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学术会议】“中国【民间文学】前沿话题”学术研讨会在辽宁大学召开(07.13)

【学术会议】“中国【民间文学】前沿话题”学术研讨会在辽宁大学召开(07.13)

      76日下午,中国民间文学前沿话题学术研讨会在辽宁大学书画研究院举行。中国大学生故事基地专家评审组成员以及辽宁大学部分师生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辽宁大学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吴玉杰教授主持,辽宁大学文学院江帆教授对专家发言进行评议。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文科视野中的中国故事、故事的艺术转化及创意实践、故事的现代传承与传播、故事研究的新维度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刘华从故事创作的角度,对故事在当下社会的传承及传播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他指出,随着故事传播手段的创新,在故事内容的创作上也要重新进行思考。联系当下的创作实际来看,必须引导作者讲好今天的故事。对此,刘华副主席提出,讲好今天的故事,首先是要学会关注现实生活,要聚精会神,专注于生活中的新发现,而不是跟风趋时。其次是要关注当下社会的普遍情感,当一些美好情感变得越来越可疑的时候,当正义感、责任感等一些美好的品质被漠视、被曲解的时候,故事创作应该理直气壮地讴歌人间的真善美,用故事来抚慰当代人的心灵。再次,要加强文学修养和传统文化的修养,时刻牢记故事是文学样式之一,要用文学的眼光和理想表达文学的意义。一则故事,因为修养到了,也会深厚起来,丰富起来,生动起来。最后,讲好今天的故事,应有生动的表情。我们要生动且幽默地讲述故事中的严肃话题,学会寓教于乐。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温州大学教授黄涛从会议主题“传承”与“创新”出发,对民间文学传统理论进行了反思。黄涛教授认为,网络的出现,使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迁。社会生活分成了网上生活和网下生活,在新的社会生活下,民俗、民间文学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口头传播的力量削弱的同时,网络传播形式更为广泛。从故事的传承性来看,传统形式逐渐消失,原汁原味的故事很难再现。故事的变异性也变成了枯燥的复制粘贴,而群体性更是直接转变成非匿名的作品。因此,民间文学的理论也应当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跟上社会变迁的步伐。

      中国民协顾问、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曹保明从“发现故事、走进故事、传承故事”三个方面做了发言,着重阐释了故事与人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我们之所以能够牢记过去的故事,是因为故事具有自身的生命力,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故事,人们需要认知到自己与故事的关系,需要亲近故事,亲近生活。只有真正走进故事,走进记忆,才能够深入思考其中的文化内涵。

      中国民协故事委员会主任、《民间文学》杂志社社长、主编白旭旻发言的提目为《发现自己的伟大——民间文学3.0和故事学的诞生》。他认为,与中国改革开放在经济方面的伟大成就相比,中国民间文学40年的伟大成就和一系列超级文化工程,如“中国民间文艺三套集成”等,其作用、意义被严重低估,理应产生的学术影响也未达预期。对应“传统民间文学、新故事、当代民间文学”三种文学形态,具有发展史观的和文化独立性的中国民间文学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研究应该与中国民间文学的现实存在相匹配,方法论、工具性的更新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他简要概括了民间文学发展、演变的历程,强调传播媒介对民间文学样式的决定性约束和造就。中国民间文学的历史,历经数千年传统民间文学的“口传”历史、60多年新故事的“文传”时期、当代民间文学的“屏传”时代,有着清晰、完整、独立、独特的发生、发展、变异、化生的脉络。全媒体类型、全行为模式形态之下的民间文学,即“屏传”时代的民间文学,具有足够的兼容性和包容性,我们或将迎来“故事学”的诞生。

      他希望学生通过写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画故事等等形式,把当代大学生的天赋异禀真正展现出来。同时,也希望民间文学的学术研究要关注民间文学的时代化及现代性,并给予故事更多的关注。

      中国故事委员会秘书长、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宋德全从数十年坚守民间文艺工作的实践经验出发,谈了对民间文学概念、民间文学的现代性等问题的看法。他强调要“改变观念”,要坚守文化自信,并表示期待民间故事能够焕发出新的光芒,实现故事内在价值的传承。

      辽宁大学文学院周福岩教授在亚里士多德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就如何理解“讲故事”这一行为进行了理论解读。他认为,讲故事是广义的叙事活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一切活动都由此出发。讲故事的本质就是说话,是说话的一种衍生物。它是一种和平的,形成自我认同和我们认同的唯一渠道。因此,讲述故事是一种意义的建构。通过叙事、情节的行动模仿,听者能够从感官的、情感的或者是情境思维的层面,过渡到存在论和本体的层面上,理解到故事中的精神世界,这才是讲故事的价值所在。

      研讨会下半场,民间文学杂志社原主编刘绍振,中国民协故事委员会副主任、《民间文学》杂志社副主编郁林兴以及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刘蕾等人,对民间文学创作的实践、故事表演等问题发表了看法。

      刘绍振认为故事都在生活里面,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年龄不同,对生活的观察角度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的故事就会不一样。而作为正值黄金时代且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要写好自己的故事,就要多读书、多经历,让自己的眼界更开阔、更敏锐,成为国之栋梁。

      郁林兴对大学生应该如何写故事的问题给出了三点建议:第一点是大学生的故事创作题材要选择自己熟悉的,第二点是创作的故事要贴近时代,第三点是故事的主题一定要充满正能量。

      刘蕾秘书长认为热爱是首要前提,有了热爱,就能坚持做好任何事情。大学生故事基地首先要点燃大学生对故事的热爱。

      各位专家发言结束后,辽宁大学文学院江帆教授对研讨会内容进行了总结。她认为,此次民间文学前沿话题的讨论,体现了较高的学术品质,一方面表达出强烈的学科拓展意识,对于民间文学一些概念的制约性和滞后性,学者们根据自身体验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另一方面,对民间文学的实践性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江帆教授认为,对民间文学概念的阐述和重述,体现了学者们所具有的学术责任感,是对民间文学发展所做出的积极探索。民俗和生活是同步发展的,当下故事仍具有功能性,当下的叙事谁来倾听,需要进行学术史的梳理。

       最后,辽宁大学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吴玉杰教授也分享了自己对这次研讨会的感受。她认为,我们是听故事的人、讲故事的人、写故事的人,是研究故事的人,但我们其实都是故事中的人。今天在座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包括江帆老师的点评,将来也许可能是我们当中某个人记忆中最深的一件事,或许专家在讲话过程当中的一种特殊停顿,都有可能成为未来大学生故事基地活动当中的一个要点,这个点可能会逐渐演化成面,从而谱写出更好的中国大学生故事。

      研讨会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但关于故事在当代社会的创新与实践、故事的现代传承与传播、民间文学理论的思考仍将继续。中国大学生故事基地也将在实践中不断前行。

(图文转自公众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Y2doYRA_-ADlvD_4UF2zQ

[ 本帖最后由 凉爽的夏天 于 2019-7-16 19:50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