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长江大学09级历史系民俗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打印本页]

作者: 川之畔    时间: 2011-3-21 20:08     标题: 长江大学09级历史系民俗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历史09级民俗学教学计划进度表》


第一次课:(讲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民俗?什么是民俗学?
第二节 民俗的基本特征        讲授                        
第三节 民俗的社会功能
第四节 民俗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次课:(讨论)
邀请巴基斯坦学生与同学面对面交流中巴民俗话题(自由提问)
第三次课:(讲授)
第二章 民俗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民俗学研究流派
第二节 民俗学调查方法:文献学方法
第三节 民俗学调查方法:田野作业法
第四次课(讲授)
第三章 人生仪礼
第一节 人生仪礼的性质
第二节 诞生仪礼
第三节 成年仪礼
第四节 婚姻仪礼        
第五次课:(问课教学)
“问课教学法”之一:“人生仪礼学术小组”人生仪礼的调查报告会(第一场)        
第六次课:(讲授)
第四章 物质生产民俗
第一节 农业民俗
第二节 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
第三节 工匠民俗
第四节 商业与交通民俗        讲授
第七次课:(问课教学)
“问课教学法”之二:
“物质生产民俗学术小组”调查报告会(第二场)
第八次课:(讲授)
第五章 物质生活民俗
第一节 饮食民俗
第二节 服饰民俗
第三节 居住建筑民俗
第九次课:
“问课教学法”之三:
“物质生活民俗学术小组”调查报告会(第三场)
(本节课根据实际情况,邀请巴基斯坦、俄罗斯留学生到课堂与学生进行交流)
第十次课:
第六章 民间游戏娱乐民俗
第一节 民间游戏娱乐的起源、特征、功能与分类
第二节 民间游戏
第三节 民间竞技
第三节 民间杂艺                        

第十一次课:“问课教学法”之四:
“民间游戏娱乐民俗学术小组”调查报告会(第四场)(邀请俄罗斯、巴基斯坦留学生到场共同讨论)
                        
第十二次课:
第七章 岁时节日民俗
第一节 岁时节日的由来和发展
第二节 岁时节日的活动及特点

第十三次课:“问课教学法”之五:
“岁时节日民俗学术小组”调查报告会(第五场)(邀请韩国留学生到场共同参与讨论端午相关话题)

第十四次课:
第八章 民间艺术
第一节 民间音乐
第二节 民间舞蹈
第三节 戏曲与工艺美术
“问课教学法”之六:
“民间艺术民俗学术小组”调查报告会(第六场)

第十五次课:
第九章 民间口头文学
第一节 体裁分类
第二节 流传和演变
第三节 讲述和功能
“问课教学法”之七:
民间口头文学民俗学术小组调查报告会(第七场)

第十六次课:
第十章 民间语言
第一节 民间语言的性质、常用和特用民间熟语
“问课教学法”之八:
“民间语言民俗学术小组”调查报告会(第八场)
以下有一些书目供大家参考:
1.钟敬文著.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2.陶立璠著.民俗学.学苑出版社,2003.
3.(日)关敬吾著,王汝阑译.民俗学.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4.方培元主编.楚俗研究(第三集).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
5.武文主编.中国民俗学古典文献辑论.民族出版社,2006.
6.孟慧英著.西方民俗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7.陶思炎著.中国都市民俗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8.顾希佳著.社会民俗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注:不知道这个帖子发在这里合适不合适,如果不合适,我到时候再修改。

请同学们跟据每次课的内容,了解相关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在课程里交流思想、收获学术。谢谢大家

[ 本帖最后由 川之畔 于 2011-3-21 23:24 编辑 ]
作者: @邹艳妮    时间: 2011-3-21 20:45

热烈欢迎川川老师加入我们的论坛
作者: @邹艳妮    时间: 2011-3-21 20:48

合适合适……这都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再合适不过了。
作者: 张冰兰3    时间: 2011-3-21 20:52

合适合适,太合适了。欢迎老师啊。您一定要多多给力啊。嘿嘿,对老师有信心。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1-3-21 22:32     标题: 建议将这个帖子打造成 民俗学 课程的网络学习平台!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3-21 22:38

老师太有心了!!!感动啊!!!我建议把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记录上来,呵呵。做个摹本!!
作者: 川之畔    时间: 2011-3-21 23:26     标题: 回复 5# 的帖子

好建议!
作者: 太阳鸟    时间: 2011-3-31 07:00

今天是竞赛的倒数第二天,请川老师能否以平时作业的方式,让每一个民俗学课程的学生都去中国网参加“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
因为长江大学非遗社团是本次大赛的协办单位!
作者: @邹艳妮    时间: 2011-3-31 11:02     标题: 回复 8# 的帖子

我们通过学生会在全文学院都通知了,能告诉的朋友也都告诉了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4-1 01:30

为什么我在电驴里面找不到这些书籍呢?难道是我不会使用?
作者: 川之畔    时间: 2011-4-3 22:25     标题: 回复 10# 的帖子

这些书在电驴里不一定有,你可以用我上次给你介绍的读秀网来找到,在读秀网里,有一个电子书,是可以看的
作者: 川之畔    时间: 2011-4-3 22:26

协会同学们的宣传很到位!协会QQ群里每天都有宣传,如火如荼啊!
作者: 川之畔    时间: 2011-4-3 22:28

建议每次上次上台说课的同学们,把你们的演讲的稿子整理一下,发表在这里。请李雪南同学通知。
作者: @邹艳妮    时间: 2011-4-5 11:52     标题: 回复 13# 的帖子

好的,马上通知。
作者: @邹艳妮    时间: 2011-4-11 21:15

婚嫁礼仪婚姻的含义: 婚姻是男女两性结合的社会形式,是排除了杂乱的性交状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文化制度。婚姻的性质似可表述为建立在性关系基础之上的异性(男女)间的社会契约。但婚姻通常来说不是个人之间契约,它代表两个团体(家庭、家族甚至国家)间的结盟。因此,简单说来,婚姻是“制度化的性结合"。婚姻是组成家庭、维系社会正常秩序、保障人类自身生存与繁衍的基础。(因此,每个社会都非常重视婚姻制度的建立,但社会性质不同,建立起来的婚姻制度也有所不同,甚至有本质上的区别)。
婚姻的演变:一: 中国传统婚姻制度实行的是门当户对择偶观,人们在选择配偶时,以男女双方家庭的财产多寡和门第的高低为标准,而且由父母做主。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一般说来,在一个社会进步或相对稳定时期,即便男女双方没有择偶自由权,而父母认为门当户对的妥当配偶对子女来说也未必不适当的配偶,因为相似的家庭背景下,人的思想意识、文化程序等方面也比较相近,他们容易调适,结成佳偶。但是传统封建社会的门当户对择偶观的实质是家庭为本位的择偶观,男女青年没有自由恋爱,自己选择配偶的权利。
二:建国后的择偶变化可分为二个阶段,即改革开放之前和之后二个阶1950年5月1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并颁布之日起实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明确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禁止重婚、纳妆。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借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务。”@其中,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是现代婚姻制度的核心,也是对传统婚姻制度的本质区别所在。第一,上世纪50年代初期门当户对的择偶观与以前略有改变,第一1)上世纪50年代初期门当户对的择偶观与以前略有改变,不仅考虑对方家庭的富裕与否,还更多地强调子女婚后生活幸福与否,注重家庭政治条件(如家庭成份),但是门当户对的本质没有改变,仍以家庭为本位。父母认为婚姻决定权属于家长,所以门当户对的择偶观实际上是家长的择偶观。(2)父母子女的思想意识,属于不同时代。父母因年龄大,传统观念基本固化,不易接受新思想,而青年生长在建国初期的社会剧变时期,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思想,追求新事物。因此,在择偶问题上,父母与子女之间容易产生矛盾。第二不仅择偶双方除了考虑彼此的感情、品质之外,对双方的经济收入、物质条件(特别是住房条件)、教育程度、容貌长相等因素,都成为青年人择偶不可回避的重要的参考条件。对异性美的欣赏、仰慕作为人的自然属性而重新得到认同,把择偶的感性需求贬低为邪念或思想不健康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这是择偶观的人性化、个体化发展。
婚姻中的辟邪现象
原因:婚姻是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是家庭和子嗣合法存在的基础,而且婚姻的缔结也直接影响到一个宗族系统的发达与否。所以婚姻虽然是好事,但在其缔结过程中叉会受到各种有形无形的社会力量甚或某种神秘的、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的干扰。为了去除破坏和干扰,在中国在中国民间,从择婚、议婚、定婚到婚娶乃至离婚、再婚等各方面,都形成了繁杂的辟邪事项,以免在婚姻这一人生大事、宗族大事上出现不幸而影响到各个方面。解释生活习惯、风俗信仰方面谈谈婚嫁辟邪现象,这些现象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景象,凝聚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习俗。
首先,择婚阶段:禁止氏族内部通婚以辟邪。在原始社会,一种重要的婚姻规例是族外婚,它以禁止氏族内部通婚为重要特征。人们认为,氏族内部通婚会给氏族全体成员带来厄运,禁止氏族内部通婚以辟邪去灾,这在氏族内是相当严格的,若有违反,当事人必遭严厉制裁。其次,禁止同姓通婚以辟邪。
议婚是指在可以选择婚姻配偶的范围内和民间习俗允许的方式下,对可择婚姻对象所作的具体交涉活动,它为男女定婚服务,在议婚阶段及其操作过程中,也有一些忌避的方式。如忌找多嘴媒婆说媒,以避免酿成灾祸和悲剧;纳彩礼时忌用死的动物以辟邪;婚龄与生肖相冲的忌避等。在汉族某些地区忌男比女大三、六、九岁,忌女大一彝族忌女大三,民间社会还有约定俗成的定婚辟邪
纳吉,男方通过占卜,得到吉兆准备礼物去女家决定婚约。一是定聘的定金必须是偶数,忌单数,定礼也要成双成对,忌单数                                                                 纳征二是男家正式将聘礼(俗称“彩礼”)送往女家,即是纳征了,纳征也有礼仪,比如聘礼数目忌单数,忌送女方鞋子作聘礼,含有避免女方穿上鞋子溜掉的心理
汉族某些地方尤忌七月七日婚嫁,反映了人们夫妻要长相伴随的心理,不要像牛郎织女那样长期分离,只有在七月七日那一天相会。新婚之夜,有所谓“人闹鬼不闹”之说,所以“闹洞房”也带有辟邪的意义。
含义辟邪规制反映的只不过是人们在认知水平、求真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人们避凶求吉的心理和对和平、幸福、美满婚姻生活的向往。
黄梅地区的婚嫁礼仪传统的六个程序:请期、亲迎、拜天地、婚宴、入洞房、回门等程序。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即所谓的“六礼”。“六礼”中,前四者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说明婚姻对于成年男女来说具有必然性和不可抗拒性结婚礼俗主要有访亲、定亲、过门、嫁娶、回门等。先由介绍人牵线,约期见面、相亲,双方同意就照相留念、互赠礼品(信物),然后分别上门,会见双方父母,男给女方“见面礼”。定亲后,男方一年三节送女方父母和其已成家兄弟的节礼。确定婚期后,男到女家过门须送厚礼,并双方到区乡政府登记。佳期多定“元旦”、“五一”、“国庆”或“看日子”。迎亲,城镇租借汽车,乡村用拖拉机、三轮车或步行。嫁妆上贴红双“喜”字,或人抬或车运。宴席或自办或到饭店包席,新人出面敬酒,答谢亲友。举行婚礼仪式,不拜堂,先由主婚人讲勉励恭维话,新婚夫妇介绍恋爱经过。然后敬烟、敬糖果,闹新房。次日上午,新婚夫妇备茶拜见亲友,亲友要给“茶钱”。婚后第3天,女方哥哥或弟弟要送书皮剪刀到男家,接新人回娘家,俗称“回门”,但须当天返回。到满月,须带礼物再回娘家,叫“走满月”(5)黄梅迎亲的时候说的吉祥话
黄梅人在迎亲的时候每件陪嫁品要说一段吉祥话,很有特色1、[电视机]电视我说不倒,走七(去)宽(生)个晓(男伢)。2、自行车哪多又多,宽个晓会上学!3、桌子四个角,将来小孩上大学。4、红箱四四方,宽儿到中央。5、MOTO车的吉强话:新郎骑,新娘坐。 宽儿考大学。6、日出东方万里光、手执月斧响叮当、轻轻套上象牙床、象牙床上盖锦被、锦被中间出祭央、一头一个记央枕、记央枕上结成双7、红箱四角方方,内装宝藏,富贵万年长。8、电扇扇风凉,新郎爱新娘!9、一担箩八根梭,阔个伢就上大学10、伢破一对,宽儿成双成对..38、大红木箱拍两拍,里面装存折。                                                                     传统婚嫁礼仪1、女方家庭先将女儿的生辰八字写在一张红纸上,经由媒人交给男方。男方将这张写有女方生辰八字的红纸压在自家厅堂中神龛上的香炉底下。观察三天。如果这三天时间里合家平安、诸事顺邃.“连一个碗都不曾摔碎”,没有口角是非。则认为此女与家人相合、能给家人带来好运。不会带来晦气。这样,男方家庭已经有了意向。顺天命、合八字的习俗。意在加强婚姻成立的神秘性和权威性
2、“看女”。这一环节实际上就是相亲,只是在传统社会中.“看女”相亲仅具有单向意义:它让男方家人端详待嫁的女孩,而女孩在这种场合往往由于害羞或男孩本人未亲自前来的原因而无法观察对方。具体操作上。先由女方家选个好日子。让男方家人前来。一般情况下待娶的男孩会在家人的陪同下亲自“看女”,有的由父母同去,有的由亲戚长辈陪同,但也有男孩未亲往、仅由家长代劳的. “看女”这一天,待嫁的女孩也会清楚这个安排,一般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而女方家长会借故安排女孩在厅堂中露个面.让男方来人简单地观察一下。如果男方满意,会留下吃饭,同时还要包一个红包给女孩;如果不满意,则连茶水都不喝一口就走了。在“看”的内容上,主要看手相、看耳朵、看嘴巴、看走路等等。手相上。“断掌”的女孩不能娶,但。花掌”的没有关系。耳朵要长、耳垂要厚,这样才有富贵相。而“长着老鼠耳朵、老鼠尖嘴”的则不好。还会要求女孩在厅堂中走上几步。以观察她走路是否端正、脚是否小
3、“踏人家”,亦即“看人家”。男方事先选个好日子,由女方的母亲、嫂嫂或婶婶(全是女的,但女孩不能亲去)按期到男方家实地考察,看其家庭状况。此时。如果女方不满意,仍可回绝这门亲事。
4、系亲”(即订亲)。一般由男方选好吉日,带上l对金戒指、l套衣服、在人数上,一般男方有6人前往。女方也有6人参与。传统村落中的婚姻是家庭之间的一种交易行为,女性作为婚姻当事人之一,无权参与意见.交易全过程由家长包办。这个过程的交易色彩体现在双方讨价还价:一般由女方先“开价”,再由男方“还价”.最后商定男方必须提供给女方的钱物。双方达成一致后要“写红帖”,请。命好的人”将双方已谈妥的条件写在红纸上,以作凭据(一式两份,男女方家各一份)。例、“送节”、“送年”
5“送日子”。男方一旦在经济上和物质上作好迎娶准备后.就会请“地理先生”根据双方的生辰八字、房屋坐落山头择好迎娶的吉日吉时,并将此时辰正式告知女方。俗称“送日子”。男方此时要付清聘金
6、经过了前面一系列的准备,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迎娶新娘、举办婚礼了。作为女性生命中最重要的礼仪.它具有许多象征性的细节,是引导和强化女性从“为人女”“为人妻”过渡的重要一环;经历此番仪式.也就宣告了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在特定区域中,当地文化理念、风俗习惯等因素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左右着女性的这种角色转变。而其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
传统社会中迎娶新娘的主要习俗如下:1、在女方出嫁、请客的前一天。男方会派6或8个人(必须是双数)送去红帖上载明的货物,以供女方家庭嫁女所用。新郎一般在家等候、忙着准备,不去迎亲;但也有富裕家庭的新郎会雇轿亲自迎亲。迎娶新娘要用轿子,轿子的数量与家庭经济状况密切相关。新郎乘的是“牙轿”,有4个人抬。新娘乘的是“花轿”,有4个人抬。“大客”坐的是“小轿”,有2个人抬;一般有2个大客。故要备有2顶小轿。如有婢女陪嫁的也要l顶2个人抬的小轿。另有新娘的侄子辈、10来岁的人押轿送嫁,也必须有1顶2个人抬的小轿。其中的“大客”往往是女方家族中有一定身份者.故对方来接时也必须是有一定身份者。
2、新娘在出门前要先洗浴,这也有时辰。之后,由一位“命好”的妇女帮忙梳妆打扮。所谓“命好的人”,主要指婚姻顺利、子孙满堂者,
3、一旦新娘上轿出门后,等候在大门边上的娘家人马上把两把秤分别挂在大门的左右门扇上。并拿着扫把往家里的方向象征性地扫三下,随即紧闭大门。这两把挂在门外的秤。具有希望娘家、夫家“你好,我也好”,两家一起行好运的象征意义。而扫把往家里的方向扫地,是娘家人不希望女儿带走娘家的财气和运气。
4、新娘花轿到了夫家。进门后直接抬入厅堂。新娘随后准备下轿拜堂。此时公婆要回避,不能见面。拜堂由一对“命好”的夫妇带领,女的搀扶新娘,男的引导新郎新娘烧香。随后,“命好的人”用一面画上八卦图案(起压邪作用)的“米筛”遮住新娘面容,搀入洞房。新房中诸如子等的摆设及其朝向均有讲究。新娘落坐后,在“命好的人”的帮助下卸下凤冠龙袍。并要改变发型:将原来的辫子发型改用红绳扎住,改梳“圆头”,此后就可以戴上金银首饰——但在娘家及出门途中不能戴。这些金银首饰主要是女方陪嫁来的。新娘由“命好的人”搀入洞房后,三天内(俗称“三朝”)不能出房间门,吃饭时将饭菜端入新房内。新娘在这三天中要缝制好一条裤子或者围裙。裤子在当地方言中与“富”谐音。新娘此时缝制裤子象征着“富富贵贵”
一点感慨、隐藏在婚姻的各种环节背后的主线是经济能力。婚姻论财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普遍现象,人们的经济状况与婚姻机会是成正相关的.只要男方具有较好的经济实力。他就能拥有较多的选择配偶的机会;但若没有适当的经济能力,他在走向婚姻的过程中将会非常被动,甚至被挤出婚姻市场。当爱情与金钱相冲突时,何去何从?真金不怕火炼,不是我们自己看低了爱情的价值,只是我们没有遇到对的人。

[ 本帖最后由 @邹艳妮 于 2011-4-11 21:16 编辑 ]
作者: @邹艳妮    时间: 2011-4-11 21:18

上边是余利祥他们小组的民俗学课课件,我帮忙发一下。
作者: 诚诚    时间: 2011-4-11 22:03     标题: 戴戒指的含义

戒指传统意义是一种戴在手指上的装饰品。

戒指异名“指环”,史书中称“约指”、“抠(左边应为“弓”)环”、‘手记”、“代指”等。最初,戒指是宫廷中后妃群妾用以避忌的一种特殊标记。当有了身孕或其它情况不能接近君王时,皆以金指环套在左手,以禁戒帝王的“御幸”,平时则用银指环,套在右手。后来,戒指传到民间,去其本义,以为美观,久之便留成风气。明代都邛《三余赘笔》记曰;“今世俗用金银为环,置于妇人指间,谓之戒指。”从字面分析“戒”字含有禁戒之意。因此,妇女在当时政指环,并非为了炫美,也非为了装饰,而是以示警慎,起着禁戒的作用。

自古以来戒指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因此它的戴法很有讲究。按照我国的习惯,订婚戒一般戴在左手的中指,结婚戒指戴在左手的无名指;若是未婚姑娘。应戴在右手的中指或无名指,否则,就会令许多追求者望而却步了。

按西方的传统习惯来说,左手上显示的是上帝赐给你的运气,它是与心相关联的,因此,讲戒指戴在左手上是有意义的。

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戴法是:
食指——想结婚,表示未婚;
中指——已经在恋爱中;
无名指——表示已经订婚或结婚;
小指——表示独身。

至于右手,在传统上也有一个说法:那就是戴在无名指上。据说戴在这里,表示具有修女的心性。当然,还有一种戒指,无论你戴在那里都不具备任何意义,这种戒指就是一般的花戒,它只起到一种装饰的作用,可以戴在任何你想戴的手指上,没有任何拘束。

按照现代观点来看,戒指不仅仅是装饰品,你喜欢戴哪一类戒指,喜欢戴哪根手指,都会泄露你的心底故事。

对女士来说

.喜爱粉红钻或粉红色珊瑚者,感情丰富而浪漫。
.喜爱红宝石或红碧玺者,热情似火。
.喜爱蓝宝石或海蓝宝者.较内向冷淡。
.喜爱祖母绿或土耳其石者,情感纤弱。

对男士来说

.戴纯银戒指表示性情温和,易迁就他人。
.戴金戒指者较重视利益,往往会有精明的生意头脑。
.戴翡翠玉石者注重品味素质,处事严谨。

手指与戒指-----戒指戴在不同的手指上,能体现与性格有关的心理含义。

.喜戴在食指者,性格较偏激倔强。
.喜戴在右中指者.崇尚中庸的人生观念。
.喜戴在左中指者,有责任感,重视家庭。
.喜戴在小手指者,有自卑感。
.喜戴在无名指者,无野心,随和,较不计较得失。

其他相关知识


戒指一般不宜随便乱戴,按习俗它戴在各个手指上所表示的含义不一样,这是一种沉默的语言,也是一种讯号和标志,所以在佩戴时要细心考虑,以免闹出笑话。

大拇指上一般不戴戒指;戴在食指上表示想结婚,表示未婚;戴在中指上表示已有对象,已在恋爱中;戴在无名指上表示已订婚或已结婚;戴在小指上表示独身主义或已离婚。有人用更简单的“追、求、订、婚、离”五个字说明将戒指分别戴在5个手指上的含义和暗示。

关于戴戒指的含义,历来流传着好几个版本的解释,其中比较通用的一种说法是:戴在拇指上表示追求对方,戴在食指上表示渴望爱情,戴中指表示已经订婚,戴在无名指上表示已经结婚,而戴在小指上就表示单身或离婚了。在国外,不戴戒指也表示“名花还无主,你可以追我”。而现代人已经不太拘泥于这套规矩,只要自己喜欢,戴在哪个手指都无所谓。

据传说,戒指是一位暴躁的君主发明的。很久很久以前,有位皇帝爱发脾气,事无巨细,稍微不顺意便拍桌子打板凳大发脾气,群臣不快,皇帝也常事后后悔。他自己意识到发脾气非常不好,于是想了个办法:铸了个小铜环套在手指上。当他发脾气时,猛一拍桌子,那个铜环子便将他的手弄得疼痛难忍。时间久了,手指巨痛教训提醒这位暴躁的皇帝,终于帮他戒掉拍桌子恶习。从此这个方法传开,大臣们在先,百姓也随后效法,纷纷戴起了戒掉坏脾气的铜指环,后来干脆给它起名叫“戒指”了。

古埃及人将戴戒指做法,发展成结婚要由新郎给新娘戴珍贵的金、银或是钻石戒指的习俗。这原因也很有趣,古埃及人认为,手指的血管同心脏直接相连,此看法同中国的俗语“十指连心”不谋而合。他们相信,在新娘的手指上戴个贵重无比的戒指,可以拴住新娘的芳心呢!妻子会永远跟随丈夫,相亲相爱直至百年,夫妇定可白头偕老。

█ 大拇指:

据古罗马文献记载,将戒指戴在此指可助你达成心愿,迈向成功之路。

█ 食指:

指示方向的手指,把戒指戴在此指个性会变得开朗而独立,最适合从事自由业的人戴。

█ 中指:

次于无名指最适合戴婚戒的手指,戒指戴在其上最能营造自由爽朗的气氛,能让你灵感涌现,变得更有魅力、有异性缘。

█ 无名指:

从古罗马时代以来习惯将婚戒戴在其上,相传此指与心脏相连,最适合发表神圣的誓言。而无名指上有重要穴道,戒指戴其上可以适度按压肌肉,有安定情绪之效。

█ 小指:

小指传达的是一种媚惑性感的讯息,戒指戴在其上将会有意想不到的事发生,特别推荐给直觉敏锐、从事流行时尚相关工作者。
戴戒指是爱的语言。戒指一般戴在左手(戴右手做事不太方便)

按照我国的习惯,订婚戒一般戴在左手的中指,结婚戒指戴在左手的无名指;若是未婚姑娘。应戴在右手的中指或无名指,否则,就会令许多追求者望而却步了。
至于右手,在传统上也有一个手指戴戒指时是有意义的:那就是无名指。据说戴在这里,表示具有修女的心性。

大拇指上一般不戴戒指,如戴即表示正在寻觅对象;戴在食指上表示想求婚;戴在中指上表示已订婚或已有对象;戴在无名指上表示已订婚或已结婚;戴在小指上表示独身主义或已离婚。有人用更简单的“追、求、订、婚、离”五个字说明将戒指分别戴在5个手指上的含义和暗示 。

若是未婚姑娘。应戴在右手的中指或无名指,否则,就会令许多追求者望而却步了。在国外,不戴戒指也表示“名花还无主,你可以追我”。而现代人已经不太拘泥于这套规矩,只要自己喜欢,戴在哪个手指都无所谓。

对男士来说——戴纯银戒指表示性情温和,易迁就他人。戴金戒指者较重视利益,往往会有精明的生意头脑。戴翡翠玉石者注重品位素质,处事严谨。

对女士来说——喜爱粉红钻或粉红色珊瑚者,感情丰富而浪漫。喜爱红宝石者热情似火。喜爱蓝宝石或海蓝宝石者,较内向冷淡。喜爱祖母绿或土耳其石者,情感纤弱。

手指与戒指——戒指戴在不同的手指上,能体现与性格有关的心理含义。喜戴在食指者,性格较偏激倔强。喜戴在右中指者,崇尚中庸的人生观念。喜戴在左中指者,有责任感,重视家庭。喜戴在小手指者,有自卑感。喜戴在无名指者,无野心,随和,不计较得失.

嵌宝石的戒指又有不同的意义。钻石象征永恒,在欧洲和美国,每逢结婚周年纪念日,做丈夫的一般都要向自己的妻子赠送钻石戒指和贵重金属,以示爱情的忠贞。翡翠表示爱情,珍珠表示高贵,紫晶表示健康,机敏和幸运。

戒指戴在左手的五个手指上分别代表着:“追”,“求”,“订”,“结”,“离”
古埃及的统治者有一个将代表权贵的印章随时带在身上的习惯,但又嫌拿在手上累赘,于是有人想到镶一个圆环,把它带在手指上,天长日久,人们发现男人手指上的小印章挺漂亮的,于是不断改良,并演变成了手上的饰品。

关于戴戒指的含义,流传着好几个版本的解释,其中的一种说法是:左手从拇指开始分别代表的意思是追(有行动地对对方的追求),求(仅限于内心的一种渴望)、定(正在恋爱或已订婚)、结(结婚了)、离(单身或离婚了)。戒指一般都戴在左手,因为戴右手做事不太方便。

戴戒指不仅美观,而且,你喜欢戴哪一类戒指,喜欢戴在哪个手指,似乎都会泄露出你的心底故事。
作者: 何乐    时间: 2011-4-11 22:42

支持支持,我来报到了
作者: 何乐    时间: 2011-4-11 22:44


作者: 张玲232    时间: 2011-4-11 22:50

欢迎乐猪来此
作者: 刘颖    时间: 2011-4-12 19:47

报到报到报到喽,,,,
作者: 张冰兰3    时间: 2011-4-12 20:48

好吧,再报一次到的说。
作者: 黄娟    时间: 2011-4-12 21:49

报到报到,有没有人接驾,还有是在这个贴报道么?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4-12 22:07

引用:
原帖由 黄娟 于 2011-4-12 21:49 发表
报到报到,有没有人接驾,还有是在这个贴报道么?
呵呵,10级的都来报到了!!我们的队伍又壮大喽!
作者: 王梦璐    时间: 2011-4-13 16:09

报到报到,话说怎么都没人来报到呢?
作者: 枫笛少年    时间: 2011-4-13 18:22     标题: 回复 24# 的帖子

程哲,不好意思,开始名字没填好,现在想改还有些麻烦的
作者: 张丽红    时间: 2011-4-13 21:38

报到啦!报到啦!
作者: @邹艳妮    时间: 2011-4-14 16:58     标题: 回复 23# 的帖子

七爷来了,当然是我来接驾啰……
作者: 川之畔    时间: 2011-4-14 21:16     标题: 回复 17# 的帖子

谢谢诚诚同学的知识分享!关注民俗,不仅要关注过去之民俗,还要关注当下之民俗。
作者: 川之畔    时间: 2011-4-14 21:17

欢迎来报到的同学们!
作者: 刘金蓉    时间: 2011-4-14 22:12

接驾接驾啦。。。话说我们都在呀
作者: 余楚巧    时间: 2011-4-15 22:28

来报到咯!呵呵······
作者: 陶欢    时间: 2011-4-15 22:34

报到来咯!呵呵······
作者: 张冰兰3    时间: 2011-4-16 01:19

呵呵,你和爷最聪明啊。所以来的早。
作者: 张冰兰3    时间: 2011-4-16 01:23

呀,貌似我来晚了。不好意思了。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1-4-16 11:45

好事一桩!
师生互动,民俗盛事!
作者: 黄娟    时间: 2011-4-16 19:33

汗,你们接驾都接晚了,我在你们不在,我走你们来接驾,是要送客呢还是迎客啊、、
作者: 川之畔    时间: 2011-4-16 21:45     标题: 回复 36# 的帖子

欢迎英古阿格老师!请您多多指导!虽隔千里万里,但是网络却可以让我们所有人聚集在一起
作者: 川之畔    时间: 2011-4-16 21:52

同学们可对上传上来的说课的内容进行一些阅读,并可就同学们的说课的内容作一些评价,并提出一些建议,力图在同学们的说课内容中找到一些可供发掘的亮点。以兴趣带动学术的兴趣。也希望王一然、苏长鸿、黄梅等同学,可以对09级、10级的学弟学妹们的民俗学习多进行一些帮助,在此谢谢! 同时,到此来报到的同学们,也要对民俗课程的教学提出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进步,打造网上网下,师生互动的民俗课堂!
作者: 川之畔    时间: 2011-4-16 22:02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 ... &extra=page%3D1
以上为上海大学 的民俗学相关学术活动。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很好。我们可以借鉴。请协会童鞋们思考哦,看是否有借鉴的价值。
作者: 张玲232    时间: 2011-4-16 23:04

我们的活动局限性太大了,学术方面的活动非常缺乏,我们好像都还没有深入到非遗或者民俗中去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4-17 16:41     标题: 回复 36# 的帖子

谢谢老师对我们的关注,有个问题要问老师:不知是何原因,有很多同学注册了帐号,可是进不来哦,希望老师给与帮助啊!!!!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4-17 16:59     标题: 回复 40# 的帖子

嗯 我进去看了,感觉不错,这种交流很有学术性,在交流中学习。我们之前的学术例会就是差不多的形式,这半年因为某些原因,开的不是很及时,并且大家的知识水平有限,讲的也不是很好。我们有必要把学术例会继续坚持的搞下去。
作者: 川之畔    时间: 2011-4-17 19:05     标题: 回复 42# 的帖子

注册了账号进不来?这倒奇怪了,要不重新注册账号试试!
作者: @邹艳妮    时间: 2011-4-17 22:57

陈伶俐报道
作者: 诚诚    时间: 2011-4-17 23:24     标题: 报道

川川老师好,陈程报道来了

作者: @张静    时间: 2011-4-18 11:59

来啦,来啦,我终于成会员了~~报道一个~~
作者: 川之畔    时间: 2011-4-18 12:15

欢迎陈程同学、欢迎张静同学的到来!
作者: @邹艳妮    时间: 2011-4-19 01:25

欢迎所有报道成功的同学以及没成功的游客们!(没成功的再重新注册一下,现在应该可以了)
大家不要局限于我们长大这个小小的版块,其他的版块还有很多宝藏,我们应该是好学勤奋的“矿工”,哪里有学习的金子,咱们就到挖到哪。
作者: @邹艳妮    时间: 2011-4-19 01:33     标题: 回复 40# 的帖子

第十六期敬文学术沙龙在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举行




   

     2011年3月20日,是尊敬的钟敬文先生诞辰109周年的日子。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以示对先生学术和思想的怀念,当日上午,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举办了第16期“敬文学术沙龙”。本次沙龙邀请了我国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施爱东研究员做主题发言。钟敬文的家人钟宜,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高荷红研究员,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以及民俗学专业多名老师及研究生到会参加。本次沙龙由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所长万建中教授和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安德明研究员共同主持。

       在主题发言中,乌丙安教授通过向大家展示珍藏的老照片、先生亲手题字的赠书、细致评阅的毕业论文,回忆了当年考入首届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研究班,终于如愿成为钟敬文先生弟子的情景。当年跟随先生的日子,似乎历历在目。整个发言,不仅回顾了钟敬文先生对弟子学业的激励和帮助,还从生活层面上,以细致生动的细节,描述了先生对后辈的照顾和关爱,深厚的师生之情溢于言表。施爱东博士则介绍了他在日本访学期间通过大量的档案资料翻阅和收集以及实地调查所获得的钟老在日本留学期间的学习、生活相关的成果。通过还原钟先生在日本学习期间的档案材料和真实场景,展示了中日民俗学交流深厚的渊源关系。评议人钟宜和刘晓峰教授对发言分别做了动情而精彩的点评。

整个沙龙现场,气氛亲切欢快。在3个多小时沙龙中,两代民俗学者的精彩讲述多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所)
这些骨灰级人物的会议内容咱们搞不到啊!想偷师一下都不行。以上是百度来的

[ 本帖最后由 @邹艳妮 于 2011-4-19 01:37 编辑 ]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1-4-19 07:32

引用:
原帖由 @邹艳妮 于 2011-4-19 01:25 发表
欢迎所有报道成功的同学以及没成功的游客们!(没成功的再重新注册一下,现在应该可以了)
大家不要局限于我们长大这个小小的版块,其他的版块还有很多宝藏,我们应该是好学勤奋的“矿工”,哪里有学习的金子,咱们 ...
我当初上论坛的感觉跟艳妮现在一样,可以大胆的到别的版块发言提问,这里不仅有沉积的矿产,还有很多活的宝藏呢!
作者: 何乐    时间: 2011-5-2 18:36

下次我们要讲社会组织民俗,我琢磨了下,好像貌似大概不好讲额,不知道要讲些什么东西,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没?
作者: 菘化苑    时间: 2011-5-3 10:36

哇。。。。戒指可以传递这么多信息呢。酷。。。。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5-4 00:32

引用:
原帖由 何乐 于 2011-5-2 18:36 发表
下次我们要讲社会组织民俗,我琢磨了下,好像貌似大概不好讲额,不知道要讲些什么东西,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没?
好好看看老师讲的东西啦,然后找一个比较好的点展开来讲,再不会就去请教川川老师啊!!!!大家也可以多给帮助啊,尤其是讲过的童鞋们呀、、、
作者: 诚诚    时间: 2011-5-6 22:59     标题: 回复 29# 的帖子

恩,好的,我会的,川川老师
作者: 何乐    时间: 2011-5-8 16:50

童鞋们,明天我们组讲的内容有岳阳的荷花节,端午节,岳阳君山岛的茶社,南岳衡山的宗教和民俗活动,多多支持,多多支持啊
作者: 何乐    时间: 2011-5-21 19:03

南岳衡山概况
  衡山又名南岳衡山、寿岳、南山,为我国五岳名山之一,主峰坐落在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阳市南岳区,七十二群峰,层峦迭嶂,气势磅礴。素以「五岳独秀」、「宗教圣地」、「文明奥区」、「中华寿岳」著称于世。中华祝颂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南山”即南岳衡山。南岳衡山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南岳衡山是南中国的宗教文化中心,中国南禅、天台宗、曹洞宗和禅宗南岳、青原两系之发源地;南方最著名的道教圣地,有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三洞天——朱陵洞天,道教七十二福地之青玉坛福地、光天坛福地、洞灵源福地。 1982年,南岳衡山作为我国著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2000年成为全国首批4A级旅游区;2001年获得全国顶级、湖南唯一的“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殊荣;2006年02月入选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2006年被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2007年3月成为全国首批5A级风景名胜区;2007年8月1日,南岳衡山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被评为最受群众喜爱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
  南岳衡山南起“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衡阳回雁峰(南岳衡山首峰),北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长沙岳麓山(南岳衡山尾峰),由巍然耸立着的72座山峰组成,亦被称作“青天七十二芙蓉”。南岳衡山横跨湖南省八个市县,逶迤八百里,共72峰,其中南岳区境内有43峰,群峰巍峨。气势磅礴南岳衡山首峰回雁峰位于衡阳市中心,东临湘江,南接衡州大道,西邻蒸阳南路,北对中山南路。从“天下南岳第一峰”向北出发,沿蒸湘北路乘汽车行驶一个小时,从眼前闪过几十座像芙蓉般婀娜多姿的山峰,就进入了南岳衡山核心风景名胜区。
  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方广寺之深堪称“南岳衡山四绝”;春观花、夏看云、秋望日、冬赏雪为“南岳衡山四时佳景”。
  南岳衡山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和神话传说,吸引了历代各种人物,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沉积,宛如一座辽阔的人文与山水文化和谐统一、水乳交融的巨型公园。
南岳衡山古名为寿岳衡山。据《星经》所载,南岳衡山是对应星宿28宿之轸星,轸星乃主管人间苍生寿命。相传神农氏曾来此采百药,因尝线虫中毒而仙逝於降真峰上。在道教中,此山是道教洞天福地(有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三洞天——朱陵洞天,道教七十二福地之青玉坛福地、光天坛福地、洞灵源福地),是神仙居住游憩的之一。建於唐代的南岳大庙,是湖南省最大的一座古建筑。古往今来,司马承祯、李白、杜甫、胡耀邦、乔石、朱鎔基、江泽民等古今的文人雅士、思想家、军事家和政治家都曾慕名而来,并留下大量诗词歌赋和石刻,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宝库之一。
宗教圣地
  南岳还是著名的佛教圣地。环山数百里,有寺、庙、庵、观等200多处。位于南岳古镇的南岳大庙,是中国南方和五岳中最大的古建筑群,有“江南第一庙”、“南国故宫”之称,始建于唐,后经唐、宋、元、明、清六次大火和十六次修缮扩建,于光绪八年(1882年)形成现在98500平方米的规模,依次九进。大庙坐北朝南,四周围以红墙,角楼高耸。林涧山泉,绕墙流注。庙内,东侧有8个道观,西侧有8个佛寺,以示南岳佛道平等并存。南岳大庙,是一件有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珍品, 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美,结构之完整,布局之周密,实属罕见。在南岳古镇,还有一座佛教古寺——祝圣寺。它位于镇的东街,与山上的南台寺、福严寺、上封寺和衡山城外的清凉寺等,合称为南岳六大佛教丛林。相传大禹治水时曾经来到这里,并在这里建立清冷宫佘礼舜帝。清康熙年间作为皇帝的行宫进行大规模改建,并更名祝圣寺。现在寺的四周古木苍翠,寺内香烟缭绕,木鱼钟磬之声,不绝于耳,佛图佛像满目,有兴趣者,还可入内与法师交谈,品尝一下南岳著名的素餐斋席。其它如广浏寺、湘南寺、丹霞寺、铁佛寺、方广寺及传法院、黄庭观等,都是明代以前的古镡,规模大小虽不相同,但也各有佳趣。
  南岳衡山还是著名的道教名山,汉武帝以南岳名安徽天柱山,隋文帝复以衡山为南岳。道教称第三小洞天,名其岳神为司天王。山有七十二峰,以祝融﹑紫盖﹑芙蓉﹑石廪﹑天柱五峰为著,祝融又为之冠。有黄庭观,传为晋天师道女祭酒魏华存修道处。上清宫乃晋道士徐灵期修行处。降真观,旧名白云庵,乃唐司马承祯修道处。九真观西有白云先生(司马承祯)药岩。五代道士聂师道亦修道於此。
南岳文化
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进入南岳比道家约迟两百多年,最早到达南岳的惠海、希遁,是在梁•天监年(502~519)间,随后慧思则于陈光•大二年(568)来岳。慧思传弟子智,以后传至章安灌顶,法华天宫,荆溪湛然,形成天台宗(亦名法华宗)。南岳慧思,被尊为天台三祖,智为四祖。此宗学说,远传日本,流布甚广。(亦名法华宗)。南禅六祖惠能,则于广东曹溪传法,衍为来南岳的佛家最重要宗派。
道教文化
  道家最早进入南岳的传为东汉末期张道陵,他自天目山游南岳,谒青玉坛、光天坛,礼祝融祠。其后则为皮元与王谷神。宋•陈田夫《总胜集》载:皮元与王谷神同居南岳的去龙峰栖真观,胎息还元,数年成道。晋武帝司马炎封王谷神为太微先生,皮元为太素先生。汉至魏晋,道家一热衷于是炼内丹,即今所谓气功。烧丹炼汞为外丹,即药物,为古代化学。今南岳紫盖峰下弥陀寺废址右侧的巨石上刻有《还丹赋》,该赋对炼丹之道作了许多阐述,即系魏晋时期道家的手笔。道家南来,炼丹技术及其药学固然深有影响,但道家思想、文化,在人们中影响却更深。
福寿文化
  南岳是中国五岳之寿山,历来为祈福、求寿之圣地,福寿文化源远流长。人类人文始祖、南岳主神祝融氏生息于南岳衡山,是主管人间福、禄、寿之神。关于南岳为寿岳的历史记载颇丰,《春秋元命苞》、《开元占经》、《春秋感精符》、《费直周易》、《唐书天文志》等许多古代典籍,都有南岳称为寿岳的记载。《辞源》即释“寿岳”为南岳。自汉代起,南岳即有“寿岳”之称。
抗战文化
  第一次军事会议时间为1938年11月25日至28日,由蒋介石主持。会上蒋介石把抗日战争划分为两个时期,会议最大的特色在于建军建制。第二次军事会议于1939年10月下旬在南岳召开的江南各战区党政军联席会议,着重总结湘北会战的经验教训。第三次军事会议于1941年10月16日开幕,会期7天,会议对湘北会战的胜利进行了清醒、正确的估价。
书院文化
  南岳书院文化始于唐肃宗时,邺侯李泌赐隐于南岳烟霞峰下读书论道,居处藏书极为丰富,其后李泌之子李繁为随州剌史时,在南岳建南岳书院(现名邺侯书院)以作纪念,时约816-824年,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书院。南岳书院数量众多,在全国居第一位。清代曾国藩在《重修胡文定公书院记》中写道:“天下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以肃岳故也。”据《湖南通志》统计,清光绪年间,在现南岳区范围内,先后共有邺侯、卢潘、集贤等书院17处。
名人南岳
  古代帝王与南岳始于祭祀。早在轩辕黄帝时代,南岳衡山就已被列为华夏四岳之一(当时尚无“五岳”之称)而受到人们的崇拜。随后,唐虞舜都到过南岳巡疆狩猎,祭祀山神。夏禹治洪水经过衡山,也曾杀白马祭告天地,求取治水之法。到了商、周时期,自然神被人格化了,祭祀也被列入国家严格的政治制度。约在此时,曾在榆罔手下任火官、黄帝手下任司徒而治理南方的赤帝祝融氏,也就被尊奉为南岳衡山之神。
寺庙宫观
  山上寺庙很多,著名的有福严寺、南台寺、藏经殿、方广寺。福严寺规模很大,称为“南山第一古刹”,寺右有一株1400余年的银杏树,树干粗壮,枝叶茂盛。南台寺建于六朝,到现在已有1400多年。日本佛教曹洞宗视南台寺为祖庭。藏经殿因明太祖赐大藏经一部存放于此,故名藏经殿。其周围层峦叠翠,古木参天,景色秀丽,附近有摇钱树、同根生、连理枝等奇树以及允春亭、梳妆台、钓鱼台等古迹。“藏经殿之秀”为南岳四绝之一。方广寺处于南岳峰岭间,古树苍苍,流水潺潺,幽雅深邃,因而有“方广寺之深”的说法。
   但是,南岳最大的寺庙是位于衡山脚下的南岳庙。它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占地面积多达98500平方米,在南方一带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庙。南岳庙始建于唐,历代进行重修、扩建,规模不断扩大。现存建筑是清代重修的。整个庙宇有9进,包括正殿、寝宫、御书楼、盘龙亭等建筑。正殿高22米,庄严肃穆,气势雄浑。殿内有72根石柱,象征着衡山七十二峰。正殿中央供奉着“南岳司天昭圣帝”,即祝融神君。
衡山民俗文化
  “凡民禀五常之性,而有刚柔缓急声音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无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南岳风俗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合社会环境中产生和积淀而成的,它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反映了南岳的社会历史、自然环境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又表现了历代南岳人所走过的生活发展道路,同时,也体现了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与南岳的山水名胜、佛道宗风的密切联系。
抢头香
  南岳人有大年初一到南岳大庙给圣帝烧香、拜佛的习俗。传说,谁抢到了新年的第一炷香,圣帝就会保佑他万事称心如意。所以“抢头香”又称幸运香火,是南岳春节的一项传统名俗活动。
南岳庙会
  庙会是南岳极具特色的民俗。南岳庙会始于唐朝,传说每年农历五月十七日为天符大帝诞辰。在此前后举行各种祀神及娱乐活动,以示庆祝,名曰“庙会”。庙会于五月十四日拉开序幕,是日,由居民装扮骑马文武判官、随行差役、打路鬼等游行各街,名曰“清道”。旧时这种庙会活动,纯属祭祀性质。现今庙会已失去了这一意味,而逐渐演变成了集武术、杂技、歌舞、表演、书法、彩灯、文物珍奇等的展览及商贸洽谈于一体的大型盛会。
朝寿佛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就是南岳的朝寿佛日。相传,无量寿佛名金真,号宗慧,唐朝资兴人,16岁出家,享年139岁。修神123年,因道行甚高,驻息雁峰寺,圆寂之后显灵于湘南一带,大约明代中期出现在衡阳一带,故有“五百年转回雁峰”之传说,当地人看到这些迹象,把他视为“万寿无疆”的活佛,所以衡岳一带为了祭祀他,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在他生前坐禅的寿佛殿前举行朝寿佛的盛会。每到此时,寿佛殿内举行盛大法会,各地善男信女齐聚于此,为寿佛庆寿,为家人祈福。形成 “二月初八朝
寿佛”民俗。
南岳香期
  香期乃南岳最有特色的民俗之一,指民间百姓在七月至九月这个时期采取特定形式到南岳来朝香。它是一种民间祭祀圣帝的活动。自唐天宝元年(742年)开始,一直流传至今。这些香客来自四面八方,近者来自省内各地,远及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尤其是南岳俗定农历八月初一为南岳圣帝神诞,所以农历八月初一这一天是香期的最高潮,这一天来岳进香朝拜圣帝的有多达十万之众。
作者: @邹艳妮    时间: 2011-5-24 22:53

关于沙市胜利街的调查报告调查人员:张灿(采访)张冰兰(记录)张玲(拍照)邹艳妮(收集整理资料)
调查时间:2011年5月11日
调查方式:走访询问当地居民
调查内容:胜利街的历史变迁和建筑特色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或长或短的历史,都有或多或少的记忆。沙市是座千年古城,它的每条老街小巷、每棵古树、每口古井、每座古桥、每座老房子,无不传达着历史的信息,传承着城市的历史文脉。带着对老街的好奇,同时也为了完成民俗学课的作业,5月11日我们一行四人造访这条老街,下面我把我们的调查结果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胜利街的前世今生沙市胜利街,原名九十埠街,俗称“九十埠”。 早年,此街建筑在靠近长江的古堤上,因岸边多埠头而得名。明清时商铺密集,名称遂演变为“九十铺”。 荆州沦陷时曾名兴亚街,光复后改为中正一、二、三街,新中国成立后改现名。胜利街西起管家牌楼(现沙隆达广场与中山路交汇处),东至青龙观,长约1.8公里,宽4—6米,原为青石路面。1979年,中山路至平安巷、红门路路口至青龙观改建成沥青混凝土路面,江汉路至红门路也于1983年翻修成水泥预制方块路面,平安巷至江汉路0.7公里仍保存原条石路面。
据古文献记载,至迟从唐代开始,沙市城镇主要在赶马台至九十埠所在的古堤街一线及其附近发展,沙市的经济活动也主要以这里为舞台展开。明清时期荆江大堤逐渐筑成,荆江大堤堤街和堤外滩街发展起来;清代后期青石板街(今中山路)也逐步发展起来,但九十埠所在的古堤街仍然是沙市的经济中心。
    唐代形成堤街。唐代沙市寸金堤逐渐形成堤街,有“十里津楼压大堤”之盛,沙市成为为商贾云集的物资集散地和港口集镇。唐代自建国,至开元、天宝年间(742—756年),经济持续发展,处在一个相当繁荣的时期。荆州一带,据《旧唐书•地理志》:“自至德(756—758年)后中原多故,襄、邓百姓、两京衣冠,尽投江湘,故荆南井邑,十倍其初。”“旧领县八,户一万二百六十,口四万九百五十八;天宝(742—756年)领县七,户三万一百九十二,口十四万八千一百四十九。”这以后更有急剧增长,“十倍其初”。沙市作为江陵的对外交通运输枢纽,地位十分重要,经济发展迅速。到公元800年前后王建至江陵时,沙市街市已颇具规模、十分兴旺了,这当然包括九十埠所在的街市。
    宋代成为繁华街市。北宋是荆州历史上继春秋战国时期、东晋南朝时期、中唐时期之后的第四个发展黄金期。在五代高氏南平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宋荆州是长江中游地区无人比肩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五达之衢”、“天子之南邦”。著名理学家胡寅(1098—1156年)在荆州曾留下一首《登南纪楼》诗,纪实性地描绘了北宋时期荆州城市的恢宏和乡村的富裕。郑獬筑沙市堤(文星楼以下),创造了沙市城区扩展和商业发展的条件。沙市获得显著的发展,其商业贸易额甚至超过了江陵城。据《宋会要辑稿•食货》宋熙宁十年(1077年),沙市镇的商税额达九千八百一贯六十五文,为江陵府22个商税场务之首,标志着沙市已成为江陵府的经济中心。
    明清盛极一时。明清时期长江中游地区商品经济发展最引人注目的是沿江口岸城市商业贸易的繁盛。商品经济的发展从长江下游向西逐步推进,江汉平原在雄厚的垸田农业基础上,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一跃成为全国转运贸易的枢纽,形成了一个对外连接全国市场,对内沟通广大内陆腹地的商品流通体系,转运贸易经济盛极一时。
    明代,古月堤的挽筑形成荆江大堤沙市城区段基础,沙市城区又一次得到扩展。沙市成为长江沿岸最繁荣的商业城市之一。孔自来《江陵志余》称:明隆庆、万历时期,沙市“蜀舟吴船,欲上下者,必于此贸易,以故万舫栉比,百货灯聚。”明袁宏道在《答沈伯函》中说:“犹记少年过沙市时,嚣虚如沸,诸大商巨贾,鲜衣怒马,往来平康间,金钱如丘,绨锦如苇。”为沙市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以致荆州府的政治中心江陵城“城中所需,仰给沙市”。清代刘献廷在《广阳杂记》中这样感慨:“荆州沙市,明末极盛,列巷九十九条,每行占一巷,舟车幅辏,繁盛甲宇内。即今京师、姑苏皆不及也。”光绪《荆州府志》称:“沙市为三楚名镇,通南北诸省;商贾扬帆而来者,多至数千船,向晚蓬灯连映,照耀如白昼。”“列肆则百货充韧,津头则万舫麟集”。
    此后经历了明末清初的兵灾战乱,沙市一时萧条不堪,“今则寥寥一带尔,盛衰变迁,令人感慨系之”。直至清中期,它又重新崛起,恢复了往日客来商往,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清代,沙市江堤大兴护岸工程,在险工险段修建驳岸和挑流矶群,不仅使沙市江堤的抗洪能力得到增强,而且使沙市的水运交通条件得到改善,进一步促进了沙市的经济繁荣,使沙市成为全国有名的商业重镇。清咸丰年间,沙市厘金局年收过江搬堤落地捐约十二万串,在省内仅次于汉口。清末外国列强入侵,纷纷在沙市设立商业、金融机构,清光绪二年(1876年)的《中英烟台条约》和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使沙市沦为帝国主义掠夺江汉平原资源和倾销“洋货”的口岸。
    上世纪三十年代后,中山路建成,沙市经济中心移到中山路,九十埠的经济地位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一条仅次于中山路的繁华街区。抗战期间,沙市经济被日本侵略者摧毁,九十埠在萧条中挣扎。抗战胜利后,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九十埠逐渐恢复生机。但九十埠是以水运为生存和发展基础的,随着便河填平、长江水运衰落、城市建设和现代经济的发展,九十埠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小商品市场繁荣期后,便沉寂下去,不再有往日的辉煌。
既然胜利街原先是一条商业街,那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老字号”:
恒春茂药店。沙市恒春茂药店是沙市最大的一家药店,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几乎垄断了湘鄂西一带的中药业务。这家药店创办清同治九年(1870年),创办人为沙市名门大户邓子彝。
    李义顺斋铺。旧时称糕店铺为“斋铺”。1956年,李义顺斋铺参加了公私合营,以后转为沙市食品厂。直到九十年代初,该厂生产的雪枣、酥糖、小蛋糕、灶糖仍然是沙市有名的特色食品,外地人到沙市来总要大包小包地买些回去。
    德森榨房。德森榨房位于今胜利街246号。原名“赵德胜榨房”, 赵德胜去世后,由胡植诚、赵雨峰、吴炳轩接手,更名为“德森榨房”。抗战期间,沙市一带榨房大多关闭,市场柴米油盐奇缺。德森榨房克服重重困难,坚持经营,使百姓日常所需略有指望。抗战胜利后德森榨房改名为立丰油厂,1956年公私合营,划归沙市油厂(沙市日化总厂前身)。
    义森楼酒馆。名扬湘鄂的沙市名菜“皮条鳝鱼”,是义森楼酒馆老板曾永海首创。曾永海从外地移居沙市后,在九十铺(今胜利街)开办了义森楼酒馆。三十年代初,曾永海经过多年实践,把当时比较流行的“酥炸鳝鱼”加以改进,首创独具特色的“皮条鳝鱼”,一举成名,并流传至今。
二、古宅老屋     沙市住宅建筑起于先秦,从建国后在沙市境内发掘的文化遗址中可见其遗迹。汉、唐时期的沙市住宅仅于旧时诗文中见得一鳞半爪,唐诗中咏沙市“十里津头压大堤”,“堤下连樯堤上楼”。宋代居户数以千计,而宅院无存。如今只有胜利街、崇文街等街巷中还留存有大批古宅老屋。
    胜利街老屋的布局与风格。胜利街的老屋大多数是清代建筑,少数是明代和民国时期的遗存,以荆楚地方民居建筑群为主,格局为传统民居特色,具有浓厚的沙市古商埠风貌特征。绝大多数房屋都是前店铺、后住宅的两层多进式砖木结构,一个建筑群少者四进,多者八进,每一进由一间堂屋(大客厅)、两间正房(主卧室)、两间厢房和一个天井组成。中为通道,呈“井”字型。木构架、填斗砖墙、布瓦屋面、双坡落水、五柱立地、柱下置磉、砂石铺地等地方传统建筑做法均得到很好的体现,修筑讲究,造价较普通民宅昂贵。每进之间有门廊相通,各栋房屋都凿有水井,少数还建有林木花园。每栋房屋之间都有封火高墙隔绝。梅台巷、毛家巷的老屋,大多一门二窗,纵向布局分为堂屋、天井、卧室;横向则以火巷间隔,大部分为砖木结构。整个街区除了邓家祠堂和邓家花园,少有亭台楼阁和雕梁画栋的豪宅。虽然没有亭台楼阁和雕梁画栋的豪宅,但房间大小的安排、厅堂的宽敞通畅、天井的巧妙布局和木雕的板壁装饰、雅致的木雕楼栏、简约的镂空花窗,精湛的石雕柱础,营造了方便、纯朴、宜人的居住环境。
    解放以后胜利街就变了,资本家的房子收归公家所有,公家呢又把房子分给平头老百姓,不是把一栋分给一家,那样的话就赚了。公家吧房子改造了一番,把以前的每一进都分成了几个部分分给每一户,每户平均有十六个平方左右,租金以前是每月2快,现在是每月20---30快(象征性的收了一下,不过也就值这个价,里面什么都没有,就像里面的人说的一样“三无”:无厕所、无厨房、无阳台),也有人完全改变了房子,自己改造了两层楼,还安上了防盗门和防盗窗)不过他的配套设施还算齐全。从现在还有的商铺里边可以看得出以前商铺的样子,有粮油店(店里边放着那种超大的油缸,只在古装电视剧里边见过)、制衣店(店里边有印花的布料,也和古装戏里边的布料店一样,不过我们也看见了现代化的制衣店,)还有茶店、药店、酒店、理发店等等……
三、古街的未来沙市作为历史城市,是以旧城为中心慢慢发展形成的,城市的旧区一直是城市的生活和经济中心,有着很好的区位优势,旧城区就是房地产商争夺的黄金地段。同时,旧区又是居住条件较差的地段,居民有着改建的迫切要求。这种需求和房地产商的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中结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很大的力量,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很多人说胜利街的未来就一个字“拆”,确实在调查的过程中看到很多房子墙上都写着大大的“拆”字,听当地居民说这马上就要拆了,他们都盼着早点拆,能早点住上居住环境好的社区。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老街就要消失了,可笑的是从人们眼中看不出一点惋惜。难道真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既能保住老街,又能改善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比如:1、对质量较好的现代建筑进行整饬,在形式、色彩、材料及细部处理等方面与保护维修的传统民居相协调。2、重开老字号,或者新开店面,专卖有荆州特色的商品。3、根据现代城市居民生活的要求,配套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说出来分享一下,说不定会被荆州市政府采纳哦)
虽然现在的胜利街已经变了样,但任值得一看,感受一下它历史的气息。何况它就要被拆了,大家抓紧了……[attach]17310[/attach][attach]17311[/attach][attach]17312[/attach][attach]17313[/attach][attach]17314[/attach][attach]17315[/attach][attach]17316[/attach]

[ 本帖最后由 @邹艳妮 于 2011-5-25 00:07 编辑 ]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6-6 09:41     标题: 关于三义街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李雪南、何乐、陈伶俐、杨亚运、陶欢
说实话,调查之后更多的是失望与反思
我们的报告以附件的形式穿上,图片稍后就来[attach]17538[/attach]

[ 本帖最后由 李雪南 于 2011-6-6 09:42 编辑 ]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6-6 09:43     标题: 三义街图图

[attach]17539[/attach]

[ 本帖最后由 李雪南 于 2011-6-6 09:51 编辑 ]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6-6 09:52     标题: 继续图图

悲剧了、、、宿舍网速太慢了,传不上去了。
在此为大家赔罪了,希望多等一会儿,晚上上传哈!

[ 本帖最后由 李雪南 于 2011-6-6 09:59 编辑 ]
作者: 黄娟    时间: 2011-6-7 17:56     标题: 关帝庙的民俗学调查资料

关于老南门关帝庙及周边民俗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员:王梦璐、黄娟、刘金蓉、刘颖
调查时间:2011年5月16
调查方式:走访
调查内容:关帝庙的人文历史及附近人文



一座城,便是一段历史,而创造这些历史的人,便是构成这座城精神文化的灵魂。说到古城荆州,眼前就浮起了那段群雄争霸的年代,那个三足鼎立的时代。关帝庙的调查变为我们揭开了关羽为我们留下的历史。
这次老南门关帝庙之行,有收获也有不足,最重要调查访问没有得到多少成效,对于工作人员的一问三不知,让我觉得很失望,因此以下整理的调查内容,都是从各方收集而来,仅为个人观点。

荆州关帝庙的基本简介:荆州关帝庙为全国四大关庙之一(另三座分别在解州、当阳、洛阳)。它雄踞在荆州古城的南纪门内。史料记载:这里曾是蜀汉大将关羽镇守荆州的府邸故基,关羽曾里运筹帷幄,总督荆襄九郡诸事十年有余,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关羽死后,这里成了他后裔世袭江陵的袭地。到了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荆州城最早、最大的关庙在这里建成,后因种种原因,古殿宇毁失殆尽。现在大家看到的关帝庙是1987年,经原江陵县人民政府及国家旅游局筹资,按清乾隆县志载古关庙建筑布局图样在原关庙遗址上复建的。 荆州关帝庙,雄踞在荆州古城南纪门内,是关羽镇守荆州后的标志性建筑,与山西解州关祠、湖北当阳关陵、河南洛阳关林并列为中国四大关公纪念圣地。
    荆州关帝庙,亦称关公馆,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明万历时重建,清顺治七年(1650年)、雍正十年(1732年)两次重修并扩建。
    史料记载,此地乃蜀汉大将关羽镇守荆州的府邸故基,关羽曾在这里总督荆襄九郡诸事十年有余。      
    关羽为三国蜀汉名将,守荆州时,北伐襄樊、威震华夏,后为东吴俘杀。
    关羽死后,历代封谥显赫。荆州关帝庙自建后,规模不断扩大。
    至清雍正十年,庙内除奉祀关羽外,其曾祖、祖、父亦受祀,其子关平、部将周仓及杨仪、马良皆从祀。
    一时,荆州关帝庙庙宇森严、规模宏伟。
    遗憾的是,日军侵华期间,庙宇遭到了致命一击,殿宇毁失殆尽。
    1987年,江陵县政府按清乾隆县志载古关庙建筑布局图样,在原关庙遗址上复建荆州关帝庙。
    如今的庙宇数经改造,虽早已大非原貌,但庙内元末明初所植的“夫妻银杏”,尽管雄树已毁,雌树依然枝虬叶茂、苍劲挺拔。
    整个庙宇仿原关庙风格,殿宇分仪门、正殿、结义楼、陈列馆等。
    所有建筑,一律灰瓦红墙、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气势恢弘、独具魅力。
    步入仪门,上方高悬清乾隆御匾“泽安南纪”;大殿正门上方,有清同治皇帝御赐匾额“威震华夏”;殿内挂着清雍正御赐的“乾坤正气”匾额。
    大殿内关羽塑像高丈余,身披重铠,长髯飘飘、威风凛凛;关公两侧的关平、周仓,亦显得粗犷矫健、彪悍勇猛。
    大殿两旁内壁上,有关羽“镇守荆州”、“迎亲救主”、“义释曹操”、“单刀赴会”、“驰援当阳”、“水淹七军”、“刮骨疗毒”、“父子忠魂”等巨幅壁画,再现了关羽忠、义、仁、勇的高大形象和荆州人对他的景仰之情。
    大殿和结义楼之间的甬道上,有一尊威严的关帝石雕像。
    2003年5月,世界关公文化促进会会长雷震寰、美国纽约关帝庙主席冯德鑫向荆州关帝庙赠送了这尊价值5万元的关帝石雕像。
    据说,这尊石雕像来历不凡,系北京关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邀请海内外朋友在另外三大关庙取圣土和灵灰,喻有“关圣帝君身首魂合一”之意,而后请名家精心雕刻而成。

关帝文化演变历史和传承:“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关羽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人物,其戎马一生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美谈,他本只是一名武将,由于“对国以忠、待人以仁、处事以智、交友以义、作战以勇”,最终“断首捐躯”,谱写了一曲令人感慨万千的人生壮歌。因此,千百年来,朝臣黎庶敬慕关羽“忠义仁勇”,视其为忠义楷模,仁勇化身。历代帝王出自政治上的需要为旌表忠义,对其步步加封:汉封候,宋封王,明封大帝由“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其封号最终成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至明代已经把关羽封到最高的地位,到了清代就只能是在字数上作文章了,清同治九年(1870年),关羽的封号已达二十六个字之多,关羽的神格就此达到了巅峰。作为普通人的英雄关羽消失了,万众膜拜的神灵关帝显现。

关羽生前的爵位是最低一级的亭侯,死后他却步步高升。
    早在宋朝他就被追封为王,明朝又晋升帝位,清朝时他成为与孔子平起平坐的武圣人, 到了民国他是儒道释三教、鬼神三界共同尊奉的关圣大帝……
    由于关羽在社会各阶层都深受爱戴,又在佛教和道教里身居高位,更因为他是传播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最佳榜样,从清朝中期开始,历任皇帝都对关羽推崇倍至。
    乾隆三十三年,关羽被赐封号“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十个字,此后一百多年间,历代皇帝屡次加封,光绪五年最后一次加封时,他的封号繁杂而冗长,有二十六个字之多:“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栩赞宣德关圣大帝”。
    清末时统计,全国记录在册的关帝庙不下几万座,远远多于孔庙的数量,而他对普通民众的影响更是超过了孔子。
    一时间“关公庙貌遍天下,五州无处不焚香。”
    农人祈求风调雨顺,商贾祈求财运亨通,百工祈求从业兴旺,官员祈求升迁发达,军人祈求旗开得胜,帝王祈求江山永固。
    历经一千七百多年,时光仑奂,改朝换代,尊卑起伏,关羽最终被人们塑造成至神至圣、万世人极的神祗。
    时至今日,尤其随着台湾海峡两岸的交流日渐频繁,随着中国和海外的交往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台、港、澳和外国朋友来荆州朝拜关公,进香还愿,给关公文化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美籍华人、世界关氏宗亲总会执行主席关健中说过:关公在世界华人中的影响之大,可能不是我们所能想象得到的。在国外,关公是各行各业华人供奉的“武财神”,传说他能保佑开财运、免厄运、一生平安。关公在他们心目中,是福佑他们一生平安的神灵。
    关健中说:关公的“忠义仁勇”精神,其实是我们华夏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是中华民族能立于世界之林的砥柱,是我们华人的“精魂”。
    诚然,关羽形象不仅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独特部分,更是连结海峡两岸中国人和海外华侨华人的一条精神纽带。
荆州关帝文化发展 :

荆州是关公文化的发祥地,他不仅在荆州留下了众多遗迹,以及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传说,而且当吴军袭占荆州城后,他虽已兵临城下。却为保护他亲手修筑过的荆州城和城中百姓免于战火,毅然放弃攻城,西走当阳麦城,最后临死不屈被擒斩首.用鲜血和生命诠释其忠义仁勇精神,从而形成了历久不衰的关羽文化,包括他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这在全国也是少有的。荆州百姓历来怀念这位建城、护城有功之人,更极其崇敬他的忠义仁勇精神。他在荆州黎明百姓的心中已化身为圣君。
     关羽生前忠义仁厚,骁勇善战,表现出了极强的人格魅力,后人对此非常景仰,再加上当时楚人有“信巫觋,重淫祠”的习俗,所以在关羽死后不久荆州一带就已经有了相关的祭祀场所和活动。
祭拜关公始最早始于荆州。据《寻访世界关帝文化)记载。荆州最早的关庙为南北朝陈太年间(569-582)在原荆州地区所建的小关庙。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荆州已有关庙3处。清代,荆州关庙增至“数十所”。民国初年,更是“庙遍全境”。荆州人民对关羽的崇拜由此可见-斑,并折射出荆州人民对关羽难以割舍的情结。

每年正月和农历5月13,关帝庙都要举行大型庙会,届时,荆州人在这里玩龙灯,划采莲船,骑马射箭,吹喇叭套轿子,把关帝庙内外闹腾得红红火火。

    荆州人敬仰关公,已成了千年不变的习俗。当年关羽出兵伐吴获胜归来,荆州军民就在大北门外敲锣打鼓放鞭炮,夹道欢迎祝捷,而今,此街仍名为"得胜街".逢年过节,荆州人玩龙灯,耍龙的小伙子们都要先到关帝庙内拜拜!关公,再沿古城街巷舞龙。

    荆州城生产的旅游纪念品,也有以关公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如绣有关羽像的丝织手绢,印有关公的精致背包,还有关公画片、小塑像等等。荆州城内的宾馆、商店和许多民宅,多喜欢在大堂供奉关公像,有的还一日一拜。荆州的大人小孩,差不多每人都能讲上几段关羽镇守荆州的故事。关公的忠义精神,已深深根植于荆楚大地。

    随着台湾海峡两岸的交流日渐频繁,随着中国和海外的交往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台港澳和外国朋友来荆州朝拜关公,进香还愿。荆州人、湖北人、山西人、河南人、福建人、新加坡人、美国人、日本人、欧洲人,世界各地的人,经常在荆州关帝庙聚在一起,用不同的语言赞颂关公的忠义精神。

    荆州关帝庙管委会负责人自豪地说,"为了传承关公的忠义仁勇文化道德精神,全世界不同肤色的人都聚集在我们这里。这小小的关帝庙,有时候就象一个小小的联合国。"

关帝庙之行的感受及意见:此次关帝庙之行,感受很多,首先是刚找到关帝庙时,觉得有点失望,因为觉得太过冷清,跟本没什么人,进去仪门之后,里面墙壁上有关帝庙的简介和各种关公文化产品,各种关公像,里面的工作人员似乎只负责赚钱买东西,对于我们问的问题都不知道。还在玩手机。至于正殿的工作人员我更是无语,正殿里一个解签的,还有两个女工作人员居然在大殿里谈别人家的八卦,还很大声,看见我们去了没理,有大人去了就问上香不,都商业化了。我们问大殿里站在关于旁边的两个是谁,桌上摆七碗水有什么含义,居然说不知道还说想摆几碗摆几碗,很是失望。

关帝庙及关公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传承的遗产,该更加引起我们的重视,不只是在节日里才举办一些活动,更应该让这种精神活在我们日常的生活里。对于这些问题,我有以下的小建议:
一、        不只在每年正月和农历5月13,才举办一些活动,平常也可以多普及一下,让关帝庙不只是一时热闹,让关帝精神可以更好的发扬。
二、        加强关帝庙内工作人员文化素养,别做得太商业化而失去了关帝庙本来的意义。
三、        加强周边一系列的文化产业链,可以将附近的商铺改变成与关公文化相辅相成的一些列特色店。
四、        综合南门附近的民俗文化和旅游景点的特色,形成一条特色旅游景点,加强关帝庙的文化知名程度,打造强强联合的关帝文化,使关帝庙能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去关帝庙感受一下关公文化。
作者: 张灿    时间: 2011-6-7 18:11     标题: 关帝庙调查图片

关帝庙调查图片
作者: 张灿    时间: 2011-6-7 18:16     标题: 关帝庙调查图片

关帝庙调查图片
作者: 张灿    时间: 2011-6-7 18:17     标题: 关帝庙调查图片

关帝庙调查图片
作者: 张灿    时间: 2011-6-7 18:17     标题: 关帝庙调查图片

关帝庙调查图片
作者: 张灿    时间: 2011-6-7 18:18     标题: 关帝庙调查图片

关帝庙调查图片
作者: 张灿    时间: 2011-6-7 18:18     标题: 关帝庙调查图片

关帝庙调查图片
作者: 刘慧    时间: 2011-6-8 09:10     标题: 回复 60# 的帖子

好多熟悉的图图啊~~~
走街串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啊~~~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6-9 12:05     标题: 三义街图图

不好意思啊,现在才上传!!!抱歉抱歉
大门
[attach]17648[/attach]

[ 本帖最后由 李雪南 于 2011-6-9 19:35 编辑 ]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6-9 12:11     标题: 巷子

[attach]17649[/attach][attach]17650[/attach][attach]17651[/attach][attach]17652[/attach]

[ 本帖最后由 李雪南 于 2011-6-9 19:44 编辑 ]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6-9 12:12

呃,还是不行,太大了。。。。。
可以了
一条巷子
[attach]17653[/attach]
看似很高雅,其实是打麻将的
[attach]17654[/attach]
老字号,只有十多年的历史
[attach]17655[/attach]

[ 本帖最后由 李雪南 于 2011-6-9 19:59 编辑 ]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6-9 12:14     标题: 铁女寺调查报告

[attach]17644[/attach]
组员:李雪南、何乐、陈伶俐、杨亚运、陶欢

[ 本帖最后由 李雪南 于 2011-6-9 12:16 编辑 ]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6-9 20:00     标题: 三国文化墙

[attach]17656[/attach][attach]17657[/attach]
[attach]17658[/attach][attach]17659[/attach]

[ 本帖最后由 李雪南 于 2011-6-9 20:27 编辑 ]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6-9 20:34     标题: 继续

[attach]17660[/attach][attach]17661[/attach]
[attach]17662[/attach][attach]17663[/attach]
[attach]17664[/attach]

[ 本帖最后由 李雪南 于 2011-6-9 20:40 编辑 ]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6-9 20:45     标题: 接着来

抗日战争时炸的
[attach]17665[/attach]
荆州城北门
[attach]17666[/attach]
我们
[attach]17667[/attach]

[ 本帖最后由 李雪南 于 2011-6-9 21:00 编辑 ]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6-9 21:01     标题: 铁女寺的

[attach]17668[/attach]
[attach]17669[/attach]
[attach]17670[/attach]
人家不让拍,只有这几张、、、

[ 本帖最后由 李雪南 于 2011-6-9 21:19 编辑 ]
作者: 刘慧    时间: 2011-6-9 21:20     标题: 回复 76# 的帖子

铿锵女儿行~~~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6-9 21:21

好了,所有图片终于传完了!呼~~~~~~~~歇会儿
作者: 后溪男孩    时间: 2011-6-9 23:26

介绍要多多补充啊!
作者: 刘颖    时间: 2011-6-10 16:16

引用:
原帖由 后溪男孩 于 2011-6-9 23:26 发表
介绍要多多补充啊!
这是一手资料哦,觉得没有必要公布于所有人,所以传了附件,论坛里的人可以下载来看,附件之前传的哦!
呵呵呵,还请多多指教啊!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6-12 18:49

引用:
原帖由 刘慧 于 2011-6-9 21:20 发表
铿锵女儿行~~~
其实有一个男生的,不过他在拍照,嘿嘿~~
作者: 何乐    时间: 2011-6-14 21:37     标题: 十堰民俗介绍 郭娟

不好意思啊,现在才上传
作者: 川之畔    时间: 2011-11-23 14:35     标题: 回复 58# 的帖子

哎呀!真是我的错啊!这个作业做得这么好,我一直没看到。和09级历史同学一起学习民俗学,收获了很多,同学们也对荆州、沙市的一些古建筑民俗进行了考察,后有同学形成了一些文章,并在对荆州过去了解的基础上,写成了学术论文,目前有同学的学术论文已经发表。在此民俗学的课堂上,还有很多问题,在下学期10级的民俗学课程上,希望可以和同学们一起获得更多新知!
作者: 在水一方    时间: 2011-11-23 19:15

很抱歉现在才来看这个内容的帖子,若不是有人将这个帖子提在前面了,也许它也就随着历史沉淀在我们论坛中了。看了这些,觉得很后悔,那是非常地后悔啊!后悔我为什么不早点进来!!!这里面真是积累了09级学长学姐们的智慧啊!这里面调查的这么多荆州民俗的地方,只有胜利街我没去过,可我就没做到像学长学姐们那样做成调查报告,哎,后悔莫及!得,我还是把上届的成果先学习学习、研究研究,把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提高了再来跟前辈们讨论吧,要不然以小可目前的现状,那可真是见笑于大方之家了!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www.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