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福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唤起精神故乡的记忆

《福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唤起精神故乡的记忆

《福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唤起精神故乡的记忆

新华网 福建频道 2008-10-14 08:01:46 来源:福建日报




    如果说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是在精英文化之中,那么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就是中国老百姓情感的载体,它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是民族文化的源头与根基。

    我国从2003年1月开始实施一项大规模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福建省积极响应。2003年上半年,由省文化厅牵头成立了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领导小组;2005年1月,《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实施,福建省成为全国最早以省级立法形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个省份之一;2007年中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文化部正式批准福建闽南三地为“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08年中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福建省政府公布了福建省232名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现在,福建省拥有近百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200项省级项目,55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人占全国总数的7.1%,居全国首位,已跻身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

    《福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版的。此书由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牵头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列入省“十一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是全国由官方组织的全面盘点地方民间传统文化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一本专著。

    此书初版于2006年面世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当即作了批示,肯定此书“对保护传统文化,推动立法、执法进程都有积极作用”,并且建议出版繁体字版本,“以飨台港澳读者以及海外华人华侨”。(本书的繁体字版已于9月出版)由于当时的时间限制,初版尚有民间医药、民间体育等四方面内容未能涉及或详尽呈现。为此,福建人民出版社对原书进行修订,扩大专著涵盖内容,使之更符合《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的立法精神和保护范围,修订版已于今年1月出版。

    《福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对我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项目不仅有概述、分述,还专门辟有思考部分,对如何保护好这个项目提出了工作建议,很有指导意义。因此,一方面,此书能够让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福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概貌,提高人们对保护必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立法调研成果和立法保护精神也体现在书中,为今后这方面的法制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料与依据。这样,专著与立法等保护工作紧密配合,形成了本书的鲜明特色。

    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传承和福建人民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的不竭创造,造就了福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极其鲜明的地域特点。晋唐以来中原汉民族的三次大规模迁徙入闽,加上福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门户,更使福建成为中华各种传统文化及其与外来文化的交流汇聚之地。因而,福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品种丰富、门类多样,涉及领域十分广泛。如拥有20多个传统剧种、1.7万多个剧目,堪称戏剧大省;风格独特的福建民居土楼分布广、数量多,有20多种建筑形式,仅永定县就有2万多座;民间医药有单验方20万—30万件,摸清可利用野生药用植物达2000多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福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一书,正是对这些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反映和汇总。

    针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存和发展的严峻形势,书中还提出了不同的对策。如在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倡导移风易俗的今天,一些地区婚丧嫁娶程序繁缛的礼俗,就没有必要传承沿袭下去,但可以作为记录资料,存入民俗博物馆供研究之用;对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要合理利用、继承发展,实现“活”保护,莆仙戏、梨园戏、闽剧、高甲戏、芗剧(歌仔戏)等重点剧种,要通过实施精品工程,让各剧种都创作出既有艺术品位又有社会效益的经典剧目来,以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观众。

    在目前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中,政府比民间积极,民众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但是,如何激发民众的自发性、提高自觉性是个大问题。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时一刻的事情,要唤醒民众的文化自觉,将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信念植入心中,加强宣传教育尤其是在孩子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根本。

    所幸的是,《福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中指出,我省迄今已有起源于晋唐时代的保存着中原古乐遗风的“南音”被列为乡土教材,福州茶亭十番逐渐进入小学音乐课,已取得很好的效果。随着我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将有更多的民间文化进入课堂,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今天,我们仍然骄傲,我们拥有如此丰富的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织绣、玉雕、木偶、年画……细细品味,它们所蕴涵的各地风情韵致、往昔的岁月积淀,无一不显露出含蓄淳厚的中国人内心的浪漫,无一不在默默叙述着中国特有的风情。随着我们在保护、发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方面的不懈努力,我相信,这些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犹如一首首在童年记忆里外婆轻轻哼唱的童谣,将在耳边重新响起,唤起人们对精神故乡的记忆,温暖,深刻,永不消退! (游丽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