,人们据此演绎出关羽操练人马与曹魏方面作战的故事,听来娓娓动人。“点将台”附近的“拍马山”,传说也因关羽在此操练军马而得名。附近还有一个土丘叫“摩旗台”,据说是关羽练兵时插旗帜的地方。如今荆州古城大北门外有条古街叫做“得胜街”,从前是连接荆襄古道出入荆州城必经之地。传说关羽北攻襄樊水淹七军打了大胜仗,喜讯传来,人们十分高兴,于是将这条街命名为“得胜街”。

    在民间传说中,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和赤兔马也赋予了传奇的色彩。荆州城西北20多公里处有座著名的山岭冈地,叫做八岭山。八岭山麓有一口山泉,泉口呈马蹄状,泉水十分清凉,久旱不枯,久雨不溢,常年可饮,此泉名为“马刨泉”,相传是关羽赤兔马用前蹄刨出的。说是当初关羽受命率部去当阳长坂救援又一次被曹军围困的刘备,时值酷暑,士兵们口渴难忍,附近又找不到水源。关羽平时十分爱护士卒,见状甚为着急,不住地挥鞭作叹。赤兔马心领神会,咆哮着使劲用前蹄刨地,把泉水给刨了出来。众将士饮后精神大振,一举击败曹军救出了刘备。清道光年间,在泉口边建有一块石碑,上刻“马刨泉碑记”,备细记述此事。

    民间传说给关羽那把青龙偃月刀也赋予了神话的色彩。八岭山本是状似游龙的山冈,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山丘,这些山丘实际都是些土丘。其中有个最大的山丘顶部是块平地,叫做“平头冢”。据说当初关羽在此手舞大刀演武,奋起神威一刀向这个大山丘劈去,竟把这个大山丘的“头颅”给劈掉了,于是从此成了平头冢。诸如此类的故事,人们可以一连说上好几个。如今,在荆州关庙陈列有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和赤兔马。那大刀异常沉重,你使尽力气也提不起来,如果你能把它提起,据说就会得到关神爷的赐赏,保佑你一生平安。赤兔马身旁有口石马槽,长为3米,宽为1米,相传是关羽专给赤兔马配备的食槽。从前的《荆州府志》还记载,用这口石马槽喂马,马皆嘶鸣不敢近前。真是爱屋及乌,连石马槽也变得神奇了。

    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给荆州城内外一些地名增添了文化的韵味。至今,一些地名的背后都藏有关羽故事的传说。如城东百里长湖南岸的关咀口,本是长湖岸边的渡口,传说因关羽在此视察水军而得名;南门关庙东侧一条街巷叫做关带巷,因为关庙的所在地原为关羽在荆州的府邸,是关府一带的街巷。还有偃月堤、铜铃冈、系马山、洗马池等等,都是关羽故事传说的产物。

    在众多关羽故事传说中,也有跟关羽失荆州一事相关的传说。如松甲山、卸甲山、掷甲山的由来。这称之为山的三处地方,其实都不是山,只是城垣内侧的土堆,其作用是保护城坦内坡。荆州城城坦外侧是砖墙,内侧均为土坡。城内原有“三山不见山”之说,因为松甲山、卸甲山、掷甲山确实都不是山。这三山不见山,名声却颇大,其原因是都跟关羽失荆州有关。相传当东吴袭取荆州时,守城将士合力据守,日夜巡视城头,为防吴兵入侵累得满头大汗,曾经借着星光松开衣甲,稍作休息,后闻南郡太守麋芳准备开城投降,众将士气愤地卸下衣甲,正欲去跟麋芳论理,不想吴兵已经入城,于是把衣甲全都掷在地上,以示对变节投降者的抗议。后来,人们就把这三处地方分别叫做松甲山、卸甲山、掷甲山,以不忘这段历史。清代改掷甲山为余烈山,以喻关羽“死有余烈”,并在余烈山建有关羽祠庙,纪念关羽。
作者: 陈明晨    时间: 2014-10-27 09:59     标题: 回复 11# 的帖子

那怎样去辨别呢?
作者: 辜学超    时间: 2014-10-29 19:27

最近读了顾颉刚先生的《孟姜女故事研究》,被顾先生的治学精神给深深地震撼了。我觉得我们的讨论也可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方法,先通过讨论慢慢勾勒出关羽传说的发展脉络,再通过传说轨迹的勾勒寻找隐藏于故事内部的深层意蕴。
作者: 辜学超    时间: 2014-10-29 19:30     标题: 回复 7# 的帖子

卓刀泉寺门前的两张插图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关公伏虎和关公卓刀的传说故事。谢谢敬请清同学的图片。
作者: 辜学超    时间: 2014-11-12 22:26     标题: 课题小调整

经过组员的再三商量,结合孙正国老师的“选题定小,思路拓宽”的建议,我们将选题进行一个小的调整。
1.课题名称
湖北关公传说圈研究
2.选题价值
关公是民间文学中一个典型的忠义仁勇的箭垛式人物。他生前长期活动在湖北,死后湖北也到处流传着关公的传说,尤其是当阳、荆州、武汉三地,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当阳、荆州、武汉为中心的湖北关公传说圈。其中,当阳关公传说圈以关陵庙和玉泉寺为中心,关陵庙会还申请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乃至世界拥有巨大的影响。荆州关公传说圈以关帝庙为中心,也流传着众多民间关公传说。武汉关公传说圈以卓刀泉寺为中心,当下影响力稍弱,但是由于地处省会城市,卓刀泉寺的关公传说日益得到挖掘和开发,影响力也日趋增大。现今,当阳2012年开始斥资60亿元兴建关公文学旅游城,荆州也于2014年初投资百亿兴建荆州关公文化园,而在武汉,2012年便开始以卓刀泉寺为中心打造关公文化街区,发展喜人。然而,湖北省的关公文化还处于割裂开发的状态。其实,湖北关公文化圈内部也存在着互动和交汇,完全有必要以当阳、荆州、武汉关公传说圈为中心的湖北关公传说圈纳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从而了解湖北关公传说的历史上的传承流变,并思考其当代意义及其发展前景。

[ 本帖最后由 辜学超 于 2014-11-12 22:36 编辑 ]
作者: 辜学超    时间: 2014-11-12 22:27     标题: 任务分工

.任务分工
一、关于湖北关公传说圈的概论
(传说圈概念,关公传说历史总体演变,湖北地域传说圈概说)
负责人员:范兆铮,陶泰松,陈明晨
二、典型地域传说的分别论述
当阳关公传说圈(关陵庙,玉泉寺等)
负责人员:辜学超,敬清清
荆州关公传说圈(关帝庙,得胜街等)
负责人员:罗清,费世超
武汉关公传说圈(卓刀泉,伏虎山等)
负责人员:秦汉珂,袁秀梅
三、从民俗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整体评估,并思考其当代意义及其前景。
(三大传说圈的交汇互动,湖北关公传说的文化内涵,当代意义及其前景)
负责人员:张彤,苏帅令,施子南
作者: 施子南    时间: 2014-11-14 23:38     标题: 卓刀泉寺与伏虎山田野调查报告

上传一份卓刀泉寺与伏虎山小田野调查报告,记录小组进度及成果
作者: 辜学超    时间: 2014-11-19 19:49     标题: 小组活动时间安排

11周确定选题,整体规划
12周搜集材料,采访老师
13周——14周各版块撰写报告(论文)
15周:汇总,修改,定稿
16周:制作展示的ppt等
17——18周课堂展示

请大家务必清楚自己的分工,按照要求学习,跟上进度。
作者: 辜学超    时间: 2014-11-19 20:08     标题: 写关公的诗词

作为一个湖北人,我从小就深受关公文化影响,现在将我写的关于关公的诗列出来,与大家分享哈。
咏关羽
名震三分国,功封万户侯。
英雄无限恨,大意失荆州!

麦城怀古
(一)
犹记重关斩将行,横刀纵马啸风生。
武功不是春秋义,误却英雄走麦城。
(二)
萧瑟关山接暮云,曾经此地驻三军。
须嗟多少王侯事,争得荒丘一片坟。

咏玉泉寺小关庙
雾锁深山里,伽蓝祠庙知。
萧萧人去后,寂寂鸟啼时。
谁吊三分梦,堪怜九战师。
魂归佛门下,应笑世人痴。

关庙怀古
逐鹿三分各混茫,干戈寥落麦城霜。
沮漳通浦残碑在,日月曛云祠庙长。
汉冢杉松追逝影,当年战伐暗刀光。
如何忠勇名天下,遗恨江山万古殇。
作者: 苏帅令    时间: 2014-11-20 13:32     标题: 回复 20# 的帖子

任务收到,组长辛苦啦
作者: 张彤    时间: 2014-11-28 21:50

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中这样叙述:
  却说关公阴魂不散,荡荡悠悠,直至一处,乃荆门州当阳县一座山,名为玉泉山。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净,原是汜水关镇国寺中长老,后因云游天下,来到此处,见山明水秀,就此结草为庵,每日坐禅参道,身边只有一小行者,化饭度日。是夜月白风清,三更已后,普净正在庵中默坐,忽闻空中有人大呼曰:“还我头来!”普净仰面谛视,只见空中一人,骑赤兔马,提青龙刀,左有一白面将军、右有一黑脸虬髯之人相随,一齐按落云头,至玉泉山顶。普净认得是关公,遂以手中尘尾击其户曰:“云长安在?”关公英魂顿悟,即下马乘风落于庵前,叉手问曰:“吾师何人?愿求法号。”普净曰:“老僧普净,昔日汜水关前镇国寺中,曾与君侯相会,今日岂遂忘之耶?”公曰:“向蒙相救,铭感不忘。今某己遇祸而死,愿求清诲,指点迷途。”普净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论;后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将军马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于是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后往往于玉泉山显圣护民,乡人感其德,就于山顶上建庙,四时致祭。
作者: 张彤    时间: 2014-11-28 21:53

关公在中国汉族佛教中是珈蓝菩萨的角色,珈蓝是护法神,在归元寺中在大雄宝殿左后角的排列,这个和我们西北寺庙的有些排列是不一样的。
        “伽蓝”为“僧伽蓝摩”的简称,译为众园,即僧众所居住的园庭,亦即寺院道场的通称。伽蓝神就狭义而说,指伽蓝土地的守护神;广义而讲,则泛指所有拥护佛法的诸天善神。
  佛教的伽蓝菩萨是寺庙丛林的护法菩萨,来源于印度。依《七佛八菩萨大陀罗尼神咒经》所说,佛教伽蓝神是保护伽蓝(寺庙)的神。佛说有十八神保护伽蓝,即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褊视,统称“伽蓝圣众菩萨”。《释氏要览》云:“寺院既有十八神护,居住之者,亦宜自励,不得怠惰马非,恐招现报耳。”然而世界上的伽蓝道场无数,区区只有十八神能全部守护?该书又云:“一切神皆有无数眷属,即是分任守护也无妨。”
  在印度佛教里,一般伽蓝菩萨是古代护持佛法的伟大国王,如阿育王等。佛教传人中国后,比较普遍的是用关公形象作为伽蓝菩萨的代表,中国民间称伽蓝菩萨为伽蓝尊王、伽蓝千岁。农历五月十三日为伽蓝菩萨圣诞。
作者: 张彤    时间: 2014-11-28 21:58

《佛祖统纪》也有关于关公皈依佛教的记载。据《佛祖统纪?智者传》载: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隋代天台宗的创始者智颇,“到荆州,欲创精舍。一日,见关羽神灵告之,愿建寺护持佛法。七日后,师出定,见栋宇焕丽,师领众入室,昼夜演法。一日,神白师:‘弟子获闻出世间法,念求受戒,永为菩提之本。’师即授以五戒,成为佛教的伽蓝护法神。”智者奏于晋王杨广,遂封关公为守护佛法的“伽蓝菩萨”,把关公列入佛法守护神行列,塑像供奉,使关公成为中国本土佛教神明。 关帝皈依佛门,
  就这样,在中国的佛寺中,常以关公为伽蓝菩萨。从此以后,这位千余年来极受国人敬重的道德人物化身关公,又化身为伽蓝菩萨,与韦驮菩萨同是佛教大护法,并称佛教寺院的两大护法神,伽蓝菩萨关公为右护法,韦驮菩萨为左护法。 来源:《洛阳佛教》
  帝君的功德昭布千里,远近瞻祷,莫不肃敬。
  隋文帝深受震动,并赐额号为“一音”。后重建改称为“玉泉寺”。晋王杨广还亲书“智者道场”匾额。号称天下四绝之一。
  其地本荒芜峻险, 时有神兽灵蛇出现。今建神舍灵刹,自当四隅安宁无恙矣。关帝神威浩荡,一切妖魅早已遁逃无踪。
  那大师禅坐之树,今则延袤数十围矣,神明扶持,不凋不衰,至今一千四百余年。 ——出《佛祖统纪·智凯传》
       我认为,关于当阳玉泉寺这边我们可以做文章的内容很丰富。而其中特定的民俗故事与文本故事,是探究关公佛教化的一个 重要结点。
作者: 张彤    时间: 2014-11-28 21:59

关帝在世则精忠贯日月,浩气塞天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没后神王玉泉山,隋文帝时,智者大师至玉泉,关帝特运神力,创建寺宇,又求授戒,以为菩提之本,兼愿拥护佛法(见《关帝全书》及《玉泉寺志》)。故天下丛林,皆谓之为伽蓝菩萨,而与韦驮菩萨,并镇山门。{摘自印光大师文钞 增光正编卷四·普劝戒杀吃素挽回劫运说}
作者: 张彤    时间: 2014-11-28 22:00

 南无伽蓝圣众菩萨(三称三拜)伽蓝主者,合寺威灵,亲承佛敕共输诚,拥护法王城,为翰为屏,梵剎永安宁。南无护法藏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密。(坚持每日诵念)
作者: 张彤    时间: 2014-11-28 22:02

明证法师开示:这个有一个传说,说关公变成护法,因为关公这个人,在人民的心目当中他比较仗义,比较主持公道,一般是这样认为的,其实他那片大刀也不含糊,砍下去,会抹掉别人的脑袋的,所以,后来大家就说他是护法伽蓝神其中之一,关公往昔可能有善根,他此世被人家杀了以后,就来修行了,所以,就成了护法菩萨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并不是完全附会的,因为有大量的事实作证明。东北的倓虚法师讲,有人贪污盖庙的公款,用于自己吃喝,警告不听,最后就受惩罚了,惩罚的时候不是关公拿大刀亲自去的,是周仓,周仓也没有拿大刀的刀刃去砍,是用刀背砍他的背后,第二天看背上有痕迹,当晚直求饶,爹,妈地乱叫,因为痛,还问他,敢不敢,他说,不敢了,虽然不敢了,可是已经被拍了好几刀背,第二天起来一看,背上一道,一道的都是有痕迹的,证明确实被人打了,可又看不见打的人,这就是护法神干的事情,结果那人过几天就死了,另外贪污的人看了,有的悔改了,有的不悔改,不悔改的也死掉了,因为贪污的数量有点大了。
作者: 张彤    时间: 2014-11-28 22:04

唐《重修玉泉关庙记》载:“智顗禅师者至自天台,宴坐乔木之下,夜分忽于神遇(关公),云:‘愿舍此地为僧坊,请师出山,以观其用。’”又据载,当年智者大师至覆船山一乔木下趺坐入定,见一人前致敬曰:“予即关某,死有余烈,故王此山。禅师何枉法足?”。又言:“弟子愿与子平建寺。”寺成,关公向大师乞受归戒。由此,关公成为保护伽蓝、护正祛邪的护法神,并为后人尊为“武财神”。现玉泉寺山麓尚有“汉云长显圣处”石望表(明代),全国最早之关庙“显烈祠”(始建于南北朝前)。
作者: 张彤    时间: 2014-11-28 22:09

史载关羽自建安六年(201年)随刘备投靠襄阳刘表,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走麦城被吴军斩首止,在湖北达19年。襄樊、荆门、荆州、宜昌等地,是关公征战的地方,留下很多遗迹。
一.湖北的关帝庙
荆州市
1.关帝庙
  位于荆州古城南门。原是关羽镇守荆州府邸故基。原有关帝庙六座。现存的关公馆,是其中最大的一座。庙宇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明万历时重建。清顺治七年(1650年)、雍正十年 (1732年)两次重修并扩建。庙内除奉礼关羽外,其曾祖、祖、父亦受祀;其子关平,部将周仓及杨仪、马良皆从祀。雍正皇帝还下旨以关平子关樾大宗嫡裔(关羽五十代孙)关榜世袭奉祀关庙。1940年至1945年,日本占领荆州期间,庙宇遭到严重破坏,仅木牌楼和正殿幸存,文物散失无数。仅全石马槽一件,现置开元观内。石马槽外柜长5米,宽1.08米,高0.47米;内空长4.74米,宽0.79米,深0.3米。平底,直腹,有裂痕数道。石马槽为关庙法物,传为关羽坐骑赤兔马食具。现存建筑为1987年修复。占地4500平方米,殿宇分为仪门、正殿、结义楼、陈列馆等。其中仪门和正殿占地841平方米。正殿建在2米高的台基上。殿中塑有关羽塑像,四壁有关羽相关的沥粉鎏金壁画。正殿后的三义殿内,陈列刘备、关羽、张飞及蜀国文臣武将的塑像,壁画。关帝庙大殿之后,有钟鼓楼、三义殿、陈列馆等建筑。
2.关羽祠
位于荆州古城新南门内东侧,卸甲山上,为半圆形土台,南面紧靠砖城墙,东、西、北三面台基与土城垣融为一体。其始建年代不详。但已见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至清顺治十年(1653)编纂成书的《江陵志馀》。后毁于1941年战火。2008年复建。总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一期工程复建有关羽祠正殿、东西配殿、山门、关公立像、文化长廊、门楼、关公文化陈列馆等,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整个建筑均为仿古建筑。二期工程主要建成梨园台、忠义厅、春秋楼等景点。
当阳市
1.关陵
位于当阳市区西北3公里处。史载关陵是埋葬关羽身躯的地方,故当地民间流传有“头枕洛阳,身卧当阳”之说。关陵,原称“大王冢”,墓建于东汉末年。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襄阳太守王铢在墓前修筑祭亭。明代成化三年(1467年)始建庙宇。群体建筑则落成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关陵,占地45000平方米。采用中轴对称式帝陵规制,中轴线上,有八座古代建筑物,依次是神道碑亭、“汉室忠良”石牌坊、三元门、马殿、拜殿、正殿、寝殿、陵基。两旁有华表、钟楼、鼓楼、碑廊、斋堂、来止轩、圣像亭、伯子祠、启圣宫、佛堂、春秋阁等。正殿大门上方有清同治皇帝御笔“威震华夏”金字匾额一块。陵区四周,环以帝陵式红墙黄瓦宫墙。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2.小关庙
  位于当阳玉泉山。又名显烈祠,始建于东汉末年,传为中国最早的关庙。竖有“汉云长最先显圣处”石刻大碑。庙屡圯屡建,清光绪11年《玉泉寺志》中尚存小关庙图。1960年被拆毁。1996年重建小关庙正殿。2007年扩建,由山门、照壁、三义殿、三宝殿及数间僧寮组成。
恩施市
武圣宫
位于恩施市城乡街西侧,清江河西岸,东与五峰山连珠塔隔江相峙。又名关帝庙、开元寺。占地面积3960平方米,建筑面积1057平方米。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名开元寺。据《恩施县志》载:“开元寺,在城南门外,唐时建。宋淳熙四年重修。”唐开元年间建开元寺。宋淳熙四年重修。后改名为武圣宫、关帝庙。建筑为砖木结构,戏台、戏楼、走马转角楼,正殿都具明、清建筑风格。正殿和走马转角楼的墙壁上镶嵌着数十块记载维修和有关武圣宫历史的石碑,碑文中有关于民族英雄陈连升的记载。为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武汉市
武圣庙
位于武汉东湖磨山。2004年新建有关公塑像,匾额由著名书法家陈义经所题。武汉大学教授陈望蘅为其撰联:“心存一统志在三分千秋伟业终成且借磨山放马,威镇两江义称百代万古英风共仰邀落雁听涛”。
丹江口市
关帝庙
位于丹江口市武当山,距磨针井0.5公里处,原有三重殿宇的关帝庙,还有饮马池、一泓泉,现存明代所建一座长方三合院庙堂。自八字红墙山门而进,左右各三间方丈,中间为甬道。迎面两间庙堂,原有关公、周仓、关平等神像,后多废,今尚存青龙偃月刀一把(重数十斤),关帝画像碑一块,关帝铜像一尊,藏武当山博物馆。
襄樊市
汉圣庵
位于襄樊市襄阳城南街。始建于三国时期,系关羽的襄阳太守府衙。关羽逝后,殿内即设关羽像,配殿亦塑有刘备和张飞之像。宋时,襄阳王被杀,王母于汉圣庵出家为尼,该处一直为佛教圣地。民国时期,庵内忠烈祠供奉幸亥革命领袖之一的襄阳人刘公和抗日领袖张自忠将军。1985年前殿被拆除,1998年大雄宝殿被拆除。2007年中殿和配殿被拆。其中中殿即忠烈祠,主要供奉关公。将异地重建。
二.湖北的关公文化园
关公文化园
位于当阳市城郊青龙山下、偃月湖畔。原名“当阳市长坂坡公园”,建于1992年,面积987亩,先后兴建了仿汉、汉式、明清风格的各式建筑1240平方米,建成了公园主大门、雄风阁、游船码头、大坝长廊等景点。2000年更名为“关公文化园”。规划占地1144亩,其中水面面积280亩。园内景观分一城三区,即关公影视城、关公朝圣区、游乐观赏区和休闲别墅区。其中朝圣区包括武圣广场、朝圣桥、朝圣南道和世界之最的巨型关帝圣像(60米高),成为海内外关公信奉者谒拜和文化旅游观光地。园内还有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词的“襄西革命烈士纪念碑(馆)”。
关公文化陈列馆
位于荆州古城关羽祠内。关公文化园分东西两区域。东区建有忠义厅、爱民轩、同乐堂、关公宴及关公文化研究所等。西区建有陈列馆、关公坊、春秋楼、梨园台、三义亭、关公文化长廊等。
关帝风采园
位于荆门城区天鹅广场西南侧的荆门山上,景区面积达5000余亩。关帝风采园是荆襄古道咽喉,虎牙关之所在,三国蜀将关羽镇守荆州,屯兵掇刀,驰骋荆襄,扎营关坡的精彩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现存的掇刀石、望兵石、上马礅、饮马槽、军事城堡,王坪练兵场、白石坡、长坂坡、荆襄古道等系列历史遗迹,充分显现了神奇威武的关公武圣风采,突出体现了儒家的忠、信、义、勇的关公文化内涵。
三.湖北以关公传说命名的地名
荆门市掇刀石区   宜昌市点军区
武汉市武昌区卓刀泉 汉阳洗马长街
保康县歇马镇
汉川市马口镇     枝江市问安镇
四.湖北各地关羽遗迹
1.宜昌关羽遗迹
当阳关陵、小关庙、汉云长显圣处、关羽部将周仓之墓、麦城遗址等
远安县回马坡、马蹄滩
枝江问安寺(万安寺)
2.襄樊关羽遗迹
有汉圣庵、走马岗、鏖战岗、水淹七军故地、擂鼓台、马棚、磨刀石等。
3.荆门关羽遗迹
有掇刀石、响铃岗、关公坡、望兵石、马刨泉、走马岭、拾回桥、关公柏、祭公剑、关公拖刀洼等。
4.武汉关羽遗迹
龟山关王庙、藏马洞、磨刀石、洗马洞等。
5.荆州关羽遗迹
荆州城、关帝庙、关羽祠、春秋阁、落帽冢(换帽冢)、刮骨疗毒处、卸甲山、掷甲山(余烈山)、点将台、张飞一担土、拍马山、马跑泉、铜铃岗、换帽冢等。
相关链接  
关羽(?-220)字云长,号美髯公。本字长生,并州河东解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据《三国演义》描写关羽身长九尺,使青龙偃月刀,《三国志》中无记载。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曾任蜀汉政权前将军,爵至汉寿亭侯,谥曰“壮缪侯”。死后受民间推崇,一直是历来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又经历代朝廷褒封,清代时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还被称做“关夫子”;最后被封为“盖天古佛”。佛教中称其为“伽蓝菩萨”。
子女
关平
关羽长子,跟随关羽征战,与关羽一同被斩于临沮。(演义里面是关羽的义子,关定的儿子)
关兴
关羽次子,少已有名,深得诸葛亮器重,弱冠后担任侍中、中监军,数年后死去。
关凤
关羽之女,孙权曾为子求婚,遭关羽所拒,并辱骂来使。
关索
此为戏曲演义中人物,史中无载。关羽三子,关羽失荆州后在鲍家庄养伤,诸葛亮南伐孟获时才归军,作先锋。

关统
关兴长子,妻为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
关彝
关兴次子,关统死后承袭其位。
作者: 张彤    时间: 2014-11-28 22:14

另外,我觉得很值得探索的一个东西是当代社会中的关公商业 文化,比如说“关公坊”酒,当阳关公城,甚至关于游戏中的关公角色,湖北地方戏剧中的关公角色都可以考察。关公在长期的历史与当代演变中,其实是一个符号,是一种精神符号,是一种宣传话语符号,是一种商业符号,甚至是一种权力意志,一种公共文化空间。
作者: 施子南    时间: 2014-11-29 13:45     标题: 回复 5# 的帖子

这也就是关公传说永不熄灭,越传越广的原因。在某些人、某些职业人群里面,关公成为了庇护神,更是一种偶像般的信仰,这是其他历史人物难以相比的,实在有研究的价值!
作者: 施子南    时间: 2014-11-29 14:14     标题: 回复 12# 的帖子

“今天,我们仍需要那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需要对国家,对事业忠心耿耿,需要扶弱抑暴,讲求信誉,利于他人的精神,不背信弃义,不见利忘义,我们的社会才能健康发展。”
以上可谓关公传说在当世的精神价值,然而,这个仍然只是口号式的活法,具体怎么实施还是要看具体怎么操作这种关公式的道义。当今中国社会面对着反关公道义的人实在太多,骗案无数,陷阱重重,容易造成人与人的信任荡然无存。关公传说所表达的普世价值,是一个无价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我们仍然需要坚持、坚守下去,尽可能正面影响他人,教育世人,是他走正当的道,这也是我们为师者当尽的责任!
作者: 施子南    时间: 2014-11-29 14:16     标题: 回复 18# 的帖子

已经进入后半期了,大家加油!
作者: 施子南    时间: 2014-11-29 14:30     标题: 回复 31# 的帖子

同意,当今的保育和商业式的文化宣传、观光旅游已经难以分开,当代意义来说,倒不如顺游而上,趁此真正大意义的发挥关公文化的优势,无论是在戏剧、游戏等层面上,关公也能够独当一面,能够成为历史发展中不可磨灭的符号,这就是关公热能热起来的原因之一。
作者: 辜学超    时间: 2014-11-29 14:37     标题: 回复 31# 的帖子

“我觉得很值得探索的一个东西是当代社会中的关公商业 文化,比如说“关公坊”酒,当阳关公城,甚至关于游戏中的关公角色,湖北地方戏剧中的关公角色都可以考察。关公在长期的历史与当代演变中,其实是一个符号,是一种精神符号,是一种宣传话语符号,是一种商业符号,甚至是一种权力意志,一种公共文化空间。”张彤的这句话很值得我们思考。关公传说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上次我联系的许庭银老师是一个以小说和剧本创作为主的作家,他曾以关公为题材创作了《关羽前传》等作品。我就曾经问过他关公传说在文学上有着怎样的改编价值。
作者: 辜学超    时间: 2014-11-29 14:39     标题: 回复 30# 的帖子

谢谢张彤的资料,比较靠谱和实用。各个小组的同学可以参照这则资料。
作者: 施子南    时间: 2014-11-29 14:42

我来补充一个,我觉得真正让关羽威震华夏的一个战绩原因,就是在襄阳樊城水淹七军,我认为就是此战役让关羽成为战神,从而人们才视其为偶像,加上其正面部分的人格--忠义勇,两者相辅相成,人们口耳相传,终造就了关羽不朽的历史精神形象,其传说才能够一代代的相传下去。正所谓要以德服人,若缺乏硬件实力也是不一定能成功的。
关羽水淹七军的扼要描述,转自《中国历史故事网》http://www.gs5000.cn/gs/sanguogushi/737.html
孙权因西蜀拒绝交还荆州,非常愤恨,与曹操结盟,共图荆州。关羽得讯,起兵突袭襄阳,杀败曹仁,乘胜进攻樊城。曹操忙命大将于禁、庞德前去增援。关羽得信,亲自披挂前去迎敌。不料中了庞德的箭。后见襄江水势汹猛,水淹七军之计,油然而生。就在一天夜里,风雨大作,庞德在帐中,只听万马奔腾,喊声震天。出帐一看,大水从四面急剧涌来。七军兵士随波逐浪,淹死很多。关羽带大军冲杀而来,于禁见四下无路,投降关羽。庞德被生擒。
作者: 辜学超    时间: 2014-11-29 14:43

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湖北当阳卷》中,我惊奇地发现还有关公惩治汉奸和日本兵的故事。可见就算到了现当代,关公传说仍然还在不断地产生和流变。每到国家危难的时候,人们都会想到这位“忠义仁勇“的关公。关公精神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的血液之中。
作者: 辜学超    时间: 2014-11-29 14:44     标题: 回复 38# 的帖子

是的。关公”身在当阳,头在洛阳,功在襄阳“。
作者: 辜学超    时间: 2014-11-29 14:50     标题: 当阳玉泉寺与关公传说

这是我以前写的一篇文章。介绍了玉泉寺的关公传说。其中参考了一些佛寺内部编印的资料。所以说还算比较有参考价值的。
玉泉寺坐落于湖北省当阳市玉泉山的东麓,始建于东汉末年,至今已逾千余载,素有“荆楚丛林之冠”的美誉,并名列“天下丛林四绝”[ “天下丛林四绝”指湖北当阳玉泉寺,浙江天台国清寺,南京栖霞寺,山东大灵岩寺。据马鹏翔《一寺而兼两祖庭--论湖北当阳玉泉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8卷第三期,2006年5月。]之一。玉泉寺之所以名噪四海,与关公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小关庙幽情思古
如今到玉泉寺,仍能感受到浓烈的关公文化气息。玉泉寺所处的当阳市,乃闻名遐迩的三国古战场。在玉泉寺的周边,就有着长坂坡、麦城、仲宣楼、关陵庙等三国胜迹。值得说明的是,历史上关陵庙曾经由玉泉寺僧人来管理,因此关陵庙的建筑风格深受佛寺建筑的影响。而当今的玉泉寺内,也有不少关公文化的遗迹,显示出关公文化对它经久不衰的影响。
玉泉寺北侧显烈山下坐落着一座显烈祠,为了把它与同位于当阳的关陵庙相区别,我们也将它称作“小关庙”。显烈祠祠堂前有一副对联:“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据清代蔡毓荣《重建湖北当阳县显烈祠记》记载,显烈祠“金碧轮奂,视昔有加,侯之赫声濯灵,俨然如在,将使人人知所观感,而激发于忠义”。至今观之,显烈祠仍古风未尽,鼎然庙貌。在显烈祠前有一泓珍珠泉水,为中国三大间歇名泉之一,宋朝苏轼称之为“漱玉喷珠”,明朝袁宏道赞之为“珠泉跳玉”。游人若临岸静观,则清碧如玉,泡如珍珠,若击掌跺石,则泉沸水涌,迭如贯珠,其水质甘冽醇香。这是“玉泉八景”之一,据传说这里的泉眼便是当年关公坐骑赤兔马踩踏而成。泉南山脚竖有明万历所立石望表,上刻“汉云长显圣处”;望表西有清阮元念唐碑书“最先显圣之地”石碑一通。这些便是关公留在玉泉寺的历史记忆。笔者游历玉泉寺时,曾发思古之幽情,赋诗两首:

三楚名山刹,玉泉弘法场。炷香飘佛殿,只鸟噪禅堂。
智者缘阶绿,关公罅石霜。林深不觉秀,钟磬入山凉。

雾锁深山里,伽蓝祠庙知。萧萧人去后,寂寂鸟啼时。
幻影三分策,浮云九战师。魂归佛门下,应笑世人痴。
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之感。
二、美髯公魂归佛门
玉泉寺是佛教关公文化的渊源地。当阳是关羽兵败麦城之地。据《三国志 蜀书》载:“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兵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陈寿《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在当阳市至今还有一个临沮公园。另据《当阳县志》记载:“麦城在治东南五十里,沮漳二水之间,传楚昭王所筑。三国时,关侯为孙权所袭,西保麦城及此。”[ 阮恩光,王柏心《当阳县志 方舆志下 疆域》,清同治五年刻本。]关羽的这段败走麦城的经历便为后世附会他皈依佛门提供了依据。关于关羽皈依佛门之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有着特别精彩的描写。
“却说关公一魂不散,荡荡悠悠,直至一处,乃荆门州当阳县一座山,名为玉泉山。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净,原是汜水关镇国寺中长老;后因云游天下,来到此处,见山明水秀,就此结草为庵,每日坐禅参道,身边只有一小行者,化饭度日。是夜月白风清,三更已后,普净正在庵中默坐,忽闻空中有人大呼曰:“还我头来!”普净仰面谛视,只见空中一人,骑赤兔马,提青龙刀,左有一白面将军、右有一黑脸虬髯之人相随,一齐按落云头,至玉泉山顶。普净认得是关公,遂以手中麈尾击其户曰:“云长安在?”关公英魂顿悟,即下马乘风落于庵前,叉手问曰:“吾师何人?愿求法号。”普净曰:“老僧普净,昔日汜水关前镇国寺中,曾与君侯相会,今日岂遂忘之耶?”公曰:“向蒙相救,铭感不忘。今某己遇祸而死,愿求清诲,指点迷途。”普净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论;后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于是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后往往于玉泉山显圣护民,乡人感其德,就于山顶上建庙,四时致祭。”
这段精彩的小说家之言对关公皈依之事作了详细而生动的介绍,我便不赘述。到了后来,佛教天台宗的开山鼻祖智者大师又曾经来到玉泉寺,于是玉泉寺又产生了关公伽蓝与智者大师的故事。据门人灌顶《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记载:“既慧日已明,福庭将建,于当阳县玉泉山,而立精舍。蒙敕赐额,号为“一音”,重改为“玉泉”。其地本来荒险,神兽蛇暴,谚云“三毒之薮”,践者寒心。创寺其间,决无忧虑。”[ 门人灌顶《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http://www.jingtu.org/ttjg/biezhuan.htm]另外我在湖北武汉市新洲道观河报恩寺倡印的《历代高僧传》中也找到了相似记载。民间传说则越来越神。据《玉泉寺志 营建志》载,
“开皇初年,智者自开皇归荆州,登纪南山望沮漳,山色堆蓝,紫云如盖,遂策杖孤征,欲赴清溪建道场,嫌地隘。步至金龙池,有大乔木,婆娑偃盖,如庵之状。师枎坐入定,见一人前致敬曰:‘子即关某,死有余烈,故王此山。师何枉法足?’师曰:‘欲于此地建道场’。而神曰;‘此处一舍山,如覆船,其土深厚。弟子愿与子平建寺,愿安禅七日以须其成。’师既出定,见湫潭千丈化为平址,栋宇焕丽,巧夺人目。关公即受五戒,膜拜称弟子。事出神异,奏上,隋主敕赐玉泉寺额。”[ 李元才《玉泉寺志》,见杜洁祥《中国佛寺史志汇刊》,台北,丹青图书,1985年版。]
关公受戒的这段故事在唐代董挺《重修玉泉关庙记》和元代释虚谷《钟铭》均有记载。可见流传之广。在此亦不赘述。
三、忠义节万古千秋
    在当阳玉泉寺,由于种种历史传说的影响,再加上关羽本身忠孝节义的可贵品质,关公文化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北宋以后,关羽被历代褒封,地位不断上升。历代住持玉泉寺的方丈也是名僧,就笔者所知,现任玉泉寺方丈宽详法师是湖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前任玉泉寺方丈明玉法师是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这大多是拜于关公所赐。下表显示出宋以来关公历代受封情况,关公地位便可见一斑。
宋以来关公历代受封表[ 王辉刚,《当阳玉泉寺与关公信仰探析》,《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9月,第34卷,第5卷。]

且举武汉市卓刀泉寺一例,来证明佛教关公文化的影响。当玉泉寺的关公信仰普及开来时,自然其它的寺庙也会群起而效之。卓刀泉寺便是以关公文化为主的一个寺庙。卓刀泉寺位于洪山区伏虎山西麓,卓刀泉这个名字便是从关公而来。据古卓刀泉寺石碑上所刻《卓刀泉记》记载:“城东十五里,有卓刀泉者,吾楚胜迹也。昔汉寿亭侯关公治兵江陵时,卓刀于此,故名。”[ 转引自董玉梅,刘建林《千年古刹 卓刀泉寺》,《湖北画报(湖北旅游)》2008年第二期。]关公卓刀之后,这个地方也有了一些奇幻的色彩。后来到了宋代,关公信仰进一步升级,于是根据关公传说,在此建寺,称“御泉寺”,明代时始改为卓刀泉寺。后来卓刀泉寺几经毁建,目前所见到的建筑大体是清末咸丰年间重建的。如今到卓刀泉寺,便会发现关圣桥、关圣殿等关公文化的产物。可以说,卓刀泉寺作为一个寺庙,是以关公文化为主题的。近期,洪山区民间宗教旅游局不断完善卓刀泉寺的旅游规划,而最大规模的主题就是关公文化区的建设。据媒体报道:“关公文化区以山门至大雄宝殿为中轴,主要分布于中轴线左侧。项目包括原有的关公桥及从前至后依次新建的春秋书院、群英台、五虎上将群像、三国书画社、关圣殿关公画廊、刀马台、结义亭、桃园阁及工艺馆等附属建筑和雕像。”[ 《卓刀泉地区将成为关公文化旅游区》,《长江商报》,2011年10月21日。]而这一切的渊源,正是关公在玉泉寺的皈依与受戒。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在历史的发展中,玉泉寺与关公文化实在密不可分。最终玉泉寺成就了关公,关公也成就了玉泉寺。二者糅合在了一起,成为中华文化一朵绚丽的奇葩。
作者: 施子南    时间: 2014-11-29 14:53     标题: “关云长败走麦城”之传说

在湖北省,当阳市两河镇境内,距市区玉阳镇20余公里。为东周时楚国重要城邑,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3年)昭丘县治所在地。据清同治《当阳县志》记载,麦城在县东南五十里,沮漳二水之间,传为春秋时楚昭王所筑。三国时,关羽为孙权所袭,败走麦城即此。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蜀将关羽遭吴袭击,溃退于此,故有“关云长败走麦城”之传说。
千百年来,城因洪水浸蚀冲刷,流沙覆盖淹没,日渐荒废。现仅存部分夯土城垣,长100余米,宽10余米,高近10米。气势沉雄,颇为壮观。
(转自百度百科)

作者: 辜学超    时间: 2014-11-29 14:57     标题: 回复 42# 的帖子

麦城我去过。书中说”仅存部分夯土城垣“,可是我一直没有找到这城墙。现在唯一可以发思古之幽情的就是周仓墓。十年前当阳市政府曾经修缮过,所以颇为壮观。只是一般时候周仓墓都是大门紧锁,我只能远观,而一直无缘进去拜谒。
作者: 施子南    时间: 2014-11-29 14:58     标题: 回复 41# 的帖子

不得了!非常好,学超乃镇组之宝!
是的,在历史的发展中,很多都是互相成就的,若果没有影响,那么没有流传至今的价值了,关公就是一个成功有价值的案例,成就了中华文化的绚丽,也带动了其他三国传说其其他时代传说的发展!
作者: 敬清清    时间: 2014-11-30 08:48     标题: 回复 15# 的帖子

对,上个月我也看了那个书,觉得研究方法很好,脉络很清晰,我们可以借鉴。
作者: 敬清清    时间: 2014-11-30 08:51     标题: 关公文化之当阳

以前听过关羽的故事,但对湖北有关的地方不是很了解,大概只知道荆州,这次的小组活动调查过程中,对关公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竟然卓刀泉也是关公文化圈之一
作者: 敬清清    时间: 2014-11-30 08:56     标题: 关公坊

看到一篇文章说当阳的关公文化很浓厚,当地很多东西都创造了关公牌,比如关公挂牌的厂家,关公牌香烟,就连在武汉较有名的就关公坊也是当地的创造,不得不说当阳的关公文化之盛,如果去当阳玩,会不会有一种关公随时在你左右的感觉
作者: 辜学超    时间: 2014-11-30 10:28     标题: 回复 47# 的帖子

当阳的确是三国圣地。不过在当阳,赵子龙貌似比关公名气稍微大些。当阳的品牌“长坂坡”要多于“关公”。比如长坂坡药店、长坂坡公园、长坂坡诗词楹联学会等等,甚至我们那儿的蒜薹也叫长坂坡大蒜。
作者: 辜学超    时间: 2014-11-30 10:42     标题: 湖北关公传说采访提纲

湖北关公传说采访提纲

一、据您所知,湖北关公传说的分布情况和开发状况在整体上是怎么样的?在全国关公传说中又有着什么样的地位?

二、当阳的关陵庙会被纳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关陵庙会也一直是当阳的一大文化盛事。那么您觉得在当代延续祭祀关公的传统有着什么样的现实意义?

三、您认为现今湖北关公传说在普通民众中的流传和认可度如何?

四、据相关媒体报道,当阳市近期斥资60亿元兴建关公文化旅游城,您对当阳市的这一重大文化举措有着什么样的看法?

五、我查阅过您参与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湖北当阳卷》,在这本书中关公传说占有很大的篇幅。这其中不仅有着关公夜读《春秋》之类的传统传说,还包括关公惩治汉奸、日本兵的现当代传说。那么,您觉得在历史长期的流变中,关公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有变化吗?

六、在湖北,当阳、武汉、荆州等地都流传着许多关公的传说,也分布着一些关公遗迹,如当阳的玉泉寺、关陵庙,武汉的卓刀泉寺,荆州的关帝庙等等。那么您觉得湖北各地的关公传说是否具有整体考察的必要性?

七、您觉得湖北关公传说的开发有着什么样的前景?其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八、您作为一位民俗研究者,对于我们大学生有着怎样的寄语?

受访人简介:
王友兵,1954年4月生,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79年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当阳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湖北省音乐文学学会理事、湖北省群众文化学会会员、宜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当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主要成果有:在民间文学三大集成工作中 获“湖北省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编纂成果奖”,两次获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等单位颁发的民间文学集成“屈原奖”二等奖。编辑地方民间文化书刊30余册(期),参与《中国民俗大系•湖北民俗》、《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湖北宜昌卷》、《巴楚文化源流》、《宜昌民俗风情》等书籍的编撰工作,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湖北当阳卷》被列为全国汉族地区示范本。先后在中央电视台、《词刊》、湖北电视台等媒体上发表文学艺术作品200余件。多篇获奖,出版个人词集《爱的秋天》,有歌词入选《中国当代歌词辑粹》。发表民间文化和群众文化论文20余篇,多篇获奖。传略辑入《中国当代文艺家词典》、《中国民间文艺家词典》、《宜昌文艺家词典》等文艺志书。
(资料来源:湖北当阳网)
作者: 苏帅令    时间: 2014-11-30 13:33     标题: 回复 40# 的帖子

关姓、关羽和洛阳关帝后裔考(关公网GuanGonG.net)


2013年海峡两岸(洛阳)关公文化论坛论文



关姓、关羽和洛阳关帝后裔考




徐金星(洛阳汉魏故城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


洛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圣城、圣地。关姓起源于洛阳和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汉末名将关羽之首礼葬洛阳,明代万历年间大规模修建关庙后,关帝后裔由山西觧州迁洛守护,形成今日洛阳繁荣兴旺的关帝后裔族群。这些都应该是洛阳历史、洛阳传统文化、关公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一、关姓起源于洛阳和河洛地区

全国关姓人口约117万余。以人口多少为序,排在我国姓氏的第131位。据袁义达主编的《中国姓氏·三百大姓》说:先秦时期,关姓活动主要在河南一带;目前关姓分布的第一大省为河南,大约占了全国关姓人口的27%,其次为广东。
关姓起源有二:其一源自关龙逄;其二源自关令尹喜。
五帝之一的颛顼(zhuān xū)帝,“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在他为帝时,“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史记·五帝本纪》)。他的儿子名曰穷蝉。
颛琐帝的后裔董父,为五帝中的最后一帝舜驯养龙,被赐为豢(huàn)龙氏。《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有一段和豢龙氏有关的记载:“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这件事,在《史记·夏本纪》中也有大体相同的记载。
刘累,“帝尧陶唐氏子孙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能扰龙,事夏为御龙氏”(《新唐书·宰相世系》)。他与夏代第14位国王孔甲为同时人,曾向豢龙氏学扰龙之术。帝孔甲之后,经15王帝皋、16王帝发,至17王帝履癸,即夏代最后一王夏桀。夏桀有大臣豢 龙逄,古时豢、关通用,也作关龙逄。由是自帝舜赐豢龙氏至夏桀,已有五六百年之久,可见豢龙氏源远流长。
帝桀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暴君,“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他不理朝政,沉湎酒色,筑倾宫,饰瑶台,还自比为不落的太阳。百姓咒骂他说:“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意思是,你这个太阳快点完蛋吧,我们愿和你同归于尽。帝桀的暴行,促使夏王朝迅速衰崩下来。面对这种局面,豢龙氏的后裔、大臣关 龙逄忠言直谏,触奴了帝桀,被帝桀囚禁并杀害。“昔者龙庭斩,比干剖,苌宏胣,子智靡,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手戮”,战国时大哲学家庄子就表达了他的深深感叹。关 龙逄卒后,他的后人以关为姓,尊关龙逄为始祖。
关龙逄卒后,葬在今河南省灵宝市区北函谷关镇孟村。原有高大墓冢,墓前有墓碑,墓冢周围,还有几座小冢,传为皇姑之墓。据《太平寰宇记》载,唐代时,唐太宗曾东巡致祭,至唐代开元十三年(725年)又为此墓立碑,上书“夏直臣关公之墓”七字。现存墓冢高约5米,周长约150米。石碑已无存(参见《河南历代名人史迹》)。
另据有关资料称,关龙逄故里,在今河南省长垣县城东南约13公里的龙相村。该地原名龙城。《太平寰宇记》有“昔夏桀臣龙逄所居,因以为名”的记载。又相传,因关 龙逄官居相位,故改名龙相。这里原有一座大墓,相传亦为关龙逄墓。
还有一说,谓关龙逄墓在安邑,地在今山西省西南部夏县西北。相传夏禹曾建都于此。
对于关龙逄被夏桀杀害一事,《洛阳关氏历代图谱总谱》中的《洛阳关氏图谱序》(清顺治十年即1653年,关羽五十四代裔孙关起凤撰)也有记载:“我关氏一族,自夏代相传以来,世远代隔,迄今三千余年。”“本宗自夏代以前,无籍可考,以后始从 龙逄代起。始祖关龙逄,为夏谏大夫,桀不道,直言进谏曰:‘人君谦恭敬信,节用爱人,故天下安而社稷固。今君用财若无,则穷杀,苦不胜民,唯恐君之后亡矣。人心已去,天命不佑,盍少悛乎?’不听,遂杀之,葬于河南府灵宝县,墓冢在县(指原县城)南十里孟村之西。唐立碑,书‘夏直臣关公之墓’。有祠在灵邑东关,春秋祀之。”
关令尹喜,一说姓尹名喜,相传为春秋末年道家。《史记·老子列传》说: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集解》引《列仙传》说:“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内学星宿,服精华,隐德行仁,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真人当过,候物色而迹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与老子俱至流沙之西,服具胜实,莫知其所终,亦著书九篇,名《关令子》。”另,班固等所撰《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关尹子》九篇。
据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考证说:关令尹就是《庄子·天下篇》和《吕氏·不二》的关尹。关尹即是环渊,关环尹渊均一声之转。环渊著《上下篇》是史实,而老子为关尹著《上下篇》之说是讹传。现存老子《道德经》是环渊所著录。环渊这个人有很多异称:蜎渊、娟环、便蜎、玄渊……,《老子上下篇》乃环渊所录老聃遗训,唯文经润色,多失真之处。(郭沫若:《老聃·关尹·环渊》)
有关姓源资料说,东周时函谷关关令尹喜,随老子西出函谷关而去,其后代以关为姓,以尹喜为始祖。
关龙逄、尹喜均长期生活、任职于洛阳或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
关龙逄生活、任职的夏桀之都,古籍留有记载。《史记·封禅书》说:“昔三代(指夏、商、周)之居,皆在河洛之间。”《逸周书·度邑》说:“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古本《竹书纪年》说:“太康居斟寻阝,羿又居之,桀亦居之。”《国语·周语上》说:“昔伊、洛竭而夏亡。”以上这些记载,都是探寻夏桀之都的重要资料。
自1959年开始进行考古发掘的偃师二里头遗址,数十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这里有迄今发现最早的宫城遗址,迄今最早的宫殿建筑基址,有制铜、制玉、制石、制骨、制陶作坊等。二里头宫城可视为以后历代宫城的“祖源”。二里头出土的青铜器,是我国最早的一批青铜器。二里头发现的绿松石龙形器,为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据”。二里头遗址是目前唯一可以确认的夏王朝都城遗址,被誉为“华夏第一王都”,是“桀亦居之”的斟寻阝遗址。作为夏桀的臣下,关 龙逄即应生活、任职在这里。
老子所出、尹喜任职之关,多认为即函谷关。
函谷是古代东西两京(洛阳和长安)之间的一条交通要道,“深险如函”,故名函谷。谷中置关,称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克,具有重大军事价值。函谷关有二:古函谷关,初建于西周武王时,春秋时属虢国,晋灭虢属晋,战国时属韩,秦灭韩属秦,故又称秦关。该关位于今灵宝市东北15公里王垜村,宏农涧河西岸。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曾于秦关置弘农县。原关城北临黄河,南依衡山,座西朝东,东、西、南墙遗址仍存,宽约12米,残高1-3米。前些年,当地有关部门对其遗址进行了修复,尤其是东门城楼,为双门、双楼三层建筑,楼顶各塑丹凤一只,昂首向东。传为老子著经处的天宝观,始建于唐,宋崇宁四年(1105年)改称太初宫,后历代均曾重修。现有山门三间、正殿三间、东岳庙三间等。院内有元大德四年(1300年)、清顺治十年(1653年)重修碑各一通。正殿仍保存元代风格,内供老子著经塑像,另有关令尹喜、书童塑像,壁间写有《道德经》全文。唐开元二十九(741年),玄宗在秦关尹喜故宅掘得宝符,遂改桃林县为灵宝县,并在太初宫附近的望气台建造高大的“瞻紫楼”。该楼后毁于兵火,今已重修。
新函谷关又称汉关,位于今洛阳市西约30公里、新安县城东约1公里,关楼已毁,关洞大体完好。初修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为楼船将军杨朴所修。现在两关均已列为丝绸之路“申遗”工程的项目。从时间上看,老子西出之关,应是古函谷关,即今灵宝市境内之关。
《史记·货殖列传》说:“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周人都河南的古河南地,又称河洛地,“它指由河曲、渭河而东,中经砥柱之险,过孟津、洛河,流出大伾,开始散为荥播,这一大段大河之南地”。(陈昌运:《先秦河洛历史地理与河洛文化历史地位考察》)大体是西起今陕西华阴、潼关,东至今河南荥阳、郑州之黄河以南一带地方。今日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就在古河洛地、今所界定之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范围之内。就是说,洛阳和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关姓的起源地。
围绕少数民族改姓,《中国姓氏·三百大姓》一书说:关姓自出现以后一直单纯地传递,直到清朝初期,manz**人姓氏汉化时,出现了manz**八大姓之一瓜尔佳氏集体改为姓关。随后manz**关佳氏、卦乐察氏、瑚锡哈哩氏、关尔佳氏、苏完瓜尔佳氏、扈什哈哩氏、扈伦瓜尔佳氏、瓜而佳氏、赫特拉那氏等也改为姓关。此外,如蒙古族、锡泊、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中也有改为关姓者。

二、关羽被害及关羽之首礼葬洛阳

《洛阳关氏历代图谱总谱》所载资料说:“关氏之族,出自夏大夫关龙逄之后,自夏迄汉一千七百余载,世传五十九世至圣帝。”就是说汉末名将关羽乃夏代关 龙逄之后,为关龙逄五十九代后裔。而笔者所见到的有些谱牒资料却称,关羽是关龙逄第二十七世或三十七世后裔,显然有误,而应以五十九代后裔为是。
前引清代顺治十年关起凤所撰《洛阳关氏图谱序》说:“一祖为敝,为汉谏大夫,龙逄裔孙;一祖圣帝,讳羽,字云长,敝之后也,建安二十四年冬十二月,吕蒙入寇,死之,曹操以王礼葬于洛阳城南五里许,墓对龙门,奉旨春秋大祭不衰。……”
对于孙权杀害关羽、送关羽之首、曹操礼葬于洛阳一事,史籍有载。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率众进攻曹仁,曹操派遣于禁援助。秋天大雨,汉水泛涨,于禁所督七军皆被淹死,于是于禁投降关羽,关羽又斩杀了曹军将领庞德。此时,“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其中的陆浑为陆浑县,县治在今嵩县境内。
不久,关羽被孙权杀害。《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说:“(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曹操)至洛阳。(孙)权击斩(关)羽,传其首。”《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裴松之注引《吴历》说:关羽被害后,“权送羽首于曹公,以诸侯礼葬其尸骸。”就是说,关羽之首是归葬在了先祖关 龙逄长期生活、任职的故土,是“武圣”之首归葬“圣地”洛阳了。
《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在这里写有一段生动的文字:(孙)权从其言,遂遣使者以木匣盛关公首级,星夜送与曹操……(曹操)闻东吴送关公首级至,喜曰:“云长已死,吾夜眠席矣。”……遂召吴使入,呈上木匣。操开匣视之,见关公面如平日,操笑曰:“云长公别来无恙?”言未讫,只见关公口开目动,须发皆张,操惊倒,众官急救,良久方醒,顾谓众官曰:“关将军真天神也!”……遂设牲醴祭祀,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南门外。
围绕关羽之死,《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还有一段文字:
却说关公一魂不散,荡荡悠悠,直至一处:乃荆门州当阳县一座山,名为玉泉山。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净,原是汜水关镇国寺长老。……是夜,月白风清,三更已后,普净正在庵中默坐,忽闻空中有人大呼曰:“还我头来!”普净仰面谛视,只见空中一人,骑赤兔马,提青龙刀……普净认得是关公……后(关公)往往于玉泉山显圣护民,乡人感其德,就于山顶上建庙,四时致祭。……
大约正是有此因缘,关羽后来成为中国佛教的“伽蓝神”之一。今湖北当阳市玉泉山,又名覆舟山,东汉建安年间(196-220年),确有普净在此结庵。南朝梁时,曾建“覆舟山寺”。隋开皇十二年(992年),佛教思想家、高僧智岂页在玉泉山建寺,隋文帝敕额“一音寺”,后敕改“玉泉寺”。据佛家传说,因为隋代智岂页称白日见到关羽,从而建玉泉寺,遂将关羽列为佛教寺院的守护神“伽蓝神”,于是在有关佛籍所载十八位“伽蓝神”(如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等)中加上关羽,成为十九位伽蓝神。
今存洛阳关林的清代康熙五年、洛阳董笃行所撰的《关圣帝君行实封号碑记》中对于关公被害后送首至洛阳一事也有记载:“帝本解梁宝池人,夏龙逄之裔也。”“权函其元,驰报操,操喜曰:孤无忧也!因启函视之,面如生,须髯奋动,操大惊,仆地,良久方醒,惧甚,赠荆王,以王礼葬于洛阳城南十五里,即今冢。”
碑文中另记载关羽之子孙说:“(蜀汉)后主立,以(关公)子兴嗣。兴,字安国,为侍中中监,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嫡子,以庶子彝续封。”
至于关羽后裔,《洛阳关氏图谱序》记载更多一些:一祖讳平,圣帝长子,骁勇绝伦,忠义素著,从父出入荆襄间,同父尽节。……
一祖讳兴,字安国,圣帝次子,少有令闻,承相亮深器异之,随昭烈在蜀,弱冠为侍中,中监军。
一祖讳统,侍中兴子,嗣奉,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
一祖讳彝,侍中兴庶子,事汉为车骑将军。
后魏,一祖讳朗,字子明,系彝之后,仕魏为散骑常侍,卒于太和十三年,其子有,用石棺葬之,墓冢在洛阳城东四十里,其地后因名为官庄。有官至郎中卒。
一祖讳康之,郎中有之后,善左氏春秋,名重于时。
唐,一祖讳播,字务元,康之后,进士及第,唐德宗建中时,为平章政事,后为宰相。
明,一祖讳忠仁,播之后也,系圣帝五十一代嫡孙。其子世科,于万历甲寅年敕奉圣帝时,奉旨从解迁洛守陵。此吾宗支派入洛之始也。

三、洛阳关林与今日洛阳关姓

对于洛阳关庙、关林的始建、扩建过程,《中国关林志》、《关林》等大体概括如下:
在洛阳县南门外十里,有关王大冢,内葬关羽灵首,汉时有庙。至明代,在汉代末年庙址上进行扩建,形成明代的关庙。而今日之关林,占地180余庙,是在明代庙址上扩建的。其中“汉时有庙”之说,引自明代《重修关王冢庙记》。
又说:洛阳关林寝宫,即二殿,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以前。关林大殿动工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竣工于二十四年(1596年)八月。从万历二十年前起,到四十八(1592-1620年),关林中轴线建筑整体布局业已形成。后来的东西便房、官厅等附属建筑,均建在中轴线两侧。
关于明代万历年间修建洛阳关庙,董笃行所撰的碑文中记载说:“万历中,有皇华如秦,道出于洛,夜宿邮亭,梦帝求购新宅。及觉,询及父老,遂共展拜于冢下。时有白气腾起,直凌霄汉,见帝隐耀云间,与梦相符。乃移文抚按司道请敕,褒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加冕旒十二,如帝制。遗使致祭于墓,特建庙貌。”
至清代,由顺治十七年(1660年),更换大殿部分构件为始,开启重修关林序幕。迄乾降五十六年(1791年)《建修碑记》所载:“今将添建关陵庙前戏楼、月台、甬路、东西牌坊……等”,可知其时已形成今日关林规模。
“关林”之称,始自道光元年(1821年)的《加封关羽“仁勇”二字及以新号相称碑》,碑文将“关王冢庙”正名为《关林》。
就是在上述明代万历年间大规模修建关庙之后大约20余年,即明代万历四十二(1614年),关羽五十二代后裔关世科,奉旨从解州迁洛守陵,其后子孙繁衍,是为今天洛阳关羽后裔的迁洛始祖。就是说,今天居住在洛阳的圣帝关羽后裔,全部是(抑或主要是)由明代万历年间从山西迁洛守陵的关世科传衍下来的。
1995年编印的《洛阳关氏历代图谱总谱》,收录、整理了和关姓、关圣帝君关羽、洛阳现今关帝后裔等有关的多种资料,对于研究关姓文化、尤其是洛阳关帝后裔有重要参考价值。
其中的《洛阳关氏图谱序》说:“洛阳关氏之族,由五十二代世科祖,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岁次甲寅,奉旨从解州(今运城市北相镇西古村)迁洛守陵以来,于今三百八十余载,世传一十五代,子孙繁衍四个多人,遍布河南八个县区(他省少数未计),分居十三处之多。”
关于迁洛始祖关世科迁洛后居址、墓地等情况,其中的《洛阳关氏各门居址及坟茔地址略记》中说:五十二代世科祖奉旨迁洛阳,四子随父来洛,先居城里营林街。世科祖卒后,葬城北八里、吕祖庵西南方一里许,坟向坐北向南,微偏东南,世科祖坟头有石碑一幢,书:圣帝后裔关公世科之墓。公生四子,长曰正敏,次曰正平,三曰正行,四曰正已。顺治十年立。长子守正(正敏)接葬左下方。共两代两坟,坟地二亩。在坟东南半里许,靠梯田埂有一孤坟,坟头立一小石碑,约二尺高,书:关仲仁之墓,下书小字:翰林院五经博士关尉,雍正五年仲春吉日立。估计仲仁祖来洛看视子孙,卒后暂埋于此,后迁送解州。
涉及到当今洛阳一带圣帝关公后裔家居地的有:
洛龙区李屯村
洛阳市老城营林街
汝阳县柿园林村
孟津县獐羊村
宜阳县贠庄村
宜阳县四岭村
宜阳县红崖村
宜阳县赵堡村
伊川县白沙村
伊川县爱好凹村
另据《偃师姓氏源流》一书说:今偃师市府店镇新寨村关庄之关姓,其先祖世科及弟世友、世旺三人,乃关羽第五十一代孙。明代万历甲寅年(公元1614年),奉旨由山西解州迁赴洛阳奉祀关圣帝君陵(关林)。明末战乱,关林难以存身,兄弟三人协商外迁。二弟世友迁西,三弟世旺东去,长兄世科则迁至关林东约八十里的偃师县马涧河东岸,挖窑暂居,取名关寨。后世人丁兴旺,在河东一里左右形成村落,取名关庄,至今已近400年左右。其中有二户由关庄迁往周寨。另今偃师市山化乡关窑村关姓,家谱也记载为关羽之后,系由洛阳郊区关帝庙迁来。
《偃师姓氏源流》所说偃师府店镇新寨村关庄、山化乡关窑村关姓源流,和《洛阳关氏图谱》,在核心内容上有共同之处,即均为明代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迁洛守陵先祖关世科之后裔。可能由于时代久远,兵火战乱,人口流散,资料丟失等多种原因,在某些内容上不尽一致。另外,在今洛阳市区及所辖各县(市)中,还有不少地方有关姓居住甚至聚居。他们是圣帝关羽后裔?或者是关 龙逄之后的其他支系?或者是关尹之后?或者是少数民族中的关姓之后?其中有些已经厘清。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资料收集、梳理、研究的一步步深入,其中的问题一定会圆满地解决。重要的是,不管关 龙逄乃至关羽之后、关尹之后、少数民族关姓之后,大家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千秋万代永远是一家人。
按《中国关林志》《关林》等所载明万历年间扩修关林,和《洛阳关氏历代图谱总谱》等所载大约20年之后关世科奉旨迁来,说明此次南迁,应特为奉祀、保护这次扩修之后的关林有关。
【转自搜狗】
作者: 苏帅令    时间: 2014-11-30 13:40     标题: 回复 49# 的帖子

这种访谈的调查方式挺好的,受访人也比较靠谱。
作者: 苏帅令    时间: 2014-11-30 13:44     标题: 回复 41# 的帖子

湖北当阳文化底蕴好深厚。
作者: 苏帅令    时间: 2014-11-30 13:50     标题: 回复 28# 的帖子

杨庆茹在《问吧》一书中写到:“几种传说深化了关羽的财神的形象,一说关公生前善于理财,长于会计业务,曾经发明计簿法,设计日清簿,清楚明白;另一说关公死后真神常回到人间助战,商人在生意受挫后若能得到关公相助,就会东山再起。可见,商人选择关公当财神,看重的是他的忠义形象和惩恶扬善、祐民护民的万能神格,他们非常希望关公能保护他们的身家性命和财产安全。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关公成为财神与山西商人有关。山西商人把关公作为出门在外的保护神,在他们遍布全国的会馆里建筑关庙。因为游走天下闯荡江湖也需要彼此照应,共同面对困难,因此,他们就经常仿照‘桃园结义’结成异姓兄弟联盟,这也使关公忠诚和义气的美德广为流传。后来,晋商富甲天下,其他生意人也纷纷仿效,关公也就成了公认的财神了。”  

其实,中国的财神的起源颇为难考,所祭祀的神明也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古代民间信奉的财神分为文武两类。关羽只是财神中的“武财神”,代表“诚信”。除了关羽,中国古代还另一些财神。南宋时期民间出现的“财神纸马”,应是财神的原初形式。文财神由古代的文官演化而来,如比干、范蠡;武财神当然由武官演化而来,如赵公明、关公。即所谓“正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范蠡,,“偏财神”五路神、利市仙官,“准财神”刘海蟾。范蠡代表“智慧”,而比干、赵公明代表“公正”。
【百度百科】
作者: 苏帅令    时间: 2014-11-30 13:54     标题: 回复 31# 的帖子

利用关公文化来发展旅游经济价值。文化是一种资产,一种具有多重价值的资源。由于关羽的知名 度不同寻常,关羽文化既是一种无形资产,又是一种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重要资 源。利用关羽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事业,扩大对外开放,活跃一方经济,业已成为关羽文 化价值在当今社会的鲜明体现,并大有你追我赶、竞相争先之势。有的地方,关羽文化 已成为那里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著名品牌。有的地方为打造关羽文化品牌, 举办研讨会,拍摄电视剧,营造宣传声势,使那里的知名度大有提升。有的地方修葺关 庙,举办多种活动,乃至组织隆重祭拜。有的地方开发多种关羽文化旅游产品,从烟酒 到各种精美的工艺品,颇受游客和消费者青睐。 这里需要提出的是,我们开发利用关羽文化,还应 注意提高其应有的文化品位。重视关羽文化的经济价值是对的,只着眼于商业目的是不 够全面的。我们开发利用关羽文化,推进经济发展,应跟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精神文明 很好结合起来,力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辅相成,既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又收到弘 扬中华文化的良好效果。简单重复从前关帝崇拜的某些做法,客观上继续使关羽神圣化 ,显然与时代的要求是不相符的。至于民间对关羽的朝拜、祭祀,我们不去提倡,但只 要不违背有关政策,是可以允许的。当然也要有一定的限度,应该限于特定的场合。因 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毕竟早已不是封建迷信盛行的年代。
作者: 苏帅令    时间: 2014-11-30 13:57     标题: 回复 39# 的帖子

这是关公文化的启迪社会道德价值。关羽文化所体现的传统道德精神和人格力量,是关羽文化的精 髓所在。讲信义、重然诺,爵禄不以靡,金帛不为惑,崇尚正义,见义勇为,正直为人 ,立身处事不违良知,这些蕴含于关羽文化的道德品格和为人品质,历来为社会所认同 、为世人所称道,而那种背信弃义、见利忘义、忘恩负义、卖友求荣等不道德行为,都 是为社会所不齿的。今天,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从传统 文化中吸取力量,加强社会道德建设,伸张社会正义,反对一切违背人的良知的行为, 更有其现实的意义。
作者: 辜学超    时间: 2014-11-30 18:48     标题: 回复 52# 的帖子

其实每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都很深厚,只是要看人们挖掘的怎样。
作者: 辜学超    时间: 2014-12-3 21:07     标题: 王友兵老师提供的资料

王友兵老师文章(节选):
附着于当阳山水的关公传说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热爱家乡,怀念故土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表现。当阳民间传公传说,把对关公的信仰崇拜,与热恋故土的传统文化心理紧紧地揉和在了一起。当阳是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在众多的三国遗迹中,与关公有关的地名多达40余处,与之相关的民间传说,也伴随着这些地名而世代相传,这使得关公民间信仰有了更多的实物寄托,人们也因家乡的土地上有圣人的足迹而感到自豪。
当阳东汉时属南郡,关羽镇守荆州10年,其遗迹遍及当阳。玉泉山的珍珠泉,传说是关公显圣时赤兔马刨地而涌出的泉水,因而又叫“马刨泉”。泉边山坡上,立有“汉云长显圣处”石柱和“最先显圣之地”石碑各一。王店镇有关公教义子关平习字,墨水泼地使土变黑的“黑土坡”、骑马训练的“跑马岗”;草埠湖境内有关公攻打樊城时的“点将台”;陈院、淯溪、河溶等乡镇均有关公行军歇马的“歇马沟”、“歇马寨”、“歇马台”;陈院有关羽歇马松铃的“松铃沟”、“观天旱”、整顿军纪插旗竿的“竿子沟”;庙前镇有关羽屯兵的“营盘沟”、“插旗岭”,凿石饮马的“石马槽”、丢失《春秋》的“拿书院”;淯溪镇有关羽放马的“放滩河”、关羽张飞比赛拉弓的“引弓堰”;官垱有关公跑马的“跑马岗”、赤兔马曾歇于此的“木马岭”;胡场有关公磨刀的“关刀冲”……
关羽败走麦城,所经路线绝大部分在当阳,从荆州的“望兵石”开始,经江陵“掷甲山”到当阳境内,其遗迹有“落帽冢”、“盖溪庙”、“断头山”、“麦城”、“周仓墓”、“关兴坡”、“鸣儿山”、”拖刀石”直至远安”回马坡”,再到当阳玉泉山高呼“还我头来!”,全程有许多悲壮动人的故事。
关羽被害后,其身躯被东吴以王侯之礼葬于当阳漳乡,即现在的关陵,当阳各地也相继建有小关庙、英烈祠等多处纪念性建筑,这些地方又有许多关于关公和赤兔马显灵、惩恶扬善的故事。
当阳一些集镇名称的来历,也与关公有关。河溶镇传说是关羽在此给关平传武艺,因怒其迟钝而大叫“养儿何用?”“河溶”由“何用”谐音而来。脚东港是因为关平在此涉水过河喊脚疼,关羽误听为“脚东”而得名。当阳的土特产,有的也与关公有关。产于黄林岗的李子,个大、色艳、味甜,又名关公李,传说是关公当年守麦城时,用麦城红井水浸起泡苦李子变成的,此李在关公突围时曾把追赶的曹兵砸得鼻青脸肿,为关羽突围争取了时间。生长于古糜城一带的白莲藕细嫩香脆,当阳人称为“糜城藕”,传说是糜夫人飞尽节殉身后,灵魂村飘至此处,在水中洗手臂后生长出来的。
从这些伴随三国遗迹而流传的民间故事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人民群众热恋故土,崇尚英雄,敬仰忠义等传统文化精神的光芒。
作者: 辜学超    时间: 2014-12-5 22:02     标题: 关于湖北关公传说圈的整体构想

第一,地域的整体性。都在湖北范围内,可以整体研究和开发。
第二,传说的整体性。譬如关公在武汉卓刀、在荆州兵败,在当阳被害,这可以勾勒出关公传说的整体框架,具有整体研究,构成传说圈的依据。
第三,流变的整体性。关公传说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异,湖北各地的关公传说的变异会影响到其他地方的传说变异,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先是当阳的关公受戒皈依佛门的传说出现,然后才有卓刀泉寺关于关公佛教的传说。这就体现出变异的整体性
由此可以基本支撑起一个整体的湖北关公传说圈,从而为湖北关公传说的整体开发和整个湖北关公精神的构建提供依据,并探索其当代价值。
作者: 辜学超    时间: 2014-12-5 22:03     标题: 整体性研究的意义

第一,传说的整体性视角研究,第二,湖北关公精神的熔铸 第三,关公传说的整体性开发,譬如旅游等等
作者: 陈明晨    时间: 2014-12-6 00:08     标题: 回复 30# 的帖子

说的好详细
作者: 陈明晨    时间: 2014-12-6 00:11

关公如今被奉为武圣,也就是习武之人的始祖,就像是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一样,这是千百年来民间文化的流传所致,这其中有百姓自身的需要,也有社会的必然性。
作者: 施子南    时间: 2014-12-6 13:03     标题: 回复 56# 的帖子

没错!!这些都是文明社会的宝藏!!
作者: 施子南    时间: 2014-12-6 13:05

湖北关公传说圈,我想必须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以线索来牵动
作者: 施子南    时间: 2014-12-6 13:11

http://www.zhggwhw.com/
这里有个中华关公文化网,具有非常丰富的参考价值!
作者: 施子南    时间: 2014-12-6 13:11

http://www.zhggwhw.com/Article/guanfong/949.html
武汉卓刀泉寺:忠义降魔关公显圣
作者: 施子南    时间: 2014-12-6 13:12

http://www.guangong.hk/
还有世界关公文化网!
作者: 施子南    时间: 2014-12-6 13:15

推荐文章        [文化产业][组图]关公文化艺术作品展暨金伟展国画展举行        11-30
普通文章        [文化产业]蔡志忠:开启《关公传》动漫影视先河        11-04
普通文章        [文化产业][图文]山西临猗农民李才才自办关公国画展        10-17
普通文章        [文化产业]关公故里运城  蒲剧中的关公戏        10-08
普通文章        [文化产业][图文]古稀老人创作67米三国演义人物长卷        09-24
普通文章        [文化产业]于波:着力打造“关公戏”行业标准        09-18
普通文章        [文化产业]陆树铭参加关帝酒业文化节 斯琴高娃助阵        09-01
普通文章        [文化产业]鄂西投资公司投资建关公文化新城        08-30
普通文章        [文化产业]关公故里纯手工老粗布佑护你一辈子        08-25
普通文章        [文化产业]关公文化全国巡展启动仪式在京拉帷幕        08-20
普通文章        [文化产业]晁谷创作《关公》邮票一周涨百倍        07-30
推荐文章        [文化产业][图文]密传1700多年关公刀法在宁夏        07-24
普通文章        [文化产业]林国荣:关帝庙中走出的“食神”        07-19
推荐文章        [文化产业][组图]林海峰:创新关公文化打造中华文化客栈        07-19
普通文章        [文化产业]苏秀瑞:挖掘关公文化内涵推进旅游开发        07-02
普通文章        [文化产业][图文]关帝系列贵宾卡在运举行首发仪式        06-21
推荐文章        [文化产业][组图]关公书画忠义精神两岸共阐扬        06-21
普通文章        [文化产业]导演赵浚凯:我要把它供奉起来        06-16
普通文章        [文化产业]台湾旅行商考察“关帝文化”旅游产品        06-12
普通文章        [文化产业][图文]漳州东山剪纸艺人程金铭 巧手剪就别样关公        06-05
http://www.zhggwhw.com/Article/wein/

从上面一系列标题,或许我们能找到一些当今的关公文化价值,和传承方法。
作者: 施子南    时间: 2014-12-6 13:17

转一个题外话
一个有趣的关公出世传说
关公出世 一.露水龙

      传说,有一年,湖广一带的老百姓,不晓得为么事得罪了老天爷,玉帝传旨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准在湖广上空播一滴雨,哪个不听,天规不饶。
      东海龙王有个儿子是露水龙,他心地善良,见父亲好长时间不去播雨,不免为百姓们担忧起来。
      这天,露水龙打算到湖广荆州走一趟,看看旱情究竟如何?于是,从东海到长江,不一会就游到荆州境内。他出水一看,见岸边有座龙王庙,就变成一位老者来到了庙里。
      这庙里有位神机妙算的长老和尚,见老者是露水龙所变,忙将他迎进庙里,和他下起棋来。一盘棋还没下完,忽听外面传来阵阵哭声。露水龙问:“何人在此哭泣?”长老答道:“只因久旱,百姓们在此求雨呢!唉,可惜眼泪哭干,也难动龙王恻隐之心,看来黎民们是枉修了这座龙王庙啊!”露水龙听罢,心中很难受,便推开棋盘,离开了龙王庙。一路上,他只见田干地裂,禾苗焦枯,一片荒凉景象。
      露水龙本想为民降雨,怎奈自己只会降露,而每降一次露,只不过黎明时分降那么一点点,怎能解得了大旱?这时,露水龙什么也不顾了,便把一年的露水全部集中降了下来,所以,一年中不再每天都降露水了。
      玉帝得知露水龙违抗圣旨,顿时大怒,立即叫天兵天将把他绑上了天宫,只等午时三刻开刀问斩。
      再说龙王庙里的长老和尚这天正在庙里念经,突然听到庙顶上电闪雷鸣,天象要塌下来一般。到午时三刻,天上竟下起了血雨。长老一见,心中暗自吃惊,掐指一算,顿时大叫:“不好!露水龙为民降露,今日被玉帝杀害了。”忙吩咐几个小和尚从庙里抬出一口大钟,去接住天上落下的血雨。
作者: 施子南    时间: 2014-12-6 13:17

好一会儿,血雨方止。长老将大钟密闭,又做了一道佛表将钟口封住,然后对徒弟们说:“不到二十年,谁也不准动它。”
      转眼,二十年就要到了。这天,一个小和尚对师兄师弟说:“师父交待我们不要动这佛钟,是何缘故?今天我们趁他不在,定要看个究竟。”说完,他们便走到钟边。当把盖子揭开一看,只见里面长出一个肉球,小和尚们一个个被吓得目瞪口呆。其中一个胆大的小和尚走上前,用梆子敲了一下,只听“啪”的一声,肉球炸裂,钻出个红脸婴儿来。众和尚一见更觉得闯了大祸,都吓得躲起来。这时,长老和尚外出归来,看见佛钟里有一个红脸婴儿,知道是露水龙转世,忙将他用温水冲洗,再用袈裟包好,准备抱进后殿,不料这时突然闯进一位烧香的地方官员,见长老和尚抱着一个婴儿,顿时大怒,喝道:“庙内乃圣洁之地,为何私藏婴儿?”长老和尚不愿道破真相,只好念起“阿弥陀佛”。这官员见长老和尚不敢回话,料想婴儿必然来得不清白,即命随从将婴儿丢进长江。
      婴儿落水后,眼看就要沉下去了。就在这时,江面上突然飞来一群仙鹤把他托了起来,送到黄河。
      原来,二十年前,正当仙鹤快要干死的时候,露水龙降下许多露水救了它们的命。今天,仙鹤们见露水龙转世后又遭大难,便前来搭救他。仙鹤们从身上拔下羽毛,做成一只羽毛船,把婴儿放到船上后就飞走了。
      婴儿乘羽毛船顺流而下,漂呀漂呀,漂到了一个小村子旁边,突然被岸边树枝挂住不动了。恰巧这时有个老头到河边淘洗豆子,一见羽毛船上有个婴儿,忙将他抱了回去。
       这老头姓关,是个打豆腐的,家里无儿无女,只有老伴一人。老伴见关老头抱回一个红脸婴儿,十分欢喜。两老一商量,决定把婴儿留下抚养。可是,给婴儿取个什么名字?关老头心想,这孩子是坐羽毛船来的,就叫他关羽吧。至于关羽为什么是一副红脸,是因为他出世时离二十年还差一天,所以脸上还有血,当时长老和尚怎么洗也洗不干净,故长大后脸一直是红红的。
http://wxrdzxx.blog.163.com/blog/static/111228922201032994313547/
作者: 施子南    时间: 2014-12-6 13:19

湖北当阳关公信仰的起源与变迁
摘要:湖北当阳是关公文化的发源地,作为全国三大关庙之一的关陵庙一直以来就是当地关公信仰与世界关公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核心场所,研究当地关公信仰的起源与变迁对更好地继承与发扬关公文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笔者以田野调查第一手资料为主,辅以当地文献资料,通过介绍当阳关公信仰的起源与变迁历程,深入分析当下关公信仰的文化重构问题,及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5/view-3769975.htm
  关键词:当阳 关公信仰 变迁 权力资本
  中图分类号:B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
  中国历史上名人辈出,其中能让人们尊崇至今并称之为“圣人”者,唯“文圣”孔子和“武圣”关公。不光推崇儒教的封建统治者把关羽奉为圣人,佛、道二教也将关羽纳入自己的信奉体系,实现了三教圆融。在中国,关公文化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是在特定的环境与历史时期下由封建统治者所宣扬同时又被社会各阶层所广泛接受、吸纳继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一、 当阳的历史文化背景
  湖北当阳作为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最早的巴楚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当地文化,《左传》中曾记录:“江汉沮漳,楚之望也。”也说明先前的楚文明发源于此。同时当阳也是关公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埋葬关羽身躯的关陵就坐落于当阳城西北,是中国三大关庙之一,曾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其中当阳关陵庙会就赫然在列。这次当阳关陵庙会的入选一方面既增强了当阳关陵的社会知名度,另一方面也对更好地发掘和传承关公文化、研究当地关公信仰具有积极意义。
  二、 当阳关公信仰的起源与变迁
  当阳的关公信仰最初是从关羽在玉泉山显圣的传说开始的。当地流传着一则关公显圣的传说故事,其中讲到,关公第一次显圣是他刚被杀之后,他来到当阳玉泉山②的上空大呼“还我头来!”经当时在覆船山下结庐传道的普净和尚点化,关公幡然大悟,故王此山显灵佑民。乡人正是根据这一传说,于是便在那里为关公修建了一座庙宇,称为“显烈祠”,四时祭祀。这也是我国最早的一所关庙,完全由当地群众集资修建③。后至陈光大年间,智者大师来到当阳玉泉山,再次宣扬关公显圣传说,使关公信仰也纳入了佛教体系。到了宋朝,全国开始大兴关公崇拜之风,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当阳县令黄恕请于朝,敕建关陵庙,国家设春秋二祭,至此当阳关公信仰达到顶峰。
  现如今,伴随着封建王朝的一去不复返,旧的关公文化的形式与内涵也随时代发生着改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关公信仰同其他一些民间信仰一样,在“文革”中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影响,但其后的一段时期内,改革的春风给关公信仰在民间的复苏带来了生机。1991年来,在全国文化产业开始振兴的大环境下,当阳关陵在沉寂几十年后隆重举办了改革以来的首届当阳关陵庙会,以后每年举办一次,直到2001年随着旅游文化产业在全国的迅猛发展,当阳关陵庙会更名为关公文化旅游节,一年举办一次并延续至今,已第十一届了。由此,可以看出当阳关公信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现如今的当阳关公信仰包含多种阶层的权力、资本,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当阳关公崇拜的这一特殊文化现象。
作者: 施子南    时间: 2014-12-6 13:20

三、 当阳关公信仰祭祀圈中的权力与资本
  湖北当阳关公信仰祭祀圈的核心在关陵庙会,每年来参加当阳关陵庙会的人络绎不绝,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身份代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信仰对象,因此,在庙会中他们共同消费着关公这一文化象征符号。根据罗伯特·雷德菲尔德《农民社会与文化》一书认为,任何复杂社会都可以划分为大传统与小传统两个部分。在当阳关陵庙会的祭祀中不同祭祀人群又可再细分为关氏后裔、当地百姓、海内外华侨、当地政府部门、地方文化精英等不同人群。
  首先,关氏后裔作为关羽的直系或旁系后代,在历年的关公祭祀活动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他们心目中关公是祖先。受中国千百年来传统文化影响,他们必然怀有对祖先的崇敬之意,在祭拜的心理上也最虔诚,其功利心最弱。其次是普通百姓,对于普通百姓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一定关公信仰的信众,在他们看来每年的关陵庙会是他们祭拜关公的最好时机,由于关公集众多神祗于一身,因而前来祭拜的民众也想通过拜关公这一形式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其功利心最重。另一类百姓虽没有虔诚的关公信仰,但通过参加庙会感受独特的关公文化,同时庙会中各与关公有关的商业娱乐活动也令其流连忘返,这无形之中也促进了关公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除了当地百姓,海外内外华人华侨也是每届当阳关陵庙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尤以港澳台胞为甚。在海内外华侨看来,关公早已跨越了地界国界上升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不排除这其中有不少商人将关公当做财神祭拜,这其中有功利的一方面存在,但大多数侨胞则是将关公符号化,将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而崇拜,这一过程中他们更多消费的是关公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象征的符号价值。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作为关陵庙会的组织者在其中同样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相比较小传统更多的自发性与功利性,作为大传统的官方更多表现的是其人为性,这其中政府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在满足其一定政治需求的同时更大限度的激发了民众的热情,团结了广大人民群众,更好的弘扬和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调和各阶层利益关系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四、 小结
  当阳关陵祭祀是当阳地区关公信仰的核心表现。新时期的关陵庙会已与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由于各方势力的介入并在与本土资源的各种博弈中不断建构,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兴的文化产品。作为全国三大关庙之一,近年来当阳关陵延续了传统的关公信仰,并在其自身文化重构的过程中不断地继承关公文化的精髓,同时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正因如此,各种权利与资本在不断重构过程中交融与调试,最终形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关公信仰。
  参考文献:
  [1](清)阮恩光:《当阳县志》,当阳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1992年5月。
  [2]杨亚平:《当阳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12月第一版。
  [3]董乐义:《古当阳》,湖北辞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
  [4]当阳政协:《当阳关公文化大观》,当阳市新华印刷厂2002年10月出版。
  注释:
  ①当阳:宜昌市下辖县级市,位于湖北省中部。
  ②玉泉山:又名覆船山,位于当阳城西南15公里,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关公信仰的发源地。
  ③董乐义:《古当阳》,湖北辞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第78页。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5/view-3769975.htm
作者: 施子南    时间: 2014-12-6 13:21

天下刀客聚荆州 关公门前舞大刀
http://www.cnhubei.com/news/toda ... 1006/t1253014.shtml
作者: 施子南    时间: 2014-12-6 13:23

关公在当今的文化传说价值也能帮助人!
武城县关帝庙关帝显圣助农户
关公文化促进会:感恩社会 扶贫助困
陕西榆林东山关帝庙举行送温暖活动
香港世界关公文化促进会在当阳捐资助
还有很多!!
http://www.zhggwhw.com/
作者: 费世超    时间: 2014-12-7 00:41     标题: 关公与儒道

关羽是武将,却不单有武夫之勇,而是一个爱读圣贤之书的儒将。史书、演义、小说、戏文、画像、年画、雕塑等白描出的关羽,除了随身相伴中国传统武将必备的兵器——大刀和坐骑(赤兔马)外,还有一样历朝历代知名武将所罕见的"典籍道具"—《春秋》。《三国志》裴注曾谓关羽好《春秋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春秋》应该是关羽与"儒学”关系的最直接的解读。孟子曾言"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它极大地肯定了此书的经世功能,《史记》孔子世家则说: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弟子受
《春秋》。好读《春秋》,表明关羽有全民道德表帅的潜质和经世治国的文韬武略。
事实上,关公支持刘备打的光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旗号,体现的正是儒道所推崇的君臣秩序。
作者: 费世超    时间: 2014-12-7 00:44     标题: 关公与佛道

传说是因为一件事情的发生关羽才成为佛教中人,隋代天台山智者大师,在禅定中,见一无头将军,大声呼喊,还我头来,还我头来,智者大师问你是何人,他回答我是关云长,智者大师说,你要别人还你的头,你杀了那么多人,他们的头找谁来要?关羽于是发忏悔心,求智者大师开示,智者大师即为其说法,关羽当下求受三皈五戒,并且发愿永护佛法. 所以,佛教寺院中常见的2位护法,一位是韦陀,一位是伽蓝,伽蓝就是以关羽的形象塑造的
作者: 费世超    时间: 2014-12-7 00:45     标题: 荆州磨刀雨的传说

荆州有五月十三磨刀雨的说法。磨刀雨本是荆州每年的一场正常的气象活动,当地的人们或出于对关公的敬仰或出于对那种忠义精神的推崇和认同,将这样气象变化和关公的事迹联系到了一块儿,这就有了荆州民间广泛流传的关公借来磨刀雨的传说。故事是这样的,当初刘备进驻西川后,在成都坐了皇帝,仍然赖着荆州,不肯旧还,并把镇守荆州的大权交给了关羽。孙权多次催促他索还荆州,都没有取得结果。他只好派人到荆州送信,邀请关羽前往陆口赴会,当面提出索还荆州事宜。他打算用软办法不行就来硬的。不料这年荆州遭遇百日大旱,田里禾苗枯蔫,老百姓正忙着抗旱,听说又要打仗,弄得人心惶惶,无意耕作。关羽接到鲁肃的来信,感到进退两难。若是去了,明明要上鲁肃的圈套;倘若不去,东吴必定兴师动众前来问罪,打起仗来老百姓又要受战祸之苦。他经过仔细掂量,决定单刀赴会。关平在一旁劝道:“爹爹!赴会不妥,听说鲁肃在陆口埋伏重兵,你单刀赴会,不是往老虎口里钻吗?”关羽就说:“你小孩家懂得什么,我是蜀国镇守荆州的大将,倘若不敢赴会,岂不让人笑掉大牙吗?”说着,关羽交待周仓备马扛刀,可是周仓好象没有听见一样,还是一动不动的站着。
关羽问道:“快去备马扛刀,听见了没有?”周仓答道:“将军久未打仗,大刀已经生锈了,不能使用呀!”关羽不耐烦地说:“那快快磨刀去呀!”结果周仓回答:“近遭百日大旱,天河无水,怎能磨刀?”原来关羽使用的大刀,名叫“青龙偃月刀”。它是青龙变化的宝刀,每次磨刀时,必须天降大雨,青龙喝够了天河水,才能显出威力,锋利无比。然而,关羽陆口赴会,不带大刀怎么能行?他着急地说:“难道不能找龙王爷借点水吗?”周仓说:“天河水龙王爷咋能借给凡人呢?”关羽气得脸更红了,他对天大吼一声:“你不借我磨刀雨,我不准你龙晒衣!”谁知关羽这一声大吼,惊动了东海龙王。传说,农历六月初六是龙晒衣的日子。东海龙王听说关羽单刀赴会,是为了荆州百姓免遭战祸,只好借他一场磨刀雨。据说,龙王爷答应关羽借雨后,一直忘了收回成命,所以每年在这个时候都要照例下一场磨刀雨。这场雨如果下在五月十三前后,那末,六月初六一定是个好天气,是老龙王晒衣的日子。这已成为老百姓观察天气,安排农事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样的传说将关公和天气气象联系到了一块儿,实际上将关羽神化,体现了荆州民间对关公的崇拜。
作者: 费世超    时间: 2014-12-7 00:48     标题: 关公与道家

在明代万历年间,关羽得到了道教的最高封号“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到了清代,“凡通衢大道以至穷乡僻壤,无地无之”,建关王庙之风,有增无减,关公成为各行各业的保护神。也许是觉得这样对关公还不够重视,人们于是又另让关公再司“财神”一职。于是在清朝,关公的角色发生了转换。关公的角色之所以在清朝发生了改变,与康熙、乾隆时期民间的商业活动十分繁荣有着很大关系。当时,各行各业都借“三国”之事奉关公为其行业神。如相传关羽年轻时曾卖过豆腐,豆腐业也就借此供奉关羽为豆腐业的神了;烛业则因关公秉烛达旦,恪守叔嫂之礼,而奉其为神;更有趣的是理发业、屠宰业、刀剪铺业,因为他们的工具都是刀,而关羽的兵器就是青龙大刀,也把关公奉为了神……  
关羽后来的形象更为深化,与种种传说不无关联。杨庆茹在《问吧》一书中写到:“几种传说深化了关羽的财神的形象,一说关公生前善于理财,长于会计业务,曾经发明计簿法,设计日清簿,清楚明白;另一说关公死后真神常回到人间助战,商人在生意受挫后若能得到关公相助,就会东山再起。可见,商人选择关公当财神,看重的是他的忠义形象和惩恶扬善、祐民护民的万能神格,他们非常希望关公能保护他们的身家性命和财产安全。“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关公成为财神与山西商人有关。山西商人把关公作为出门在外的保护神,在他们遍布全国的会馆里建筑关庙。因为游走天下闯荡江湖也需要彼此照应,共同面对困难,因此,他们就经常仿照‘桃园结义’结成异姓兄弟联盟,这也使关公忠诚和义气的美德广为流传。后来,晋商富甲天下,其他生意人也纷纷仿效,关公也就成了公认的财神了。”  
其实,中国的财神的起源颇为难考,所祭祀的神明也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古代民间信奉的财神分为文武两类。关羽只是财神中的“武财神”,代表“诚信”。除了关羽,中国古代还另一些财神。南宋时期民间出现的“财神纸马”,应是财神的原初形式。文财神由古代的文官演化而来,如比干、范蠡;武财神当然由武官演化而来,如赵公明、关公。即所谓“正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范蠡,,“偏财神”五路神、利市仙官,“准财神”刘海蟾。范蠡代表“智慧”,而比干、赵公明代表“公正”。
作者: 费世超    时间: 2014-12-7 00:51

儒、释、道三教都尊关羽为神,在儒家中称为关圣帝君,另有文衡帝君之尊称,佛教以其忠义足可护法,并传说他曾显圣玉泉山,皈依佛门。因此,关帝阁开光关公尊他为护法伽蓝神、盖天古佛;於道家中,由于历代封号不同,有协天大帝、翔汉天神、武圣帝君、关帝爷、武安尊王、恩主公、三界伏魔大帝、山西夫子、帝君爷、关壮缪、文衡圣帝、崇富兵君等,民间则俗称恩主公。
作者: 费世超    时间: 2014-12-7 00:53

佛教是产生于古印度的一种宗教,对社会与人生有着独特的观察与思辨方式。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当时被看作是方术的一种。东汉时期道徒们附会出老子入夷狄为浮屠的说法,这是道教有意对佛教进行贬低。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和教徒的逐渐增多,而且在南北朝时期进入上层社会,佛教不甘心道教对自己的贬低,与道教展开了从源流到教义的大论战,甚至几占上风。然而,佛教毕竟是一种外来宗教,要在中国扎根发展就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妥协,将佛教中国化。南朝天台宗三祖慧思试图将佛教与道教的观点打通,使成佛与成仙合二为一。慧思的弟子、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智法师,俗姓陈,其父在南梁封益阳侯。智的出身使他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同时又精通佛法,有条件为佛教的中国化找到合适的着脚点。佛教传入中国时,已经在印度流行了几百年,形成许多宗派。传入中国并不是按宗派源流次第进行,而是大小乘同时拥入。虽然皆自称本经为释迦牟尼亲口所说,但又相互矛盾,智提出五时八教的判教,既融合了各宗派的教义之争,又将自奉的《法华经》定为佛教最后所说的经,抬高了本宗派的地位。这是智对本派、也是对佛教的一大贡献。南陈光大年间,智游历荆湘间,在当阳玉泉山遥见山色如兰,上有紫云如盖,以为圣地。入山寻之,夜见怪物千状,有大神人美髯者与其谈话,自称汉将军关云长,“感师道行愿,舍此山作师道场,永护佛法”。智即对关羽授五戒,使他永护佛法。这个故事是智编造出来的,目的在于利用民间关于关公显灵的迷信思想,将关公列入佛教的护法神,促使佛教在民间广泛传播。这就是后世把关公列入伽蓝爷的根据。这就使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了。
作者: 费世超    时间: 2014-12-7 00:54

孔夫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是篡弑僭越频繁发生的时期。孔夫子通过删订《春秋》,对那些“乱臣贼子”进行了口诛笔伐。积极鼓吹下对上要“忠”。关羽生活在东汉后期,自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已深入人心。正像诸葛亮《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所表现出的那种忠孝思想,可以称之为一个时代的代表思想。关羽虽然未留下宏言阔论,但他一生最多看的书是《春秋经》,做事处世完全实践了儒家学说。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权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篾匠出身的刘备,是汉朝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他企图效法光武帝王将中兴汉室。关羽与刘备结为义兄弟,视他为汉室旧臣。汉室衰微,孙权占据江东,划地称王。依照儒教经典实属僭越行为,是不尽臣节的表现。关羽十分轻视这样的人物。当孙权派人与关羽约为儿女婚姻时,他断然拒绝了孙氏。这种行为表现,实际在实践儒家的思想。孔子、孟子着书立说,宣传自己的哲学思想,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这属于言教。关羽虽然不着书立传,却用自己的行动实践儒家的思想,这属于身教。
作者: 费世超    时间: 2014-12-7 00:56     标题: 关公的道教传说

据《广见录》记载,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河东解州盐池水减盐少,课税难完。朝延派人考察,考察者回来汇报说,在解池遇到城隍神。城隍请考察者转告朝延,盐池减产是蚩尤作崇。宋真宗派吕夷简到解池去祭祀。祭毕当天夜里,吕夷简梦见一位神人,身着戎衣,怒言天帝命己主管盐池,宋朝皇帝在这里立了轩辕是我的仇人,我为此而绝了池水。如不拆毁轩辕祠,今后将祸患无穷。吕夷简将梦见的故事上奏了朝廷。大臣王若钦说,蚩尤属于邪神,信州龙虎山张天师定能为皇上治服蚩尤。把张断先请来后,他对皇上说:“此事无可忧虑。自古忠烈之士殁而为神,蜀将军关某忠而勇,陛下祷而召之,以讨蚩尤,必有阴助。”于是张天师焚化符录,祷而召神,一会儿,有美髯者披甲仗剑自空而下朝拜于殿庭,张天师遂向关羽宇谕圣旨:“蚩尤为妖如此,今天子欲命将军为民除害,如何?”关羽回答说:“臣敢不奉诏?容臣会岳渎阴兵至,彼并力为陛下清荡之”。忽然美髯人不见了,皇上与张天师隶然起敬。有一天,盐池之上黑云密布,大风暴至,雷电晦冥,可听得空中金戈铁马声。之后云收雾敛,天朗气清。池水如故,周匝百里。守臣王忠把上述情况向皇上汇报,皇上立刻派人到盐池致祭,且命有司修葺祠宇,岁时奉祭。宋真宗好道教,宋徽宗更迷道教。这个故事是道徒们编造出来糊弄皇上的。事实上,解州盐池自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就干涸减产了解。经圣五年(公元1098年)又被大水浸坏。直至崇宁四年修复后,才创开四千四百余畦。宋徽宗牵强附会,把自然变化与神怪显灵联系在一起,封关羽为崇宁真君,关帝庙主殿从此称崇宁殿。这完全是宋徽宗与张天师导演的一场神话剧。
明代嘉靖、万历二位皇帝信奉道教,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帝”、“天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关帝庙遍布全国各地。有一次倭寇进行余姚城,城池危在旦夕,有人到灵绪山关庙祈祷,果然打退倭寇的进攻。事后乡贤管氏、钱氏、叶氏倡议扩修关庙。这些故事穿凿附会,越传越广。在民间,关帝不但被奉为武神、财神,而且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魔、驱邪恶、诛叛逆、招财宝等无边法力。宗教本身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关帝在法力正是广大民众所渴望的,因而在社会上受到了广泛的顶礼膜拜
作者: 费世超    时间: 2014-12-7 00:56     标题: 关公与三教

宋元明清以来,由于三大宗教的共同宣传,关帝信仰已超过了一切过教、一切神灵。“香火永盛,将与天地同不朽”。宋明理学的发展,使儒、佛、道在思想上能够相互兼容,在教规上相互借鉴,不再排斥对方。逢宋代起,各地关帝庙虽多由道士住持,佛教僧徒也往往同住庙内,儒教徒也由国家派遣,前往关帝庙致祭。因此,在关帝庙内体现了全部的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 费世超    时间: 2014-12-7 00:58     标题: 关公文化

关公文化是一种汉族民间信仰。在中国,供奉文圣孔子的文宣王庙有很多,过去在各个城邑都有这类建筑。而武圣关公庙在海内外数量及规模远远超过了孔子的文庙。有人说,关公是一种文化,关公是一种精神。关公本名关羽,字云长,出生于公元160年,卒于公元219年。关公在其近六十年的一生中,策马横刀,驰骋疆场,征战群雄,辅佐刘备完成鼎立三分大业,谱写出一曲令人感慨万端的人生壮歌,被后人推举为“忠”“信”“义”“勇”集于一身的道德楷模,并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广泛顶礼膜拜的神圣偶像。
作者: 费世超    时间: 2014-12-7 01:00     标题: 这里探讨关公传说流传的一大重要原因——帝王尊崇

关羽何时进入后世官方视野,并且累代崇封,逐渐攀升至护国佑民神祇的?其实经历过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最早敕封关羽,不过是武成王配祀之一。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敕封孔子为文宣王,姜尚(姜子牙)为武成王。安史之乱以后,为了激励武将士气,唐德宗接受颜真卿的建议,于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为武成王庙增祀64员名将,其中刘蜀关羽、张飞都被列入其中。但不久以后(公元786年)就有丞相建议,姜尚祠庙只留张良陪祀,撤出其他将领。
宋朝开国时重订祀典,赵匡胤提出「取功业始终无瑕者」的完美标准,将关羽、张飞等22将黜出庙堂。但在范仲淹庆历新政(1043年)为了振奋军心士气,就恢复了原来的配祀。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封关羽为忠惠公;大观二年(1108年)进封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年)敕封「义勇武安王,从祀武王庙」,已较其他诸将侯伯之爵优渥。随着金兵南下,关羽作为鼓励将士英勇奋战的榜样力量受到重视,南宋朝廷一再为关羽加封徽号,直到淳熙十五年(1188年)在当阳特封「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此为宋代对于历代功臣烈士之最高封爵,亦为现存以关羽为祈雨神祇的最初记载。
金、元承袭了义勇武安王的封号,迳直称为「关大王」。天历元年(1329年)「加封汉关羽为显灵威勇武安英济王,遣使祀其庙。」
明初朱元璋命关羽祠庙重新恢复「寿亭侯祠」。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建庙于南京鸡鸣山,列入祀典。嘉靖年间恢复「义勇武安王」爵号。
万历十八年(1590年)潘季驯治漕河,封高家堰关庙主神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此为封关羽帝号之始。从此大运河沿途竞相建立关庙,以祈保人流物转之平安。此为后世关羽司职财神重要缘由之一。二十二年(1595年)敕解州关庙神主称帝,四十二年(1614年)敕封天下关庙之神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此为天下关庙俱可称帝之始。自此关羽成为无上尊神。
清兵入关以前,manz**朝廷已经开始崇敬关公。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的前一年(1615年),即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新宾县)内城南门修建关帝庙,是后金国初七大庙之一。皇太极崇德八年(1643年)以沈阳为京城,即敕建关庙,赐额「义高千古」。
雍正三年(1725年)颁诏比隆孔子仪典,「追封关帝三代俱为公爵,牌位止书追封爵号,不著名氏。于京师白马关帝庙后殿供奉,遣官告祭。其山西解州、河南洛阳县冢庙,并各省府州县择庙宇之大者,置主供奉后殿,春秋二次致祭。」此为关羽列入符合儒家规范之国家祭祀主神,护国佑民的开始。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颁诏「所有《(三国)志》内关帝之谥,应改为『忠义』」。咸丰四年(1854年)颁诏更定关庙祭礼,与祭孔规格全然相同。
又清代自顺治开始,历代皇帝对于关公屡有崇封,光绪时达到22字:「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佑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为历朝人臣之最。
此外,清廷坤宁宫还特别保留有manz**原始信仰「堂子祭」,朝祀释伽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关圣帝君等。每年正月初二回神,每月初一,四月初八佛诞日,三、九月马祭、四季献神及萨满特有的杀猪供祭卜吉,求佛柳祭等场合,均有对「三军之帅关圣帝君」的祷告奉献,非常虔敬。这个风习在有清一代宫廷里贯穿始终。满人民间家祭所供三神位,亦有关公,可知崇祀之深
作者: 苏帅令    时间: 2014-12-7 12:41     标题: 回复 59# 的帖子

整体性开发是要把三个文化圈打通吗
作者: 苏帅令    时间: 2014-12-7 12:45     标题: 回复 66# 的帖子

原来关公文化在北方也是很流行的。,官方力量和民间力量在演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呈现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模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作者: 苏帅令    时间: 2014-12-7 12:49     标题: 关公神格对普通信众的效应

1. 心理慰藉功能。“宗教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借助超人间的力量,为社会成员提供心理上的慰
藉和安全感。”[2]关公信仰的心理慰藉功能主要就是为社会成员提供心理上的慰藉,以使人们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同时关公信仰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人神信仰的典型代表,人们除了对其自身人格魅力的崇拜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对作为神灵符号的关公的祈求。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的: “我们对鬼神也很实际,供奉他们为的是风调雨顺,为的是免灾逃祸。我们的祭祀有点像请客、疏通、贿赂。我们的祈祷是许愿、哀求。鬼神在我们是权力,不是理想,是财源,不是公道。”关公这个神灵符号成了有求必应、无所不包的“万能神”。举凡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仰赖着关公神灵的庇佑。我们通过关帝故里的几个事例来具体加以说明。( 1) 祈雨求生。这是一项关系到民众共同利益的活动,在关帝故里解州自古以来颇为流行。因本地流传: 关帝是天上的草龙投胎转世在解州的; 另一种说法是关帝在天上是管司雨的神灵,因此人们遇到天旱的时候都到关帝庙去祈雨。访谈中许多人说到在关帝庙祈雨的成功率能达到百分之八九十,非常灵验。有时是一个村子,有时是几个村子联合起来进行求雨,最多的时候能达到八个村子。过去每个村子里都有关帝庙,解放以后在各种政治运动中逐渐被拆毁了,现在这一带只有解州镇和常平村保留了关帝庙,规模大,保存完整。每年祈雨的时候,人们都到解州和常平的关帝庙去。民间祈雨活动,必抬关帝像或神牌巡行,祈雨成功,则会演戏酬神,人神共娱。
( 2) 驱除瘟疫。古时候民众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缺乏,一旦出现大规模的瘟疫,
村民便束手无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神灵的身上。过去当地出现瘟疫,人们就抬关帝像巡游,以驱除瘟疫。现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则抬着巡游解州城。
( 3) 求财获利。据说,奉关帝为“财神”源于宋代,在这之前,商贾们供奉的财神是武财神赵公明和文财神比干。这类的传说众多,且不管传说的真实与否,但关帝的仁义、忠诚却成为商家提倡的道义标杆,成为人们行为诚信的样板。所以,继明清时代的商业会馆后,20 世纪90 年代后的商店、宾馆,无不供奉关帝的神像,来显示自家的道德标准与行
为诚信。调查中发现当地的人,尤其是经商做买卖的,都完全把关帝视为财神,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赶到庙里来烧香,日常则在自己家里。尤其是岁时节日、关老爷生日等重要日子,整个关帝庙人头攒动,香烟缭绕。运城地区的很多汽车里都摆放着关帝的精致小巧的立像,这样做就是祈求关老爷保佑招财和平安。
作者: 苏帅令    时间: 2014-12-7 12:50

2. 伦理教化功能。关公信仰,是中国古代曾经盛极一时的一种宗教文化现象,经过历代官方与民间共同的崇奉与宣扬,关公已成为传统伦理道德的典范。关公信仰的伦理建构功能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神道设教”追求不谋而合。“儒家的一系列伦理规范在关公信仰的延续与传承中,潜移默化地植根于社会文化的土壤之中,成为历代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一直到现在这些伦理教化的功能还在发挥着作用。关公传说以及关公文化精神、魅力主要靠的就是口耳相传和行为践行历代传承至今,这在两千多年的传承轨迹中本身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3. 行为约束功能。关公信仰文化提倡“仁、义、礼、智、信、勇”的文化精神,这些精神元素已成为一种文化积淀深深植入信众的深层心理世界中。信众对于关公的信仰具有双重情感———敬仰和畏惧,敬仰关公的精神,同时畏惧自己的不良行为会受到关公的惩罚而自生一种无形的潜在的畏惧心理。如在新中国成立后“破四旧”的活动中,关帝庙得以保存完整,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源于信众的畏惧心理。关公信仰从某种程度上促使信众调整自己的行为规范与关公信仰群体规范趋同一致。所以说关公信仰在一定程度上对信众的行为具有约束的功能。
4. 地方认同功能。关公信仰分布广泛,而且各地的信仰形式也各不相同。这些关公信仰习俗细节差异是地方文化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化,是对地方文化历史、传统、环境及其文化想象和创新的延伸和发展。那么,地方认同就是对这些关公信仰习俗地方性细节程式化和群体化的文化确认。

[ 本帖最后由 苏帅令 于 2014-12-7 12:53 编辑 ]
作者: 陈明晨    时间: 2014-12-8 21:04     标题: 关公网

网站分享
http://www.guangong.cn/
作者: 陈明晨    时间: 2014-12-8 21:05     标题: 世界关公文化网

http://www.guangong.hk/Chinese/
网站分享
作者: 辜学超    时间: 2014-12-8 22:55     标题: 回复 84# 的帖子

是的,整合地方传说,构建湖北关公传说圈。这正是我们的调查目的所在。
作者: 敬清清    时间: 2014-12-9 23:21

湖北当阳,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是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战略中心,也是东汉末年关羽“董督荆州事”的管辖之域。关羽被杀在当阳,被杀后葬身于当阳;最早的关庙在当阳;最早的关羽祭祀、崇拜也发生在当阳;中国三大关庙之一、关公祭祀的祖庭关陵也在当阳。故此,当谈到关公文化,我们也就必然要和当阳联系在一起。
作者: 敬清清    时间: 2014-12-9 23:23     标题: 关公传说故事摘录

《荆南节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关庙记》:
玉泉寺,覆船山,东去当阳三十里,迭嶂迥拥,飞泉迤逦,信荆人之净界,城中之绝景也。寺西北三百步,有蜀将军都督荆州事关公遗庙存焉。将军姓关名羽河东解人。公族功绩详于国史。先是,陈光大中,智顗禅师者,至自天台,宴坐乔木之下,夜分忽与神遇,云:‘愿舍此地为僧坊,请师出山,以观其用。’指期之夕,前壑震动,风号雷 ;前劈巨内嶺 ,下堙澄潭,良材丛木,周匝其上,输奂之用,则无乏焉。为将军当三国之时,负万人之敌,孟德且避其锋,孔明谓之绝偷,其于殉义感恩,死生一致,斩良擒禁,此其效也。呜呼!生为英贤,殁为神灵,所寄此山之下。邦之兴废,岁之丰荒,于是乎系。
作者: 敬清清    时间: 2014-12-9 23:25     标题: 与关公有关的遗迹

当阳关陵,关陵是全国三大关庙之一,源发于东汉建安二十四年的当阳章乡关羽墓,是祭祀关羽的祖庭。随着历史的进程,这里的祭祀,由最初的民间墓祭,便逐步发展成为了由官方主持、主办的庙祭和朝拜;其仪式和规模也越来越大。玉泉显烈祠自南朝建庙始,便供奉着关羽神并对关羽神灵进行祭祀,并代代相袭。玉泉山的珍珠泉传说是关公显圣时赤兔马刨地而涌出的泉水,因而又叫“马刨泉” 泉边山坡上立有“汉云长显圣处”石柱和“最先显圣之地”石碑各一。

[ 本帖最后由 敬清清 于 2014-12-9 23:27 编辑 ]
作者: 敬清清    时间: 2014-12-9 23:31

顺便插播一下,我们那儿好像张飞文化比较兴盛,阆中古城有张飞牛肉,还有两个山垭,一个叫大吼垭,一个叫小吼垭,据我们那儿的人说,大吼垭是张飞走到那,一座山挡在了前面,他就大吼一声让,山就让开了;刘备看见了他也想吼一下试试,然后就朝着另一座山吼了一声,结果那座山就让开了一点,后来就把那儿叫小吼垭,张飞的叫大吼垭。
作者: 敬清清    时间: 2014-12-9 23:36

除了关陵与玉泉山外,境内还有与关公有关的古麦城、金牛岭、百宝寨、周仓庙、河溶、慈化、育溪老街等历史文化遗址,还有与关公传说相关的地名如“跑马岗”、“插旗岭”、“脚东港”、“石马槽”、“黑土坡”、“呼儿山”等地名达30多处。
作者: 敬清清    时间: 2014-12-9 23:38     标题: 《三国演义》中的关公传说

《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却说关公一魂不散,荡荡悠悠,直至一处,乃荆门州当阳县一座山,名为玉泉山。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净,原是汜水关镇国寺中长老;后因云游天下,来到此处,见山明水秀,就此结草为庵,每日坐禅参道,身边只有一小行者,化饭度日。是夜月白风清,三更已后,普净正在庵中默坐,忽闻空中有人大呼曰:“还我头来!”普净仰面谛视,只见空中一人,骑赤兔马,提青龙刀,左有一白面将军、右有一黑脸虬髯之人相随,一齐按落云头,至玉泉山顶。普净认得是关公,遂以手中麈尾击其户曰:“云长安在?”关公英魂顿悟,即下马乘风落于庵前,叉手问曰:“吾师何人?愿求法号。”普净曰:“老僧普净,昔日汜水关前镇国寺中,曾与君侯相会,今日岂遂忘之耶?”公曰:“向蒙相救,铭感不忘。今某己遇祸而死,愿求清诲,指点迷途。”普净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论;后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于是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后往往于玉泉山显圣护民,乡人感其德,就于山顶上建庙,四时致祭。”
作者: 敬清清    时间: 2014-12-9 23:41     标题: 关公传说故事摘录二

《重建关圣帝庙记》:
宋元丰四,道出陈隋间,有大法师名曰智顗,一时圆证诸佛法门,得大总持辨说无碍,敷演三品,摩诃止观.....后至天台,止于玉泉,宴坐林间,身心湛寂。此山先有大力鬼神及其眷属,怙侍凭据,以帝神力故法行业,即现种种诸可怖畏......法师愍言:“汝何为者?生死于幻,贪著余福,不自悲悔。”作是语已,音迹消绝,颀然丈夫,鼓髯然而出曰:“我乃关某,生于汉末,值世纷乱,九州岛瓜裂,曹操不仁,孙权自保,虎臣蜀主,同复帝室,精诚激发,洞贯金石,死有余烈,故主此山。谛观法师,具足殊胜,我从昔来,本未闻见,今我神力,变见已尽,见师安定,曾不省视,汪洋如海,非我能测。大悲我师,哀愍我愚,方便摄授,愿舍此山,作师道场。我有爱子,雄鸷类我,相与发心,永护佛法。
作者: 敬清清    时间: 2014-12-9 23:42     标题: 关公传说故事摘录三

传说在民国初年,国民党军队李学锋部驻扎在关庙。由于该部军纪很坏,又是摧毁庙院内的树木,又是强占庙内的粮,军马也大都拴在庙内,马粪遍地,还乱敲庙内的钟和鼓,直把鼓面都打破了......过了一段时间,该部突然一下子病倒了数十个士兵,一病即医不好,一下子死了十几个士兵。李学锋惊恐万分,以为是激怒了关爷神灵,给他们惩处,随带领部属悄悄撤离该庙院,死人的事才没有发生。
作者: 秦汉珂    时间: 2014-12-10 14:08     标题: 关羽在湖北的历史足迹

东汉建安十三年,刘备兵败当阳长坂坡,退至现武汉一带,后与孙权结为吴蜀联盟,从而奠定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因此,武汉也就有了蜀将关羽的遗迹。

东汉建安十五年,刘备借得荆州。次年刘备人川,镇守荆州的大任落在了关羽的肩上关羽在荆州的近10年是他最辉煌的时候,他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因此,荆州城内外,关公遗迹遍布,荆州的男女老幼,大都能讲出几则关公的精彩故事。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冬,关羽大意失荆州.退守麦城,被吴兵俘获斩首。孙权恐刘备兴兵复仇,特将关羽首级献给曹操,曹操识破了孙权的“嫁祸于人”之计,以王侯之礼将关羽首级葬于洛阳城南;孙权以王侯之礼把关羽正身葬于当阳城北,这就是民间常说的“头定洛阳,身困当阳”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www.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