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六千万次庆典】田野图片展——魅惑的田野:你最想分享的田野故事 [打印本页]

作者: lishihu    时间: 2014-9-6 23:39     标题: 【六千万次庆典】田野图片展——魅惑的田野:你最想分享的田野故事

    对于大部分民俗学人来说,田野是不可避免的。年轻学子在田野中成长;中年学者在田野里构筑根基;老年前辈于田野中回味人生。在田野中除了录音、访谈笔记,拍照是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把活生生的现实用图片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回首数次田野,相信你总有想与大家分享的故事。如不经意的收获、朴素的民众心态、田野中的美景、你的田野丽影……都可以晒出来分享。来吧,朋友,只要你愿意,这里就是舞台。我们期待图文并茂的展示,展示你充满魅惑的田野,展示你最想与朋友们分享的故事。
说明:
1.每人以附件插入正文的形式上传图片,数量不限。(任意你最想与朋友们分享且不涉及他人隐私的照片,主题自拟)
2.图片需要标明时间拍摄地点,最好是自己田野所得,如有转借他人图片请注明。
3.需要图文并茂,鼓励用简单的语汇描述你想与大家分享的图片故事。
4.截止时间为六千万次产生时。
5.本次展示将由志愿者团队根据参与者数量评选数名获奖者,并赠以神秘小礼物一份。

作者: 朱卿    时间: 2014-9-7 00:08     标题: 云南德宏州陇川县清平乡景颇人家

这次去德宏是和多哥一起,主要是我学习一些田野作业的方法,后来多哥有事先回昆明。此行所去之地包括芒市、陇川、瑞丽及缅甸木姐、洋人街等地方,主要关注点在于景颇族(克钦族)的目瑙纵歌。接下来说下照片中的故事,这几张照片构成了一个景颇人家的日常生活场景的一部分,首先是火塘,火塘在一家中作用很大,除了生生火做饭,除此之外还用来在床的一侧取暖,这次在一位景颇族同学家里首次体验了夜宿火塘边,这个“房间”不是封闭的哦,准确来说应该是阁楼。但是随着新的生活方式的引入之后,部分火塘原来的功能在一些地区已经被取代,但是基本家家户户都有火塘,但是多数放在凉棚,用来烧水,而不再用来取暖和做饭。还有一幅照片是,准备打景颇刀的场地,刚刚修葺完成,还未正式启用。陇川目前道具生产多数为阿昌刀,而景颇刀手工业却沉默了,而这个简单的场地却寄托着这一家人重新拾回景颇刀雄风的希望。门外是水田,景颇人家通常是住在山上,且住户分散。这就是不一样的景颇人家!

[attach]30612[/attach][attach]30613[/attach][attach]30614[/attach][attach]30615[/attach][attach]30616[/attach]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4-9-7 00:16     标题: 这个楼开得好,大家来讲田野故事吧~~~


作者: 齐鲁青未了    时间: 2014-9-7 08:23

在一次次的田野调查过程中,俺逐渐地迷上了碑刻,人送外号“碑迷”。每次下田野的时候,见到石头就要凑过去看看有没有字儿。一旦上面有字儿,而且确定是碑刻的时候,一下子兴趣就来了,非得读完才行,不管有啥事儿,都先放一边去。
    自己对碑刻的一点认识跟大家分享:1、碑刻资料是文献资料重要的补充,而且可信性比较强,能够对文献资料起到很好的补充。2、在田野过程中,不要只注意那些历史上的碑刻,对于新立的碑刻(比如寺庙新修立的碑刻)也要重视。3、如果时间允许,条件允许,最好将碑刻上的内容抄记下来或者拓下来,而不是仅仅拍照就可以了。当你真正用到这些碑刻资料再来翻照片的时候,就不如看笔记或者拓片更顺手。
    以上仅代表个人不成熟的想法,下面上图:
[attach]30617[/attach][attach]30618[/attach][attach]30619[/attach][attach]30620[/attach]
作者: 孟令法    时间: 2014-9-7 13:40     标题: 回复 4# 的帖子

同感!我喜欢做拓片,可有时候,拓片会伤及碑刻,当地百姓或寺庙管理者都不让拓!只能抄了!有时一抄就是一两个小时!
作者: 孟令法    时间: 2014-9-7 14:11

2014年7月18-23日,我第六次来到位于温州市文成县黄坦镇培头民族村(和师弟王鹏,他是第一次访问这里),对这里的畲族进行补充调研,发现与一个月前相比,这里的娱乐活动多了起来,谁说广场舞只有城里人在跳,在这海拔600多米的山村里同样可以,而且不只大妈,大叔也有的。在这次调查中,我对牛塘自然村雷氏迁徙史及雷氏武术做了了解、对呈山底自然村“钟氏兄弟屋”和培头民族村唯一的畲族巫师钟怀超做了采访、对培头自然村畲医做了调查,同时还对整个培头民族村的畲族大学生情况做了普查。本次调查历时6天,收货颇丰,并且得到当地畲民的热情款待,深表感谢!
        不过,需要告诉大家的是,在这次调查中,我遇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碰到了一条长约1.5米的黑色毒蛇。要不是带路的小朋友首先发现,估计我已经……所以,还是告诉大家,在出外田野,尤其是去山里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一定要把眼睛擦亮点,一定要注意脚下的一点一滴!不仅是为了学术,还要为了自己,为了家人!
(要注意看最后两张,画红圈的地方——蛇正在溜)
[attach]30628[/attach]
[attach]30629[/attach]
[attach]30630[/attach]
[attach]30631[/attach]
[attach]30632[/attach]
[attach]30633[/attach]
[attach]30634[/attach]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4-9-7 21:10     标题: 激活历史记忆:贵州黔南控抗苗寨鼓藏节砍牛仪式

     “鼓藏节”,也称为“吃牯藏”、“吃牯脏”、“刺牛”,是黔南东南及桂西北苗族最隆重的祭祖仪式。节日由各苗族各姓牯脏头组织。一般在历史上关系较密切的村寨间进行,牯脏节有大小之分。小牯每年的一次,时间多在初春与秋后农闲季节,吃牯脏桂冠杀猪宰牛邀请亲友聚会,其间举行斗牛、吹芦笙活动中;大牯一般13年举行仪式一次,轮到之寨称为东道。“牯藏节”的重要内容是杀牛祭祖。
    控抗村位于黔南州三都县都江镇东南隅,从贵阳到三都县城近三个小时,从三都县城到控抗村近两个多小时,都江镇到村是一截近6公里的山地土路,如果不下雨,一般的小车都可开到寨内。三百余户苗家集中居住于一个缓坡上,传统建筑保存完好,加上周边一直保护良好的自然生态呵护着这方水土,使控抗村俨然成为一个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干栏式瓦木房栉次鳞比,错落有致,寨内古巷纵横,鸡犬相闻;村背后云雾缭绕,森林茂密,枫林尽染;村边梯田拾级而下,从村头到河谷,落差近千余米,气势非凡,如果是开秧或稻黄时节,想必风光更加旖旎。这样古老的苗寨在贵州境内可能也会不少,但村落规模如此大而集中,人文与自然融合程度如此高的苗族古村并不多见。牯脏节的时间范围从广义而言,应从牯脏头提议过节,寨老聚议决定的那一天开始算,因为从这一天开始进入牯脏节的准备阶段,包括了买牯牛、织旌幡与百鸟衣、购置烟酒、鞭炮,布置祭场、邀请亲友等诸多事项。狭义而言,从杀猪请祖先神那一天开始算,到最后捕鱼送祖为止,总共10天。现将2013年12月15日的砍牛仪式作个简要描述。12月15日这一天并不砍牛,砍牛仪式是在凌晨一点多,但村民观念中仍视为同一天的活动内容,因为整个仪式过程是连在一起的,砍牛仪式前不能睡觉,一直要守到牯脏头家的通知砍牛的炮声。砍牛仪式的要程序有:献牲(鸭子)、编篾条、安杀牛架、砍牛、送牛魂。
     
     [attach]30668[/attach]

     [attach]30669[/attach]
    宛若世外桃园的控抗苗寨

    [attach]30670[/attach]

    [attach]30671[/attach]
砍牛前两天举行的旋塘仪式。旋塘即以宗族为单位的拉牛旋绕围塘的仪式,每个宗族都举着旌旗列队入场,旌旗林立,锣鼓喧天,人山人海,场面极为壮观。
   一、献牲(鸭子)
    控抗村居住在半山腰,村内没有池塘,不养鸭,祭牲用的鸭子都是从外面买的。我们在村口就看到都江镇的人拉了一车鸭子在卖,一斤12元,一只鸭子在4、50元左右。有些是客人送的,在拢客那两天,见到好多客人都挑着鸭子。鸭子献牲是在砍牛前一天的午后举行。12月15日下午14:40至14:46,姚叔家隔壁邻居举行了这一仪式。男主人手里提着一只鸭子,站在牛圈前念诵祭词,大意是向祖先神灵禀告作为献牲的鸭子的来历,祈求祖先神灵享用,并保佑砍牛仪式顺利圆满、家人平安幸福等。念毕,主人举起鸭子使劲地朝牛头上砸,直至鸭子砸死为止,然后把鸭子交给女主人,进行沸烫、拔毛、剖肚、清理、煮肉等相关活动。16:35——16:41,姚叔家也举行了同样的仪式。

      [attach]30656[/attach]
   巫师拿鸭子念诵祭词后击打牛头。村民说道行高深的巫师在念诵祭词时可以让牛流泪。可惜我们均未看到这一场景。

    二、编篾绳
    篾绳用来拴杀牛架,从砍伐枫香木制作杀牛架到砍伐青竹编篾绳,都严格秉承了传统手工艺。篾绳是由篾条编织而成,其制作过程为:先把青竹划分成八根细篾条,由一人把八根苗条的头端紧握在手中,另两人各拿两边的四根篾条,像编发辫一样地把篾条相互穿插,编成了结实牢固的篾绳;篾绳编好后,由两人使劲往两边拉扯,以增强篾绳的韧性。

     [attach]30657[/attach]
   编篾条均为男子,包括安杀牛架。可能与传统习惯法相关。
     [attach]30658[/attach]
    编篾条必须保持圆形状,如果变成扁平状就只能重做,所以编时三人必须密切合作,保持合适的力度。

     三、安杀牛架
    篾绳编好后,开始安杀牛架。安杀牛架都在午后进行。先用铁锥子在地上凿洞,洞口宽25厘米,深约半米,以能够插入枫木为原则,两个洞口相距近半米,为了使两根插木相互交叉,两个洞口都是对斜方向挖的。洞挖好后,把两根粗20多厘米,高约两米多的枫木插入洞中,中间交叉处用篾条紧紧拴固,然后在左、右边木桩上方做了两个篾绳套口,再拿一根枫木横穿在两个套口中,成为一个三角形叉口,此叉口是用来卡压牛头的。安好杀牛架后,横木从左边叉口中抽出,砍牛前把牛头按在叉口内后再穿插固定。每个杀牛架上都放着蒮木树枝,一则起辟邪作用,二则剖牛时垫在地上,隔离泥巴沾到肉上。

    [attach]30659[/attach]
    杀牛架一般长两米,横杆短些,安放前须削平树干。

     [attach]30660[/attach]
     杀牛架都设在家门口,据说主要与牯牛作为祭牲祭给祖先有关。

     [attach]30661[/attach]
     拴系杀牛架必须用篾条,且拴系时不能出现断裂情况。

     四、砍牛仪式
    砍牛者必须由舅舅来担任。姚叔家的砍牛者是姚登明的小舅子,名叫江老大,不到三十岁,之前没有砍过牛,我们在等候牯脏头家杀掉炮令时,他也与大家一起围坐在火塘边,少言寡语,心里似乎有些紧张。所有砍牛仪式必须是在牯脏头家发出第一声炮令后才能举行,而炮令往往是听到凌晨第一声鸡鸣后发出。如果哪一家违反了规矩,以后村里发生其它不祥灾难,全由这家人来承担,实际上也从没有人违反过这一祖制。说来也怪,我们到村寨的六天时间里,一直晴空万里,下午突然下起了大雨,雨势到晚上更大,没有停止的迹象。所有杀牛架上方都搭上了简易雨棚。快到第二天凌晨一点时,有人说听到鸡叫了,大多数人表示不相信,这么早就鸡叫有点反常,有些人还开玩笑说可能是有人学周扒皮学半夜鸡叫。大家正说着,姚登明从外面急冲冲地进来,对他小舅舅说,“牯脏头家的炮令已响了,可以砍牛了!”大伙没有听到炮声,可能是外面雨声太大之故。听到消息后大伙急忙起身,拿起手中摄影器材往楼下冲。姚叔从牛棚中牵出牯牛,把牛头按到杀牛架,再插上横杆,把牛头固定在里面,那头牛没有任何反抗举动。江老大先把斧头在杀牛架上沾了下,拿开后在半空中比划了三下,然后朝着牛脑中间猛砍数次,整个过程不到1分钟,整条牛就瘫软在地,牛头朝着东边的姚叔家,此为吉兆。族中一老者拿了一根竹签插在牛舌头上,以防牛魂到阴间告状。牛魂告状传说有两种:一种是到阴间阎罗王处告状,阎罗王认为人类虐待牛类,就会惩罚人类。另一种为:牛被砍死后,牛魂就会到祖先神灵处。祖先神灵见到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牛魂,就问它们是什么原因。牛魂回答说是来作祖先神灵的祭牲。祖先神灵听了很高兴,要求人类每年都祭献牛牲,人类不堪其苦。牛舌被穿插了竹签后就说不出话,即使到了阎罗王、祖先神灵处也不能告状了。其后江老大又拿了一把短刀捅牛叫喉咙处,鲜血喷涌而出,旁人用大盆接住,接满后用蒮木枝覆盖其上。姚叔家前方的月亮坪上的五头牛几乎在5分钟内砍死,整个村寨的290多头牯牛也是在这一时刻一同砍死!砍牛时雨势更大,暗黄灯光下,砍牛头声此起彼伏,血花四溅,牯牛在挣扎中发出的闷声如雷,腥风血雨扑面而来……有些外来了女观众受不了现场刺激而夺路而逃。前几晚歌舞升平、温情脉脉的月亮坪刹时成为腥风血雨的屠宰场,令人惊心动魄,终生难忘。
    回来后一直在想,整个控抗村经济状况不甚宽余,据粗略统计,过这样一个节,全村花销不下于2000多万元,为什么不计成本过这个节日?答案可能是在传统根基中。对于一个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迁徙历程的民族而言,惨烈的历史记忆有时需要这种惨烈的仪式来激活,由此而言,仪式的意义绝非用经济学可以衡量。


[attach]30662[/attach]
寨老在削制砍牛用的斧柄。斧柄必须由枫木制作。枫木与苗族祖先崇拜有关,传说苗族女神蝴蝶妈妈是从枫树心中孕育而生。

[attach]30663[/attach]
砍牛前给牛喂青草,在牛前展示作为祭牲的鸭子与公鸡,并进行解剖。


[attach]30664[/attach]
牵牛出圈时,篾条与麻绳一同拴在牛头上,由寨老在前方牵引。


[attach]30665[/attach]
砍牛前先把牛头固定在杀牛架中间。


[attach]30666[/attach]
牛被砍死后,砍牛者拿竹签插入牛舌中。

[attach]30667[/attach]
牯牛被砍死后的场景

作者: 孟令法    时间: 2014-9-8 13:58     标题: 回复 7# 的帖子

精彩!有很强的巫术性呀!
作者: 马向阳    时间: 2014-9-8 14:57

在甘肃西和县一带,至今延续着一种古老的民间信仰习俗,笔者通过走访,拍摄照片和视频,经乌爷爷(丙安)观看后,定为两种不同的祭祀方式。一种是师公跳神型,一种是是阴阳祭司型。在此为大家展示的是前一种,有机会在展示后一种。其实两种不同种类的形式,祭祀的目的一样。
[attach]30690[/attach]
[attach]30691[/attach]
[attach]30692[/attach]
[attach]30695[/attach]

[attach]30693[/attach]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4-9-11 16:30

这帖子怎么下沉了呢?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4-9-11 16:34

版块设计者除了要出新意外,对版块的维护、营造环境更为关键呵。
作者: 朱卿    时间: 2014-9-11 16:49

呼叫版主,呼叫。。。。。
作者: lishihu    时间: 2014-9-11 17:05     标题: 回复 11# 的帖子

英古大哥提醒的是,我在这里作出检讨,没能用心做好,向大家道歉。我会尽力把这个版块做好。

[ 本帖最后由 lishihu 于 2014-9-11 17:06 编辑 ]
作者: 木兰山人    时间: 2014-9-11 17:20

田野中,走在路上的过程是让我最有感触的。当我走在乡间的水泥路上,两旁仍旧很有乡土气息的风景很容易让我有家乡的味道,比如那路边的白鹭,它们的悠闲自得,闲庭信步,不由得让我放下紧绷的神经,享受这一刻的闲情。
[attach]30736[/attach][attach]30737[/attach][attach]30738[/attach][attach]30739[/attach][attach]30740[/attach]
       走在路上不仅会有视觉上的享受,而且也是充分调动人的五官的活动,寻觅可能的田野信息。比如前天走在太湖防洪大堤,突然闻到烧纸的味道。我停下来,极目四顾,原来附近的堤坝斜坡上有一大堆刚烧过的烧纸的灰烬。我所调查的地点是没有庙宇的,中秋节刚过一两天,这堤坝上出现的烧纸告诉我此地可能有信仰活动,需要注意并调查。这就是田野中在路上可能给予我们的信息,作为调查者,如果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是会失去很多路上的快乐和惬意的。

[attach]30741[/attach]


作者: lishihu    时间: 2014-9-11 18:10

应和波哥的田野风景图片,点一首经典的儿歌《我们的田野》

我们的田野
词:管桦
曲:张文纲
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面。
平静的湖中,开满了荷花;金色的鲤鱼,长得多么的肥大;湖边的芦苇中;藏着成群的野鸭。
风吹着森林,雷一样的轰响;伐木的工人,请出一棵棵大树;去建造楼房;去建造矿山和工厂。
森林的背后,有浅蓝色的群山 ;在那些山里,有野鹿和山羊;人们在勘测,那里埋藏着多少宝藏。
高高的天空,雄鹰在飞翔;好像在守卫,辽阔美丽的土地;一会儿在草原,一会儿又向森林飞去。
http://www.iqiyi.com/v_19rrhk9nxs.html
作者: 再见冬雪    时间: 2014-9-11 20:59

田野中最难忘的就是见过的人,老人,小孩,男人,女人,村干部,普通的村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在和各个人的交流中,做调查的我们也自觉的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真诚。
[attach]30743[/attach][attach]30744[/attach][attach]30745[/attach][attach]30746[/attach][attach]30747[/attach]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4-9-11 22:13     标题: 回复 16# 的帖子

这个各种人里面,居然有还有一个伪装的彝家女。
作者: 朱卿    时间: 2014-9-11 22:28

引用:
原帖由 张多 于 2014-9-11 22:13 发表
这个各种人里面,居然有还有一个伪装的彝家女。
这都被你发现了,好厉害呢,偷笑中。。。。
作者: 孟令法    时间: 2014-9-11 22:31     标题: 回复 17# 的帖子

我有一张穿着畲族(妇女)服装的照片!帅吧!
[attach]30748[/attach]
作者: lishihu    时间: 2014-9-11 22:39

法哥威武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4-9-11 22:45     标题: 在小胡的号召下上图上文。。。

2011年初春,一个偶然机会让我踏上了这个美丽的国度——老挝(LAO)。带着田野的思路,混迹于世界各地的游客中,混迹于旅游线路上的各种景点中,那样的感觉真是新奇夹杂着熟悉,夹生饭一般,看不到最真实的老挝。在万象如此、在琅勃拉邦如此,在万荣如此,在湄公河边的民俗村更是如此。。。幸好,因为认识几位在川圹的华侨,于是决定去川圹走一趟。

这里介绍下,川圹是老挝的一个高原省份,省会城市叫丰沙湾,川圹东边与越南接壤,是一个战略要地。但是由于交通不甚便利,川圹并非旅游区,绝大部分到老挝旅行的人是到不了这里的。因此,川圹没有太多旅游业的影响(尽管也有)。我住在丰沙湾一户云南华侨家中。丰沙湾不大,但做生意的华侨不少,主要是云南、贵州、福建、江苏的。

[attach]30749[/attach]炮弹还是艺术?
在丰沙湾的大街上,你随处可以看到这样的炮弹壳。好奇怪吧?原来,这里曾经是越南战争的战场。1955年到1975年,南越和北越在两大阵营的支持下干了20年仗,但是苦于越南国土太过于狭长,中间卡住,两边谁拿谁也没办法。因此,战火一定不局限在越南国土内。老挝是越南西侧接壤最长的国家,因此,在整个越战期间,老挝一直充当着重要的角色,甚至是第二战场。而川圹的丰沙湾,因为其位置正好位于南越与北越中间,因此成为战火最激烈的地区。北越在这里开辟“胡志明小道”,米国人就对这里狂轰滥炸!这些炮弹就着这么来的。直到今天,丰沙湾人到四周山野,还不时会被埋在土里的地雷、炮弹炸伤,几十年来受伤人数不计其数!当地人对炮弹、对战争深恶痛绝!因此,公开展示各家收集的炮弹壳成为这里的一种“新民俗”。这是多么血淋淋的痛斥!无声胜有声!和平来之不易,老百姓只求安安稳稳过日子!而无情的炸弹可以瞬间摧毁无数个家庭的幸福!!!

[attach]30750[/attach]信仰无处不在
这是丰沙湾清晨,居民向僧人布施的场景。老挝是一个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国度,佛教渗透到每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布施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佛教仪礼。一方面,僧人通过接受布施时时提醒自己六根清净、除欲养心,也通过这保持与民众的紧密关系;另一方面,信徒通过布施积德积善、培育公益精神。看着这样温暖的场景,我感到这里人民内心的富足。一味经济庞大而抛弃文化的国家永远得不到世人的尊重,而这样一个经济贫弱的国度,她的民众却获得了我第一时间的尊敬和景仰。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文化的力度!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4-9-11 22:48

[attach]30756[/attach]
这是年三十晚上,丰沙湾的大街。看上去一切静悄悄,一辆军车停靠在居民楼下面。这一排民居是川圹城镇典型的民居形式————没错,法式!老挝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老挝与越南、柬埔寨并成为“印度支那”,史称法属印度支那。因此,法国文化在这里的烙印非常具体,法式民居的风雨廊、法式长棍面包、法式建筑的鹅黄色外墙、法式入户花园、法语、法国香水。。。。文化就这样悄然变化着,这样一个民族文化、佛教文化、殖民文化、战争文化交织在一起的国度,让人多么心疼。在大国政治的夹缝中,这里的人民依然健康地生活着,脸上挂满微笑。
作者: lishihu    时间: 2014-9-11 22:49

我也贴几张我田野中的图片。
[attach]30751[/attach]
图片一:挂门钱子
这是挂门钱子,学名“挂门笺”。春节期间北方部分地区有贴挂门钱的习俗。门钱与春联组合而贴,呈福纳祥。有老家或者现在春节期间也贴这个的朋友,欢迎提供你们那里的方言叫法。先谢谢哈,俺们那里叫挂门钱子。
[attach]30752[/attach]
图片二:烙煎饼
这是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某村庄拍的烙煎饼的场景。不过平时都是一个人边烧火边烙的,这种婆媳在一起的场景不多见。我妈讲过一个过去农村中通过烙煎饼来检验新媳妇的家务技能的做法。说的是过去新媳妇进门后,要是婆婆在那里烙煎饼,新媳妇在旁边看。婆婆会故意在烙到一半时,匆忙地说我上趟茅房(或者有其他的急事情),你给我照看一下,然后就离开。这样,如果新媳妇会烙煎饼她就能救急通过这一关;要是不会烙煎饼,就只能现眼(丢人)了。
[attach]30753[/attach]
[attach]30754[/attach]
[attach]30755[/attach]
图片三:农村墙壁装饰画
农村中的墙壁并不是光秃秃的,而是深藏玄机,其实用性超越了观赏性。像上面的这两张在新婚房间或者一直不孕的家庭中贴的寓意生子的画,虽然画的内容已经是现代意义的,也有一些审美艺术性的因素,但是求子的观念还是主要的。领袖画在农村中墙壁上的地位也是可见一斑。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4-9-11 22:55     标题: 回复 23# 的帖子

习大大!!!!!!!!!!
作者: lishihu    时间: 2014-9-11 22:59     标题: 回复 24# 的帖子

年集上领导人画卖的超火。
作者: 山间野人    时间: 2014-9-12 13:53

去云南香格里拉三坝的田野,发生了十分灵异的事件(类型与张多的故事差不多),至今觉得十分蹊跷。也不方便这里说。

说说一点经历吧:我们从香格里拉三坝乡去丽江最短的路程是走东环线,但要路过虎跳峡景区,必须每人交纳65元的门票,因为不是去旅游的,只是从这条公路路过,所以我们带着侥幸心理,等我们到了虎跳峡入口的地方,必须交纳这个费用,交涉不成功。就在万分悲痛的时候我们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策,下车原路返回,准备从中甸绕回。

但路上遇到好人,他悄悄告诉我们说,你们可以从金沙江下面的渡口过去,然后从大具乡乘车回丽江,我们采纳了这个意见,虎跳峡水流湍急,去渡口的路上,十分艰险。

但最后历经万难,花了20元渡船费,然后步行到大具乡,路上碰到两个广州驴友,最后大家一起包车300元回丽江,虽然算起来老老实实交门票费用划得来,但绕道大具路线,途中经过玉龙雪山、白水河等景区,确实又是一种新的收获。
作者: 山间野人    时间: 2014-9-12 13:55

[attach]30759[/attach]  白水台入口

[attach]30760[/attach]  白地新村


[attach]30762[/attach]收费处(东环线是旅游线路,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路”,外地人走这条线必须购买门票)

[attach]30763[/attach]美丽的大具

[ 本帖最后由 山间野人 于 2014-9-12 13:58 编辑 ]
作者: 南池子    时间: 2014-9-12 13:56     标题: 回复 26# 的帖子

那就在年会的时候偷偷说吧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4-9-12 17:07     标题: 回复 28# 的帖子

年会也是一个强大的叙事场啊!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4-9-12 20:32

马后炮也要说一哈!干嘛不与我打电话?这点小事……
作者: 山间野人    时间: 2014-9-12 20:54     标题: 回复 30# 的帖子

田野的乐趣就在于这诸多的偶然,偶然中存在的可能性。且大哥已经给予诸多方便,实在不忍心频繁打扰。

不过下次再要经过东环线,得先给自己买张保险,树昆的爱人是县的导游,他说虎跳峡基本上每年都会收走一个人,是祭山神、河神去了。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4-9-12 21:00

呵呵。虎跳峡收的是风流鬼。虎跳峡主神是风神娘娘。
我去三坝,都是从虎跳峡穿越的,也没听说这等奇事。本地人尽吓唬外来人。地方文化里有不少是来忽悠外来人的。
作者: 再见冬雪    时间: 2014-9-12 21:04     标题: 回复 17# 的帖子

这都被你发现,好厉害呢~偷笑中
作者: 辛巴达    时间: 2014-9-12 21:26     标题: 回复 32# 的帖子

虎跳石的传说,不知从何而来?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4-9-12 21:39

有三种,一是:有个猎人曾在此看到过一只老虎从峡谷中间这块石头上跳到对岸而名。
另一个:哈巴雪山与玉龙雪山是两兄弟,二人轮流守山门,金沙姑娘一路唱着欢歌到此时,哈巴山神被她的美貌与歌声所迷住,等她醒过神来时,金沙姑娘已经穿峡而过。玉龙大哥大怒,拨出利剑砍断了哈巴的头,断头滚落到江心就成了虎跳石,至今哈巴雪山的山顶是平秃的。
第三种传说是当年大禹父亲鲧治水失败后砍下的头颅。当然这是后来的汉族移民带进来的。大禹传说在羌族地区、浙江绍兴、山西也有分布。
作者: 小猫咪    时间: 2014-9-12 23:36     标题: 回复 35# 的帖子

还有一个现代的爱情故事,虎跳峡旁边村子里一个男人以前在这个景区牵马(虎跳峡景区有部分并未开发,有驴友和探险者喜欢去,有时会租用村民的骡子),这个男人一次不小心掉进了江水,他死后,他的老婆每天都会守在江边,有时卖点东西给游客,她告诉游客,水流湍急的江水中间那个依然昂头挺立的虎跳石就是他男人的头,他们每天在这里能相望,但这种相望却永隔一江水。

在《远方的家边疆行 香格里拉》部分能看到这个爱情故事。
作者: caiseshamo0716    时间: 2014-9-17 13:42

引用:
原帖由 孟令法 于 2014-9-11 22:31 发表
我有一张穿着畲族(妇女)服装的照片!帅吧!
30748
你就不能穿个男子衣服?还弄个妇女的……好变态,哈哈哈哈
作者: 南池子    时间: 2014-9-17 14:05     标题: 回复 25# 的帖子

为什么他们的图画卖得比较火呢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www.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