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来看一篇关于转基因的权威论文 [打印本页]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3-9 18:53     标题: 来看一篇关于转基因的权威论文

科学层面分析转基因科学研究中八个所谓“转基因的安全性事例”

日期:2011-03-02 18:18
作者:陈茹梅
来源: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

转基因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诞生以来,转基因的相关研究日益加快,转基因的产品越来越多。据初步统计,关于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论文2000年为676篇,2009年增加为1301篇,这十年总论文数量为10171篇。相关的新闻报道更是不计其数,其中偶尔有些反对转基因的声音。在生物技术育种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千千万万的关于转基因科学研究中,仅有八个所谓的“转基因的安全性问题”事例,其中六个与食用安全相关,两个与生态安全相关。本文目的是通过对这些事例的剖析,看清楚这些事例是否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公众真正了解事情的真相。

第一部分:事实的叙述与分析
食用事例1:巴西坚果与转基因大豆 发生于美国 发端于科研论文
大豆是营养丰富的食物,营养来自于其富含氨基酸,但是大豆中的氨基酸中缺乏含硫氨基酸。巴西坚果(Bertholletia excelsa)中有一种富含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的蛋白质(2S albumin)。为进一步提高大豆的营养品质,1994年1月,美国先锋(Pioneer)种子公司的科研人员尝试了将巴西坚果中编码2S albumin蛋白的基因转入大豆中(文章摘要发表于《细胞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 1994, Suppl 18A: 78)。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中的含硫氨基酸的确提高了。

但是,要对这种大豆进行产业化开发就必须明确人食用是否安全,这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并且由各国制定法规加以规范。转基因作物必须按照法规要求的开展食用安全性评价并得到食用安全的结论才有可能获准商业化。在研究人员对转入编码蛋白质2S albumin的基因的大豆进行了测试之后,发现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同样会对这种大豆过敏,蛋白质2S albumin可能正是巴西坚果中的主要过敏原(研究结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6, 334:688-692)。

因此,先锋种子公司立即终止了这项研究计划,此事后来一度被说成是“转基因大豆引起食物过敏”,作为反对转基因的一个主要事例,但实际上“巴西坚果事件”也是所发现的因过敏未被商业化的转基因案例。恰恰说明对转基因植物的安全管理和生物技术育种技术体系具有自我检查和自我调控的能力,能有效地防止转基因食品成为过敏原。事实上,巴西坚果被认为是人类天然的食物,它本身就含有这种过敏原,因此,天然食物也并非对所有人都是安全的。

食用事例2:普斯泰(Pusztai)土豆事件 发生于英国 发端于电视新闻
“普斯泰(Pusztai)”事件,1998年秋天,苏格兰Rowett研究所的科学家阿帕得·普斯泰(Arpad Pusztai)通过电视台发表讲话,说他在实验中用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马铃薯喂食大鼠,随后,大鼠“体重和器官重量严重减轻,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此言一出,即引起国际轰动,在绿色和平等环保NGO的推动下,把这种土豆说成是“杀手”,并策划了破坏转基因作物试验地等行动,焚毁了印度大的两块试验田,甚至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非转基因试验材料也遭破坏,以致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都无法答辩。欧洲掀起反转基因食物热潮。

普斯泰的实验遭到了权威机构的质疑。英国皇家学会对“普斯泰事件”高度重视,组织专家对该实验展开同行评审。1999年5月,评审报告指出普斯泰的实验存在失误和缺陷,主要包含六个方面:不能确定转基因与非转基因马铃薯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对试验用的大鼠仅仅食用富含淀粉的转基因马铃薯,未补充其它蛋白质以防止饥饿是不适当的;供实验用的动物数量太少,饲喂几种不同的食物,且都不是大鼠的标准食物,欠缺统计学意义;实验设计差,未按照该类试验的惯例进行双盲测定;统计方法不恰当;实验结果无一致性。通俗地讲,该试验设计不科学,试验的过程错误百出,试验的结果无法重复,也不能再现,因此结果和相应的结论根本不可信。

普斯泰是在尚未完成实验,并且没有发表数据的情况下,就贸然通过媒体向公众传播其结论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不久之后,Pusztai博士本人就此不负责任的说法表示道歉。Rowett研究所宣布普斯泰提前退休,并不再对其言论负责。

食用事例3:孟山都转基因玉米事例一 发生于法国 发端于科研论文
2007年,法国分子内分泌学家Seralini及其同事对孟山都公司转抗虫基因玉米的原始实验数据作过统计分析(文章发表于《环境污染与毒物学文献》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2007, 52: 596-602),得出老鼠在食用转基因玉米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当时,一些科学家和监管机构就指出他们的工作存在着大量的错误和缺陷。来自美国、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的6位毒理学及统计学专家组成同行评议组,对Seralini等人及孟山都公司的研究展开复审和评价,认为,Seralini等人对孟山都公司原始实验数据的重新分析,并没有产生有意义的新数据来表明转基因玉米在三个月的老鼠喂食研究中导致了不良副作用。并在《食品与化学品毒理学》上发表评价结果。

2009年,Seralini及其同事再次把欧盟转引的美国孟山都公司的实验数据重新做了一个粗浅的统计分析,在2009年第7期《国际生物科学学报》上发表文章,文中指出,食用了90天转基因玉米(抗除草剂玉米NK 603,抗虫玉米MON 810和MON 863)的老鼠,与食用转基因玉米不到90天的老鼠,其肝肾生化指标有差异。据此把这种差异解释成食用转基因玉米后造成的。

该文章发表后,便受到了监管机构及同行科学家的批评:法国生物技术高级咨询委员会指出,Seralini及其同事发表的论文中仅列出了数据的差异,却没能给予任何生物学或毒理学上的解释,而且这种差异仅反映在某些老鼠和某个时间点上,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此外,Seralini及其同事没有进行独立实验,仅仅是对孟山都公司原始数据做了重新分析,显得粗略、证据不足、或解释错误,根本不足以推导出转基因产品会导致某些血液学上的、肝肾的毒性迹象这样的结论。总之,Seralini等人的论文没有任何新的科学信息。另外,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局通过对Seralini等人论文数据的调查分析指出,此论文的统计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组织化学等方面的相关数据之间缺乏一致性,且没能给予合理解释。该机构同时认为,喂食转基因玉米后老鼠表现出的差异性是符合常态的。对于这篇文章最大的质疑在于,Seralini等人的实验结果仍然和2007年的文章一样,不是建立在亲自对老鼠进行独立实验的基础之上,文中进行统计分析的数据,仍然是借用来源自孟山都公司之前的实验,他们仅仅是对数据选择了不合适的、不被同行使用的统计方法作了重新分析。因此结果和结论都是不科学的。

食用事例4:孟山都转基因玉米事例二 发生于奥地利 发端于研究报告
2007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兽医学教授约尔根·泽特克(Juergen Zentek)领导的研究小组,对孟山都公司研发的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NK603和转基因Bt抗虫玉米MON810的杂交品种进行了动物实验。在经过长达20周的观察之后,泽特克发现转基因玉米对老鼠的生殖能力存有潜在危险。

事实上,关于转基因玉米是否影响老鼠生殖的问题,共进行了三项研究,而仅有泽特克负责的其中一项发现了问题。该研究结论发布时,尚未经过同行科学家的评审,泽特克博士在报告时自己都表示,其研究结果很不一致,显得十分初级和粗糙。

欧洲食品安全部评价转基因安全性的专家组最近对泽特克的研究发表了同行评议报告,认为根据其提供的数据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同时,两位被国际同行认可的专家(Drs. John DeSesso和James Lamb)事后专门审查及评议了泽特克博士的研究,并独立地发表申明,认定其中存在严重错误和缺陷,该研究并不能支持任何关于食用转基因玉米MON810和NK603可能对生殖产生不良影响的结论。

食用事例5:俄罗斯之声转基因食品事件 发生于俄罗斯 发端于电台新闻
与其说是一个事例,倒不如说是一则虚假新闻。2010年4月16日,俄罗斯广播电台俄罗斯之声以《俄罗斯宣称转基因食品是有害的》为题报道了一则新闻(http://english.ruvr.ru/2010/04/16/6524765.html)。新闻称,由全国基因安全协会和生态与环境问题研究所联合进行的试验证明,转基因生物对哺乳动物是有害的;负责该试验的Alexei Surov博士介绍说,用转基因大豆喂养的仓鼠第二代成长和性成熟缓慢,第三代失去生育能力。俄罗斯之声还称“俄罗斯科学家的结果与法国、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结果一致。当科学家证明转基因玉米是有害的,法国立即禁止了其生产和销售”。

实际情形是怎样的呢?通过目前掌握的资料了解到,Alexei Surov博士所在的Severtsov生态与进化研究所并没有任何研究简报或新闻表明Alexei Surov博士曾写过这样的信息,俄罗斯之声报道的新闻事件也没有在任何学术期刊上发表过研究论文。此外,俄罗斯之声用的标题是《俄罗斯宣称转基因食品是有害的》,而其他新闻报纸则用的是“一个俄罗斯人宣称”。显然“俄罗斯宣称”与“一个俄罗斯人宣称”是有显著区别的。至于新闻中提到法国禁止了转基因玉米的生产和销售,这与事实不符。法国政府并没有对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和销售下禁令,而是恰好相反。欧盟已经于2004年5月19日决定允许进口转基因玉米在欧盟境内销售。

食用事例6:广西迪卡007/008玉米事件 发生于中国 发端于网络媒体
无独有偶,这一事例是发生在中国的一则虚假新闻:从2010年2月起,一篇题为《广西抽检男生一半精液异常,传言早已种植转基因玉米》、署名为张宏良的帖子在网络上传播甚广,引发了不少公众对转基因产品的恐慌。文章称:“迄今为止,世界所有国家传来的有关转基因食品的负面消息,全都是小白鼠食用后的不良反应,唯独中国传来的是大学生精液质量异常的报告。”

从帖子的标题到内容,作者很显然试图将广西大学生精液异常与种植转基因玉米这两件事联系起来,这也正是导致公众恐慌的根本原因。其中,广西种植转基因玉米之说,作者依据的材料是有网络报道称“广西已经和美国的孟山都公司从2001年至今在广西推广了上千万亩‘迪卡’系列转基因玉米”;广西大学生精液异常之说,则依据的是广西新闻网2009年11月19日登出的报道:广西在校大学男生性健康,过半抽检男生精液不合格。但从了解的情况来看,第一个说法不属实,第二个说法有明确出处但和转基因没有关系。

迪卡007/008为传统的常规杂交玉米,而不是转基因作物品种。对此,孟山都公司、广西种子管理站、农业部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予以了证实。

2010年2月9日,美国孟山都公司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关于迪卡007/008玉米传言的说明”。说明指出,迪卡007玉米是孟山都研发的传统常规杂交玉米,于2000年春天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品种认定,2001年开始在广西推广种植;迪卡008是迪卡007玉米的升级品种杂交玉米,2008年通过了审定,同年开始在广西地区推广。广西种子管理站在随后的“关于迪卡007/008在广西审定推广情况的说明”中确认了这一说法,并介绍2009年迪卡007/008的种植面积分别占全区玉米种植总面积760万亩的14.5%、3.5%。

2010年3月3日,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中国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网上关于“农业部批准进口转基因粮食种子并在国内大面积播种”的消息不实,农业部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种植,在国内也没有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

对于广西抽检男生一半精液异常的说法,确有出处,即由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性学科主任梁季鸿领衔完成的《广西在校大学生性健康调查报告》。从广西新闻网那篇文章的内容来看,研究者根本没有提出广西大学生精液异常与转基因有关的观点,而是列出了环境污染、食品中大量使用添加剂、长时间上网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因素。这从另一个材料也能得到印证。参与该报告调查的梁季鸿的助手李广裕根据该调查报告完成了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217例广西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精液质量分析》。在论文最终的结论中写到:“广西地区大学生精液质量异常的情况以精子活率和活力低比较突出。其精子的活率明显低于国内不同地区文献报道的结果。广西地区大学生精子活率、活力低及精子运动能力减弱,可能与前列腺液白细胞异常,精索筋脉曲张,支原体、衣原体感染,ASAB(+)有关。”

生态安全事例1:帝王蝶(Monarch butterfly)事件 发生与美国 发端于科研论文
1999年5月,康奈尔大学昆虫学教授洛希(Losey)在Nature杂志发表文章,称其用拌有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的马利筋杂草叶片饲喂帝王蝶幼虫,发现这些幼虫生长缓慢,并且死亡率高达44%。洛希认为这一结果表明抗虫转基因作物同样对非目标昆虫产生威胁。

然而,洛希的实验受到了同行科学家们和美国环境保护局的质疑:这一实验是在实验室完成的,并不反映田间情况,且没有提供花粉量数据。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组织昆虫专家对帝王蝶问题展开专题研究。结论认为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在田间对帝王蝶并无威胁,原因是:(1)玉米花粉大而重,因此扩散不远。在田间,距玉米田5米远的马利筋杂草上,每平方厘米草叶上只发现有一粒玉米花粉。(2)帝王蝶通常不吃玉米花粉,它们在玉米散粉之后才会大量产卵。(3)在所调查的美国中西部田间,转抗虫基因玉米地占总玉米地面积的25%,但田间帝王蝶数量却很大。

同时,美国环保局在一项报告中指出,评价转基因作物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应以野外实验为准,而不能仅仅依靠实验室数据。

生态安全事例2:墨西哥玉米事件 发生于墨西哥 发端于科研论文
2001年11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微生物生态学家David Chapela和David Quist在Nature杂志发表文章,指出在墨西哥南部Oaxaca地区采集的6个玉米品种样本中,发现了一段可启动基因转录的DNA序列——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启动子”,同时发现与诺华(Novartis)种子公司代号为“Bt11”的转基因抗虫玉米所含“adh1基因”相似的基因序列。

实际情况如何呢?墨西哥作为世界玉米的起源中心和多样性中心,当时明文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只是进口转基因玉米用作饲料。此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国际间的广泛关注,绿色和平组织甚至称墨西哥玉米已经受到了“基因污染”。

然而,David Chapela和David Quist的文章发表后受到了很多科学家的批评,指其实验在方法学上有很多错误。经反复查证,文中所言测出的“CaMV35S启动子”为假阳性,并不能启动基因转录。另外经比较发现,二人在墨西哥地方玉米品种中测出的“adh1基因”是玉米中本来就存在的“adh1-F基因”,与转入“Bt玉米”中的“adh1-S基因”序列并不相同。

对此,Nature杂志于2002年4月11日刊文两篇,批评该论文结论是“对不可靠实验结果的错误解释”,并在同期申明“该文所提供的证据不足以发表”。

同时,墨西哥小麦玉米改良中心也发表声明指出,通过对其种质资源库和新近从田间收集的152份玉米材料进行检测,并未在墨西哥任何地区发现“35S启动子”。

第二部分:结论
通过对以上这些所谓“转基因安全性事例”的剖析,大家可以知道:

1)“巴西坚果”事例中的转基因大豆在研究阶段就中断,该事例表明生物技术育种技术体系可以自我检查和自我调控,能够做到确保安全。

2)其它的事例均被权威机构否定,因为这些事例发端的实验设计不严谨,存在缺陷和失误,所以实验结果和结论是错误的,不足为信。因此只是所谓的“事例”。但是有些或不明真相或别有用心的组织、机构和有些人云亦云的媒体却经常断章取义地把事件的发生和经过抛出来吸引眼球误导老百姓,从来不提及事件最终被权威机构否定的结果。

3)特别是发生于俄罗斯和中国的两例,发端于电台和网络媒体,根本就是虚假新闻,但是却被以讹传讹,混淆视听,误导公众。

本文相关内容已经由华中农业大学的几位老师于2011年1月4日在《科学时报》上刊发,但是有些叙述还不太通俗,主体稍欠准确。本文的目的是为了使更多的受众能够深入了解这些所谓“事件”的来龙去脉,客观理性地对待转基因技术和生物技术育种产品。希望本文能够引起媒体的足够重视,不要再继续错误地报道以上这些所谓的“转基因安全性事件”。

(本文作者系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3-9 18:56

拆出来一段段看可能好一些。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3-9 18:57

据初步统计,关于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论文2000年为676篇,2009年增加为1301篇,这十年总论文数量为10171篇。相关的新闻报道更是不计其数,其中偶尔有些反对转基因的声音。在生物技术育种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千千万万的关于转基因科学研究中,仅有八个所谓的“转基因的安全性问题”事例,其中六个与食用安全相关,两个与生态安全相关。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3-9 18:58

此事后来一度被说成是“转基因大豆引起食物过敏”,作为反对转基因的一个主要事例,但实际上“巴西坚果事件”也是所发现的因过敏未被商业化的转基因案例。恰恰说明对转基因植物的安全管理和生物技术育种技术体系具有自我检查和自我调控的能力,能有效地防止转基因食品成为过敏原。事实上,巴西坚果被认为是人类天然的食物,它本身就含有这种过敏原,因此,天然食物也并非对所有人都是安全的。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3-9 19:04

2010年4月16日,俄罗斯广播电台俄罗斯之声以《俄罗斯宣称转基因食品是有害的》为题报道了一则新闻。新闻称,由全国基因安全协会和生态与环境问题研究所联合进行的试验证明,转基因生物对哺乳动物是有害的;负责该试验的Alexei Surov博士介绍说,用转基因大豆喂养的仓鼠第二代成长和性成熟缓慢,第三代失去生育能力。俄罗斯之声还称“俄罗斯科学家的结果与法国、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结果一致。当科学家证明转基因玉米是有害的,法国立即禁止了其生产和销售”。

实际情形是怎样的呢?通过目前掌握的资料了解到,Alexei Surov博士所在的Severtsov生态与进化研究所并没有任何研究简报或新闻表明Alexei Surov博士曾写过这样的信息,俄罗斯之声报道的新闻事件也没有在任何学术期刊上发表过研究论文。此外,俄罗斯之声用的标题是《俄罗斯宣称转基因食品是有害的》,而其他新闻报纸则用的是“一个俄罗斯人宣称”。显然“俄罗斯宣称”与“一个俄罗斯人宣称”是有显著区别的。至于新闻中提到法国禁止了转基因玉米的生产和销售,这与事实不符。法国政府并没有对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和销售下禁令,而是恰好相反。欧盟已经于2004年5月19日决定允许进口转基因玉米在欧盟境内销售。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3-9 19:05

这则最好玩:

这一事例是发生在中国的一则虚假新闻:从2010年2月起,一篇题为《广西抽检男生一半精液异常,传言早已种植转基因玉米》、署名为张宏良的帖子在网络上传播甚广,引发了不少公众对转基因产品的恐慌。文章称:“迄今为止,世界所有国家传来的有关转基因食品的负面消息,全都是小白鼠食用后的不良反应,唯独中国传来的是大学生精液质量异常的报告。”

从帖子的标题到内容,作者很显然试图将广西大学生精液异常与种植转基因玉米这两件事联系起来,这也正是导致公众恐慌的根本原因。其中,广西种植转基因玉米之说,作者依据的材料是有网络报道称“广西已经和美国的孟山都公司从2001年至今在广西推广了上千万亩‘迪卡’系列转基因玉米”;广西大学生精液异常之说,则依据的是广西新闻网2009年11月19日登出的报道:广西在校大学男生性健康,过半抽检男生精液不合格。但从了解的情况来看,第一个说法不属实,第二个说法有明确出处但和转基因没有关系。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3-9 19:06

最关键的地方在于:

迪卡007/008为传统的常规杂交玉米,而不是转基因作物品种。对此,孟山都公司、广西种子管理站、农业部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予以了证实。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3-9 19:07

对于广西抽检男生一半精液异常的说法,确有出处,即由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性学科主任梁季鸿领衔完成的《广西在校大学生性健康调查报告》。从广西新闻网那篇文章的内容来看,研究者根本没有提出广西大学生精液异常与转基因有关的观点,而是列出了环境污染、食品中大量使用添加剂、长时间上网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因素。这从另一个材料也能得到印证。参与该报告调查的梁季鸿的助手李广裕根据该调查报告完成了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217例广西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精液质量分析》。在论文最终的结论中写到:“广西地区大学生精液质量异常的情况以精子活率和活力低比较突出。其精子的活率明显低于国内不同地区文献报道的结果。广西地区大学生精子活率、活力低及精子运动能力减弱,可能与前列腺液白细胞异常,精索筋脉曲张,支原体、衣原体感染,ASAB(+)有关。”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3-9 19:08

特别是发生于俄罗斯和中国的两例,发端于电台和网络媒体,根本就是虚假新闻,但是却被以讹传讹,混淆视听,误导公众。
作者: 大高    时间: 2011-3-9 22:37     标题: 方舟子:转基因恐慌

2010年10月01日08:46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字号:T|T
方舟子 科普作家
每隔一段时间,媒体上就会出现有关转基因食品如何有害的传闻。最近的这一个尤其恐怖。《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声称,他们经过4个月的调查,发现山西、吉林部分地区出现大老鼠消失、母猪爱生死胎、狗肚子里都是水等等动物异常现象。他们认为这是由于3年前那些地区开始种“先玉335”玉米引起的。
这种玉米是杂交玉米,其母本为PH6WC,父本为PH4CV,但是记者查了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上关于PH4CV的专利介绍,发现它是转基因玉米,“如果是这样的话,山西、吉林等地的各种动物异常反应就有了比较合理的解释。”
转基因玉米让动物大量死亡!这则消息在网上疯转,并且成了一些报纸、网站的头条新闻。这些人转之前也不想想,其可信度有多高?如果该报道的结论能够成立,那将是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作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人,在听到耸人听闻的说法时,不能轻信,要抱着怀疑的态度,多问几个为什么。
第一个问题是,那些动物异常现象是否真的出现了?记者所谓的调查,其实只是采访了几个农民,听了他们的说法。这并不是一个客观的调查,更没有定量的统计、对比。别人做类似的调查,可以得出相反的结论。山西农业厅针对该报道,组织11名专家成立了联合调查组,根据报道中提到的线索进行了调查取证,对乡、村防疫员和养猪户进行了询问,近年来都未发现有普遍的母猪产仔少、死亡率高的现象。这就说明,所谓动物异常现象并不是一个可以确认的事实,至少是有争议的。
即便真的出现了动物异常现象,就是由于种植“先玉335”玉米引起的吗?
记者提供的理由是二者是同时发生的。但是同时发生的事件并等于存在因果关系。山西农业厅组织的调查似乎认可老鼠变少变小的现象,但是却提供了另一个解释:当地乡、村干部和农民普遍认为是由于猫的饲养量增加产生生物抑制作用,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和村民住房由砖瓦结构改善为水泥结构,老鼠不易打洞做窝而造成的。这个解释显然更为合理。
如果动物吃了“先玉335”玉米之后身体会出现损伤乃至死亡,这是很容易用实验证实的。记者花了4个月时间去搜集没有说服力的道听途说,却不愿找实验室做一下简单的实验看看究竟,表明他们其实并没有把问题搞清楚的诚意。而对于别人来说,完全没有浪费时间去做动物实验的必要,因为没有理由相信一种被广泛种植、食用的玉米品种有如此吓人的毒性。
对《国际先驱导报》的记者来说,似乎只要证明了“先玉335”的父本PH4CV是转基因玉米,就找到了问题所在。但是在这里他们摆了一个巨大无比的大乌龙。他们知道去查美国专利说明,却看不懂或有意歪曲了专利的内容。
专利说明很清楚,PH4CV是自交系玉米,是由单株玉米连续自交多代培育而成的“天然”玉米,既非杂交玉米也非转基因玉米。专利内容里提到转基因,是在权利说明里头的,意思不过是说该自交系玉米可以用做培育转基因玉米的材料。如果因此就说它是转基因玉米,那么在权利说明里还说到该自交系玉米可以用来培育杂交玉米,它岂不又成了杂交玉米?
中国目前没有批准转基因玉米的种植。如果研发出“先玉335”的杜邦先锋公司胆敢拿转基因玉米冒充杂交玉米,这是很容易揭穿的非法行为。做一个分子检测实验就可以测定一个玉米品种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记者与其在那里凭空推测,何不花点钱找一家检测机构坐实杜邦先锋公司的罪名?经常声称在中国市场上检测出食品含“非法转基因成分”的绿色和平组织这回却不好意思出声了。
和中国不同,美国大面积种植转基因玉米已有14年的历史。今年美国种植的玉米中有86%是转基因玉米。美国种植的玉米大量地作为食品和饲料供人、畜食用,却至今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国际先驱导报》的报道声称:
“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卫生部等部门发表的文献说明了世界各地由于使用转基因饲料出现异常的案例,包括内脏发生异常的老鼠,假孕或不育的猪和非正常死亡的母牛。”这纯属谣言。这些部门从未发表过这样的文献,恰恰相反,它们发表的报告都一再确认了现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否则根本不可能批准其上市。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也指出:“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地尚未发现可验证的、因食用由转基因作物加工的食品而导致的有毒或有损营养的情况。”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还没有定论”是媒体上常见的说法,但是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国际权威机构都认可已上市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正如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指出的:“人们认为食用当前存在的转基因作物及其食品是安全的,检测其安全性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恰当的。这些结论反映了国际科学理事会所研究的科学证据的共识,而且与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一致。”
新的事物往往会让无知者感到恐惧。中国政府已把推广转基因作物作为农业政策,但是这并不能打消许多人的疑虑,在某些不负责任的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谣言还会一再出现,恐慌也还会一再发生。
作者: 大高    时间: 2011-3-9 22:38     标题: 转基因的前世今生-合成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Q1Mzc5NTMy/v.swf[/flash]
作者: 大高    时间: 2011-3-9 22:40

虽然我一直很敬佩方
但说实话,俺也恐慌
转基因到底是被妖魔化了还是确实还不成熟

[ 本帖最后由 大高 于 2011-3-9 22:47 编辑 ]
作者: 小人家    时间: 2011-3-10 00:31     标题: 回复 11# 的帖子

施兄施兄,这个视频你得留着。它具有谣言的很多重要要特征,而且相当典型。预设立场,似是而非,偷换概念(像那个乌拉圭还是哪里的,农民被孟山都的种子赶到无路可走的事情,根本没转基因什么事,那是产业结构重组失败,转基因只是打酱油的而已。还有印度棉农自杀也是,理性分析一下,转基因连打酱油的都不算),素材重组,动机论,强烈的情感诉求(“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话硬是把我给惹笑了),还有传播主体面目模糊(最后呼吁加入“我们”,但是不知道“我们”是谁们),还有什么,看着看着忘了。
不过真难为这位仁兄做这么个东西,估计没少下功夫。
至于我本人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因为我不具备专业知识,所以基本上是没有态度。
作者: oeskins    时间: 2011-3-10 09:28

转基因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是否违背自然规律呢?如果是,会不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尖端的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是否给自然生物和生物间的平衡造成了莫大的伤害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3-10 15:00

引用:
原帖由 oeskins 于 2011-3-10 09:28 发表
转基因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是否违背自然规律呢?如果是,会不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尖端的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是否给自然生物和生物间的平衡造成了莫大的伤害
我们现在用的电脑是从地里自然生长出来的吗?
我们手上的移动电话是从树上摘下来的吗?
我们生病吃的西药是田里种出来的吗?

有些貌似很有道理的道理,
其实都是我们自己臆想出来的。

换个角度看。
什么叫违背自然规律?
如果转基因真是违背了自然规律,那它根本就不能成功。
既然成功了,只能说明它是利用了自然规律。
利用的前提是认识,
认识的前提是尊重,
尊重的结果是遵守。

所以说,转基因之所以能够成功,恰恰是认识、尊重、遵守和利用了自然规律!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3-10 15:04

引用:
原帖由 大高 于 2011-3-9 22:40 发表
虽然我一直很敬佩方
但说实话,俺也恐慌
转基因到底是被妖魔化了还是确实还不成熟
我父亲是专门做杂交水稻的。
以我有限的生物学知识看,转基因主要是被反科学的中药控们给妖魔化了,
而社会上绝大多数的人,是被“信息流瀑”给卷进了这场自己完全不了解的战争。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3-10 15:07

现在说吃了转基因会导致亡国灭种,
和清末的中医造谣说吃了西药会导致亡国灭种有什么两样吗?
我看没什么两样。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3-10 15:19

转基因的发展,最让人恐怖的地方根本不是转基因食品。
而是转基因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最终可能出现转基因人类。

如果将来的科学家掌握了转基因人类的技术。
大家想想,
有一个人名字叫做毛主席,
他有——
爱因斯坦的大脑,
范冰冰的容貌,
姚明的体格,
希特勒的野心……
最终将会出现神马?
作者: 大高    时间: 2011-3-10 19:21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1-3-10 15:19 发表
最终将会出现神马? ...
最终将会出现神马都是浮云!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3-10 20:40

转基因是现代遗传学的专用名词。

可是,从逻辑上说,转基因无处不在。

任何一个男人的精子与一个女人的卵子相结合,都是一次转基因。
就是这个男人把他的部分基因成份转移到了这个女人的基因组里面,
生产了一个既不同于这个男人,又不同于这个女人的新生命。

只不过这种不借助现代仪器的转基因技术,
传统语法把它叫做“上床”。

如此而已

[ 本帖最后由 施爱东 于 2011-3-10 20:44 编辑 ]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1-3-10 21:38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1-3-10 20:40 发表
转基因是现代遗传学的专用名词。

可是,从逻辑上说,转基因无处不在。

任何一个男人的精子与一个女人的卵子相结合,都是一次转基因。
就是这个男人把他的部分基因成份转移到了这个女人的基因组里面,
生产了 ...
施老师最后一贴让我们恍然大悟,一切都源于一个字“转”,科学界对转基因是当做很正常的一个生物现象研究的,只是利用之造福人类。而媒体和谣言中的转基因相当于“基因变异”,也就是说民众误解中的转基因食品的含义是“反正是不好的东西”,因为民众不知道什么叫转基因,当一个学术词汇变成大众语汇的时候,我们还敢肯定它的含义能保持不变吗。

这就和“原生态”的争论是一样的,文化学界对原生态也是当做很正常的一个文化现象来研究的,目的是弄清楚文化发展的原初形态和发展过程。而原生态一旦运用到某一种行动理念中,原生态的含义便相当于“好的文化形态”或“不好的文化形态”,褒义的原生态等于所谓“纯洁干净”的未经过加工包装的艺术形式,贬义的原生态等于固守传统,落后守旧的思想观念。所以在基层文化单位,包括某些高层次媒体,知名社会人士,精英知识分子眼里,“原生态”的含义早已失去了它应有的“原生形态”,原生态一词就像经过“转基因”加工一样,内涵外延变得异常丰富,于是在使用这个词汇的时候人们很难达成统一。这本身也是每个人在接受某一词汇时首先给这个词汇预设了一个条件的结果。

更为重要的时,当“转基因”、“原生态”这一简单的词汇成为一种观念,内化成民众心中的某一套行为法则(“法”),便具有了民俗学意义上的行为约束力和规范力,也可称之“文化驱动力”(cultural imperatives),它自动地促使着人们去接受某种观念行为,同时去抵制另一些观念行为。

也可以说,对转基因或者原生态的误解(理解)并非只是谣言的结果(当然谣言的产生是一个很重要的促动因素),而是每一个个体在接受事物(词汇)时所产生的“个体意志”、“个体意念”能动作用的结果,当很多个体意志融合在一起,便产生了“规模效应”,亦即一种社会现象,一部分接受,一部分人抵制。然后又在新一轮的互动作用中中和某些意志和意念,完成一种文化心理和文化行为的“构建”。

我觉得这个是不是可以从语言学、传播学的角度切入然后谈一种新的文化模式的生成。当然谣言是很明显的一个环节,也很典型。
作者: 小人家    时间: 2011-3-10 21:39     标题: 回复 18# 的帖子

刚成功克隆出多莉的时候也有人担心过这个。
那时候看了篇想象力很简陋的科幻,说发现西施的可用遗传信息了,克隆出了几个西施。我很希望这个能实现,咱也看看西施长啥样。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1-3-10 21:44     标题: 历史往往是惊人的相似!!!

参考当年社会对袁农平先生试验杂交水稻的争议。。。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1-3-10 22:07     标题: “杂交水稻”曾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词汇

有一次看电视的时候,看到袁先生亲自诉说当年社会的疑惑。可以想象,上世纪种田的人文化程度肯定不及今天,大半是小学水平和文盲,让他们去理解什么是“杂交”?不好意思,他们只能和“杂种”联系起来。(没有丝毫侮辱的含义)

所以这个词汇当年也是具有褒义贬义不同理解的事物,争议当然不是这个词汇,因为如果在农学界,水稻研究哪里,这个词是完全不具有争议的。但是一个新的词汇及其所指代的事物要真的能从学术文本上一直深入民众心中,要经历怎样一个过程?很难想象。且重点是这个词汇及其指代的事物与个体生活息息相关。

如果当初杂交水稻在媒体宣传上不用这个词,换成“好水稻”(尽管这有欺骗不知真相的老百姓的嫌疑,但仅仅一个比方,并没有故意蒙骗侮辱百姓的意思),没准不会产生争议和困惑。转基因食品如果换成另一个词汇,没准争议会少一些。

不过这种分析犯了一个错误。就是误认为民众对转基因或杂交稻的抵触是语言意义上的,其实,今天对转基因的理解远远不是杂交水稻那个时候的文化背景,也就是说今天对转基因的抵触是对转基因“原生含义”的困惑,很多人能明白转基因是怎么回事,很了解“转”的含义,不过就是不知道结果怎样,因为科学研究还无法证明结果,亦即今天的争议是对“未知”的争议,对现状和未来综合思考的结果。

从而也可以证明一种生活观念生活行为(文化模式)的产生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这一过程中有个体认知,有社会互动,有转变,有妥协,有中和,有对立。

但无论如何,可以说都是学术词汇到大众语汇转换生成的结果。

照此推论,对非遗的争议也是如此。打破一元,形成争议,不断转换,不断生成,造成多元。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3-10 22:39

引用:
原帖由 恩施土家 于 2011-3-10 21:38 发表
也可以说,对转基因或者原生态的误解(理解)并非只是谣言的结果(当然谣言的产生是一个很重要的促动因素),而是每一个个体在接受事物(词汇)时所产生的“个体意志”、“个体意念”能动作用的结果,当很多个体意志融合在一起,便产生了“规模效应”,亦即一种社会现象,一部分接受,一部分人抵制。然后又在新一轮的互动作用中中和某些意志和意念,完成一种文化心理和文化行为的“构建”。

土家DD举一反三,
令人刮目相看。
很有做学问的潜质。

我相信若干年后,
我们的后代看我们今天的“转基因恐惧症”,
会像我们看父辈的“杂交恐惧症”一样可笑,
而我们的父辈们,却认为他们父辈的“西药恐惧症”更可笑。

不需要很长时间,
“转基因恐惧症”就会成为历史。
土家兄弟可以将近一百多年来的这三两次相似事件结合起来,
做篇很有意义的论文。

前提是,
现在就要开始搜集一些口头及非正式出版的资料,
做个资料文件夹,
否则以后资料不好找。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3-10 22:48

假如我们不考虑技术因素,
只从基因重组的原理上来说。

性交是杂交的一种。
杂交是转基因的一种。

就像高丙中说的“双名制”,
其实就是政府部门常见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只不过高丙中把它引入民俗学的时候,
进行了一次“学术包装”,
换成了一个学术名词,
方便用来进行学术叙述。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1-3-10 23:51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1-3-10 22:39 发表


土家DD举一反三,
令人刮目相看。
很有做学问的潜质。

我相信若干年后,
我们的后代看我们今天的“转基因恐惧症”,
会像我们看父辈的“杂交恐惧症”一样可笑,
而我们的父辈们,却认为他们父 ...
嗯~三次事件,综合起来看确实有文章可做。感谢老师指教,!

我也觉得资料搜集很重要,材料占有的多少决定了论文的可信度。最近我比较关注 “非物业型社区的垃圾处理问题”,很多人通过书写咒语来遏制垃圾乱倒得行为,在我们学校周边很常见,而且网上也有很多资料,我也像施老师说的建一个文件夹,随时可拿出来用。

其实读书也是一样的,做标记,写纸条,上论坛,搞收藏。一是尽量多收藏东西,而是做好标记,便于检索三次事件,综合起来看确实有文章可做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1-3-10 23:56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1-3-10 22:48 发表
假如我们不考虑技术因素,
只从基因重组的原理上来说。

性交是杂交的一种。
杂交是转基因的一种。

就像高丙中说的“双名制”,
其实就是政府部门常见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只不过高丙中把它引入民俗 ...
要了解丙中老师的“双名制”参考那本书?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3-11 00:34

引用:
原帖由 恩施土家 于 2011-3-10 23:56 发表


要了解丙中老师的“双名制”参考那本书?
我不了解丙中有没有读过詹姆斯.沃森的《神的标准化:在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对崇拜天后的鼓励(960-1960)》,
但你可以找找《中国大众宗教》中的这篇文章来读一下,
两篇论文的内在理路是一样的。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1-3-11 00:39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1-3-11 00:34 发表

我不了解丙中有没有读过詹姆斯.沃森的《神的标准化:在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对崇拜天后的鼓励(960-1960)》,
但你可以找找《中国大众宗教》中的这篇文章来读一下,
两篇论文的内在理路是一样的。
了解!谢谢老师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3-11 09:33

高丙中:《一座博物馆—庙宇建筑的民族志——论成为政治艺术的双名制》
这篇文章网上可以下载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3-11 11:34

叶剑英的女儿凌孜更把转基因食品上升到“亡国灭种”的高度,建议国家停止一切转基因农作物的开发项目。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56117

[ 本帖最后由 施爱东 于 2011-3-11 11:41 编辑 ]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3-11 11:37

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参加了社科、新闻出版界的联组讨论,社科组的贺捷生(贺龙的女儿)最后一个发言说:“现在一些中小学课本中删除了《朱德的扁担》、《狼牙山五壮士》等红色经典,这是对革命先辈的一种背叛。”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56117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3-11 11:37

贺捷生在提案中,除了建议向亚洲足坛一哥日本取经鼓励全民参与,还希望国家能在军队建立一支专业的足球队替国出征,“军队的纪律性、组织性、战斗力非常强。”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56117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3-11 11:38

几乎所有接受南方周末采访的红二代都认同贺的说法,而且大多数红二代觉得重庆唱红的做法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至少搞得当地国泰民安,有什么不好吗?”华国锋的女儿苏玲说。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56117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3-11 11:40

有关加强红色传统教育,在朱和平(朱德的孙子)看来,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意义:“我们是共产党领导,如果不进行这种红色教育,大家可能就会对共产党的执政产生疑问。”这位红二代说,“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没有谁可以领导中国。任何一项改革都不能操之过急,因为我们现在已经交不起学费。”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56117
作者: 劉芊玥    时间: 2011-3-11 20:08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1-3-10 22:48 发表
假如我们不考虑技术因素,
只从基因重组的原理上来说。

性交是杂交的一种。
杂交是转基因的一种。

就像高丙中说的“双名制”,
其实就是政府部门常见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只不过高丙中把它引入民俗 ...
哈哈,偶发现施大很爱高丙中老师吖~~这究竟素神马情况捏~~贫道低头看了看胸前的红领巾,邪恶地笑了~~
作者: 劉芊玥    时间: 2011-3-19 11:00

。。。。。。

[ 本帖最后由 劉芊玥 于 2011-3-19 11:44 编辑 ]
作者: 木兰山人    时间: 2011-3-19 11:29     标题: 回复 38# 的帖子

这是恶搞的,不是谣言
作者: 孟令法    时间: 2011-5-16 09:21     标题: 回复 13# 的帖子

这个是否是谣言,我们谁都无法判定,既然它都无法判定,我们又怎能判定它是谣言呢?这种自然科学的东西,不是我们做人文社会科学的人所能掌握的技术,并且这个东西,也不是我们能从国家战略民族危机等政治层面所能掌控的。不过就是因为它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的食品安全,环境安全,所以,这个东西根本不存在谣言不谣言的问题,望大家慎重!

[ 本帖最后由 孟令法 于 2011-5-16 09:27 编辑 ]
作者: Robot    时间: 2011-5-19 20:18     标题: 中国转基因安全摸底──被雪藏的转基因秘密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彭利国 特约撰稿 李旭东
2011-05-11 19:02:38  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新闻

“反转基因”派多次上书后,四部委组成联合调查组,悄悄分赴各地调查中国转基因生物安全。这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调研转基因生物安全,亦是官方第一次承认国内存在非法种植转基因作物的事实。


过去几年内,中国官方多次进行转基因作物调查,但结论始终保密,此次全国转基因大调研也不例外。 (东方IC/图)

“麻烦”一词已成农民杨成功的口头禅。2010年9月,他向媒体披露当地老鼠基本绝迹,并怀疑这与村子里广泛种植的玉米有关。自此,来自北京和山西省的调查组人员便频频出现在他的面前。“已经来过四五次了,每次问的问题都差不多。”杨成功说。最近的一次发生在一个多月前的一天,一个由十多辆小车和一辆中巴组成的车队开进了他所在的村庄——山西晋中市榆次区张庆乡杨村,杨成功的“麻烦”又来了。

与以往规模较小的调查组不同,杨成功被告知,这一次来的是由农业部、环保部、科技部和卫生部组成的四部委联合调查组。

杨成功不知道的是,此次他并非唯一的调查对象。在刚刚过去的4月,山西、黑龙江、吉林、山东、广东等多个省份都迎来了由四部委组成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联合调查组。

这是中国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地调研转基因生物安全,亦是中国官方第一次承认国内存在非法种植转基因作物的事实。

神秘的调研

“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管理层面上,存在管理不够严格等问题,在一些地区转基因作物非法种植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在2011年4月底召开的“生物安全国际论坛第四次研讨会”上,环保部国家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王捷处长称。

就在去年两会期间,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表示,农业部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商业化种植,在国内也没有转基因粮食作物商业化种植。

时隔一年,中国非法种植转基因作物终于露开了冰山一角。

据南方周末记者调查,此次全国大调研主要针对的是食品安全,系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针对的农作物集中在玉米和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四部委那个调研我不清楚。”5月4日,一位曾透露这次调研的环保部官员面对南方周末记者的提问,态度已然转向。当被问及究竟是在哪些地方进行了调研时,该官员答复是,“我不能说这个事。”在官方设想中,这次规格颇高的联合调研本意静悄悄地进行,并无意让公众知晓。

南方周末记者询问多位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委员(以下简称“农转委”),包括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所长吴孔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万建民在内的多位“农转委”成员均表示不知情。“农转委”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工作。

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所研究员刘标是唯一一位承认曾参与过此次调研的“农转委”委员。刘标所参加的调研组赴吉林、黑龙江和山西进行了调研,但对此次调研的主要发现,刘标称现在还不好说,“我了解一些情况,但是没有确凿的证据,我不能乱说。”

南方周末记者亦曾致函农业部要求了解关于此次调研的情况,但截至发稿,未见回复。

反“转”派公车上书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此次调研直接源自近期“反转基因”派(以下称“反‘转’派”)的上书。

2009年8月,农业部为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种和一个转基因玉米品种颁发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获得安全证书是通向商业化种植的关键一环,这宣告我国将成为第一个对主粮实施转基因的国家。此举迅即引发了反“转”派的强烈反弹。

去年两会期间,百余学者联名上书全国人大反对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称,一批开国元勋的后代亦在近期联名给中央高层写信,要求暂缓转基因粮食的商业化推广种植。

据公开的资料,去年和今年两会期间,任弼时之女任远征曾两次提案关注转基因的食品安全问题。

就在不久前,一位新华社记者撰写的关于转基因水稻不能立即商业化推广的内参再次得到国家高层的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展开调研。

据环保部官员披露,来自多位高层的批示下达后,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已连续召开了九次会议征求各方意见。

最近的一次座谈会发生在5月3日上午,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召集讨论转基因水稻商业化问题。作为农业系统为数不多的反“转”派,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佟屏亚获邀参加。佟屏亚发现,参会的几乎都是反“转”派,且大多都是食品安全领域的专家。据此,他判断这次调研并不在于让挺“转”与反“转”派直接争论,而要聆听各方意见。

事实上,针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问题,反“转”和挺“转”两派一直难得共识。

“农转委”委员、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曾在多个场合表示,转基因水稻的评审经过了十一年之久,总体上是安全的。农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孙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正因为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才恰恰需要大力发展转基因。在孙毅看来,大豆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因为我们自己不搞转基因大豆,结果现在全国人民都在吃转基因大豆,而且是美国的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是一个技术,是服务于社会的。”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万建民说,“技术本身并不是恶的,安全不安全可以评估,但是现在被政治化了。”

“先玉335”再调查

玉米转基因问题是此次四部委调研的核心之一。已经接待多个调查组的杨成功发现,这次他接待的规格最高的调查组问的仍然是同样的问题:反映的情况属实吗?怎么知道“先玉335”是转基因作物?

2010年9月,媒体报道了山西晋中、吉林榆树两地的农民反映大老鼠少了、猪崽死亡率上升等动物异常情况,杨成功等当地农民怀疑这些现象与“先玉335”玉米品种有关,并直指“先玉335”为转基因玉米。

在“先玉335”被怀疑为转基因玉米之后,山西省农业厅、国家农业部都曾组织专人赴杨村等地进行调查,并多次为“先玉335”正名,称其并非转基因作物。

然而,这些声明并未尽释公众疑虑。农业部正名之后,多年来一直研究玉米育种的佟屏亚曾感到庆幸,“假如‘先玉335’真的是转基因玉米,后果不堪设想”。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严重影响中国玉米生产形势。据佟屏亚称,2010年“先玉335”种植面积可能在三四千万亩,按亩产500公斤计算,年产量两百亿公斤。

和大多数人一样,关注此事的佟屏亚迄今并未见到详细的检测报告。2011年3月,农业部根据《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介发布办法》,公布了26个主推玉米品种,而产量颇高的“先玉335”不在此列,再次引发坊间联想。

参与了山西调研的孙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此次四部委对“先玉335”再次进行了取样。调研结束十余天后,孙毅曾应邀赴京为调研报告背书。

“三家独立的检测结构对‘先玉335’的检测均未发现有转基因成分,”曾目睹了检测报告的孙毅说,“这是此次四部委山西之行调研的主要结论之一。”

如此看来,这桩“先玉335”是否为转基因的悬案似乎已有定论。然而,多位受访专家预测,这次调研或将仍不公布详细的检测报告。

被雪藏的结论

屡屡被调查,详细检测报告却屡屡不公开,对争议颇多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而言,这样的悬疑已不是第一次。

2010年,农业部曾开展堪称“史上最大”的种子执法专项行动,有超五分之一的种子企业被责令限期整改,超十分之一企业的许可证被注销。根据农业部的总结,这次执法的一个重大突破是首次进行转基因检测,并对违规参加区域试验的组合材料和相关单位采取了处罚措施。

然而关于事涉哪些企业、哪些品种、流向如何等进一步的信息,农业部则讳莫如深。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潘文婧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绿色和平曾经两次致信农业部要求公开涉及水稻和玉米的违规商业化信息,但先是被告知执法活动尚未结束,后被告知不属于信息公开范围。

据南方周末记者调查,这些违规行为都已经被“内部消化”。2010年12月16日,农业部发布了第1504号公告,清退了27个玉米品种,其中登海3686、中农大236、中农大4号、铁研124等四个品种被知情人士指出系转基因品种。

佟屏亚透露,因为查处的违规玉米涉及农业大学的院士、登海种业的老板,农业部官员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没有明说这是转基因。“农业部的官员、农业大学的院士、登海种业的老板,结成了一条稳固的保护链和利益链。”

由于1504号公告预留了一年的缓冲期,2011年春节前后,被指为转基因的玉米种子在东北、河南、广西等地火爆促销,“几百万斤一下子就没了”。此事引发农业部种子管理部门的关注,最后有官员“劝说”登海种业老板停止促销并给农民退货。

而转基因水稻的情况更不容乐观。早在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证书发放之前,市场就已发现售卖非法转基因水稻。根据绿色和平组织的调查,早在2005年,湖北多个地方的种子市场、农技站和种子站就在非法售卖还没有通过安全审评的转基因水稻,并将源头指向了正在研究转Bt基因抗虫水稻的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的研究团队。2010年,该组织的再次调查亦发现,在湖北和湖南等地仍旧存在违法转基因稻种的销售,第三方的检测结果显示,这些转基因稻种的品系为Bt63,正是张启发团队研发的品种。

南方周末记者查阅欧盟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通报发现,从2010年至今,中国出口欧盟的大米制品因检测出含有Bt63等转基因而被拒绝入境或召回的次数已近五十起。“农转委”委员刘标称,我国棉花已经80%都是转基因抗虫棉,番木瓜也基本上都是抗病毒的转基因品种。水稻和玉米已经获得了安全证书,但是并没有批准商业化生产。现在市场上所有销售的转基因稻种和转基因大米均属违法。“这些水稻会从天上飞下来吗?”刘标说。在他看来,研发者有责任控制自己研发的转基因水稻的外流。但目前,无论研发者还是监管者都没能控制转基因作物的非法蔓延。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5-19 20:58

农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孙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正因为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才恰恰需要大力发展转基因。在孙毅看来,大豆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因为我们自己不搞转基因大豆,结果现在全国人民都在吃转基因大豆,而且是美国的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是一个技术,是服务于社会的。”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万建民说,“技术本身并不是恶的,安全不安全可以评估,但是现在被政治化了。”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5-19 21:06

最近一直沉浸在晚清史的阅读中,我日益深刻地体会到下面这句话:
清谈误国,“爱国”误国。

最近在日本有许多人游行反核电。
出门常常看见有人举着反核电的标语站在路口做宣传。
因为是日本人的事,我只是在边上打打酱油而已。
作为中国人,我乐得看看热闹。
但如果我是日本人,我一定会旗帜鲜明地支持继续搞核电。

日本若无核电,定将日落西山。
当然,这是站在日本立场来说的。

站在中国立场来说,我巴不得他们把所有的核电站全关了。
等他们再次醒悟的时候,
脱了裤子都追不上中国了。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5-19 21:08

没有任何科学知识的红二代。
反腐倡廉上不见他们有任何动作,反转基因倒是真他妈的积极。
作者: 长江非遗社    时间: 2011-5-20 10:37

对!中国的很多问题本来就不是技术上的,而是体制上的。ZF自己搞腐败,商家也效仿啊,监管机制不行,最后媒体把矛头纷纷指向搞科研的人,说他们不该发明这个。

最近看到很多批评食物添加剂,果树生长激素的问题。

要是这样,盐,味精,醋都是添加剂,而我们人体要平衡各种内分泌吃的药丸也是平衡激素的问题。这是技术范围内科学的不能再科学的事情。但是人们(受众)总是愿意把这些东西和食品安全挂钩,三聚氰胺没有错,错的是商家和政府。

药监局,安监局,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局。。。哎!
作者: 后溪男孩    时间: 2011-5-29 12:11

就像核武器本身是没有感情色彩的,只是要看用的人了。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1-12-25 21:46     标题: 本来想转载一则新闻的,但是好像ZJY已经成了敏感词汇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8f88610100x24r.html
作者: 沙野    时间: 2011-12-25 23:09     标题: !!

简单问题也有复杂的一面,这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分野。。。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5-22 23:21

专家称转基因技术不会改变农作物的遗传规律 2012年05月22日 17:50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5)
1



  营养与变异 致富与返贫
  ——对“神秘”转基因农作物的质疑
  关注转基因
  2009年11月,农业部批准发放部分转基因农作物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自此,转基因农作物安全问题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激烈争论。


  转基因技术能够解决人类面临的食物短缺、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等问题,但由于需要评估转基因品种表现性状和遗传变异效应,大众质疑声不绝于耳。在转基因问题采访中,科学家和传播专家多次强调,媒体报道和网站上的一些传言,不论在转基因还是其他科学问题上,都不能成为证据,除非它们是来自专业科学杂志上正式发表的论文。
  或许,并非所有问题都需要科学证据,但转基因安全,只能是一个需要靠科学方法和科学手段来回答的问题。
  “转基因进入人体后,会被消化成单个核苷酸,不再含有遗传信息”
  科技日报:转基因农作物可以改善转基因产品的品种和增加营养成分,降低致敏物质和有毒物质的含量,延缓成熟,同时还可以增加淀粉含量,延长产品的保存时间。不过有人担心这种改变会使农作物变得不安全,担心有遗传变异,您怎么看?
  朱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转基因育种技术有以下特点:首先,传统育种技术的遗传物质交流只能在同一个物种之间进行,转基因技术则打破了这一限制,可以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其次,传统育种技术的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不可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选择,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后代所表现出的性状可以准确预期。由此可见,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而且更为精准、安全、可控,它只会改变作物的抗虫、抗逆等遗传特性,而并不是改变作物的遗传规律。
  与人类种植、培育了几千年的传统农作物相比,转基因作物的出现只有20多年时间,因此,有人质疑吃了转基因食品后,转基因会被人体吸收,引发潜在风险。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任何一种来源于动、植物的食品本身都含有3万至5万个基因,转基因食品只不过比原有食品增加了一两个,而转基因的性质跟其他基因的理化特性是完全一样的。所有这些基因进入人体后,都会被消化成单个的核苷酸,不再含有任何的遗传信息。千百年来人类常吃的任何一种动植物食品,也包含了成千上万种基因,从来没有人担心它们会改变人的基因或遗传给后代,也从未发生这种现象。
  科技日报:转基因改变粮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其比例,以改善其食用品质或加工特性,满足不同人群的膳食需求,增加其附加值等,这种改变是否也是安全的,要多长时间来检验?
  朱祯:转基因作物表达的目标物质是蛋白质,它和食物中的蛋白质没有本质差别。如果这种蛋白质是致敏物或毒素,会在人体中急性发作,否则就会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因此不会在人身体里累积,也就不会因为长期食用而出现问题。这和重金属污染是不一样的,重金属不能代谢掉,会逐渐累积,所以才出现短期吃可能没问题,但长期吃会有问题的情况。
  “转基因种子不会严重依赖除草剂,抗除草剂品种有利于轮作和免耕、节约成本”
  科技日报:转基因种子是否会严重依赖除草剂,针对此问题,目前有哪些进展和研究?因为除草剂的广泛应用,会不会出现抗除草剂的超级杂草,如果出现,要如何应对?
  万建民(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转基因种子不会严重依赖除草剂,该特性是为了适应杀灭杂草的需求。抗除草剂品种的培育和应用有利于轮作和免耕、节约成本、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减少水土流失,是大豆生产提升的突破口。通过轮作可以避免对除草剂的依赖。目前,商品化种植的抗除草剂大豆品种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孟山都公司的抗草甘膦大豆品种 Roundup Ready,第二类是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的抗草铵膦大豆品种 Liberty Link。我国已培育出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抗除草剂大豆新品系。
  抗药性杂草的产生,一是杂草种群内存在遗传差异,二是存在除草剂的选择压。杂草种群内遗传差异可以是本身就存在的,也可以是由于突变产生的。选择压的强度决定于除草剂的使用量、使用频度和有效期。连续使用某种除草剂,选择压就会加大,易使杂草产生抗药性。解决途径包括,一是培育和推广抗不同类型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如抗草甘膦、Dicamba、2,4-D,HPPD抑制类除草剂等;二是合理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除草剂可以避免和灭除抗性杂草。
  “种植转基因大豆,真正受益的是农民”
  科技日报:阿根廷在播种转基因大豆后,只能用孟山都生产的除草剂,因为这种除草剂可以除掉全部杂草,只有孟山都的大豆种子对其有耐受性,除草剂通过机器喷洒,使得阿根廷的本国作物也会被当成杂草杀死,本土种子绝种、传统农区受到极其严重的影响。这种情况会不会使阿根廷的农民更加贫困?
  万建民:所谓的“阿根廷播种转基因大豆的教训”源自于美国地缘政治学者恩道尔所推出的《粮食危机》一书中,关于转基因作物摧毁阿根廷农业的说法,他们认为阿根廷种植转基因大豆使得大规模的森林为大豆田让路,传统的作物为大豆让路,机器替代人工,农民一贫如洗。但是,实际情况远非如此,2009年阿根廷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第一季度阿根廷的出口额为157.89亿美元,其中谷物和油料作物等农产品出口的增长最为迅速。种植转基因大豆,真正受益的是农民,阿根廷的农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十几年的种植和收获中,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科技日报:转基因农作物通过哪些技术增加产量?气候对转基因农作物影响有多大?
  万建民:转基因作物一方面可以通过转入外源基因直接提高作物的产量,例如在水稻中克隆的理想株型主效基因IPA1,能使水稻植株产生茎秆粗壮、穗粒数增加,小区产量增加10%左右。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控制害虫或者杂草,间接地提高作物产量。例如广泛种植的转Bt基因抗虫棉花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危害,种植Bt转基因棉后,棉铃虫的数量显著减少,棉花产量增加了15%—20%。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应用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栽培模式,实现了密植,大豆产量提高9%左右。
  作物产量受到多种气候因素的影响。据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最新研究表明,平均气温只要上升一度将使粮食减产10%。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正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其中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应对不良气候变化的抗逆新品种是重要措施之一。(记者 马爱平)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5-22 23:21

专家称转基因技术不会改变农作物的遗传规律 2012年05月22日 17:50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5)
1



  营养与变异 致富与返贫
  ——对“神秘”转基因农作物的质疑
  关注转基因
  2009年11月,农业部批准发放部分转基因农作物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自此,转基因农作物安全问题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激烈争论。


  转基因技术能够解决人类面临的食物短缺、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等问题,但由于需要评估转基因品种表现性状和遗传变异效应,大众质疑声不绝于耳。在转基因问题采访中,科学家和传播专家多次强调,媒体报道和网站上的一些传言,不论在转基因还是其他科学问题上,都不能成为证据,除非它们是来自专业科学杂志上正式发表的论文。
  或许,并非所有问题都需要科学证据,但转基因安全,只能是一个需要靠科学方法和科学手段来回答的问题。
  “转基因进入人体后,会被消化成单个核苷酸,不再含有遗传信息”
  科技日报:转基因农作物可以改善转基因产品的品种和增加营养成分,降低致敏物质和有毒物质的含量,延缓成熟,同时还可以增加淀粉含量,延长产品的保存时间。不过有人担心这种改变会使农作物变得不安全,担心有遗传变异,您怎么看?
  朱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转基因育种技术有以下特点:首先,传统育种技术的遗传物质交流只能在同一个物种之间进行,转基因技术则打破了这一限制,可以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其次,传统育种技术的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不可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选择,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后代所表现出的性状可以准确预期。由此可见,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而且更为精准、安全、可控,它只会改变作物的抗虫、抗逆等遗传特性,而并不是改变作物的遗传规律。
  与人类种植、培育了几千年的传统农作物相比,转基因作物的出现只有20多年时间,因此,有人质疑吃了转基因食品后,转基因会被人体吸收,引发潜在风险。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任何一种来源于动、植物的食品本身都含有3万至5万个基因,转基因食品只不过比原有食品增加了一两个,而转基因的性质跟其他基因的理化特性是完全一样的。所有这些基因进入人体后,都会被消化成单个的核苷酸,不再含有任何的遗传信息。千百年来人类常吃的任何一种动植物食品,也包含了成千上万种基因,从来没有人担心它们会改变人的基因或遗传给后代,也从未发生这种现象。
  科技日报:转基因改变粮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其比例,以改善其食用品质或加工特性,满足不同人群的膳食需求,增加其附加值等,这种改变是否也是安全的,要多长时间来检验?
  朱祯:转基因作物表达的目标物质是蛋白质,它和食物中的蛋白质没有本质差别。如果这种蛋白质是致敏物或毒素,会在人体中急性发作,否则就会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因此不会在人身体里累积,也就不会因为长期食用而出现问题。这和重金属污染是不一样的,重金属不能代谢掉,会逐渐累积,所以才出现短期吃可能没问题,但长期吃会有问题的情况。
  “转基因种子不会严重依赖除草剂,抗除草剂品种有利于轮作和免耕、节约成本”
  科技日报:转基因种子是否会严重依赖除草剂,针对此问题,目前有哪些进展和研究?因为除草剂的广泛应用,会不会出现抗除草剂的超级杂草,如果出现,要如何应对?
  万建民(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转基因种子不会严重依赖除草剂,该特性是为了适应杀灭杂草的需求。抗除草剂品种的培育和应用有利于轮作和免耕、节约成本、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减少水土流失,是大豆生产提升的突破口。通过轮作可以避免对除草剂的依赖。目前,商品化种植的抗除草剂大豆品种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孟山都公司的抗草甘膦大豆品种 Roundup Ready,第二类是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的抗草铵膦大豆品种 Liberty Link。我国已培育出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抗除草剂大豆新品系。
  抗药性杂草的产生,一是杂草种群内存在遗传差异,二是存在除草剂的选择压。杂草种群内遗传差异可以是本身就存在的,也可以是由于突变产生的。选择压的强度决定于除草剂的使用量、使用频度和有效期。连续使用某种除草剂,选择压就会加大,易使杂草产生抗药性。解决途径包括,一是培育和推广抗不同类型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如抗草甘膦、Dicamba、2,4-D,HPPD抑制类除草剂等;二是合理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除草剂可以避免和灭除抗性杂草。
  “种植转基因大豆,真正受益的是农民”
  科技日报:阿根廷在播种转基因大豆后,只能用孟山都生产的除草剂,因为这种除草剂可以除掉全部杂草,只有孟山都的大豆种子对其有耐受性,除草剂通过机器喷洒,使得阿根廷的本国作物也会被当成杂草杀死,本土种子绝种、传统农区受到极其严重的影响。这种情况会不会使阿根廷的农民更加贫困?
  万建民:所谓的“阿根廷播种转基因大豆的教训”源自于美国地缘政治学者恩道尔所推出的《粮食危机》一书中,关于转基因作物摧毁阿根廷农业的说法,他们认为阿根廷种植转基因大豆使得大规模的森林为大豆田让路,传统的作物为大豆让路,机器替代人工,农民一贫如洗。但是,实际情况远非如此,2009年阿根廷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第一季度阿根廷的出口额为157.89亿美元,其中谷物和油料作物等农产品出口的增长最为迅速。种植转基因大豆,真正受益的是农民,阿根廷的农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十几年的种植和收获中,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科技日报:转基因农作物通过哪些技术增加产量?气候对转基因农作物影响有多大?
  万建民:转基因作物一方面可以通过转入外源基因直接提高作物的产量,例如在水稻中克隆的理想株型主效基因IPA1,能使水稻植株产生茎秆粗壮、穗粒数增加,小区产量增加10%左右。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控制害虫或者杂草,间接地提高作物产量。例如广泛种植的转Bt基因抗虫棉花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危害,种植Bt转基因棉后,棉铃虫的数量显著减少,棉花产量增加了15%—20%。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应用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栽培模式,实现了密植,大豆产量提高9%左右。
  作物产量受到多种气候因素的影响。据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最新研究表明,平均气温只要上升一度将使粮食减产10%。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正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其中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应对不良气候变化的抗逆新品种是重要措施之一。(记者 马爱平)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2-5-22 23:21

专家称转基因技术不会改变农作物的遗传规律
2012年05月22日 17:50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5)1  营养与变异 致富与返贫

  ——对“神秘”转基因农作物的质疑

  关注转基因

  2009年11月,农业部批准发放部分转基因农作物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自此,转基因农作物安全问题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激烈争论。


  转基因技术能够解决人类面临的食物短缺、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等问题,但由于需要评估转基因品种表现性状和遗传变异效应,大众质疑声不绝于耳。在转基因问题采访中,科学家和传播专家多次强调,媒体报道和网站上的一些传言,不论在转基因还是其他科学问题上,都不能成为证据,除非它们是来自专业科学杂志上正式发表的论文。

  或许,并非所有问题都需要科学证据,但转基因安全,只能是一个需要靠科学方法和科学手段来回答的问题。

  “转基因进入人体后,会被消化成单个核苷酸,不再含有遗传信息”

  科技日报:转基因农作物可以改善转基因产品的品种和增加营养成分,降低致敏物质和有毒物质的含量,延缓成熟,同时还可以增加淀粉含量,延长产品的保存时间。不过有人担心这种改变会使农作物变得不安全,担心有遗传变异,您怎么看?

  朱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转基因育种技术有以下特点:首先,传统育种技术的遗传物质交流只能在同一个物种之间进行,转基因技术则打破了这一限制,可以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其次,传统育种技术的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不可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选择,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后代所表现出的性状可以准确预期。由此可见,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而且更为精准、安全、可控,它只会改变作物的抗虫、抗逆等遗传特性,而并不是改变作物的遗传规律。

  与人类种植、培育了几千年的传统农作物相比,转基因作物的出现只有20多年时间,因此,有人质疑吃了转基因食品后,转基因会被人体吸收,引发潜在风险。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任何一种来源于动、植物的食品本身都含有3万至5万个基因,转基因食品只不过比原有食品增加了一两个,而转基因的性质跟其他基因的理化特性是完全一样的。所有这些基因进入人体后,都会被消化成单个的核苷酸,不再含有任何的遗传信息。千百年来人类常吃的任何一种动植物食品,也包含了成千上万种基因,从来没有人担心它们会改变人的基因或遗传给后代,也从未发生这种现象。

  科技日报:转基因改变粮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其比例,以改善其食用品质或加工特性,满足不同人群的膳食需求,增加其附加值等,这种改变是否也是安全的,要多长时间来检验?

  朱祯:转基因作物表达的目标物质是蛋白质,它和食物中的蛋白质没有本质差别。如果这种蛋白质是致敏物或毒素,会在人体中急性发作,否则就会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因此不会在人身体里累积,也就不会因为长期食用而出现问题。这和重金属污染是不一样的,重金属不能代谢掉,会逐渐累积,所以才出现短期吃可能没问题,但长期吃会有问题的情况。

  “转基因种子不会严重依赖除草剂,抗除草剂品种有利于轮作和免耕、节约成本”

  科技日报:转基因种子是否会严重依赖除草剂,针对此问题,目前有哪些进展和研究?因为除草剂的广泛应用,会不会出现抗除草剂的超级杂草,如果出现,要如何应对?

  万建民(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转基因种子不会严重依赖除草剂,该特性是为了适应杀灭杂草的需求。抗除草剂品种的培育和应用有利于轮作和免耕、节约成本、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减少水土流失,是大豆生产提升的突破口。通过轮作可以避免对除草剂的依赖。目前,商品化种植的抗除草剂大豆品种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孟山都公司的抗草甘膦大豆品种 Roundup Ready,第二类是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的抗草铵膦大豆品种 Liberty Link。我国已培育出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抗除草剂大豆新品系。

  抗药性杂草的产生,一是杂草种群内存在遗传差异,二是存在除草剂的选择压。杂草种群内遗传差异可以是本身就存在的,也可以是由于突变产生的。选择压的强度决定于除草剂的使用量、使用频度和有效期。连续使用某种除草剂,选择压就会加大,易使杂草产生抗药性。解决途径包括,一是培育和推广抗不同类型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如抗草甘膦、Dicamba、2,4-D,HPPD抑制类除草剂等;二是合理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除草剂可以避免和灭除抗性杂草。

  “种植转基因大豆,真正受益的是农民”

  科技日报:阿根廷在播种转基因大豆后,只能用孟山都生产的除草剂,因为这种除草剂可以除掉全部杂草,只有孟山都的大豆种子对其有耐受性,除草剂通过机器喷洒,使得阿根廷的本国作物也会被当成杂草杀死,本土种子绝种、传统农区受到极其严重的影响。这种情况会不会使阿根廷的农民更加贫困?

  万建民:所谓的“阿根廷播种转基因大豆的教训”源自于美国地缘政治学者恩道尔所推出的《粮食危机》一书中,关于转基因作物摧毁阿根廷农业的说法,他们认为阿根廷种植转基因大豆使得大规模的森林为大豆田让路,传统的作物为大豆让路,机器替代人工,农民一贫如洗。但是,实际情况远非如此,2009年阿根廷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第一季度阿根廷的出口额为157.89亿美元,其中谷物和油料作物等农产品出口的增长最为迅速。种植转基因大豆,真正受益的是农民,阿根廷的农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十几年的种植和收获中,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科技日报:转基因农作物通过哪些技术增加产量?气候对转基因农作物影响有多大?

  万建民:转基因作物一方面可以通过转入外源基因直接提高作物的产量,例如在水稻中克隆的理想株型主效基因IPA1,能使水稻植株产生茎秆粗壮、穗粒数增加,小区产量增加10%左右。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控制害虫或者杂草,间接地提高作物产量。例如广泛种植的转Bt基因抗虫棉花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危害,种植Bt转基因棉后,棉铃虫的数量显著减少,棉花产量增加了15%—20%。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应用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栽培模式,实现了密植,大豆产量提高9%左右。

  作物产量受到多种气候因素的影响。据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最新研究表明,平均气温只要上升一度将使粮食减产10%。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正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其中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应对不良气候变化的抗逆新品种是重要措施之一。(记者 马爱平)
作者: 小猫咪    时间: 2012-6-16 09:49     标题: 欧盟年内19次通报中国大米制品涉非法转基因

自2012年开始,欧盟已经19次通过预警通报指出从中国进口的食品中检出非法转基因。

尽管中国政府从未允许在境内主食作物领域进行转基因商业种植,但在中国出口欧盟的大米制品中,“非法转基因”却被屡次查获。

6月6日,欧盟发出《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通报》(下称“预警通报”),称在输欧大米制品中检出“非法转基因”。而自2012年开始,欧盟已经19次通过预警通报指出从中国进口的食品中检出非法转基因。

尽管转基因水稻在国内尚未批准商业化种植,但农业转基因技术专家表示“确有转基因水稻种子流出种植”,只是传播面积一直没有明确数据。而农业部虽然每年都会检查转基因生物的研究、管理和安全情况,但却从未公布过。

19次查获非法转基因

根据欧盟食品和饲料委员会每周发布的预警通报,今年以来,中国输欧米制品已经有19次被查出含有转基因成分,其中一次标明是含有Bt63抗虫基因,其余未标明是何种基因。所涉及到的产品品种为米线、米粉制品。此外其他食品,如饼干、芝麻汤圆等,也数次被检出含有转基因成分。

实际上,自2006年起,含有Bt63转基因的中国米制品就出现在欧盟的预警系统中。2011年,因频频出现在预警通报上,加之当年欧盟委员会食品与兽医事务处访华代表团关于中国大米受转基因污染影响的报告,去年底欧盟委员会发布《对中国出口大米制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采取紧急措施的决定》。

根据这个决定,欧盟27国对中国25种米制品采取强制性转基因成分检测,并依据检测结果采取退货和销毁处理措施。据了解,欧盟最新的管控系统能够检测出大米产品中的26种转基因物质,欧盟要求中国官方必须在向欧盟出口前批批提交米制品的检验报告,表明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而且,欧盟成员国还要加强抽样和检测的频率,使抽样和检测覆盖所有中国进口的米制品。这被称为中国米制品史上最为严苛的入境检查。

“按照欧盟的规定,如果人用食品或者动物饲料含有0.9%以上的已被欧盟批准的转基因物质的农作物,产品标签必须标注。”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薛达元解释,所谓0.9%,如果一块饼干所用主要原料是面粉,但同时也用了米粉,若米粉中含有的转基因大米达到米粉的0.9%,即需要标注。

2010年,绿色和平调查显示,中国境内已经有非法销售的转基因大米和在米粉等食品中发现转基因成分。对于今次欧盟的预警通报,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方立峰认为,这有可能说明国内现在仍有转基因水稻非法种植,或者是前几年收获的转基因大米刚刚进入流通渠道。

而在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下称“转安委”)专家黄大昉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看来,如此多的预警通报未免有利用技术规范进行贸易博弈的嫌疑。罗云波曾是第一届转安委专家组成员。

各执一词

迄今为止,在WTO框架下,关于转基因农产品贸易,欧盟和美国各执一词。

欧盟要求进口的转基因农产品必须强制性加贴标签,而美国反对,认为这是利用技术壁垒进行贸易歧视。中国亦要求出口到中国的转基因农产品须预先取得安全证书和批准方可进口。

但这些米制品在中国和欧盟都无法贴上转基因的标签,因为中国农业部虽然在2009年为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系颁发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但尚未批准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而欧盟亦未批准Bt63基因在其区域内为合法物质。

记者就为何会出现如此多的非法转基因预警通报致函农业部,截至发稿时未得到回复。欧盟方面表示将尽快回复,但需要时间。

尽管官方没有明言,但转基因技术专家表示,试验中难免有种子流出,收获后的大米常常混入普通大米进入流通渠道,这都是因为“监管太难”。

“我们转基因试验的每一个步骤,都是要上报的,只有经过农业部批准才能做。”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教授林拥军表示,试验的每个环节都是严格按照2001年开始实施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实施办法来进行的。

在转基因监管方面,农业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源头管理”:包括研发单位管理、种子审定时的转基因检测、种子经营企业培训与监管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转基因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

据了解,转基因植物品种在培育出来后,需要经过安全性评价阶段,才能获得安全证书。

安全性评价阶段包括实验室、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四个阶段。

“实验室阶段,包括在温室内的阶段,范围可以控制。”黄大昉表示。

而中间试验阶段,据林拥军介绍,试验田一般选择在农场里面,或者农科所里面,田地处于完全封闭状态。

林拥军表示自己实验室的试验田四周有2米深2米宽的“护城河”,以及3米高的围墙。“在早期试验和中试阶段,管理是很严格的。因为安全性试验刚刚起步,对早期材料要求也很严格。”

但环境释放阶段就要求到不同的水稻产区检验植物是否适应不同的气候和生态条件,“这就要和农民合作了。”黄大昉表示。

下一步,“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转基因试验的实施办法的规定,生产型试验要求至少3个点种植,一个点面积超过45亩,这个时候管理不可能像中试那么严格。”林拥军表示,如果再像中试那样做成碉堡,成本就太高了。

按照规定,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产生的试验结果(即收获的水稻)应该统一回收处理,“但是不排除农民看到这种水稻不用农药、节约人工,就私自留藏。”黄大 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有时也会有种子公司介入私自育种,“这让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并介绍,在中国研究实验抗虫棉时,就有这种情况,当时农民“非抗虫棉不买” 。

而薛达元表示,《条例》虽然规定了种植面积,但在实际操作中,科研人员几乎都扩大了种植面积,达到几百亩甚至上千亩,这就使得管理更加困难。

除了被动流失,一些科研人员也创造机会造成转基因水稻种子的“主动流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转基因科研人员表示,确实有些科研人员未经申报就擅自进行试验。

此前,绿色和平组织调查显示,早在2005年,湖北多个地方的种子市场、农技站和种子站就在非法售卖当时尚未通过安全审评的转基因水稻。2010年,该组织的调查发现湖北和湖南等地仍旧存在违法转基因稻种的销售。第三方的检测结果显示,这些转基因稻种的品系为Bt63,正是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团队获得安全证书的品种。

而对于去年有媒体报道的农业部联合环保部、卫生部等进行的中国第一次大规模调研转基因生物安全,该研究人员称并不知情,同时表示“每年农业部都会组织专家和地方管理部门检查转基因研究进展和生物安全性情况,研究进展和安全管理的检查结果我们都是清楚的,但是不一定要公布。至于非法试验,惩罚措施通常是内部进行罚款和通报批评。一定范围内吸取教训惩罚不当行为就够了,没有必要大肆宣传,毕竟没有像三聚氰胺和瘦肉精那样造成实际的安全问题。”

在黄大昉看来,农业问题比较复杂,面对千千万万的农户,同时中国有8700家左右种子公司,数量多,小而散。“经营者过多,环节过多,往往会有漏洞。”

“尽管已经有了安全证书,但是还没有进行品种评审和商业化许可,种植转基因水稻在中国还是违法的。”黄大昉表示,还是应该依法依规办事,这就需要加强监管,研究单位做试验一定要按规定办理,而经营水稻种子的公司也要对自己的产品严格把关。

但农业部现在显然更忙于转基因的宣传活动。在其主办的“转基因权威关注”网站上,宣传活动对转基因农产品的描述非常正面:转基因前景广阔、技术优势明显、转基因作物已大面积应用、转基因食品“人吃了没事”以及通过国家安全审定的转基因水稻和玉米与非转基因作物同样安全。今年4月,农业部还专门组织了转基因知识媒体培训班,随后《科技日报》、中国网等主流媒体频频发文,正面宣传转基因农产品。

黄大昉表示,农业部做了很多工作,只是没有说。但至少在目前看来,作为监管者的农业部和转基因农作物的研发者,都没能控制转基因农作物的非法蔓延。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www.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