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趣事一:钟敬文见鲁迅 [打印本页]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0-3-1 11:27     标题: 趣事一:钟敬文见鲁迅


1927年1月,鲁迅从厦门大学转往中山大学任教,钟敬文时在岭南大学半工半读,听说鲁迅来了广州,非常兴奋,约了两位朋友前往拜见。

关于这次会见,笔者搜集到四篇文章:
一是钟敬文当天晚上所写的《记找鲁迅先生》;
二是青年作家黎锦明1936年发表的《两次访钟楼记》(对照鲁迅日记,这篇文章记忆有误);
三是记者梁式1942年发表的《可记的旧事》;
四是钟敬文1977年写的《关于开设“北新分局”的事情》、1986年写的《鲁迅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祭断想》。

在钟敬文《记找鲁迅先生》一文中,找鲁迅的过程写得特别详尽,可是,真正见到鲁迅之后,与鲁迅的谈话记录却极为简略,最后居然只用一句“我们的谈话很不少,在这短文里不一一记述了”轻轻带过,难免让人觉得虎头蛇尾。

这个谜底必须看了梁式的文章才能揭开:
“钟敬文却发言最多,原来他负有一种连他自己也不清楚的任务,就是受顾颉刚函嘱或电嘱,因为鲁迅初到,人地生疏,必有些不便,要随时效点微劳。我也以为这是顾的好意,也就是钟的好差使,殊不料鲁迅只冷静地答一声‘哦!’绝不作道谢语。钟再说一次,鲁迅又是一次‘哦’,孙伏园对此也不插嘴。顾颉刚要和鲁迅在广州打真正官司一事后来完全明朗化了,但为什么叫钟敬文帮鲁迅的忙呢,我至今还没有明白。”

原来是钟敬文遭遇了尴尬的冷遇,因而有意忽略了谈话内容。
可是,梁式是个汉奸文人,汉奸的文章是否可靠仍然是个问题。

50年后,钟敬文在解释他和鲁迅之间的一些误会时,侧面坐实了这次尴尬的冷遇:
“鲁迅先生怀疑我们的设立‘北新分局’和写那冒失的信(施按:此前钟敬文、杨成志等人计划筹办一个北新书局广州分局,听说鲁迅也要办一个北新书屋,于是去信说了‘此事我们已经在进行了,你们最好不必再搞了’一类冒失的话),跟顾颉刚先生有关,这个责任,恐怕在我身上。因为当鲁迅先生初到广州,我和饶超君等去拜访他的时候,我说的有些话,是足以引起怀疑的,虽然我当时并没和顾先生见过面,更不知道他们在厦大那种对立的情形。其一,我说,不久前得到顾的信,知道先生就要到中大来了;其二,这是更重要的,当鲁迅先生说到当时厦大国学研究院那些从北京去的同事们的钩心斗角的情形时,我竟然插嘴说,顾是个学者,大概不会这样吧。记得鲁迅先生听了我的话,冷冷的回答说:‘如果真像你所说的,那就好了。’这明明是有对我的话的反驳,但我当时并没有充分理解到这话的真意和分量。”

钟敬文《鲁迅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祭断想》一文也只是说鲁迅“用幽默的口吻,谈论了当时的文坛情况”。

2001年夏天笔者向钟先生重提这件旧事时,钟先生再次说到:“鲁迅讲话很幽默。”
当笔者追问如何幽默时,钟先生说:“我说顾先生学问很好,他就讲:‘哈哈哈哈,要是那样就好了。’”
钟先生感慨地说:“鲁迅先生气量太小。我以前不敢这么说,现在我不用怕什么。顾先生是个好人,学问好,喜欢有才华的年青人。”

像这件事,不仅材料充足,还可求证于当事人,我们对于事件的了解就会更充分一些。
但更多的时候材料并不充足,于是,我们也就只能将就一面之辞,看米下锅。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0-3-1 11:31

鲁迅在中山大学的宿舍。

当年钟敬文就是在这里拜见鲁迅的,并约定第二天请鲁迅去酒店喝茶。

第二天喝茶具体谁出的钱,是不是AA制,已经难以考索了。

[attach]6060[/attach]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0-3-1 11:36

因为钟先生在第一次见面时就不合时宜地多次提到顾颉刚,而且夸顾颉刚学问好,所以,鲁迅从一开始就怀疑钟敬文是顾颉刚派去的奸细。
钟先生一直很委屈,而顾先生更是对此全不知情。
作者: hermony    时间: 2010-3-3 10:31

2001年夏天笔者向钟先生重提这件旧事时,钟先生再次说到:“鲁迅讲话很幽默。”
当笔者追问如何幽默时,钟先生说:“我说顾先生学问很好,他就讲:‘哈哈哈哈,要是那样就好了。’”

钟先生近百岁的高龄,连“哈哈哈哈”都学给施老师了啊?觉得特可爱。
我忘记在哪里见到,说鲁迅认为钟先生是“鼻”的人,这个“鼻”就指顾颉刚。
鲁迅为啥管顾颉刚叫“鼻”呢?真难听啊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0-3-3 14:27

据说顾先生的鼻子有点红,不知道是不是酒糟鼻。
这事我曾问过刘魁立先生,他曾和顾先生一起开过会,刘先生说:“不明显”。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3-3 16:34

学界趣事,比那些胡编乱造的故事好看多了
作者: hermony    时间: 2010-3-3 19:24     标题: 回复 5# 的帖子

笑喷了……就因为这个啊,我还以为有什么深意呢。
这和曹操管刘备叫“大耳贼”有一拼。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0-3-3 19:30

独家发布:

[attach]6066[/attach]

顾颉刚在中山大学(1928)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0-3-3 19:31

再来一张:

[attach]6067[/attach]

钟敬文在中山大学(1927)

照片来源:安德明
作者: hermony    时间: 2010-3-3 19:34     标题: 回复 6# 的帖子

严重同意。
有了这些“趣事”,学者们才被还原为活生生的人啊。
钟先生年轻的时候也“造次”过,也不是所有他喜欢的人都像顾颉刚一样喜欢他,这才是人嘛。
所以,我想想自己的某些囧事,有点释然了。
钟先生遇此尴尬,也知道鲁迅气量有点小,还一生敬仰他,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境界吧。
作者: hermony    时间: 2010-3-3 19:35

天啊,我赶上直播了!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0-3-3 19:35

上面两张大帅哥照片都是非常值得收藏的,请收藏者双击图片看大图,然后保存。

这可是我的压箱底的藏品哪!

肉痛ing

作者: hermony    时间: 2010-3-3 19:39

两位先生真是风华正茂啊!
1930年,赵景深在上海第一次见到钟敬文,他的印象是“喜欢修饰,头发总是梳得很光的,爱做出漂亮的举止,嘴略带点尖,说话很文雅,低而略柔……饱满的圆脸。身材很长……带一点女性的羞涩……字写得很小,也纤细得有如作簪花格的卫夫人。”
作者: hermony    时间: 2010-3-3 19:39

钟先生年轻的时候还是挺爱美的……
作者: hermony    时间: 2010-3-3 19:40     标题: 回复 12# 的帖子

把两位帅哥一并抱走!
(施老师内牛满面)
作者: hermony    时间: 2010-3-3 19:43

钟先生那张是不用双击的。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0-3-3 20:16     标题: 回复 12# 的帖子

嘎嘎~~

谢谢分享~~~
作者: 张志娟    时间: 2010-3-4 13:51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3-3 14:27 发表
据说顾先生的鼻子有点红,不知道是不是酒糟鼻。
这事我曾问过刘魁立先生,他曾和顾先生一起开过会,刘先生说:“不明显”。
因为这个称为“鼻”的话
不知道鲁迅先生是不是想起了《源氏物语》那个鼻端带红的女人,顺便讽刺一笔。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0-5-16 17:34


作者: 沙野    时间: 2010-5-26 17:04     标题: 掌故的魅力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0-5-29 21:53

还历史以真实,还事件以细节。
鲁迅是人不是神,其作为人而带有的缺陷不足以损伤作为伟人的高尚。
对鲁迅的评价也可看出一个民族的成熟。
作者: 为你走天涯    时间: 2010-6-16 17:16

顾老年轻时跟涛哥年轻时好像。。。。。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0-6-17 09:13

黄涛哥?
锦涛哥?
作者: wangwenchao    时间: 2010-11-16 22:17     标题: 先生很帅气!最近恰巧在写先生20年代的文章,收下了谢谢LZ

先生很帅气!最近恰巧在写先生20年代的文章,收下了谢谢LZ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0-12-10 10:34

气量太小。
虽并不妨碍鲁迅的伟大,但以此来解读那个时期以鲁迅为真理标准的价值判断大有益处。曾几何时与鲁迅过不去的那些文人、学者打入万劫不复的地狱中不得翻身,至今仍留下诸多后遗症。
作者: 黄清喜    时间: 2011-3-14 23:57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就看后世的世人如何看待伟人了。有的戴着有色眼镜看,有的戴着近视眼镜看,有的戴着远视眼镜看,有的装学者而其实是戴着平面眼镜看,当然也不乏直接用肉眼查看的,所以就会出现一些迥然不同而不同凡响的后果了。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3-16 01:50

在半个小时前刚看了《记找鲁迅先生》,也纳闷谈话怎么就一笔带过了呢。。。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1-3-27 19:02

关键是鲁迅也未说,只有钟老说了……
作者: 刘清春    时间: 2011-3-28 22:26

好像这个话题的关键人物还是顾颉刚先生。据读书印象,顾颉刚先生年少成名,但也是颇有些张扬跋扈的。得罪的人远不止鲁迅。
    学生觉得重心还不在品评人物,而是为什么现在鲁迅、顾颉刚这般人物少了 难以见到了
作者: 贝贝女    时间: 2011-3-28 23:35

都是大家~人无完人 但更重要的是 不能忽视前辈们的伟大之处 对后世所作出的贡献
作者: 刘清春    时间: 2011-3-29 12:22

哪有完人,甚至是众所赞扬的周总理。也听到有老人严重质疑他。
身处过程漩涡中的人、成长的个体,怎么能过于求全责备呢。尤其是对于时下青年,学生悲哀的觉得,看起来这个时代包容了染发纹身的孩子,其实不允许他们思想出轨。太多家长式领导宁愿接受周杰伦式“消极自我”,不愿孩子真正出格。胡耀邦先生讲,前进中犯错的人比坐着不动的人好一百倍。这个不能推到各个阶段,但尤其是对于青年人,积极犯错、错误中成长还是必要的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3-29 18:26

引用:
原帖由 刘清春 于 2011-3-28 22:26 发表
好像这个话题的关键人物还是顾颉刚先生。据读书印象,顾颉刚先生年少成名,但也是颇有些张扬跋扈的。得罪的人远不止鲁迅。
    学生觉得重心还不在品评人物,而是为什么现在鲁迅、顾颉刚这般人物少了 难以见到了
天才没有不狂妄的。
如果你看到一个很有才华的谦谦君子,那几乎可以肯定是以下三者之一:
1,你看走眼了,他只是个人才,远不是天才;
2,他需要通过“会做人”来弥补才华的不足,以获取更大的名声;
3,他也许是个真天才,但一定是伪君子。
作者: 张润平    时间: 2011-3-29 20:43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1-3-29 18:26 发表

天才没有不狂妄的。
如果你看到一个很有才华的谦谦君子,那几乎可以肯定是以下三者之一:
1,你看走眼了,他只是个人才,远不是天才;
2,他需要通过“会做人”来弥补才华的不足,以获取更大的名声;
3,他也许 ...
精彩!
作者: 喵星包子    时间: 2014-11-25 21:11

把顾先生年轻的照片截图给学历史的男友看,他看过之后果断把图盗走了。。。
作者: 张礼敏    时间: 2014-12-10 20:42

强烈建议把这个整理一下发到民俗学会微信推送里去!!
作者: 京师园丁    时间: 2014-12-15 15:47

引用:
原帖由 hermony 于 2010-3-3 19:39 发表
钟先生年轻的时候还是挺爱美的……
钟先生年轻的时候绝对是美男子!
作者: zhouchangfa    时间: 2014-12-27 18:31

顾颉刚气量还是比鲁迅要大一些。鲁迅跟林语堂和顾关系都不好,还骂顾颉刚长得像猴子。
作者: 刘畅    时间: 2015-4-17 23:29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1-3-29 18:26 发表

天才没有不狂妄的。
如果你看到一个很有才华的谦谦君子,那几乎可以肯定是以下三者之一:
1,你看走眼了,他只是个人才,远不是天才;
2,他需要通过“会做人”来弥补才华的不足,以获取更大的名声;
3,他也许 ...
天才与狂徒往往只有一墙之隔。赞同施老师的话。对于这些大家,他们性格方面的一些特质可以忽略,他们的学术品格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作者: 谢燕清    时间: 2015-6-22 19:33

人在江湖,无论如何都是处在各种势力之间。只是小字辈回旋余地更小而已。真实才令人感到亲切。
作者: 沙野    时间: 2015-6-23 15:29     标题: 补充一点

天才没有不狂妄的。
如果你看到一个很有才华的谦谦君子,那几乎可以肯定是以下三者之一:
1,你看走眼了,他只是个人才,远不是天才;
2,他需要通过“会做人”来弥补才华的不足,以获取更大的名声;
3,他也许是个真天才,但一定是伪君子。

4.大智若愚,是内存〔脑容量〕不足造成的情商和智商互相屏蔽,还不是“人”才(人才首先是人)。

作者: 西北狼    时间: 2015-6-25 07:55

有意思,做学术史免不了会遇到一些学者个人生活中的故事。

[ 本帖最后由 西北狼 于 2015-6-25 08:29 编辑 ]
作者: 西北狼    时间: 2015-6-25 08:17

都是陈年旧事了。当作笑话来聊聊还不错。

[ 本帖最后由 西北狼 于 2015-6-25 08:24 编辑 ]
作者: 沙野    时间: 2015-6-27 21:41

引用:
原帖由 西北狼 于 2015-6-25 07:55 发表
有意思,做学术史免不了会遇到一些学者个人生活中的故事。
细微之处见品位。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5-8-26 13:39

需要通过“会做人”来弥补才华的不足,以获取更大的名声.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5-8-27 14:22

现在多的是既没有才气,也没有实学却狂妄自负的人。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www.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