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端午节等22个中国项目列入世界非遗名录

端午节等22个中国项目列入世界非遗名录

端午节等22个中国项目列入世界非遗名录
2009年09月30日 23:50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南京九月三十日电(记者 陈光明 )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传来最新消息,三十日在此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南京金陵刻经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南京云锦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手工织造历史。其木机妆花是中国四千七百多年丝绸织造史、三百多年的织锦历史中,唯一流传至今尚有不可被机器取代,挖花盘织凭心的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工艺。元、明、清三代,云锦为皇家专享的御用锦缎,中国著名的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琴的祖辈久曾任职江宁织造局,专门负责为皇家制作御用锦缎。南京云锦八年来三次向申遗冲刺,被中国列为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预备清单项目,直到今年第四次申报获得成功。
        南京金陵刻经此次作为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的领衔单位,与扬州的广陵古籍刻印社以及四川德格印经院一起捆绑申报。金陵刻经处是中国佛典图像刻版的总汇,它既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收藏汉文木刻经像版的宝库,又是蜚声海内外的中国木版雕刻、水墨印刷汉文佛教经典的唯一机构。是中国仅存的唯一一家刻经处,目前仍完整地保存着中国古老的雕版、印刷、线装函套等传统工艺。
       据悉,此次列《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有七十六个,其中二十二个中国项目,它们是: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

TOP

中国世界非遗数急剧膨胀 喜忧参半

中国世界非遗数急剧膨胀 喜忧参半
2009年10月06日 16:23 来源:中国文化网 
  22项!一夜之间,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目急剧膨胀。高兴之余,也不免令人担忧:所谓“物以稀为贵”,“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字招牌,会不会因此掉价?

  据悉,此次韩国也有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成功。韩国媒体报道说,新增5项之后,韩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到了8项。中国的“优异成绩”更是让世人关注。

  “我是喜忧参半。”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康保成如是说。“感觉这是一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大跃进’。”这让康保成感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政策发生了改变。因为以往的情况是:一个国家一次只能申报一项,两年才评审一次。“中国此次共有22项列入名录,自然有其合理的成分,中国人口这么多,历史这么悠久,地域这么宽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是事实。”但从“两年一次,一次一项”一下子跃进到“一次22项”,和中国评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为颇有几分相似。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第二批共计510项,两批相加合计1028项,这个数字让很多专家不安。“韩国国家级非遗至今共113项,而且我们和日韩不同的是,人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评选了。”此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当时,我们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评选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的做法的差别是非常大的。”但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似乎也“改变”了,这让康保成“目瞪口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准究竟是怎么定的?这让人觉得茫然了。政策变化太快,让人捉摸不定”。

  康保成担忧:这样会降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威望和品位,“东西多了会不会不值钱?会不会掉价?”

TOP

去年,国家有关部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更改这一申报规则的建议,并最终得到接纳,在今年的申报中,中国破天荒地出现了22个项目同时列入“世遗”的喜人景象。
  “应当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受中国的建议并作出这一改革是很必要的,否则,如果还按照一年一个国家只有一项入选的规则,中国很多非遗项目要等到100年后才能轮上申报,而那时,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许早就消亡了!”陈勤建说。

TOP

喜在申报成功,忧在如何保护。

TOP

下一个申报“非遗”的节日是中秋,还是春节?
                                       2009年10月06日 15:14 来源:北京晚报

       本报10月4日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日前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国“端午节”名列其中,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为期3天的会议从9月28日开幕到30日结束,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来自全球114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代表与会。会议审议并批准76个项目,包括中国申报的22个项目。会议开得十分紧凑,平均每天审议25个以上项目,按每天开会8小时计算,审批一个项目大约需要20分钟,可见审批效率之高。倘若审批者事先不是做好“功课”,20分钟里面听介绍、看影像、举手表决全部用英语不用翻译,也可谓高效神速。这样的开会效率,倒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应当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到那些喜欢开马拉松式会议的国家和地区效法。

  端午节入选,可喜可贺。不过,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端午节不是一个盛大的节日,相比刚刚过去的中秋节,特别是春节,甚至是清明节,对中国老百姓来说,后两个节日如果不是更加重要,至少也是同等重要。下一个是该申报中秋节,还是春节?抑或是清明节呢?有空的时候,咱们开几天会好好讨论一下。反正只要申报肯定是会审议通过的,因为没有理由不审议通过。端午节能通过,中秋节、春节、清明节通不过,那一定是与会代表太不了解中国国情,他们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将大打折扣。

  这次入选的中国申报22个项目里,有中国桑蚕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灿若星汉,数量之多,一定会稳坐《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头把交椅。人类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祖宗留下的“玩意儿”实在是太多了,随便捡几样说,都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唐诗、宋词、元曲,别说外国人搞不了,我们自己也没几个人能搞了,货真价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孔子、孟子、老子、孙子、管子等诸子百家的学说,自然更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北二人转、北京相声、天津快板、山东快书、河北梆子、山西晋剧……大鼻子他爸爸——老鼻子,多了去啦。这么一算,咱们可得好好地积累外汇。一个项目申报大概需要花费60万美元,按说不算多,架不住咱们是大国、古国,文化遗产太多,倘若大大小小的真要都入选上了名录,两万亿外汇储备够不够那得另说。

  英国祖上号称“大英帝国”,家底其实未必厚实。前些日子,一闹金融危机,立马就退出申报非遗,把名额都给咱们留下了。咱们呢,沾了祖宗的光,花了百姓的钱,申报项目也在联合国组织里面通过审议了,剩下的事情自己瞧着办吧。

  苏文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