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女书"现状简介

"女书"现状简介

【女书的现状】
  ■新近的出版物
  

《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女书》

  《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女书》,周冶陶、宫步坦编著,明华印书馆2009年2月版
  本书详细记录了女书1982年被发现的经过,女书中的情感、信仰与艺术,女书的传承与保护,与女书有关的女性习俗等内容,并分篇介绍了著名的女书传人、著名的女书研究专家和著名的女书书法家,还对湖北新发现的几种未识别文字进行了介绍。全书图文并茂,收录了各个时期的珍贵图片共计120多张,其中有不少照片是第一次对外公布,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女书通》
《女书通——女性文字工具书》,宫哲兵、唐功暐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版。
  女书是一种由民间妇女创造的文字,未经规范。《女书通——女性文字工具书》2007年出版,以女书标准字作为规范方案。《女书通》具有女书译汉字与汉字译女书两种字汇的功能:通过女书标准字音节索引可以查出:江永土话的每个音节、每个音调,有哪几个对应的女书文字,它们中间哪一个是标准字,这个女书标准字的标准书写方法是什么;通过女书标准字笔划索引,可以根据一个标准字查到它所能代表的多种汉字意义,也能够查到它的多种同音字,还能够查到它在其他7种女书字典或字汇中的写法;通过汉字译女书索引,可以查出与一个汉字相对应的女书标准字怎么写,怎么发音,与这个汉字对应的女书标准字有哪些同音字。《女书通》最大的优点是女书文字规范化,女书读音汉语拼音化。《女书通》不仅为女书研究者提供了研究工具,而且为女书初学者提供了学习工具,对于那些女书书法、刺绣等艺术爱好者及需要用女书题词的各类人,它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工具书。
  《中国女书合集》赵丽明主编 中华书局 ,所收资料占目前所能见到的女书原始资料的90%以上。
  另外一本女书专著《中国女书集成——一种奇特的女性文字资料总汇》十集不分卷 赵丽明主编、周硕沂译注、陈其光译注校订。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3一版(印数:700),16开本。包括:
  贺三朝书八十二种
  自传诉苦歌三十六种
  结交老同书二十二种
  传说叙事歌三十二种
  祭祀歌七种
  婚嫁歌五十六种
  民歌八十七种
  谜语四十七种
  翻译作品二十九种
  书信三十种
  ■ 女书书籍的濒临灭亡
  文化大革命之前,主人去世后,它们多作为殉葬品焚化或掩埋,只有很少的作为纪念品珍藏保留,因此民间遗存极少。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有大量女书作品被销毁:一方面,作者担心自己用女书书写的秘密会被识破;不少红卫兵基于“破四旧”的缘故,把这些神秘的文字当作“四旧”来破坏。文化大革命之后,只有少量女书作品得以保留下来。另一方面,文化大革命之后,由于女性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女性之间不需要使用女书亦可交流,很少有妇女学习女书,女书开始濒临灭亡。
  ■女书的发现
  1982年,由武汉大学宫哲兵教授在湖南省江永县发现。宫哲兵随即在1983年3期《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发表了全世界第一篇介绍女书的学术论文《关于一种特殊文字的调查报告》,并在1983年第16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美国)上发表了论文《湖南江永平地瑶文字辨析》,将女书介绍到国内外,1986年宫哲兵出版了全世界第一部女书研究著作《妇女文字与瑶族千家峒》。
  1983年,江永发现“女书”的消息向全世界公布后,引起轰动。 海内外专家学者纷纷深入江永考察、学习、发掘。近年来,永州积极实施抢救和保护女书文化工程,通过兴建女书文化村,建立女书博物馆,组织开发女书工艺品,发展女书文化产业,使女书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女书的保护
  就在“女书”在最后只有少数老年妇女才能阅读和书写,从20世纪末开始,通过一批学者努力,这种罕见的女性字符才被世界所了解和认识,并引起了海内外的浓厚兴趣和广泛关注。作为一种独特罕见的文化遗存,中国政府也开始重视保护女书。集研究基地与旅游于一体的“中国女书”村已于2003年底落户宜昌。
  2001年5月18日在中南民族大学召开的"中国女书文化抢救工程"座谈会暨全国女书学术研讨会提出“中国女书文化抢救工程”。
  2004年9月20日,阳焕宜——女书的最后一位自然传人谢世了。
[编辑本段]
【女书研究的意义 】
  “女书”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化石”,对研究人类文字和文明的起源、女性文化和民族的起源以及文明的发展历程等方面,在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字学、民俗学、考古学等各个领域,都有重要价值。
  江永“女书”的流传,史书不载,方志不述,当地族谱碑文,可说无一蛛丝马迹,外界少有知晓。 关于女书文字的史料记载,至今最早见到的是太平天国发行的“雕母钱”。该钱背面用女书字符铸印有“天下妇女”、“姊妹一家”字样。史载太平天国曾过江永北上。1931年《湖南各县调查笔记》的《花山》条中,有“其歌扇所书蝇头细字,似蒙古文。全县男子,能识此种字者,余未之见”的说法。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瑶文歌》序文也记载道: “一九四五年,何君晓南持猺文一纸,云是猺女读物,系得自田广洞陈中兴,转以赠余,此固求之数年而不可得者。入手展玩,纸色红旧,纵横五百七十四字,字迹秀媚,行列端整,不知出自谁家女手,惜一字不可识,无以解其音义”。
  “女书”文字记录的是江永土话基础上的妇女群体语,一般人认为它属汉文异形字。但它是否属“汉字文化圈”,则有分歧。有人以“女书”有近半数字符是从汉字蜕变而来为据,认定它是借源于方块汉字的一种“变异”的系统再生文字。反对者则认为,笔画及其组合结构的异同,是判定不同文字之间有无源流关系的直接依据。“女书”与汉字楷书相比,基本笔画不同,笔画结构和语言功能都迥异有别,而且“女书”中遗存的象形字、会意字均与甲骨系文字大相径庭,因此“女书”文字的源头绝非普通汉字。
  “女书”究竟源于何时?何地?海内外众多学者的探索勾起人们久远的联想。有人根据当地妇女赛祠的花山庙兴起在清代中期,目前发现最早的女书实物在咸丰年间,推测女书起源于明未清初。有人以“女书”中存在与壮、瑶等民族织锦上的编织符号类同的字符为据,认定“女字的构成源于百越记事符号”。有人根据女书中大量与出土刻划符号、彩陶图案相类似的字符,认为其起源的时间、空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形成于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之后。有人依据女书文字与原始古夷文的基本笔划,造字法类同,认为它是舜帝时代的官方文字。根据甲骨文和金文借字在“女书”字汇明显存在的特征,还有人认为,它是一种与甲骨文有密切关系的商代古文字的变种。还有学者认为,象形字、会意字是文字体系中最早产生的文化现象,是文字创造者所处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的直接反映。根据“女书”象形字、会意字构成中反映的文身习俗、“干栏”住宅建筑特色、稻作文化及鸟图腾文化现象,他们认定现代“女书”是古越文字的孓遗和演变。
  此外,一些专家考察“女书”流行地区的地理,历史,人口民族成份和民风民俗状况,认为“女书”是受民族融和、移民文化影响的古老瑶族文字。瑶族曾有自己的语言,但是否曾有自己的文字,这正是学术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女书传承人】

  欧阳红艳  阳焕宜  高银仙  何艳新    义年华    唐宝珍    胡慈珠等

[ 本帖最后由 张国伟 于 2009-8-19 23:57 编辑 ]

TOP

看来张同学你很关注女书啊~~
我记得以前学校有请过江永县的一个女书传承人过来~在图书馆十四楼开的沙龙,我还去听了~~当时就被那种文字所折服了,很特别很柔美,我觉得好像跟它的使用对象——女人的性格和刺绣的技艺有关~~

TOP

回复 2# 的帖子

是啊,以前学校搞过很多关于女书的活动,可惜当时没有在意,现在有时间静下来认真去了解,发现里面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现在学校好像已经没有女书协会了,可惜啊~

TOP

回复 3# 的帖子

不是吧,那真的太可惜了!

TOP

女书研究专家谢志民教授出版《中国女字字典》

谢志民,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民族语言研究。近20余年来,他主要偏重于女书文化的调查和研究。从1983年起先后在《民族语文》等杂志上发表有关女书(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女性专用文字,曾盛行于湖南省江永县上江圩乡及其近邻一带)研究的学术论文10余篇,1991年出版了约140万字的专著《江永“女书”之谜》,并于近期出版了其学术著作《中国女字字典》。


从1983年与女书结下不解之缘,谢志民教授已先后十五次到湖南江永、道县、江华和广西富川等女书流传区进行考查。期间,谢志民教授为了找到女书传人,多次翻山越岭;也曾为了探访疑似女书的碑文,险些跌入深渊;更为了搜集更多的女书资料,被毒蜘蛛咬伤……,但是这写艰辛终究没有白费。经过多方查访,谢志民教授和同事们终于找到了两位女书的传人:高银先和义年华。

然而,两位女书传人均年岁已高,若不抢在她们逝世前将其所掌握的女书资料抢救出来,女书研究将失去许多珍贵的有价值的资料。为此,谢志民教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了赶时间,他只好白天录音、记录,晚上整理收集到的资料;由于山区缺电,晚上他常常要点着豆大的煤油灯一干就到凌晨一、二点……直到1990年两位“女书”传人逝世,谢志民终于把女书的全部原文、录音抢救了下来。带着这一套13篇、2万多字的珍贵女书资料,谢志民和他的同事们一回到武汉,就进入了紧张地分析、对比和鉴别阶段,最后,终于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抢回了女书,这一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女性专用文字、一种举世罕见的记号音节文字。

在专研女书的二十六年岁月里,谢志民教授可谓是筚路蓝缕,一心治学。因为,女书自发现至今,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可以说是一门尚且年幼的学科。尽管研究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也付出了许多艰辛,但是谢志民教授却从未放弃过。直至今日,谢老虽年事已高,又大病初愈,他仍孜孜不倦于女书研究。

    “付出中终有回报”,今年三月,谢老的《中国女字字典》在众人的期盼中出版了。这本字典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共收录女字单字2345个,所收女字严格保持字符形体结构的原貌,注音以已故女书传人高银仙、义年华的实际读音为依据,标音均采用国际音标,按部首笔画的异同分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书长达40页的前言,可以说是谢老多年来研习女书的成果集合。前言中,谢教授就现在学术界有关女书的许多质疑、问题进行了探源、辨正。前言共四个板块,分为:一、女字源头的追溯;二、女字创制时代的考究;三、女书文字体系性质的了解;四、女字族属的认识。

谢老曾说过:“我的工作只是为后人研究‘女书’做多一点的基垫。惟一的遗憾是,研究‘女书’的学者很少。‘女书’留给我们许多难解之谜,要想把它们全部揭开,需要更多的人加入研究。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让它失传,才能让它在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长廊中发出璀璨的光芒。” 正是秉持着这一信念,才有了《中国女字字典》的问世。《中国女字字典》的出现可以说是起到了“以启山林”的重要作用,为后人的女书研究提供了最原始真实的资料。

                                   作者 代云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