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何星亮]可持续发展与文化多样性教育

[何星亮]可持续发展与文化多样性教育

可持续发展与文化多样性教育

何星亮




      200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代世界,这一宣言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为世界各国、各民族如何保护、传承、延续自己的文化提供了指南。
  根据联合国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国际实施计划中提出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领域有三个:一是社会,二是环境,三是经济。这三个领域通过文化而相互联系,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特征。它表明,文化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键在于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的因素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完全从私利出发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以金钱、财富为第一要义,很少考虑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生态环境不可能有效保护,财富不可能公平分配,社会冲突也就会持续不断。以公平正义、仁爱和平为基础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尊重差异性和多样性,平等地对待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重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保护。
  因此,实现当代和未来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使全社会成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行为,使大多数人都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自觉地维护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要达此目的,就必须进行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业。
  文化多样性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社会成员,使他们能够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既尊重自己的文化,也尊重他人的文化;既尊重强势文化,也尊重弱势文化;既尊重过去和现代人的文化,也尊重未来人的文化;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实践能力的人,使他们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发展文化多样性,充分发扬人类历史经验和智慧,使世界文化多样性得到永续保护和弘扬,从而使当代和未来的世界文化繁荣,社会和谐。
  实现文化多样性教育的目的,必须使受教育者充分认识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意义。第一,每一种文化都是适应环境的体系,都是千百年来人们生活经验的结晶,都是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人类遗产。各民族的文化在价值上都是相对的,绝对的价值标准是不存在的,没有高低和优劣之别。各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企图以某一种文化取代另一种文化,或把某一种文化的价值观强加于其他国家之上,都是非理性的。当代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应该共生共存,并行发展。
  第二,文化多样性是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它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许多民族具有重要历史和科学价值的创作、创新,如文学艺术等,都根基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离开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就不会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二是文化创新或某种新文化的创造,在许多情况下是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产生的,如古今中外许多经典的舞蹈、音乐、绘画、小说、电影、服饰工艺等,大多数是在吸取了异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创造的。
  因此,各种形式的文化遗产都应当得到保护、开发利用和代代相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11月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第一条也指出:“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象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
  第三,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是互补的基础,而不是冲突的根源。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动力。越是异性、异质的文化,互补性也就越强,越有可能从对方吸收有价值的东西。中国哲人两千多年前便意识到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的重要性,认为“不同”是事物互补和发展的根本,相异的事物相互补充,才有可能不断发展和繁荣。如果事物相同,就没有比较和借鉴,事物就会停滞不前甚至窒息。
  著名英国哲学家和思想家罗素十分注重文明接触和互补的重要性,他在1922年出版了一部名为《中国问题》书,他说:“不同文明的接触,以往常常成为人类进步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学习希腊,阿拉伯学习罗马,中世纪的欧洲学习阿拉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学习东罗马帝国。学生胜于老师的先例不少。至于中国,如果我们视之为学生,可能又是一例。事实上,我们要向他们学习的东西与他们要向我们学习的东西一样多,但我们的学习机会却少得多。”可见,早在80多年前,罗素就认识到每一种文明均有其长短,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借鉴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四,文化多样性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基础。从历史上看,一个地区文化越单一,保守性和排他性也越强,社会和文化发展也就越慢;而开放的、多种文化交流的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较快;凡是文化繁荣发达的地区大多是文化多元共存的地区。众所周知,历史上的中国新疆(古称“西域”),曾经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这与历史上多种文明共存和交流分不开的。文化多样性不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也有利于发达国家。一些发达国家的文化之所以充满活力,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多元文化共存发展,使自己的文化生机勃勃。
  第五,文化多样性是民族平等和保障人权的基础。世界上各民族无论大小,无论其社会处于何种发展阶段,都一律平等。各民族应该相互尊重各自的文化,并相互理解和认同。文化权利是人权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和相互依存的。每个人都有选择语言文字的自由。只有充分保护文化多样性,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民族平等.。
  第六,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源,它可以造福于子孙万代。每一个民族都有与众不同的风俗、礼仪、饮食、居住、服饰等,构成了独具魅力的人文风景。国内外大量事实表明,保护和开发人文资源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十分注重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由文化遗产资源带动的旅游业在整个国家的经济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有些国家的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收入成为国家主要的财政收入。
  第七,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保障世界和谐的前提。人类的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一个和谐世界需要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一样,单一性导致脆弱性,多样性产生稳定性。单一性产生排他性和极端性,多样性产生包容性。文化多样性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基石。如果世界上只一种文化或一种文化主导世界,则世界上就不可能有民主和自由,更不可能有和谐的世界。英国学者E·雷南早在1882年就曾说:多元民族和多元文化的存在“可保证自由,如果世界只有一种法律,一个统治者,这种自由也许失掉。”
  世界各民族应当在相互交流中保护自己的特色,在竞争和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尊重文化多样性、宽容、对话及合作,是实现世界和平及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总的来说,文化多样性教育,重要的是使教育者认识和理解保护和发展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本网发布时间:2008-3-13 14:59:29

TOP