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网络直播】中国民俗学会2011年年会:第二会议小组直播报道(2011.10.30下午) [打印本页]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3:43     标题: 【网络直播】中国民俗学会2011年年会:第二会议小组直播报道(2011.10.30下午)

我们的 目标是超越1000贴,多者不限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1-10-30 13:49

好!!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3:51

第二组 地点:国际会议中心一楼大堂东会议室

上半场 14:00-15:40    主持人:王卫华   评议人:陈连山

发言人:

施爱东 龙图腾的终结
余敏先 中国洪水再生型神话的生态学意义
方 川 《淮南子》“鼓舞”与淮河流域的花鼓灯艺术
高 健 兄弟的隐喻——中国西南地区同源共祖神话初探
刘 捷 《五臧山经》神灵体系的构成与信仰记忆的博弈
张紫云 浅析武当山道教对吕家河民歌之影响


15:40-15:50    中场休息

下半场 15:50-17:30    主持人:彭伟文   评议人:高荷红

发言人:

王焰安 历史记忆与现实适应——对一则客家民俗传说的解读
柳倩月 言下大悟:作为口传法宝的《坛经》
张虎生 海市蜃楼:流行歌曲中的西藏叙事
赵珊珊 中国牛郎织女故事在韩国的传承和变异
郭俊红 戏曲演出的内外机制与牛郎织女叙事内容的改写
张 帅 民俗学、人类学视野下儿童拍手游戏及其游戏中歌谣的研究——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洼子村为例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3:54

更新:尹虎彬老师做评议人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3:54

龙图腾的终结


摘要:龙是东方社会的虚拟生物,图腾是西方学术的空泛概念,一个是备受尊崇的神奇动物,一个是原始愚昧的代名词。日本侵华期间,出于爱国主义的时势需要,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虚拟物,被热心学术救亡的知识分子强行糅合在一起,生产出一个唤做“龙图腾”的想象共同体、一个有“教育价值”的“谎”。1980年代,在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浪潮中,通俗文化的“龙的传人”与精英文化的“龙图腾”一拍即合,在全世界华人圈激发出强烈共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是,“龙图腾”终归是一个由现代学者在特定时代出于特别政治目的而包装出来的时尚概念,难以经受学术的追问和时间的考验。
关键词:图腾主义,泛图腾,龙图腾,民族主义,学术救亡,闻一多
作者:施爱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00732)。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16

中国洪水再生型神话的生态学意义

余敏先[摘要]洪水再生型神话在世界各地流传都极为普遍。中国南方山地少数民族对此类神话的传承更为广泛。这一类型的神话是洪水神话和人类重新繁衍的神话的复合。这些神话包含了非常鲜明的生态思想,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观,行善施惠的精神生态观及自然选择中的人口生态观。理解神话的生态思想对平衡当下的生态建设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洪水再生型神话   自然生态观    精神生态观    人口生态观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17

施老师正讲的时候断网了,特别热闹,粉丝们都来围观了。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18

叶老师、巴莫老师、菅丰老师、黄景春老师等等老师们都来捧场了。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19

补充:因为断网,所以补充一下施爱东老师的一些讲话要点

老师先讲了写作背景,此文是其龙文化研究系列的第二篇。
本文有两个重点概念:龙和图腾
作者认为,中国的龙图腾是20世纪80年代学者建构出来的,并进行了相关的学术史回顾。
最后作者得出自己的观点:图腾与龙图腾皆为虚构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19

各个民族的洪水再生神话无论异文多少,大体上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叙事结构,不管叙事的内容如何丰富,异文的情节元素如何变换,但基本上都遵循一条较为稳定的叙事顺序,即:发洪水的起因——逃生——洪水遗民即兄妹二人——探测天意——兄妹婚——生怪胎——繁衍人类。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20

作者认为,不管洪水灾难起于何种原因,但归根结蒂都是人的行为触犯了某种规律而导致的结果,重新建立一种和谐平衡的生态秩序是神话对当时生活状况的一种遥远的渴望。但是古老神话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对于当代人们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修炼自我精神、关注人口生态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21

《淮南子》“鼓舞”与淮河流域的花鼓灯艺术


内容提要:花鼓灯是以民间舞蹈为主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其有很多理论问题值得探索。文章从《淮南子》对汉代“鼓舞”美学特征的记载,分析了花鼓灯艺术与鼓舞的关系,重点探索了花鼓灯艺术的起源之谜,指出花鼓灯艺术起源的时间不会晚于西汉。
关 键 词:《淮南子》
鼓 舞
花鼓灯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22

花鼓灯是汉族民间舞蹈的代表作品,也是淮河流域最具影响力和传播价值的民间艺术。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23

花鼓灯艺术内涵丰富,灵动活波,是融合了舞蹈、民间音乐、歌谣、戏剧、武术、体育技巧等多种元素的综合性民间艺术。有很多理论问题值得探索,比如花鼓灯起源于什么时候?花鼓灯后场小戏是如何发展成推剧的?原生态花鼓灯舞蹈传人如何培养等等。花鼓灯究竟起源于什么时候,一直是困扰花鼓灯理论研究者的一个难题。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23

在《淮南子·修务训》中对汉代“鼓舞”审美特征,有这样一段较为完整的描述:
今鼓舞者绕身若环曾挠摩地扶旋猗那动容转曲便媚拟神身若秋药被风发若结旌骋驰若骛木熙者举梧据句枉自纵好茂叶龙夭矫燕枝拘援丰条舞扶疏龙从鸟集搏援攫肆蔑蒙踊跃。且夫观者莫不为之损心酸足,彼乃始徐行微笑,被衣修擢。夫鼓舞者,非柔纵,而木熙者非眇劲,淹浸渍渐靡使然也。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24

不知道作者写的花鼓灯与豫南花鼓戏有何关系。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26

    虽然我们不能认定《淮南子﹒修务训中论述的“鼓舞”就是花鼓灯舞蹈的本身,但是它一定是花鼓灯的艺术源泉,是花鼓灯艺术的前身。
ps:说的是不是绝对呢?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32

兄弟的隐喻——中国西南地区同源共祖神话初探



(
高健,云南大学民俗学硕士研究生,650091)
摘要:同源共祖神话母题在全国尤其是西南地区广泛流传,典型的内容首先叙述各族来自于同一祖先,然后再详细叙述各族的差异。神话虽然讲述的是神圣世界的神圣人物和神圣事件,但是却反映着世俗的生活,同源共祖神话这方面特征非常突出,表面上在追忆着族群的起源时刻,可我们能够发现它反映着现实中的族群认同和族群关系。

关键词:同源共祖;集体记忆;社会情境;建构;族群关系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33

神话在某种意义上是真实的,这种真实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考量。
1、对于局内人(insider)来说,神话是绝对真实的,随着人类学家走下摇椅,来到田野(filedwork),发现神话并非普通的叙事,或者说神话并非只是叙事,还是人们的特许证书、百科全书、根谱、信条(当然,随着现代社会的巨大变迁,神话的一些特征已经消失)。
2、相对于研究者,这些局外人(outsider)虽然体悟(embodied)不到神话本身的真实性,但神话叙事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事实,神话“是民族历史观念的真实写照,是先民真实的关于历史的观念。”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33

族群成员的族群认同与族群间的族群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与之相应的集体记忆也会随着社会情境变化而变化,并且反过来还会反作用于社会情境。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34

人类的我族意识与它族意识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35

同源大部分是想象出的“同源”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37


同源共祖神话既是族群对过去的回忆,又是族群根据现实社会情境建构出来的产物,体现了现实中族群认同与族群关系,是研究神话产生、传承、变异的理想对象。同源共祖神话一方面叙述了本族的特征,强化了族群认同,规定了族群的地理、文化边界;另一方面遏制与缓解了族群间的冲突,促进了族群间的和睦相处。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38

《五臧山经》神灵体系的构成与信仰记忆的博弈

刘捷


摘要:本文从《五臧山经》正文与篇末祠礼部分的叙述差异出发,梳理出共存于《山经》之内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神灵体系,并对其神灵的数量、形貌、神格及地理分布分别进行了归纳。结合战国至西汉时期中国神灵信仰的发展史,本文还原了分别以“帝神系列”和“冢神系列”为核心的两种神灵体系作为初民世界观的原貌。在此基础上,从“集体记忆”角度揭示作为一种信仰记忆的神话叙述及仪式记录的根据,正是不同时间、空间所生发出的记忆结构。
关键词:《五臧山经》
神灵体系
集体记忆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38

在豆瓣上见过刘捷的古文献研究文章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39

《山经》文本之主体的形成绝不晚于战国时期。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今本《山海经》中所收录的《山经》已经是经过编纂者整理、润饰后的作品。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41

注目祠礼祭仪,则《山经》为巫觋之书;流连山川之间,则《山经》为博物之志;但无论是篇末的祠礼祭仪还是正文的山川名物,它们都是《山经》神话研究不可或缺的文本材料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43

从古至今,对于《山经》的研究早已超越文字训诂与历史文化的范围,逐渐扩展到天文、地理、宗教、民俗、动物、植物、医学、人类学甚至外星生物的探索,而就神话研究——特别是神灵体系的研究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研究范式:
1、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结合中华文明原始蒙昧阶段的文化历史来考量《山经》中的神话片段。
2、是从神权政治的角度,揭示了《山经》所述山川、鸟兽、神祇中所蕴藏的与文化中心、政治权利相关的重要信息。
3、是将《山经》中所述神祇归纳到一个多极化的神灵信仰体系中,进行神格、祭礼等方面的探讨。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44

   本文首先将从文本出发,对《山经》祠礼部分与正文部分所述神祇进行详细的梳理,从形貌、数量、神格等方面加以总结和比较。在此基础上,联系先秦民众之信仰与世界观,分离出《山经》神灵叙述中所包含的秩序化神灵体系与地方性自然神,从“天下”与“地方”这两个维度分别考量神圣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地理坐标。最后,结合集体记忆理论,从神话史的角度,对《山经》神灵体系各部分的生成原因及整体的形成过程进行深入的探讨,还原《山经》神灵体系作为一种族群记忆本来面目,并进一步讨论其在与国家记忆相冲突的状态下如何被搁置、被侵蚀以至于呈现出一种异样的层累状态。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46

一方面,祠礼体系与正文体系在叙述内容上存在着显著的异质性,作为叙述对象的神祇身份各不相同且各成体系;另一方面,差异巨大的两种神灵体系却能共存于《五臧山经》之中,并指向同一片山林川泽。在这个前提下,如果我们重新审视《山经》以山及山系为线索的记叙整体,那么分别以“神话”和“仪式”为叙述维度、以“帝神系列”和“冢神系列”为叙述核心的这两个神灵体系,究竟是对同一地理区域在不同层面上的互补性叙述,还是在不同文化条件下分别形成的整体性叙述呢?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47

佩服老兄的文献功夫啊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48

这篇论文有五万多字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49

《山经》两大神灵体系既不见于《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所录之秦汉信仰体系,又不同于《尔雅》、《周礼》所记之山川秩序,可以说是中华历史长河中两段被搁置的记忆。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49

对于《五臧山经》中所蕴含神灵体系,本文最关切的一点是:《山经》是珍贵的历史材料,但不是一切神话的“原点”。被限定在有限的区域之内的“帝神系列”与被打压为单一的山神体系的“冢神系列”,它们分别对应着超越一山一神的原始结构却无法更进一步的正文体系和在接受了统一现状(国土和话语两方面)的前提下另辟蹊径的祠礼体系。围绕着叙述差异而展开的,是各种关于族群利益的诉求,是记忆结构的不断变化,是长时间难以为人尽知的“记忆”与“遗忘”之间的反复博弈。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49

浅析武当山道教对吕家河民歌之影响

张紫云

摘要:“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村位于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南麓,其民歌深受武当山道教信仰、道教文化、道教兴盛和旅游之影响。
关键字:吕家河民歌 武当山道教道教文化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50

吕家河民歌当年可是很出名的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50

这位同学是站着讲,说会有面对面交流的感觉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51

吕家河村位于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南麓,距武当山主峰金顶仅20公里。该村仅有人口749人,能唱歌2小时以上的歌手就有85人,占总人口的11.3%,其中4人能唱千首以上,被誉为“汉族民歌第一村”


ps:膜拜一下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52

从地缘文化研究其为何传承到现在,以及在将来的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52

郎炼姐来姐恋郎,真武大帝恋武当。神公神母随后跟,龟蛇二将站两旁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53

《东游记》:“东游祖师修行去,他本是朱家的后代,封他七辈真天子,封他八辈状元身,看破红尘花世界,天子状元他不当,一心到武当山上去修行。前有乌鸦去带路,后有黑虎把山寻,南岩宫的蛇真身,乌龙碰神上金顶。这个肉体你修行的再好,没有元神你都成不了神”

ps:喜欢你就顶一个哦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54

韩湘子为母上了天,沉香子为母劈华山,朱氏割肝她为母,王小为母坠冰寒,这些都是孝心人,万古美名永流传

很有教育意义哦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55

火速来围观施老师的一部分人。。。话说,截图片好,麻烦啊!怎么着也都在500kb以上。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57

吕家河民歌有一个特点,妓歌、荤歌占大量比重,当地人称为“酸歌”,如《婊子闹五更》《双姣娥闹五更》《新姑娘闹五更》《小姑娘闹五更》《婊子告阴状》《拉住婊子喊干娘》《姐儿生在十六七》《十八摸》《十爱姐》《十杯子酒》等等。然而当地民风淳朴保守,似乎并没有大量产生这些妓歌、荤歌的土壤。


作者说是因为当年大修武当,外来人口鱼龙混杂所带来的影响。


各地民歌中的荤歌是重要的一部分,不能简单归结为外来影响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58

吼吼,另外两组好慢,敢不敢硬战啊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58

族群同源神话,大多是想象出来的神话,有些神话里面的差异也是挺好玩的。刚说发大高师兄的详细情况,可是因为截图。。。大高师兄帅照太多,不知发哪张,大家先慢慢候着,随后我经过大高师兄选定了,我就立即发图!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4:59

作者的表述清晰,但是似乎调查做的并不深入,有一些就是自己的想当然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02

开始评述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03

问张紫云:重修武当山,对当地到底有多大影响?有史料记载其相关活动嘛?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03

小青去赶场子归来了否???速来干活啦!!!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04

张紫云简要介绍了一下所搜集的情况,并说自己对音乐不熟悉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05

关于龙的传人大家如果关注的话,民间文化青年论坛里有专门的讨论贴,关于“传统的发明”的。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05

问爱东老师:才知道我们是龙的传人好像是不对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把我们定义为龙的传人,在之前,皇帝之类的人把自己定为龙的子孙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06

施老师对资料搜集的穷尽,对统计数据的重视,可见一斑啊!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12

爱东老师:除了皇帝,无人敢自称龙的子孙。
所搜集的汉文资料与龙有关的全部摘要下来,作出统计数据。西方人对龙的概念及整体印象来源于传教士。
要学会用统计数据来说明问题
如何定位比较均质的材料和可靠地信息,二十四史中的材料中的“龙”很多。龙是权威的象征,不是皇帝的象征。元代开始禁止百姓用与龙有关的东西。
明代,皇帝用龙登峰造极。龙凤地位相当,后来龙独尊。老百姓崇尚权力,所以千方百计的用。死的时候夹件龙袍
太监的服饰画的像龙一样
龙的兴盛始于明,龙分化出很多名称。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13

听众回应:古建筑上的鱼变为龙也是从明代开始。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16

爱东老师:穿龙袍意味着有通天的权力。只有帝王才有。
龙字的用法:龙不是帝王的祖先,只是帝王才能用的工具。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16

尹虎彬老师评议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21

学术史的反思:施爱东
意义很好。民族国家建构,知识分子是如何做的。推荐小熊英二的《单一民族神话的起源》。
爱东资料搜集很充实,问题理解到位。可以继续深化研究
图腾理论是个大笑话。
龙太复杂的,因为资料的原因,所以很难做好。

[ 本帖最后由 六神合体 于 2011-10-30 15:35 编辑 ]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23

评议余敏先:必提钟老的洪水研究论文。
本文游离于神话学之外
神话留下太多空间,但这也是巨大的限定。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24

评方川:这种起源研究意义有限。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26

评高健:研究不错
从族群互动的一个现实过程来解释叙事策略
要对活态神话有个界定,界定信仰、叙事,不能随便用某些概念。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27

评刘捷:研究扎实,有典籍的基本功
条理清晰,大胆的想象:矛盾的地方是族群的记忆,地域文化的表现。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29

评张紫云:道教是民间宗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用民歌来界定所搜集的资料有些不当。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30

吼吼,报道结束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38

下半场 15:50-17:30    主持人:彭伟文   评议人:高荷红

发言人:

王焰安 历史记忆与现实适应——对一则客家民俗传说的解读
柳倩月 言下大悟:作为口传法宝的《坛经》
张虎生 海市蜃楼:流行歌曲中的西藏叙事
赵珊珊 中国牛郎织女故事在韩国的传承和变异
郭俊红 戏曲演出的内外机制与牛郎织女叙事内容的改写
张 帅 民俗学、人类学视野下儿童拍手游戏及其游戏中歌谣的研究——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洼子村为例
[attach]19577[/attach][attach]19578[/attach]

[ 本帖最后由 大高 于 2011-10-30 15:55 编辑 ]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39

其他组怎么抵挡不住我们六神合体啊
向一千帖进军啊!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42

彭伟文老师宣布开始,使用计时器哦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42

暗号:敲茶杯盖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42

历史记忆与现实适应
——对一则客家民俗传说的解读
王焰安  曾汉祥
[attach]19579[/attach]

[ 本帖最后由 大高 于 2011-10-30 15:57 编辑 ]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43

在中国广大地域里,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其核心情节单元为:
(1)有战事/或灾难发生,村民躲避战祸/或灾难;
(2)村妇背大孩,牵小孩。大孩是别人的,小孩是自己的;
(3)首领/或神仙感动,授以标记,不杀;
(4)妇人告诉他人,他人免祸,自己被杀/或未被杀;
(5)人们以标记/地名/庙宇纪念她。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43

王老师在民俗学论坛的博客点击量很高哦,更新也很勤。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44

讲故事喽,不过是古文的
鲁义姑姊者,鲁野之妇人也。齐攻鲁,至郊,望见一妇人抱一儿携一儿而行。军且及之,弃其所抱,抱其所携而走山,儿随而啼,妇人遂行不顾。齐将问儿曰:“走者尔母耶?”曰:“是也。”“母所抱者谁也?”曰“不知也。”齐将乃追之,军士引弓将射之,曰:“止!不止!吾将射尔。”妇人乃还。齐将问所抱者谁也,所弃者谁也。对曰“所抱者妾兄之子也,所弃者妾之子也。见军之至,力不能两护,故弃妾之子。”齐将曰:“子之于母,其亲爱也,痛甚于心。今释之而反抱兄之子,何也?”妇人曰:“己之子,私爱也。兄之子,公义也。夫背公义而向私爱,亡兄子而存妾子,幸而得幸,则鲁君不吾蓄,丈夫不吾养,庶民国人不吾与也。夫如是,则肋肩无所容,而累足无所履也。子虽痛乎,独谓义何?故忍弃子而行义,不能无义而视鲁国。”于是齐将按兵而止,使人言于齐君曰:“鲁未可伐也。乃至于境,山泽之妇人耳,犹知持节行义,不以私害公,而况于朝臣士大夫乎?请还。”齐君许之。鲁君闻之,赐妇人束帛百端,号曰义姑姊。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44

再来个白话文的
唐末黄巢起义,兵至福建宁化石壁村,路上有许多逃难灾民。黄巢遇见一妇人,背一男孩,手里还牵着一个更小的男孩。黄惊问其故,妇人答曰:“背上是我侄子,其父母双亡。小的是我儿子。如今黄巢造反,兵荒马乱,我只好先保护侄子。”黄巢深为感动,对妇人讲:“我就是黄巢,是不杀穷人善人的。你好心必有好报,回去拿条黄葛藤插在门上,包你无事。”后来那妇人跟着逃难群众逃到一条山坑,她偷偷将黄葛藤插在山坑口。果然黄巢兵来到时,见了葛藤就走,这样就保住了许多人的性命。后来客家后代在五月初五这一天,都要在门上插葛藤,以纪念那位好心肠的妇女和保护穷人的黄巢,此俗便一直得以流传至今。【1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45

黄巢起义,由于时间长,长达18年,地域广,几乎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加之黄巢的个人性格——性格暴躁,顺风从他的诗作,证实黄巢具有杀虐成性、猜忌自私、刚愎自用的性格倾向,因此,在大肆杀戮官吏豪绅的同时,同时也杀害了一些普通民众,民众口头流传的“黄巢杀人八百万”,虽是沿袭于官方的说法,但至少也是对部分事实的认同。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45

李自成杀人也很厉害,但是历史书里使劲宣传起义的正义性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46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下·逆臣下》载:“巢复入京师,怒民迎王师,纵击杀八万人,血流于路可涉也,谓之‘洗城’。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五卷》载: “指乡聚曰:啖其人,可饱吾众。官军追蹑,获盐尸数十车。”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五卷》载:“时民间无积聚,贼掠人为粮,生投于碓硙,并骨食之,号给粮之处曰舂磨寨。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汴、曹、濮、徐、兗等数十州,咸被其毒。”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黄巢》载:“贼围陈郡三百日关东仍岁无耕,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47

六神合体插话:对农民起义的定性,不能只听官方的宣传,必须倾听民众自己的声音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48

史书站在官方的立场,历来称农民起义为“匪”为“寇”,污蔑起义军是他们的一贯做法。上述记载中,有关黄巢种种杀人、吃人的恶行,是为黄巢起义为“黄巢之乱”张本的,因此,存在着一定的夸大成分。对此,我们应持审慎的态度,既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因为流传民间的传说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佐证的证据。


作者的思考也是很有益的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49

言下大悟:作为口传法宝的《坛经》


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柳倩月



:运用口头诗学的相关理论,将禅宗六祖法宝《坛经》置于悠久深广的口头传统中,对敦煌本《坛经》重“言说”甚于“文字”的倾向及“言下大悟”的禅宗顿教心法进行分析,揭示了《坛经》作为语录体禅籍的口传特点。并通过比较《坛经》敦煌本与惠昕本、契嵩本、宗宝本的主要差异,以说明《坛经》的演变是由集体共同完成的,进一步明确了《坛经》作为口传法宝的基本性质。关于口头传统影响于《坛经》的研究,虽然只是一个个案,却在经典研究方面具有突出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坛经》
言下大悟
口头传统 方法论意义

[attach]19580[/attach]

[ 本帖最后由 大高 于 2011-10-30 15:59 编辑 ]
作者: 佘康乐    时间: 2011-10-30 15:49

上半场我冲着爱东老师做了回疯狂的粉丝,现在,嘿嘿,原谅俺的叛变,俺去隔壁给俺导师捧场了……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50

作者一上来介绍自己的方法和意图。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50


虽然禅宗六祖法宝《坛经》以文字书写而传世,禅门中人仍以“不立文字”为宗旨,重“言说”甚于“文字”,注重言传心行,标榜“言下大悟”,这正是直截根源的宗门要法。“言下大悟”又是古老的口头传统影响于佛教的一个突出表现,由现存于世的《坛经》最早写本入手[1],追寻其作为口传文化的本来面目,有利于我们更深入更准确地理解佛教禅宗。
[1] 《坛经》传世以来,最具代表性的流传版本先后有敦煌本、惠昕本、契嵩本、宗宝本。敦煌本又称法海本,包含五件写本:英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斯坦因本(斯5475,简称斯本)、敦煌市博物馆藏本(077号卷子,简称敦博本)、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本(简称北本)、旅顺博物馆藏本(简称旅博本)、西夏文本。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51

作者对《坛经》重“言”的倾向进行了计量统计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51

举个例子哈: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
法达[一](据斯本补)闻,言下大悟。[1]

[1] 本文所引《坛经》原文,除在引用版本上特别加以说明处,所据为“敦煌博物馆藏○七七号册子”之拍照图片,见周绍良编著:《敦煌写本坛经原本》文物出版社199712月版,第64页至第105页。[  ]中的字,为周绍良据斯本、北图本等补。( )中字,为校改说明,或对○七七号册子原本中的某字或某词所作校改。着重号由本文作者所加。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52

六神合体对佛经一窍不通也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53

语录体禅籍《坛经》的记言特点:
1、依音取字,不拘字义,方言口语混用
2、在言的表达方面遵循简化易诵记的原则。口头传法,诉诸听觉,句子不宜冗长
3、口头传法的程序化套语现象突出
4、口传的典型形式:偈颂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54

柳老师讲话中气十足,显得很自信。学习一下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55

《坛经》是集体完成的经典演变:从敦煌写本到宗宝本,字数由一万二千余字扩至二万余字,这一字数上的不断膨胀的过程,合符发生认识论的原理,即某一知识系统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不断构造的结果,在每一次理解中,总会有新的发明被包容进去。这种基本原理直接怀致发生及发展的过程体现出不断“膨胀”的特征。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55

《坛经》不同版本的扩充,主要体现为“主题修补”和“叙事扩充”。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56

作者在这里试图追溯《坛经》作为语录体的原生样态,通过分析《坛经》中所谓“言下大悟”及禅宗顿教对口传心授的强调,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揭示《坛经》的口头传统背景,更在于从学术研究方法上做一些尝试,对学术研究的立场做一下探讨。
作者: 大高    时间: 2011-10-30 15:56

引用:
原帖由 六神合体 于 2011-10-30 15:39 发表
其他组怎么抵挡不住我们六神合体啊
向一千帖进军啊!
必须地
加油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56

虽然听着一知半解,但是听老师讲话也是一种学习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57

作者最后对家乡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做了个广告。主持人说时间充裕,尽管介绍。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58

柳老师上午就宣传了一下哦,非常热爱家乡啊!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59

彭伟文老师要求推荐一下美食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59

听老师介绍的美食,惹得我都饿了
作者: 大高    时间: 2011-10-30 16:00

恩施大峡谷的确不错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6:01

海市蜃楼:流行歌曲中的西藏叙事


陈映婕
张虎生
[1]


内容摘要:基于西藏社会特定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围绕“西藏”建构起来的“本真式”想象和当下消费社会的文化逻辑,是西藏主题的流行歌曲得以成功地进入以汉语演唱为主的流行乐坛的重要现实背景。其中的音乐叙事内在地交织着东方与西方、艺术与经济、想象与现实、形式与象征,成为存在于大众流行音乐形态中一类值得阐释与分析的“西藏叙事”。该类叙事运用高度模式化的视觉表象与标签式的民族文化象征指符,去书写满足现代人心灵治疗的乌托邦叙事和全球化下被共同需要的故乡叙事。由此“西藏”成为一个意义不断弥散和丰富的时代术语,它不仅是一个客观实存与社会事实,还被“发明”为一类大众情绪、一次消费体验和一种叙事狂欢。
关键词:流行歌曲;西藏叙事;视觉表象;乌托邦治疗;故乡叙事

[1] [作者简介] 陈映婕,女,浙江杭州人,汉族,浙江师范大学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助理研究员,民俗学博士,研究方向: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张虎生,男,山西榆次人,汉族,西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民俗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研究方向:藏族历史与文化、民俗学等。特别感谢浙江师范大学的王逍博士为本文作者提供的研究视角与学术灵感。

[attach]19581[/attach]

[ 本帖最后由 大高 于 2011-10-30 16:03 编辑 ]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6:02

西藏:想象与消费的异邦


很诗意的二级标题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www.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