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丈鼓舞

丈鼓舞

丈鼓舞

“丈鼓舞”或叫“仗鼓舞”,前者是依据鼓形长短夸张而说,后者是说该舞与战争有关。主要流行鹤峰走马镇白果、梅坪、铁炉乡的马家一带,属于白族民间集体舞蹈。

据《容美土司史料汇编》中《向氏族谱》所载:“山羊隘古夷地也,有明洪武年间,平麻寮寨爰设所隘,防御土苗,遂得为麻寮所,属士隘……其俗尚鬼信巫。伺向一王公安等神,以宿晨傩愿为要务,敬巫师赛神愿,吹牛角。跳丈鼓,语言喧哗者多矣”。麻寮所即鹤峰大岩关外走马镇一带,可见六百多年前“丈鼓舞”已非常盛行。是当地群众所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从白族群众的调查中有说“丈鼓舞”是元代忽必烈时期(公元1260-1294)由云南大里县苍山、洱海的“乡兵”即“爨军”,亦称作“寸白军”溃散至此,随之传入“丈鼓舞”。

对于“丈鼓舞”的起源在民间有两种传说:

第一种是:相传很早以前,白族有三个弟兄,即谷、王、钟三姓,当时亦称大、二、三公或大二三神,又称红脸、白脸、黑脸三神。皆因天灾人祸,颗粒无收,食“金刚泥”(又名“观音土”)充饥,食后肚子膨胀,大便不通,时值砍畲之际,他们便执着手中的砍刀,挖锄、扬叉等工具,呼喊、舞蹈,以助消化,谓之“跳胀鼓”。

第二种说,某年腊月三十,白族人杵糯米做年粑时适逢外族劫贼侵犯,他们便以粑粑杵和象征团结幸福的大年粑游行祭祖,进而演变成每年正月十五游神,三月三洗神节的欢庆舞蹈。

“丈鼓舞”由梯玛主持,每年正月十五先举行游神仪式,游神队伍严谨有序地打着万民伞,举着龙凤旗,抬着大二三神偶像,高照吉祥灯,走在前面,随后紧跟着锣鼓乐队和舞队,挨家挨户在堂屋里或院坝内跳“丈鼓舞”。届时,每家每户须有两人以上参与同跳,补充舞队,否则罚饭三天(即无偿给游神舞队招待三天茶饭), 所以“丈鼓舞”在白族中得以深入普及。

“丈鼓舞”,舞姿奔放粗犷,跳时脚呈外八字形,下沉,重心在脚跟,按队形两人相对以倒,顺丁字步变换动作。其主要动作有“伸梭步”、“野猫戏卡”、“兔儿望月”、“魁星点斗”、“童子拜观音”、“合和二仙”、“牛神赶鞭”、“正三环”、“反三环”、“花三环”、“三翻身”、“十三枪”、“苏公背剑”等。

“丈鼓舞”音乐为单一“羽”调式,仅由56 123五声音阶构成,按上下句均衡排列,可任意反复,没有唱词,在表演“野猫卡”动作时,表演者在曲中一小节内加“呕呕”两拍吼声。
资料来源:鹤峰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