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宗祠文化古老祠堂内播数字大片 祠堂变身街道文 [打印本页]

作者: 同类声响    时间: 2012-3-20 08:42     标题: 宗祠文化古老祠堂内播数字大片 祠堂变身街道文

  “隐于大市”的何家祠变身街道文化站。记者骆昌威摄
      广州一批祠堂被打造成文化站 成为城乡居民的精神家园
  (记者曾卫康 通讯员汪浩)在广州,随着文化体制不断改革,过去的祠堂变身街道文化站,为人们提供免费的“文化大餐”。在北京路步行街附近的闹市,“隐于大市”的何家祠变为街道文化站;在郊外,昔日农村祠堂也变成了村民、外来工等的精神家园。
  宗祠文化古老祠堂内播数字大片 祠堂变身街道文化站,宗祠文化祠堂变身文化站成闹市一景
  紧靠北京路步行街的何家祠可谓“大隐隐于市”。它位于西湖路流水井,从北京路步行街穿广州百货大楼抵达西湖路,转入流水井,不一会儿即到。
  何家祠堂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道光、光绪年间曾重修。在何家祠的百年牌匾下,记者发现了一串新挂的牌子,北京街文化站、北京街考试博物馆、北京街晨晚运体育活动点。据工作人员介绍,何家祠占地共1722平方米,是越秀区内保存得最完整的清代祠堂之一。
  随着时代变迁,何家祠先后成为小学、幼儿园、居民区,现在是街道文化站。社区学堂、社区影院、阅览室……街道文化站需要的功能,何家祠一一具备。北京街文化站负责人说,“我们是按照省一级文化站标准建设的,此外,我们还给文化站赋予了一个新任务,就是打造考试博物馆,展示考试文化。”北京街文化站负责人说,何家祠已成了一个微型的博物馆,吸引了很多国内游客和外国友人。
  数字卫星电影院落户塘坑
  城市内,祠堂变身微型博物馆,相对落后的城郊祠堂也加紧步伐,从文化上缩小了城乡二元化差别。南沙区南沙街塘坑村一座古老大祠堂改成的文化站内,有一台、一台主机、一套5.1声道音响组合、一幅4×2.25米的播放屏幕组成的“数字电影院”,农家弟子可免费享受视觉盛宴。
  广州北部大学园区附近长腰岭村经济基础比较好,近年来村里投入近2000万元,建设了村行政中心、文化体育公园、文化大楼等设施,村里“农家书屋”的藏书达到14000册。
  番禺的一些村级文化中心也配备了农家书屋、绿色网园、电教室、书画室、文娱活动室等一系列功能室。
  据了解,广州市将力争在2015年使全市文化站全部达到省一级以上标准,力求在文化建设领域率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真正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本文来自:http://www.zongci.com.cn/a/zongsiwenhua/2012/0211/239.html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www.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